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制度.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354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检分诊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预检分诊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预检分诊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预检分诊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预检分诊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二、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三、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四、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

2、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诊断及转诊制度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

3、一步治疗。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

4、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 CDC 的按要求报告)。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24 小时内通过

5、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3) 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每月 29 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

6、要及时补充录入。网络直报制度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1配备专用计算机 1 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2配备 2 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 名为专职);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

7、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 17 点 30 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 ,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 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5艾滋病、 HIV 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

8、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1门诊日志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 5 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 90%。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检验登记管理制度一、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

9、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二、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报告培训制度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 8 月培训。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

10、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

11、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

12、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1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极积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2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犯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3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表,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4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表,并及时上报。5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慌报疫情。6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