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0 高考历史难点突破明清“锁国”的历史代价明末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主要原因。研究本专题知识对于认识国情、坚定改革信念意义重大。难点磁场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因清政府担心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 ”(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 )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材料 2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 ,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
2、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引自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材料 3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 ,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地外交关系” 。英使所提要求,遭到了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 )回答:(1)阅读材料 1、2,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2)根据材料 1、3,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2.()概述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
3、策呈现出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出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如何?案例探究1.()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持封建君主专制命题意图: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因为只能从四个结论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各项之间区分度极小,故该题迷惑性极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知识依托:“闭关政策”的影响。错题分析:解答该题主要失误在于难于正确区分各项之间,尤其是一般选项和最佳选项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在程度上
4、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很多考生不能恰当地把问题置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分析比较,去认识闭关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解题方法与技巧:(1)首先从试题立意角度入手,筛选出自身错误或题意不符的选项。如 D 项只是闭关政策的目的,并非客观结果。(2)将问题置于更广阔的世界背景下去思考,从与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比较中把握各种后果之间在程度上的差别。答案:C2.()材料 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摘自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 2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
5、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 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摘自海防纂要卷七(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比较两朝海外贸易的目的有何区别。(3)对上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比较分析等多种能力。本题依托材料,紧扣课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知识依托: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错题分析:解答该题常见的失误在于:(一)虽然能对材料内容形成基本的
6、理解,但却不能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地概括,有时只用材料中的原话敷衍。 (二)针对带有很强主观性色彩的第(3)问,往往随意发挥,不能恰当地把握答题范围,即必须从政策的原因和危害等几个重要方面思考。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首先研究设问,考虑本题要求回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根据设问,提取所需有效信息。第(1)问材料 1 指出“禁民下海” ,材料 2 指出“不许下海” “不许越界” ,材料 3 指出“内外隔” ,如果能抓住以上几句,第(1)问便迎刃而解。解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 1 中的“因以为寇” ,材料 3 中“构之衅无以生矣,虽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字句。解答第(3)问时不能随心
7、所欲,要从明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的危害性角度考虑。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答案:(1)相似政策:明清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2)目的区别: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3)评价:材料 3 提到“夷货非衣食所需” ,说明当时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少;明清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锦囊妙计1.首先要科学地理解闭关自守的含义。应当准确认识到:对于对外贸易和西方事物,明清政府并不是“禁绝”和“一
8、概排斥” ,而是“严格限制” 。2.用比较方法认识闭关政策的危害性。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乘着工业革命的巨轮,闯荡世界,而清政府却紧闭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逐渐落后于世界而浑然不知。在猝然而至的侵略面前束手无策,落得割地赔款,国破民怨的结局。3.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认识闭关自守政策。它属于政府对外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决定的。4.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个国家、民族的对外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如,历史上隋唐时期的对外政策就比较开放,在经历了明清长期的闭关锁国之后,当代中国又迎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5.要全面深刻地分析闭关自守政策的原因和背景。除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9、”这一点根本原因之外,还要结合背景认识到,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等客观原因给明清统治者带来的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歼灭难点训练一、选择题我国古代对外是比较开放的,只是到了清代才趋于保守,直至实行了闭关政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14 题。1.()唐宋元三代对外交往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央帝国,万邦来朝 B.交通发达,通往各国C.开放政策,招来外商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2.()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格禁止外商来华贸易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C.防范西方殖民入侵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3.()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政策的标志是A.签订南京
10、条约 ,开放五口通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B.外国公使驻京和总理衙门的设立C.蒲安臣代表中国出访欧美国家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4.()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A.
