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论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剧成因 人文学院 院(系) 汉语言文学 专业 2009 级 1 班学 号 200951010133 姓 名 文 彤 2指导教师 李 凤 双 成 绩 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论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剧成因文彤【摘要】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位女性形象,为了坚守住人性之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里,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也正因为这种坚守才使得她的悲剧人生不那么暗淡,反而越加感人了。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恰恰成就了其悲剧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曼桢是个很知足的人,直爽、热情、乐观、善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几经磨难而愈发成熟、沉稳和坚强。她把自己的
2、生命和感情一点点销蚀殆尽,她的所有悲剧几乎都是由爱的付出而造成的。曼桢的一生,是受尽命运摆布和拨弄的一生,也是最为苍凉和悲哀的一生。作品无论是主题意蕴、人物形象,还是艺术表现、特色成因都体现着无尽的苍凉之美,本文就试从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分析、人物形象(顾曼桢、顾曼璐、沈世均) 、悲剧成因等方面来展示这部作品的苍凉美学特色。【关键词】张爱玲 半生缘 顾曼桢 悲剧命运On “Half life fate“ Gu Manzhen tragedy causesWenTongAbstract:Gu Manzhen is a female images, zhang ailings in order t
3、o hold up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in the complicated social reality, she have paid the cost of it is hard to imagine. But dont because of this that made her the tragedy of life is not so dark, instead of the more touching. The good human nature factor on the achievements the tragedy is a kind of
4、incomparable beauty. Frame is a very happy person, outgoing, enthusiastic, optimistic, 3kind. Effeminate, the heart strong. Down and increasingly mature, stable and strong. She gave her life and feelings a little are eroding, almost all of her tragedy is caused by love. Mann frames life, it is by fa
5、te and stir of life, is also the most desolate and sad life. Works both in theme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features cause all embody the endless desolate beauty,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the writing background, the author, work analysis, the character image (Gu Man
6、zhen Gu Manlu Shen Shijun), tragic, etc to show the work of the desolat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Zhang Ailing; Half life fate ;Gu Manzhen ;Tragedy in life一、作品背景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苍凉的悲剧美,这种苍凉的悲剧美是一种回味悠长的富有人性的美,是一种参差对照的富有启发性的美,这种审美风格是她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半生缘作为张爱玲的作品之一,也没有逃出这种审美风格的梦靥。 半生缘为我们
7、讲述了温婉凄迷的旧上海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经试图努力地相爱,或者希望相爱,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一切美好的东西终究都要被打破,故事的背后剩下的是无尽的悲哀与凄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描写女性为主,对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张爱玲受女权主义的影响,其小说充满女性主义观照,极具研究价值。她自觉地站在女性的生命遭际和人性嬗变的角度去分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根源,挖掘女性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心理误区与性格缺陷,从而警醒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几经磨难而愈发成熟、沉稳和坚强。她的一生是苍凉和悲哀的。 二、作者简述张爱
8、玲笔名梁京,出身于一个曾经显赫的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繁华,又较早的接受了西方文化,其父张廷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而母亲董逸梵则是一位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父母因性情不合而离异,父又续娶,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张爱玲忧郁、冷漠而又极度敏感的性格,终于在一次被父亲毒打、囚禁后逃离了父亲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生活苦闷,张爱玲读书很用功,同时幻想以写作成名。1943 年1945 年4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 、 第二炉香 、倾城之恋 、 金锁记等小说,同时也发表了多篇散文,在当时可谓盛极一时。此后,她出走香港,移居美国,终老于异国他乡。自出道后,其盛名至今不
