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专题六宋元及明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概 况,宋元及明前期,中国的对外交通和对外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趋势显示,陆路交通除在元帝国时期有过一段辉煌外,大多处于衰落状态,海路交通则走向繁荣,并随着郑和下西洋而达到鼎盛。在此基础上,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继续开展,以瓷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向西方,以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大规模传入中国。,蒙古西征对中西交通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第一次:1218-1223,成吉思汗指挥,扩张至中亚;第二次:1235-1242,拔都指挥,侵入东欧;第三次:1253-1260,旭烈兀指挥,扩张至西亚。
2、影响:一方面是野蛮残酷的征服,对所经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使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连接起来,并在这些交通线上建立起完善的传驿制度,使中西陆路交通再次达到高潮。,宋元及明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一、宋元时期的陆路交通与对外关系二、海路交通的繁荣时代三、宋元时期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四、宋元的异域宗教五、明前期的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一、宋元时期的陆路交通与对外关系,西行的中国旅行家及其游记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丘处机和长春真人西游记常德的西使记,耶律楚材的西游录,耶律楚材是辽朝契丹皇族的后裔,成吉思汗灭金时归顺蒙古。1218年,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时,他被召为扈从而有了一段西行的经历。归国后便将这次
3、西行的历程撰写成西游录一书,书中记载了他北上和西行的大致行程:耶律楚材也详略不一地记载了当时天山以北、葱岭以西和楚河、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的物产、风土及社会状况,其中载有一个叫抟城的地方“城中多漆器,皆长安题识”。抟城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未确定,但从耶律楚材的行程来看,应该就在今阿富汗境内,可知这里也有中原物产的流传。,丘处机和长春真人西游记,丘处机是道教一支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成吉思汗西征时,听人介绍丘处机法术超人,甚至有长生秘术,于是召其赴西域相见。丘处机也抱着劝说成吉思汗不嗜杀人的目的而答应奉召,前往中亚会见成吉思汗。随行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广泛记载了这次西行沿途所经
4、的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禽虫草木、习俗信仰、人物事迹,是研究13世纪蒙元历史、中西交通和中亚史地的重要典籍之一。,常德和西使记,1259年,常德作为元宪帝蒙哥的使者出使正在波斯进行的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前后历时14个月。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四年(1263),刘郁根据常德的回忆撰写西使记一书。本书还记载了关于麦加、印度、甚至欧洲等地的风情。根据学者的研究,从和林至巴格达一线可认为是常德的亲身经历,而麦加、印度、欧洲等记载则是听闻而来。尽管如此,常德西行比耶律楚材和丘处机都远得多,因此,西使记是今天研究中西交通及中亚、西亚地理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沿途情况的记载较前两部游记都要详细。,二、海路交通的繁
5、荣时代,原因:其一,西部陆路的不畅;其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还与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实行招诱奖进政策有密切关系。如市舶制度,将重要的对外贸易项目收归政府垄断,以获得巨额收入。北宋初年先在广州、明州、杭州三地设立市舶司,其一管理舶商,其二征收舶税。其三,收买舶货。元代继承两宋时期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政策,并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在船舶制造技术和开辟航线方面也有新气象,使元朝海路交通和海外贸易更上一层。,二、海路交通的繁荣时代,南宋周去非和岭外代答赵汝适和诸蕃志周达观和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和岛夷志略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海上香瓷贸易,周去非和岭外代
6、答,周去非,南宋淳熙初年曾任桂林通判。卸任后,因亲朋好友多向他询问岭南及海外之事,他也倦于一一作答,于是便根据自己在南方的经历归纳整理成书,并取名岭外代答。岭外代答全书原分为二十门,现存十九门,共十卷。该书第二卷海外诸国中记载宋代人已经将海外国家分为五大部分,即南大洋诸国、东大洋诸国、西南海上诸国、东大食海上诸国、西大食海上诸国等。其下又分别列有安南国、海外诸蕃国、占城国、真腊国、三佛齐国、故临国、大秦国等条。他还提到一个木兰皮国,有学者认为它就是指摩洛哥穆拉比特王朝,其统治范围在非洲西北部和欧洲西班牙南部。那么,这就是关于宋人所知最西地方的最早记录了。,赵汝适和诸蕃志,赵汝适,宋太宗八世孙,
