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44846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二、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

2、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新课引入: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同学们推荐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同学和力气最大的男同学进行比赛。(学

3、生推荐后)请两位选手登场,讲台上有一个橡胶棒(一端涂有香油),请两位选手用手向相反的方向拉棒的两端(男生手握涂有香油的一段),看谁的“力气大”,能将橡胶棒从对手中抢过来。待女生轻松夺取橡胶棒后,教师接着问:是男生力气没有女生大吗?是谁帮助女生获得胜利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她自己,而是摩擦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摩擦力。(展示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老师创设了比赛情境,从生活现象引入,巧用趣味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

4、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弹簧被拉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

5、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摩擦力的场景后,利用该实验直观展示,借助“隐身力”,使学生本来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变得浅显易懂。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三个实验中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摩擦

6、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

7、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滚动有关?是否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和表格。3、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

8、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总结实验

9、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1、自由辩论:刚才通过分类研究,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2、交流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很多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学生们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

10、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参与挑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改变摩擦猜想因素 不变因素 变化因素 摩擦力 实验结论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4。)任务五: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

11、?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视频播放工业、科研、国防等各种情况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磁悬浮列车、气垫导轨、气垫轴承、气垫船、滚动轴承等)【设计意图】通过“开眼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情。(三)达标训练:配套练习册 61 页:1、2、4、5【设计意图】通过 1、4 题检测目标,2 的达成;通过 2 题检测目标 4 的达成,通过 5 题检测目标 3 的达成。(四)布置作业: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设计意图】检测对摩擦力的认识、及目标 3、4 的达成五、教学反思1、物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

12、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摩擦力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节课,我力求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2、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经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13、,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3、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塞给学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应及时作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作适时的指导。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我们物理教师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