9、减。 “张迷”遍布全球。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对于传奇,张爱玲也有自己的看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清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的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张爱玲还是一位立身于现代中国文坛主流之外,也置身于中国民族战争边缘状态的小女子,但她却以一个女人悲凉彻骨的生命体验和一位惊世才女卓越超群的艺术风采翩然越上了乱世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坛。从沉香屑 第一炉香到倾城之恋再到金锁记作家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人,她的艺术世界也主
10、要是一个女人的世界,因此,我认为不论是带着先天优越的男性读者,还是置身于男性话语场中的女性读者,都有必要矫正自己的观照视角,真正介入到女性的生命情感中去。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女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内外压力:有来自旧家族内部的冷漠,有来自命运的捉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白流苏、葛薇龙、顾曼璐,顾曼桢等相当数量的女性也都只能在情爱中坠入“卑俗的不幸” 。这“不幸”没有任何实在的发动者,每一个女性都同时成为“不幸”的承受人与内在动因。或无可奈何地匍匐在男性情欲大网之下,一生只配与人搭配家庭,使临时的组合婚姻成为女性的全部婚姻;或写女人的全人格,妻性、
11、母性、情人性的难以统一。 “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感到无限的惨伤。 ”1这类缓慢毁灭的过程,画下了现代女性痛苦挣扎的轨迹,取材范围虽嫌狭小,心理开掘却达到一定的深度。可以看出张爱玲小说对于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她对女人的诠释令人叹为观止。自身的境遇增加了她的女人性,而且她本人又是极为聪颖的时代女性,没有政治因素瓜葛其中,仅以一种自然而又超脱的理智,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很客观地谈及女人。她毫不掩饰地道出女人自身的种种性格、心理等的弱点,她并不把女人的命运悲剧1 小思苍凉的手势,张爱玲的悲剧意识M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5 (47)5全部归咎于男性,而是从女人自身寻找原因。在
12、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 半生缘对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作者客观而又毫不留情地揭示出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心理误区等,从女性的视角分析女性,所以选此作为论文选题。三、作品简析文章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在温婉、凄迷的旧上海。作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 ,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1书中的男主角沈世钧是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到叔惠的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父亲早逝,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在叔惠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顾曼桢、
13、许叔惠、沈世均三人同在一个工厂工作,曼桢个性温柔坚强,叔惠开朗活泼,在相处中,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曼桢的姐姐曼璐为全家的生计着想,十七岁时毅然离开初恋情人张豫瑾开始了舞女生涯,但家人并不能真正理解曼璐,认为她丢尽了家人颜面。如今曼璐年华老去,为了后半生有所依靠,决定嫁一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就是祝鸿才。从此,维护“祝太太”这个名分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支柱。世钧与曼桢的爱情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加上两人的互相猜疑,后又有姐姐、姐夫的算计、陷害,他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曲曲折折,不那么顺利。后来,祝鸿才发了不义之财,原形毕露,在外花天酒地。曼璐为保住自己的名分,决定生一个孩子来拴住祝鸿才,然而自
14、己以往的几次堕胎使她有心无力。她一心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二妹,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唯恐沈世钧来找曼桢,还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世钧找到她时,她假说妹妹已嫁人,并且代妹妹退还他订婚戒指。后来,生产后,曼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相求,她仍不为所动。后来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知道曼璐病死,祝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附近。出于母性,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后来,儿子得1 张爱玲 半生缘M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1)6了猩红热,祝鸿才又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留在祝家中照顾小孩