11、 B. C. D.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交流,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 58 题。5.()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A.东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6.()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闭关政策,其后果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中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 B. C. D.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使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国际接轨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发展民族经济C.加速我国
12、政治、经济等方面体制改革的进程D.尽快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推行“一国两制”8.()2002 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根据 WTO 的规则,我国市场将全部对外开放。早在 100 多年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也使中国全境对外开放。然而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A.“门户开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而加入 WTO 则是我国长期争取到的权利 B.“门户开放”是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而加入 WTO 则是我国主动对外开放C.“门户开放”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加入 WTO 扫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D.加入 WT
13、O 全面否定了“门户开放”政策规定的外国对华贸易的最惠国地位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材料:材料 1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引自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 2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引自论南洋事宜材料 3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引自论南洋
14、事宜依据材料,联系教材,写出一篇“评述明清对外政策”的短文。要求:包括转变过程,转变的利弊、后果和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等。限 300 个字内,多者扣分。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 1 中:“下令停止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材料 2 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 ”和设问中“对外贸易”等有效信息认定题目中的“清政府”是指清朝前期政府,它采取的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 ,第(2)问可根据提示, “将又成一澳门矣”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由于设问没有限制,因此可摘引原文相关字句,也可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第(3)问较难,要把已知的相关历史知识联系起
15、来,综合分析,从航海、经济、科技等方面简明扼要的说明其“影响” 。答案:(1)因为(防夷五事)虽从各方面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故可以说明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政策” 。(2)原因有二:一是害怕宁波“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即害怕外国侵略势力乘机深入;二是清政府自傲自大,认为“天朝无所不有” ,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3)使中国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航海事业开始落后;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在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上开始落后世界。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关系的特征,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能力要求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大趋势考虑,
16、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或时期,解答第二问、第三问可利用本专题“锦囊妙计”中的观点,从我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入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答案: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有:明朝以前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朝时代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外关系,汉、唐、宋、元各朝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关系,既有官方的互通使节,也有民间的交往;还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呈现的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自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内因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制度逐渐衰落腐朽。外因是倭寇侵扰我国东南
17、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闭关政策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以至进一步受到西方殖民侵略。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为最佳因果关系选择题,需要通过比较分析从众多看起来都有合理之处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一项。除 A 项明显的不切合实际外,其他选项都有合理之处。但开放政策是一种主观因素,交通发达是经济领先的一个方面,D 项是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辩证观点。D 项是最主要的一项。答案:D2.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需从概念本身入手,即闭关政策在对外贸易的程度上是禁止还
18、是限制。答案:A3.解析:本题为结论分析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能力。应充分掌握并运用题干中的条件限制,如“完全” “标志” 。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经历了一个过程,A 项发生时间较早,在阶段上属于“开始” ,B 项体现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由妥协到勾结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较全面的。而 C、D 项则是“放弃”之后的进一步表现。答案:B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从材料不难判断。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丧失了独立地位。但客观上它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题中的可以说都是这方面的表现。此题体现的辩证分
19、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观点,对整个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中类似内容的学习,都具有指导的意义。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性质是侵略战争,不是反封建战争,因而错误。答案:C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该题涉及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海陆贸易并存局面始于西汉汉武帝以后,结束于北宋。但其间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两汉时期,陆路贸易为主,海路贸易为辅。唐朝时,在政府的鼓励下,两种贸易都走向繁荣。两宋时,因少数民族政权控制,陆路交通被切断,只留有东南沿海的海路交通。因此海陆贸易共荣的顶峰只出现在唐朝。答
20、案:C6.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题干 4 个结论中最难分辨的就是第个结论,因为这是对闭关政策肯定的评价,有悖于传统认识。判断该题要打破思维定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答案:D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经济意义远高于政治意义,这已成为定论。和该结论最接近的就是 B 项。另外,还要注意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区别。答案:B8.解析: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对两个事件形成准确、深刻的理解。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既非事件的目的,也非作用影响和意义,而是对事件本身深刻
21、的剖析。A 项正好符合这一标准,B 项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区别,C、D 则在认识上有偏误。答案:A9.答案: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呈现了由开放到封闭的特征。明中期以前的对外开放外交,不仅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而且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尤其对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明朝末年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明清统治者开始推行“闭关政策”政策。海禁政策推行之初,尽管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某种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乃至近代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重要原因。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