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 李慧节名 小标题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教学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第 1 章 第四节 第 2 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特点1. “说出”要求较低,对各圈层不深入了解,抓其主要特点。2.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即是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为第二章学习大气、水与地壳运动打下基础。2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地球的外部圈层两方面,各分三个圈层,但需注意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还有一个圈层(岩石圈)。在第一部分,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再到各层特点,都需要调动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因
2、此,在教学中,始终要让学生动脑动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相对于前面“地球的运动”内容,较为简单,高一学生已经具备对地震、地表等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缺乏专业的地理读图、绘图和资料分析的思维且并未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还要注重知识的梳理,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
3、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 教学重点 】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用图归纳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4.强调岩石圈的范围,区分岩石圈、地壳、软流层的位置。5.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地理思维。【 教学方法 】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第 1 课时】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问题引入:课件配图何为圈层?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情况呢?思考回应 吸引学生兴趣,开始科学探究学习推进新课图片展示:认识地震波归纳总结地震波分类与特点
4、读图作出书面笔记锻炼学生读图能力,正确认识地震波热点题型:地震波见例 1 学生读题分析,讨论作答 知识迁移推进新课:图示: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分析地震波变化,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特点完成课标要求绘图能力训练: 结合课本“地球内部圈层示意”绘制简单示意图学生动手操作绘图 加深记忆强调特殊位置:地壳、岩石圈、软流层示意图补充 深化特殊位置记忆热点题型: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见例 2学生读题读图分析,讨论作答 知识迁移略讲地球外部圈层学生快读课本认识地球外部圈层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构建整体认知学生绘图成果展示 学生讲图 总结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内部各圈层的特点课堂任务布置:完成金版新学案18页课标
5、自主落实作业:金版19 页例1完成课堂任务与作业 及时巩固与应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系中这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圈层结构可以用 6 个字简单概括:“里三层外三层”。“里三层”指:地壳、地幔、地核。“外三层”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例 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但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 10 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 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横_波。【例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