15、。最终,为了孩子,她抱着自杀的心理嫁给了她平生最恨的男人祝鸿才。婚后祝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曼桢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沈世钧婚后也搬到上海,始终难以忘记曼桢。由于共同的朋友许叔惠,二人得以再次见面。沈世钧说曾去找她,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已嫁给张豫瑾。曼桢告诉了他中间发生的曲曲折折,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两人见面,对望半晌,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没有爱的人偏偏结合在一起,而相爱的人却又咫尺天涯。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了,张爱玲借沈世钧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半生缘中写的是都
16、市中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轻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轻了。而同时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种种大的变革,只是作为背景,为他们的故事抹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无疑,就象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钧注定的情深缘浅,世钧与翠芝两
17、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正如电视剧半生缘的主题曲中所唱:“就这样擦身而过, 如果是注定的结果,何苦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就这样擦身而过,难道我爱你不够多?喉咙都快要喊破,有些话来不及对你说。 ”嘶哑的声音,忧伤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曼璐曼桢那不幸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命运。四、悲剧成因 (一)现实人生的差距7“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1 学生时代的张爱玲这样描述生活的本质。 在
18、半生缘里,爱情对于人们并不是全部,没了爱情,人们照样得生活。虽然爱情的创伤也让他们悲伤,但只是心伤而已,并不影响他们的行为。曼桢不在了,世钧就与翠芝结婚了;豫瑾追求曼桢不成,也找人结婚了;叔惠虽然喜欢翠芝,可是考虑到家庭背景悬殊,也只好作罢,去了美国结了婚。这世界永远不会有人一直在原地等着谁,因为每个人都要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 半生缘写的不只是爱情,而是真真切切的人生。当十四年后两对恋人重逢,埋藏多年的情感一触即发,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千百种滋味纠缠于心,可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重回过去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都没有勇气改变现在的生活,只能重温旧梦而已。我们看世钧和曼桢重逢的场面,两人抱头痛
19、哭,世钧说“我下了决心了,没有不可挽回的事。你让我去想办法” 。可是他心里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所以曼桢才会哭着说“我们回不去了” ,他们只能面对回不到过去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讲,张爱玲是有点残酷,读半生缘这样的书会把那些沉浸在过去美梦当中的人叫醒,在感到一阵阵凉意之后无奈地面对现实,面对真实的人生。(二)亲情的失落走进张爱玲小说,我们会发现:朋友不像朋友,亲人不像亲人。具体到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母女亲情的失落。中国传统的文学中,对于母亲的书写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赞颂她的神圣、崇高、无私和圣洁,使得母亲成为一种概念化、模式化的单
20、一形象。母亲,从古至今就背负着伟大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文学史中,作家们在小说中塑造出一个个含辛茹苦、宽厚仁慈的母亲形象,并且她们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和坚韧的毅力来抚育子女。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却把顾太太塑造成一个为物质利益,出卖女儿灵魂与肉体的、冷酷自私的母亲形象。半生缘主要写的是主人公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悲剧,其中,曼桢的母亲顾太太是这场悲剧发生的一个关键性的角色,顾太太因为贪图姑爷钱财和对大女儿言听计从而导致了这场悲剧。在曼桢被囚禁时,顾太太应该站出来,但她没有。此时的曼桢希望母亲能把她被囚禁的真相告诉沈世钧,可当世钧去找曼桢时,顾太太本来可以说出实情,恰巧这时她的手伸到口袋里,碰到了
21、曼璐给的一大叠钞票, “那1 玮清 女生张爱玲 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79) 8种八成旧的钞票,摸上去是温软的,又是那么厚墩墩的方方的一大叠。钱这样东西,确实有一种微妙的力量” 遂支吾隐瞒起来,从而失去了救出曼桢的最后机会,也彻底葬送了女儿的爱情和幸福。金钱的力量超过了对女儿的爱和应有的是非观,她完全被金钱俘虏了,做了利欲的代言人,只不过自己不觉察罢了。曼桢逃离祝家后,自力更生。母亲找到她之后,没有想到女儿这两年所经历的磨难,也没有过问女儿的生活,只是一味地劝女儿重新回到祝家,去做一个现成的姨太太。母亲的委曲求全,使曼桢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无法愈合的
22、,并且时不时地刺痛着她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曼桢本可以得到自己的幸福,却因为姐夫的淫荡无耻、姐姐的软弱嫉妒而惨遭蹂躏,造成一生的悲剧,而在这场悲剧中充当着帮凶角色的却是她的母亲顾太太,这就是在一团和气掩盖下的亲情,张爱玲不动声色地撕毁了蒙在亲情关系上的温情面纱,将自私残忍的母亲展示给读者,母亲无私奉献的形象离我们渐去渐远,悲凉之情不觉倾泻而出。从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的写作开始以一个崭新的角度拨开环绕在母亲身上的光环,她彻底地颠覆了现代中国对母亲形象的文化想象,将被精神化和崇高化的母亲从神圣的殿堂拉回到人间现实。 (三)性格决定命运在作品中,顾曼桢是最令人怜楚震撼的女人,她是善的