7、曾任南宋福建路市舶提举,任期内有感于诸蕃国有图无志,于是“阅遍蕃图”,遍询“贾胡”,并查阅以前的汉文载灵,于宝庆元年(1225)完成此书。诸蕃志分上、下两卷,上卷志海外诸国,下卷志海外异物。上卷记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57国,其中提到一个“斯加里野国”,国中“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远望则朝烟暮火,近观则火势烈甚,国人相与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掷穴中,须臾爆出,碎如浮石。”此“斯加里野国”即意大利西西里岛之阿拉伯语名称的汉译。,赵汝适和诸蕃志,“国人惟食肉饼,不食饭,其国多旱。管下一十六州,周四六十余程。有雨则人民耕种反为之漂坏。有江水极清甘,莫知水源所出。岁旱,诸国江水皆消
8、减,唯此水如常,田畴充足,农民借以耕种,岁率如此。”诸蕃志下卷志物47种,主要是香药木植和一些珍稀物品,载其形状、采集、加工和用途等等,多数都注明产地或来源地。诸蕃志是目前尚存的第一部专门记述海外各国情况的著作,内容虽采自各书,但较之他书详细得多,它的出现是对唐宋数百年间中国海上交通与贸易的一次总结。,周达观和真腊风土记,周达观,浙江永嘉人。生于宋元之际,卒于元末。“真腊”即今柬埔寨,元贞元年(1295),周达观随团访问真腊,历时三年的时间。归国后,即根据其亲身见闻撰成真腊风土记一书。,真腊风土记,该书约8500字,全书除“总叙”外,共分城郭、宫室、文字、正朔时序、争讼、死亡、耕种、山川、出产
9、、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曲、蚕桑、器用、车轿、舟辑、属郡、等40目,大体包括农业、手工业、贸易、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法律、宗教等内容。周达观访问真腊时,正值柬埔寨文明最灿烂的时期,即通常被史学家称为的“吴哥时代”。由于柬埔寨自身缺乏吴哥时代的文献记载,真腊风土记遂成为当时人记载吴哥时代柬埔寨文明盛况的唯一实录。,汪大渊和岛夷志略,汪大渊,江西南昌人。曾先后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旅游,足迹遍及东南亚以及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归国后,汪大渊即根据自己的海外旅行经历写成岛夷志略一书。岛夷志略载录了99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提到的地名有220
10、个,绝大部分可考其所在,所述各地情况基本可靠。,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1254-1324)是意大利威尼斯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随父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大都。1291年,与伊利汗国使臣及阔阔真同行,从海路回国。1296年,在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对小说家鲁斯梯切诺讲述游历东方的见闻,并由后者笔录成书,这就是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全书除序言讲述个人历史外, 共分四卷: 第一卷记述了从亚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第二卷记述忽必烈大汗和他的都城、宫廷、政府以及西南行程中经历的各省、市的见闻, 此卷记契丹国( 中国) 的风土人情, 最引人注目; 第三卷描
11、述了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海的海岸与岛屿; 第四卷记载了鞑靼各王公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马可波罗游记叙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历,还介绍了大都、上都、京兆(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济南、扬州、镇江、杭州、福州、泉州等数十座中国城市的位置和面貌,并提到一些元朝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典章制度,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但游记中可能存在着夸大的成分。,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之后的几个世纪成为欧洲人认识东方的基本依据,直到17世纪都左右着许多欧洲人对中国的想象。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有关中国的叙述大体真实,成为欧洲人认识中国的重要起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伊本白图泰和伊本白图
12、泰游记,伊本白图泰,摩洛哥人。1325年,22岁的他开始旅行,在其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欧、亚、非三大洲,行程总计达12万公里。他对伊斯兰、拜占廷、印度、非洲以及蒙古统治下的各种类型的国家和文化,都有较为深刻的观察。伊本白图泰曾在元顺帝时来中国游历,并访问了泉州、广州、杭州等地。1354年,伊本白图泰返回摩洛哥,奉摩洛哥苏丹之命口述了其三十年旅行的经历和见闻,并由苏丹特派的书记官伊本朱扎伊笔录,成书为伊本白图泰游记。,伊本白图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一书共502节,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有20余节,所占比例虽然不大,内容却非常丰富,其中关于元代的海上交通、船舶制造、市舶法则、商旅
