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304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DNA 分子的结构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DNA 分子的结构,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课。教材分析,DNA 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有关碱基的计算是个难点,放到第二课时讲解。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等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学习后面DNA 的复制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非常重要,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新课标教材采取讲

2、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分析多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富兰克林对 DNA 衍射图谱的精确计算,查哥夫对碱基的定量分析等,逐步呈现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再简要概述了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最后设置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构建模型。但心理学家分析学生动手动脑试听结合,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我对教材的处理是:科学史教学,以 DNA 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扮演科学家分析资料总结DNA 结构特点的同时动手构建模型,不仅能理解 DNA 的结构特点,还能感悟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学情分析:(1)本教材面向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必修 1 时学过核酸

3、,懂得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且通过媒体了解有关 DNA 结构的新闻资料,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操作,(3)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决定了教师要进行引导式教学。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概述 DNA 的结构特点,基于此我结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分析和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中知识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概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教学难点是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确定的教法学法是:教法 学法 教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些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确定了探究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模型建构等教学方法。其中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型建构能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亲身经历可以领悟探究的乐趣,获得认知水平的提升。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建构模型美国教

5、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一边做一边辨认,且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程中按照“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结构”动手构建 DNA 模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引起兴趣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报道 DNA 结构的新闻资料,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课前提供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组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 04 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经典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具有怎样的结构?是谁发现了它的结构,从而

6、导入新课。层层设疑,探究实践 新课内容围绕三个探究展开,以 DNA 分子结构的探索史为主线创设三个探究情境,将“构建 DNA 分子结构模型”的活动有机地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 DNA 分子结构的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探究一: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尝试构建脱氧核苷酸,再用多媒体演示正确方法,根据碱基的不同分析出四种脱氧核苷酸,很自然的过渡到探究二:4 种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成长链呢?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这段文字后合作构建脱氧核苷酸长链的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及时提供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脱氧核苷酸是通过磷

7、酸二酯键连接成长链,在错误中习得正确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强化知识记忆。由沃森和克里克推断出 DNA 呈螺旋结构过渡到探究三:脱氧核苷酸长链如何形成 DNA 螺旋结构?让学生通过扮演沃森和克里克合作探究这个问题。依据课本上的科学史,逐步提出问题,首先“DNA分子是双螺旋还是三螺旋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一富兰克林的科学估算得出DNA 分子呈双螺旋。接着提出“DNA 两条链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二沃森和克里克对 DNA 衍射图谱的数据分析得到 DNA 双链碱基排列在内侧,脱氧核糖和磷酸在外侧。再问“碱基之间怎样配对连接呢?”通过资料三嘌呤的长度大于嘧啶的长度及

8、 DNA 直径恒定为 2nm 和资料四查哥夫对碱基的定量分析得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提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问题与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分析这四则资料得出 DNA 的平面结构,同时动手构建模型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精神,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突破重难点。模型展示,互动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已制作出 DNA 的平面模型,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模型,互评并尝试将 DNA 平面结构转化成立体结构,我加以引导并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这一变化,加深印象。接着提出问题,DNA 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呢?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小组讨论,踊跃参与完成课堂小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难点。课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练习题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模型建构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意义,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用废品材料课后再建模型,发散学生思维,使课堂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升华情感的目标。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我设计了如上板书:简洁了然、条理清晰、紧扣住重难点,能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