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3487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1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3 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7 个,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9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7 个,其中工程硕士 13 个领域。学校现有 4 个省级优势学科,12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省级重点学科 8 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1 个,国防基础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 个)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4 个。学校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2581 人,其中专任教师 1875 人,正高职称 275 人,副高职称 611

2、 人,博士研究生学历 597 人。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 人、国务院特贴专家 3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 人;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4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39 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17 人、四川省千人计划 3 人。目前,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 15 个,其中,国家级平台 2 个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委级科研平台 4 个,分别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

3、重点学科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40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2等奖 1 项;鉴定成果 56 项;授权专利 471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322 项;出版著作 134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695 篇,其中 SCI 收录 827 篇。与 高 水 平 大 学 相 比 , 学 校 学 科 建 设 水 平 亟 待 提 高 , 还 存 在 很 多 困 难 和 问 题 。一 是 师 资 队 伍 还 不 强 , 学 科 领 军 人 物 和 中 青 年 学 术 带 头 人

4、 不 足 , 国 家 级 科 研 团 队和 教 学 团 队 少 。 二 是 整 体 学 科 水 平 不 够 高 , 学 科 特 色 不 够 鲜 明 , 具 有 竞 争 力 和 影响 力 的 学 科 和 学 科 方 向 少 。 三 是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不 够 强 , 科 研 特 色 不 鲜 明 , 国 家 重大 项 目 及 高 水 平 成 果 少 , 创 新 能 力 和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能 力 弱 。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情况(一)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定位“十三五”期间,学校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力争到 2030 年,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行列。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5、定位是国内一流,学校通过将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优势、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内化为推动学科科研特色优势的动力,发挥外部助推“引擎”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特色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学术科研特区,在优势特色学科和学术领域形成科研主攻方向,打造学术高地,形成学术高峰,在国家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和科研成果上有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特色优势学科培育和建设力度,实施“特色优势学科提升工程” ,建立特色优势学科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2-3 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3-5 个学科进入省内一流

6、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力争有 ESI 排名前 1%的一流学科。(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思路.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打造学科高峰强化优势学科,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高峰。加大资源整合、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到 2020 年学校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进入全国排名的前 25左右(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数据)。依托学科群体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以优势学3科带动相关学科,实现各学科协调发展,提高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生物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学科建设,争取形成更多的学科高地,同时助推学科高峰。2.实施理学学科培育专项,强化理科比较优势以

7、提升基础学科对工程学科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定位,设立理学学科培育专项,以面向工程学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问题为导向,加大特色理科建设力度,提升理科在同类学校中的比较优势,增强理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理科与工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力争有国内前沿水准的研究成果出现。制定符合理科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鼓励潜心学术研究。3.谋划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发展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促进传统学科向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高性能计算、信息网络、生命科学等领域拓展,与现有优势学科相互关联、形成群体;促进材料、环境、电子信息、

8、计算机与控制、软件工程、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到 2020 年逐渐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方向,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并使新兴交叉学科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新的里程碑。4.优化并完善学校国防特色学科布局,提升学校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初步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三)学科队伍建设围绕优势学科和科研主攻方向,实施“龙山人才强校计划”,设立人才专项和政策待遇,引进和培育 100 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到“十三五”末,拥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优秀人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及青年项目人选

9、,“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青年项目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人选等国家级层次人才 10 人左右;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及青年项目人选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 50 人左右。加大柔性引进力度,完善兼职特聘教授聘任管理制度,聘请 100 名左右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特聘教授,构建一支高层次兼职教授队伍。增加创新团队数量。围绕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学科科研核心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 5 支左右优势学科群创新团队和 10 支左右优势学科培育团队。(四)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力争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冲击与振动实验

10、室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增 1-2 个四川省工4程实验室。获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基金 260 项。到十三五末,年度科研总经费达到 2 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60 项,JCR 分区论文 1600 篇,学术著作 200 部,授权发明专利 500项。围绕国家、省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和科技计划布局,集中优势力量研究攻关。围绕“材料和环境学科群、信息和控制学科群”建设具有特色科研方向的创新高地,努力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等九个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建

11、立学术科研特区,打造学术高地,实施“科研提升计划” ,形成学术高峰。以重点特色科研方向为主攻方向,实施“科研经费倍增计划” 。围绕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战略需求,推进军民融合科研方向建设。以现有“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为支撑,形成放射性废物治理与防护、应急环境恢复技术与装备、新型含能材料应用等军民融合特色研究方向。(五)规划总资金预算学校拟重点建设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每年投入建设总经费 4000 万元左右,其中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双一流”建设专项支持 2000 万元,学校自筹建设经费 2000 万

12、元,主要用于一流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内涵建设。具体项目及预算如下: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万元)1 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 10002 省“双一流”建设专项 10003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专项 30054 高端人才引进专项 8005 人才引进专项 4006 科学研究专项经费 500合计 4000保障措施(1)加强统筹和实施学校分管学科建设校领导统一负责,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国资处等作为成员单位,协调一流学科建设各项要素,进一步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支撑保障学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协同意识,确保一流学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一致性、

13、系统性和有效性。学校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学科建设经费,统筹建设项目,健全完善学科建设配套制度,形成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2)强化核查和评估调控建立健全一流学科建设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对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评估,对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通过建设,到 2020 年,力争 2 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优势学科,学校有 ESI排名前 1%的学科。三、推荐申报的一流学科遴选情况2015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发布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讨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研究生院根