23、化身,身上有一种沉毅、娴静、纯洁、令人痛惜的美。曼桢有着刚强与自我的牺牲精神,她出生在那样一个羞于对人言的家庭,自己却是很有志气,在曼璐搬走之后,她独自养家,毫无怨言,一再告诫母亲不要用祝鸿才的钱,祝鸿才打她的主意,用汽车送她,他身上喷了大量的香水,发出香气,她则凛然不可犯, “只静静地发出一股子冷气来” 。唠叨的祖母、焦虑的母亲、至亲又至远的姐姐、形形色色的男人,曼桢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光彩的,可是她却在这样的世界里,漂漂亮亮地活着。虽然世钧在初识她的阶段,认为她天真、羞涩,还有些世故,但是她的世故决不含机谋与暗算,最多只是矜持与自卫。曼桢几次拒绝世钧的求婚,但并不是不爱他,她爱世钧,不是因为
24、他家有钱,而是怕自己家庭负担太重,会影响他的事业上的前途,同时也由于她性格的刚强和前面所提到的价值取向,使她不愿意过早地和世钧结婚。其实,比起沈世钧的爱,曼桢对爱情的执着要远胜于沈世钧。曼桢在受害被禁闭之后,竭力反抗,历尽艰难,直至逃脱,其力量主要来自对世钧的爱情,来自对爱的信赖与期待。当听到世钧和别人结婚的消息时,她“两只手掀在窗台上,只觉得那窗台一阵阵波动着,9也不知道那坚固的木头怎么会变成像波浪似的,捏都捏不住。 ”的确,诚如一句旁白所道出的“不管别人对她怎样坏,就连她自己的姐姐,自己的母亲,都还没有世钧这样地使她伤心。 ”可见,她对世钧爱地有多么深,她爱得有多么辛苦。 半生缘中这种为张
25、爱玲创作中少有的美好而明净的恋爱描写,让我们了解了命运是在以何种力量以及何种方式整个地摧毁曼桢这个善良的女性。虽然她有刚强的一面,有自己的生存原则,但仍然摆脱不了作为女人软弱的一面,免不了一场悲情人生。命运的接连残酷的打击,使她破碎不堪,以至“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确切的信念” ,自轻到“随便怎样处置她自己好像都没有多大的关系”的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女性天性中的母性倾向迅速膨胀,为了儿子,她作出了嫁给祝的决定。曼桢在命运之神的摆布和拨弄下,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无与伦比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亲情的眷顾。为了姐姐、恋人、儿子,她把自己的生命和感情一点一滴地消蚀殆尽,爱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一场悲情,到头来,顾
26、曼桢只换得花开花谢一场空罢了。 (四)恋人的懦弱虽然世钧的单纯憨直,与曼桢真挚的爱让我们以为他们会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所有的美好终究要被打碎,他们注定要有缘无分,曼璐的横加阻害是一方面的原因,家庭的因素也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世钧自身性格上的,一方面他有点小心眼,比如豫瑾到曼桢家暂住,便引起他的醋意和猜疑,后因故找不到曼桢,便怀疑曼桢和豫瑾已经结婚,扔掉定情信物与同病相怜的翠芝结婚,开始了无爱的婚姻。一方面他懦弱,对爱情还是不够热烈、执着。若是他足够强烈地爱着顾曼桢,那么他就不应当轻信曼璐那些欺骗他的话。即使他真信了,他也应当与曼桢见上一面。试想,曼桢曾经那样对待他,怎么可能连见他一
27、面都不肯,而把戒指给她姐姐,如此绝情呢?他与曼桢的爱情,哪怕是要终结,也一定要亲自见面说明白才行的。如果沈世钧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应该发现在他找不到曼桢的那段时间,一定是有事情发生了。可惜他放弃了,因为沈世钧性格不够坚强勇敢,所以才轻易放弃了继续寻找曼桢的决心,而又那么快的与别人结了婚,结婚时,翠芝说:“世钧,怎么办,你也不喜欢我现在来不及了吧,你说是不是来不及了?” 1留下的只有压抑与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再勇敢哪怕一点点,哪怕在匆忙结婚之前当面确认曼桢和豫瑾已经结婚,他的性格导致了他的爱情悲剧,让人心痛,让人心酸,让1 张爱玲 半生缘 M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126)10人遗憾。自傲
28、、矜持、琐屑的沈世钧,只能委屈地过一辈子,他拯救不了自己,又怎么能给所爱的人永远的幸福?有了这一切的一切,于是,就有了曼桢和世钧没有诗意,没有浪漫,没有幸福,有的只是局促和尴尬,加上更深的痛苦与无奈的重逢:曼桢笑道:“真是多少年不见了?”世钧道:“我都不知道你在上海。 ”曼桢道:“我本来也当你在南京。 ”说的话全被四周奇异的寂静吞了下去,两人也就沉默下来了。“我们回不去了” ,但这并不全然是这对男女的过错,于是乎,张爱玲还是让他们说出这样的话:“世钧,你幸福吗?” “我只要你幸福” 。 1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张爱玲说: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楚,如
29、果先有憎恶的心,看明白之后,也只有哀矜。而这场爱恋终究是逃不过凡俗的人生, “善恶未必有报,爱恨未必有果” ,2于是乎,最终也成了一场半生缘的哀矜。沈顾如此唯美的爱情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变成了淡淡的一句“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痴情和执着碰到男人的怯弱和退让只能是这样一种结局吧,顾曼桢和沈世钧是这样,张无忌和小昭是这样,陈家洛和香香难道不是吗?于是,结局就成了淡淡的一句:好久不见!这种爱情张爱玲笔下有,金老先生笔下有,现实生活中也有;古代有,今天有,将来还是会有。也许,生活本就如此,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最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可生活又何尝不是呢?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正如
30、一句网络语言所说的:再美好的爱情也会被生活所招安。如果我们放弃最根本的生计: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去单单追求所谓的爱情的话,那即使没有顾曼桢那样的姐姐,没有顾曼桢的母亲,没有顾曼桢一样的恋人,没有小说里一切一切“不应该”的因素,爱情还是不能长久,因为,我们要真爱,可前提是我们必须生存,而生存是什么?生存就是不择手段地活着。五、结语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又一位女性形象,为了坚守住人性的闪光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里,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也正因为这些闪光点才使得她的悲剧人生不那么暗淡,反而越加感人了。然而夏花的绚烂终究抵不过秋叶的凋零,还未1 张爱玲 半生缘 M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320)2 玮清 女生张爱玲 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