13、保护、纸币制度、瓷器、丝绸、阿拉伯商人及伊斯兰教状况等的记载,都非常珍贵,是研究元代中国社会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是伊本白图泰的亲身见闻为基础,对于14世纪其所到之处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特别是伊斯兰教历史和东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都有极大的价值。,海上香瓷贸易,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中,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最主要的中国输出品,香药则是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因此,通常将这一时期的中西海上交通线路称为香瓷之路,这时期的海外贸易则称为香瓷贸易。宋元时期中国自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大量输入各种香药,它们主要用在医药和卫生领域。诸蕃志记载的47种外国特产中,香药就不下10种,其中乳香是输入中国的最主要
14、品种。,瓷器适合海上巨舶运输,12世纪时,陶瓷成为远洋出航商船的理想压舱物。“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萍洲可谈萍洲可谈宋朱彧撰。该书对了解宋代朝廷制度、风俗民情、特别是海外交通与来华穆斯林的经商与生活等情况均有重要价值。是研究中西交通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三、宋元时期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一)中国科技的西传1、指南针2、印刷术3、火药“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印刷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火药)在战争上,第三种(指南针)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样的大,以致没有
15、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弗兰西斯培根,三、宋元时期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二)阿拉伯科技传入中国1、天文历法:波斯人札马鲁丁、叙利亚人爱薛2、医药学:宋代丸、散比重增大;回回药方3、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阿拉伯数码4、建筑:清真寺和穆斯林墓葬。广州怀圣寺光塔是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四、宋元时期来自异域的宗教,(一)伊斯兰教(二)犹太教(三)也里可温教(四)罗马天主教,(一)伊斯兰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约570632年),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一没落贵族家庭,25岁时与一富孀结婚,经常在麦加的希拉山洞静思冥想。610年
16、,听到召示,要他“把人类引导于真主的路上”,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前往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并以此为基础向整个阿拉伯半岛扩张。这一年被称为回历元年。穆罕默德之后,伊斯兰教历史进入四大哈里发时代(632661)8世纪上半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教义,基本信条是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和信末日。信安拉即“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信使者即坚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信经典即坚信古兰经的正确性信天使即相信安拉从光中所造的分布于天地之间的天使信末日即相信世界末日到来之时,每个人都将复生接受末日审判,遵循古兰经的将升入天堂,反之将被罚入火狱。,伊斯兰教“五
17、功”,第一,通过诵读“除了安拉之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两句“清真言”来表达信仰;“念”第二,每日面向麦加的方向礼拜五次,每个主麻日(周五)要在当地清真寺中举行“聚礼”; “礼”第三,每年回历九月要把斋,在这一个月中从黎明到日落不能饮食及房事; “斋”第四,要向清真寺交纳一定的“天课”; “课”第五,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穆斯林在一生中应至少有一次在回历12月上旬去麦加朝拜,朝拜过麦加的穆斯林被称为“哈只”。 “朝”,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开篇,关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最有可能成立的说法是贞观二年(628)说和贞观六年(632)说。前者据阿拉伯文百科全书记载,有一名叫“兰哈步”的穆
18、斯林此年来到中国;后者则是据广州发现的旺各师墓志称:“大人道号旺各师,天方人也,西方圣主之母舅也。奉使护送天经而来,于唐贞观六年行抵长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随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波斯阿富汗新疆天山南北河西走廊长安;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湾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广州、杭州等地)贸易往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人首次明确谈论伊斯兰教信仰的是因怛逻斯之役被俘虏而流亡阿拉伯世界十年之久的杜环。杜环的记述对比于今天流传之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教徒的生活习俗,许多都可以得到印证。,宋元时期的伊斯兰教,宋代的穆斯林大多是“土生蕃客”,有的到中国居住已经五世了。主要从事商业活动,海外贸易