14、据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要求,经过充分调研,完成了“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分析及发展报告” ,内容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基础比较研究分析” 、 “西南科技大学学科 ESI 排名分析” 、 “国内外建设一流学科的相关经验”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规划”等内容。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根据“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学校重点建设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高峰。经过学校积极申报,2016 年争创“双一流”建设学校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6制学科群两个项目获批,四川省下达建设经费共 1000 万元。2017 年 3 月 2 日学校组织召开了申报“一流”学科工作布

15、置会,陈永灿校长参会,刘彤副校长传达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一流学科”工作会的会议精神,对学校组织申报工作进行部署,确定了申报工作的各项时间节点;计财处负责人就一流学科申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读。2017 年 3 月 7 日下午,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将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的申报材料进行校内公示。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学校召开了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2017 年 3 月 8 日下午,学校召开了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专家组评审论证会,由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担任组长,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

16、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山地所等 14 位校外专家听取了相关汇报,四、学校对进入省级支持的学科的主要建设方案(一)材料与环境学科群建设方案1、学科现状该学科群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13 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现有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

17、17 人,拥有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各 2 个。同时,学科也建有国际合作中心,目前已有 2 名全职的外籍专家在工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军口等各类项目 240 余项,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 90 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13 项。形成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绿色建筑材料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友好能源材料、电磁功能材料及水污染控制与流域规划 6个稳定的学科方向。72、学科定位针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绵阳)科技城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重大问题为导向,利用学校与董事单位产学研联合办

18、学优势,培养特色突出、思维灵活、专业扎实、研用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3、总体建设目标、分阶段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建设成高水平大学目标,通过 5 年建设,材料与环境学科均建成为国内一流学科,全国排名上升到 25%左右,进入 ESI 排名前 1%。(1)本学科群专任教师不低于 300 人,其中具有省部级及以上具有国家级及省部级学术称号的人员达到 35 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团队 10 个;(2)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 1-2 个,省级科研平台 2-3 个;(3)国家级项目 100 项以上,其中国家重点(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6-10 项

19、,省部级项目 50项以上,科研总经费 1 亿元以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600 篇以上,其中 JCR 一区论文 100 篇,ESI 高被引用论文 10 篇以上;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0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项;(4)学生一次就业率 90%,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不低于 95%,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学生占研究生总数的 10%;(5)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 25%左右,学科 ESI 排名进入前 1%。4、人才、平台、科研等主要建设内容依托学校“龙山人才强校计划”、学术高地及学术特区政策,培养优青、杰青、长江等高水平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

20、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千人计划”、“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省级及以上人才达 35 人次,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 10 个;加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将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建成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泥基绿色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组织材料与环境学科高引用率论文产出的团队。支持学科成员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和举办、参加学术会议,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选8派教师出国出境进修访问,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承担一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参与 10 以上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或工程项目中,组织和承担核心关

21、键的计划任务。产生一系列高显示度科研成果,在 Nature、Science 等顶级期刊上论文发表实现零的突破。5、规划总资金预算、2017 年年度预算、资金来源规划总资金 7500 万元,其中省财政经费 5000 万元,学校配套经费 2500 万元;同时大力争取董事单位、校友及社会力量的支持。2017 年年度预算:其他工资福利 200 万,劳务费 200 万,培训费 30 万,差旅费 120 万,办公费 20 万,印刷费 10 万,材料费 500 万,购置与自制设备900 万,其他 180 万,共计 2160 万。6、建设项目进度安排2018 年完成 50%任务,2020 年完成所有指标任务。

22、7、预期效益分析到 2020 年,成果转化 2530 项,实现收益 1 亿元。(二)信息与控制学科群建设方案1、学科现状信息与控制学科群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并拥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通信与信息系统、军用软件三个国防特色学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四川省优势学科,在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2、学科定位以国家和四川省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四川省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围绕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与装置、检测技术及应用、综合

23、电子信息系统、网络融合与大数据五个方向展开研究,取得特种机器人技术与智能装备等主攻方向上的重点突破,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优势学科,为四川、西部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及人才培养支撑。3、总体建设目标力争在建设期内实现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与专著、专利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获奖等方面的关键指标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为推动和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总到账科研经费达到 7500 万元以上,新增国家级项目 40 项以上;SCI、EI 收录论文 300 篇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 30 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15 项以上;新增教

24、授 8 名以上,副教授 15 名以上;培养博士生 10 名以上、硕士生 500 名以上,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500 名以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0 名以上。4、分阶段建设目标9到 2018 年,关键指标进入西南地区同类学科先进行列;到 2020 年,关键指标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5、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建设智能硬件与异构计算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泄洪微波雾化测量、智能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软件无线电与自适应通信技术、动力锂电池组配套 BMS 关键技术研究、声学阵列信号处理、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工控网络入侵防御系统、运动控制与伺服技术、高速信号处理的 FPGA 实现技术、软件中间件测试等科学研究平台。6、资金预算2016-2020 年五年建设期内总资金预算 5800 万元,其中 2017 年资金预算为 1100 万元,申请省财政专项资金 500 万元。7、项目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分五个年度进行,2018 年进行中期考核,2020 年建设期结束后进行总体考核。8、预期效益分析提升信息与控制学科群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并可通过资源共享,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提供实验和技术开发平台支撑;培育一批学术骨干和教学科研团队,增强本学科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五、其他需说明的相关情况及相关材料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