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梦之劳动美”争当劳动小能手之整理家务活动的总结由于我们中国家长的特有溺爱,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他们一旦离开父母,便绝大多数成了生活的低能儿:他们不会洗涤衣物和打扫整理房间,不会钉纽扣,也不会烧菜煮饭。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在扼制他们的生存,灭绝他们的生存权利。为了让学生感受父母哺育子女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孩子可以通过家务劳动去体验父母平日的辛苦,以实际行动回报亲人的关爱之心。这一过程,会使学生做事情具有毅力和耐心,增强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也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被调查的 100 多名小学生
2、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且对父母产生较严重依赖。在对待家务劳动态度上,5375的认为应参加家务劳动,352的认为要适当参加,仅有 102的孩子认为无所谓,09的认为不必参加。在实际行动上,只有 13 的学生选择经常参加家务劳动,而多达 6111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556的从不参加。家长提供的数字更“不乐观”。60 多份家长问卷显示,8413的学生在家偶尔参加家务劳动,317的从不参加,只有 127的经常参加。造成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 12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约七成学生则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不会影响学习。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劳动呢?家长们
3、应该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孩子喜欢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自己事情自己做,才是对孩子的尊重。建议父母这样指导孩子做家务:1.以学会生活自理和必要生活技能为目标,引导孩子理智做家务,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可尝试和逐步学会;将做家务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休息和调整,而非负担。2.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做法。3.家务分工合作,全家人都有各自任务,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4.家人常互动,可相互评价做事的成果,孩子有发言权,会懂得改进自己的工作。5.孩子的劳动应受到尊重、鼓励和肯定,父母
4、的积极态度可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6.帮助孩子形成家务劳动的习惯,善于与家人分担、分忧,而不以某种借口消极怠工。家务劳动是维护家庭生存和日常生活运行的必要程序。每个人对家务劳动,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未成年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正是从做简单家务和生活自理开始的,这里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因而,许多国家在相关的立法中,都规定了孩子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从 20、30 分钟到1、2 小时不等,并将此纳入对中小学生的评价中。孩子的聪明在手指尖上,会做家务的孩子双手灵巧,思维敏捷,能力全面,必将为您的孩子未来的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有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