19、和舶货销售。“宋时,大食商品对中国风俗方面,影响最著的是香料的消费。”白寿彝元朝时设“回回掌教哈的所”,专门管理伊斯兰教事务。元朝时,蒙古军队西征使大量伊斯兰教徒入华,加上一些入仕元朝和来华经商的穆斯林,与唐宋时定居中国的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后裔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当时称为“回回”,并构成元代“色目”人的主体。,(二)犹太教,犹太人的始祖据说是亚伯拉罕,该部落原住在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20世纪迁到迦南地,当时的迦南人称亚伯拉罕部落为希伯来人,意为“来自大河彼岸的人”。移居埃及,倍受残酷奴役。公元前13世纪,在摩西领导下逃离埃及,重返迦南。公元前12世纪,逐渐形成12支部落,尊
20、奉雅赫维为“我们的神,唯一的主”公元前10世纪,大卫及及其子所罗门建立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统一的以色列国家,安定繁荣有80年,史称犹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犹太教的教义,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一神观、契约观、先知观、末世观、弥赛亚观、来世观和死后复活观。犹太教的伦理包括公正、公义、圣化意识犹太教的律法是摩西十诫犹太教的经典有圣经旧约、塔木德和米德拉什。,摩西十诫,、除了我(雅赫维)以外,你(摩西及其族人)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崇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神是忌邪的神。”、“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
21、,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当纪念安息日,守卫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不可杀人。”、“不可奸淫。”,摩西十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在这“十诫”基础上的具体教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礼仪及起居饮食等各个方面,涉及犹太人的全部生活。,摩西十诫,一般认为东汉时期就有犹太人来华经商,1926年,法国人普瑞浮公布了在洛阳
22、发现的三块希伯来文碑志的照片和拓片,并判定这些碑志当属于2世纪的东汉遗物。关于犹太人在中国定居生活的较可靠记载见于隋唐时期。斯坦因所劫敦煌和西域文献中,至少已发现两卷希伯来文残片,这两件残片说明,当时欧亚交通干道上有犹太人活动。唐代也有从海路入华的犹太人。据阿拉伯旅行家阿布才伊特记载,唐末黄巢占领广州时,所杀12万从事贸易的蕃人中就有犹太教徒。,、早期入华犹太人,、开封犹太人聚落,北宋都城开封就已经形成定居的犹太人社团。开封犹太会堂保存三块石碑,分别刻于明弘治二年(1489)、明正德七年(1512)、清康熙二年(1663),据碑文记载,北宋时期,有一批犹太人经丝绸之路来到当时的都城东京(开封)
23、,受到宋朝当局的友好接待,被允许入籍中国,并可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遂定居开封。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1163年,开封犹太人便在闹市区建立一座犹太会堂,被称为“一赐乐业教清真寺”,“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译音。称犹太会堂为“清真寺”,则是因为当地汉人分不清回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差异。开封犹太人则入乡随俗,接受了汉人比较熟悉的清真寺这一称呼。因犹太人宰杀动物时挑其筋,也被汉人称为“挑筋教徒”。,4、开封犹太人的汉化,为了能进入中国社会的上层,犹太人改希伯来姓名为汉人姓名,如列维家改姓李,艾兹拉家改姓艾等。他们开始习用汉字汉语,起先是因为一些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则扩大到日常生活中均使用汉语
24、,希伯来语只在极少数场合如举行宗教仪式时才使用。他们逐渐放弃族内婚制而与本地居民通婚。为了与中国各阶层交往,他们穿戴中国历朝的服饰,按照中国的习俗惯例待人接物处世,本民族的习俗却逐渐淡化了。,关于开封犹太人的汉化和犹太教消失的原因,诸如,宋元以后开封城市本身的衰落,元明时期频繁的天灾人祸,几百年间与其他犹太人的几乎完全隔离,政府的政策及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文化强大的同化作用。宋明时期值儒学发展鼎盛时期,犹太人在儒学文化影响下,在思想上逐渐认同中国传统。特别是科举考试制度,与汉人通婚也使犹太人家庭文化、子女的教育为汉文化所潜移默化。,也里可温教,景教于唐末在中国中原地区销声匿迹
25、,但在西域地区和北方的欧亚草原仍广泛传播。宋元时期在欧亚大陆北方传播的景教,先后被称为“迭屑”和“也里可温”,前一名称是波斯语对景教的称呼,后一名称来自蒙古语,目前学者们基本认为它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阿罗诃”一词转音而来。元朝政府非常尊崇景教,在中央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崇福寺,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司机构也里可温掌教司,1315年设在全国的也里可温掌教司达72所,但元代的景教徒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等少数民族,其传播并没有深入民间。,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1209年成立,其成员恪守贫穷生活,热衷传教,以理解和容忍的自由派精神关注并支持普通民众,受到资产阶级和大众阶层的欢迎,在13至14世纪产生了广泛
