1、第 1 页 共 6 页课时跟踪检测(四)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茂名二模)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 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解析:选 A “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 报即可奔丧,并解 职 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见 政治与当时的人伦结合,故
2、 A 项正确。2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 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 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于翰林院解析:选 C 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 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 C 项正确。3(2018郑州三模)鉴于科考中注重应试、模仿范文、文辞浮华的风气盛行,明朝嘉靖皇帝颁布三途(科举、岁贡、荐举 )并用之法,以选“有学行者 ”。这有助于( )A强化中央集权 B扩大统治基础C重塑人才观念
3、 D增加教育需求解析:选 C 之前科举制模仿范文、文辞浮 华,不 务实际,而改革后是以选“有学行者”即有实用型的人才,有助于重塑人才观念,故 C 项正确。4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选 A 从材料中内务府是管理皇室事务的自成体系机构,但是它的收入与支出却是既有皇帝也涉及国家,体现 出
4、家国同构的特征,故 A 项 正确。第 2 页 共 6 页5(2018临沂二模)钱泳的履园丛话曾对江苏无锡及其附近的地价做过记述,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 50 余两。这反映了( )A耕地面积缩减 B经济结构重大变动C农业生产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解析:选 C 由材料中可知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嘉庆年间,土地价格逐渐提高, 说明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业收益增加,因而土地价格也随之提高,故 C 项正确。6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
5、表格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卷种 涉及地区 录取比例 南卷 应天(今南京) 、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55% 北卷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35%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10% 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解析:选 C 经济南移后,南方 经济基础好导致文化教育有 优势,而 经济较落后的北方和更为落后的四川地区教育水平低,所以推行考试录取比例体 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故 C 项正确。7明代法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
6、过三分。 ”对官吏放债、豪民逼债等行为也有种种禁令。但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前提下,高额利率、官员放债等“违禁取利”比比皆是。这表明明代( )A金融市场混乱,经济管理松懈B民间因需求对国家政策的反抗C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对资金需求增加解析:选 B 从材料可知国家虽然对放债有禁令,但是“违禁取利”者比比皆是,可知是民间因需求对国家政策的反抗,故 B 项正确。8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 4 000 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7、( )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第 3 页 共 6 页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解析:选 B “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 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 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 展最为迅速”表明上海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放宽,故 B 项正确。9(2019 届高三湖南名校联考)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 ,反对用经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解析:选 A 王阳明主张“
8、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 ”,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反对用经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思想,故 A 项正确。10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 。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解析:选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 阶层扩大,但政治上专制统治强化,故人们提出了要求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思想主张,故 C 项正
9、确。11(2018合肥三模)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解析:选 B “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 时 珍具有探索、求 实、创新精神,故B 项正确。12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第 4 页 共 6 页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
10、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解析:选 C 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 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 ,结合所学,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等级观念,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保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气
11、焰便日益嚣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一 带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对 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 贾、浙 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 们成群结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 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 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 慓悍”的义乌招募农民和矿 工, 组织训练一支 3 000 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排练自己创制的鸳鸯阵。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
12、 ”炮,从而使明 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 战,屡立 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 6 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 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 总兵官,与刘显、 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 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不
13、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中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 。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 这是戚家 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摘编自戚继光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倭寇之患出现的原因。(10 分) 第 5 页 共 6 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5 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第一段中的四句话分别概括即可。第(2)问,从戚继光的军队建设、军事训练、战略战术、军事配合、个人才能等方面分析原因;从维系统治、
14、发展经济等方面概括其意义。答案:(1)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私人海上贸易活跃;海禁政策。(2)原因:改革军制;加强训练;严明军纪;改进武器;制定灵活正确的战略战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戚继光个人的军事才能。(任答四点即可) 意义: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沉重打击外来侵略者;改善了东南沿海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任答三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
15、着 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 报,理 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 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 军事和意 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 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 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摘编自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明清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
16、,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业虽然繁荣,但技术创新没有回报且缺乏理论,商人也因儒家意 识形态的阻碍而没有 获得与国家抗衡的权力,因此与欧洲不同,明清时期商业繁荣不是因 为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因为明清巨大市场和长期政治稳定。再结合明清时期资本主 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中外贸易的相关知识,可以就材料的 观点拟定论题,也可以分析明清没有发展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还可以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分析中西商 业发展的不同背景等等。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答案:示例:论题:明清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市场巨大和长期政治稳定。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
17、位,商品流通扩大,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网络的形成。对外贸易中,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之一。 第 6 页 共 6 页明清时期,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专制皇权又不断加强并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总体上和平交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没有撼动明清政权的统治根基。 因此,明清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巨大的市场和长期政治稳定。 (论题从其他角度入手亦可,如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背景与欧洲不同,或明清没有发展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