26、的社会影响。出使蒙古13世纪中后期遣使蒙古,意大利方济各会约翰孟德高维诺成功到达中国并在北京创立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区。后又在泉州设立主教区。,五、明前期的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在宋元中西海路交通大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中西海路交通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达到鼎盛,但此时的中国社会全面趋向保守和封闭,不但废除宋元以来的市舶制度,还在很长时间内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中西方的海路联系受到很大影响,与陆路交通的闭塞恰相对应。,(一)明初海禁政策始末,明朝建立后,对海外诸国采取了和平稳定的政策。洪武二年,宣布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等15国为不征之国,并多次主动遣使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确立和平为主的外交政策。对外贸易
27、放弃了市舶传统,废除市舶司,采取了“朝贡贸易”方式。各国输往中国的货物,政府选用60%,“回赐”的物品价值往往高于“贡物”本身的价值,其余物品则享受免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优惠政策。这种厚往薄来的经济交往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负担,朝廷不得不实行限制政策。“勘合”制度实行。1393年,下令民间禁用番香番货,海外入华贸易受打击。,(一)明初海禁政策始末,明朝还实行禁止私人出入海外从事贸易活动,即“海禁”。从社会经济原因看,明初的社会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进行恢复和发展,没有强烈的对外贸易要求,这是轻视海外贸易的潜在因素。不过,还有政治原因,第一是防范张士诚、方国珍残部;第二是倭寇问题。洪武四年、十
28、四年、十七年多次发布禁令,严禁私自出海贸易,甚至禁止出海捕鱼。明代中期,海禁时紧时松。福建、浙江沿海走私贸易猖獗。隆庆帝于隆庆元年(1567)宣布以漳州月港为贸易港口,部分开禁。史称“隆庆开海”。,(二)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第一,中国在海外诸国中的威望急剧下降,政治关系紧张。第二,明成祖朱棣有意转移国内视线,提高政治威望。第三,“北虏南倭”的压力。需要南方的安定。第四,上层权贵的奢侈性消费无法满足。,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1371-1435),云南昆明人,回族,其祖先为西域人,元初移居云南。本姓马,叫马三保。明初,因在靖难之役中立功,被朱棣赐姓 “郑”。西洋是指以今加里曼丹岛为界,南海和印度洋
29、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前三次行迹限于东南亚和南亚一带,均以古里为终点。后四次航程远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遗体运回南京,葬于南京牛首山下。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访问国家30余个。,郑和下西洋的壮举,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明代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条件。大船长约160米,宽约66米,载重量不会少于2000吨。整个16-18世纪进行海外贸易的欧洲船只没有超过1000吨的。使用24位定位的精确的“针盘”。郑和航海图自南京画起,经苏门答腊、斯里兰卡、阿拉伯海、一直到东非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记载沿途3
30、00多个地名,对航行方向、航程远近、停泊何处、何处有暗礁、何处有浅滩,以及各处针路、星位的高低都有记录。经学者研究,其所标注的方向误差一般不超过5度。,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航海家。规模上更强:60多艘宝船,27000人;达伽马去印度时只有4艘,160人;哥伦布去美洲只有3艘,80余人;麦哲伦到菲律宾只有5艘,260余人。郑和使团中的不少成员,回国后均撰写了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
31、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中外使节往来频繁。第五次带来17个国家的贡使,第六次带来16国贡使,计有4位国王8次亲自来华。满剌加(马六甲)、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渤泥(文莱)、古麻剌朗(菲律宾棉兰老岛),其中后三个国王长住中国直到病逝。从不轻易用兵。海外用兵仅三次,旧港、锡兰、爪哇。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郑和之后海上往来衰落的原因,从政治原因看,郑和下西洋是为执行明成祖“宣德化而柔远人”的传统对外政策服务的,而非像其后的欧洲大航海那样为资本原始积累服务。皇帝的个人意志会决定航海事业的兴废。从经济原因看,朝贡贸易违反商业规则,导致负担沉重;再者船队规模浩大,其日常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加重明政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