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51056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小露珠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把美丽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把美丽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课时 两课时。1 小 露 珠2 夜幕 降临了,草叶上、花朵 上、禾苗上出 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句导读:这两句话写了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在朗读时,要感受小露珠的活 泼、 调皮。 3小露珠的形象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主要写小露珠形成的过程。4 “早

2、哇,像钻 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 对小露珠说。句导读:作者把“ 小露珠” 比作 “钻石”,突出了小露珠的晶莹剔透。 5小青蛙喜欢小露珠吗?从哪里能看出来?段导读:小青蛙对小露珠的赞美。6 “早哇,像水晶 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 对小露珠说。 7小蟋蟀喜欢小露珠吗?从哪里能看出来?段导读:小蟋蟀赞美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突出了露珠透明的特点。1 知识点详解 2 夜幕:夜晚来临,万物像被幕布罩住一样,故称“夜幕” 。3 小露珠非常可爱 ,从“爬呀 ”“滚呀”可以看出小露珠可爱的样子。4 钻,这里读 zun。5 非常喜欢。小青蛙赞美小露珠,说她像钻石,这说明小

3、青蛙很喜欢小露珠。6 晶,这里读 jng。7 非常喜欢。小蟋蟀赞美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这说明小蟋蟀很喜欢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 对小露珠说。 8小蝴蝶喜欢小露珠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句 导读:这是个中心句,它概括了第 24 自然段的全部内容。9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段导读:总写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十分美丽,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句导读:此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出来后天空和大地的变化。

4、 10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y)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 得格外精神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qio)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句导读:“装点 ”一 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露珠的作用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主要写所有植物因为小露珠的装点而显得更精神、更美丽。11 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 从“爬着”“滚着”“笑着 ”这三个连续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 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为什么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呢 ?她渐渐 地变成了水

5、蒸气,向空中飘去。 12句导读:这句话写了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朗 读时要用缓慢、低沉的语气去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小露珠在变成水蒸气向空中飘去时 ,大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 我明天还会来的。” 13句导读:这句话写小露珠跟大家告 别。朗读小露珠说的话时,要带着安慰的语气。小露珠为什么说自己第二天还会来的?8 非常喜欢。小蝴蝶赞美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这说明小蝴蝶很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非常漂亮、可爱。9 10 装点:装饰、点缀。神,应读轻声。 “精神”指有活力,有生气。11 重点句解析

6、:从“爬着” “滚着” “笑着”可以体会到小露珠用自己的美装点别人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太阳散发的热量逐渐增多,温度升高,小露珠中的水分就会变成水蒸气飘向空中,所以会越来越轻。12 乐曲,这里读 yu q。大家都依依不舍。这是因为小露珠把大家装点得分外美丽,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大家。13 重点句解析:在阳光的照射下,小露珠遇热变成水蒸气飘向空中,而到了夜晚,接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逐渐下降,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露珠,所以她说第二天还会来到这些朋友身边,把他们打扮得更美丽,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第四部分(第 7 自然段):小露珠消失的过程,大家都与她依依惜别。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2.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一 课前谈话1.猜谜语。(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 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雷 )2.激发兴趣。刚才我们猜出的谜底是雨和雷,它们都是自然现象。 现在老 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请你们猜:闪亮透明的小圆珠,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仔细地观察过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去大自然,仔细瞧瞧小露珠吧!(出示课文题目)板书:小露珠三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出示

8、生字卡,认读生字。临(ln) 粒(l ) 哇(w) 披(p) 植(zh) 格() 招(zho) 奏(zu) 注意读准边音“临、粒”,平舌音“奏” ,翘舌音“ 植、招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粒 披 植 格 招” ,左 边都是形旁,表义,右边的都是声旁,表音。组词扩展:“临行 临写 好哇 演奏” 。4.出示词语卡片和课后词语卡片。黎明 蟋蟀 热气袭来 水蒸气动情 吹奏 夜幕降临 光彩熠熠 俊俏 装点 格外精神 生机勃勃 四 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披“临”左边是两竖,不能写成一 竖一撇。“奏”的第六笔是横,不是撇。2.其余字由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先自

9、由朗读,找找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热情地打招呼了。抓住“蹦到”“爬到”“ 落到”来体会不同小动物的不同特性,并以怎么打招呼、 为什么这 么打招呼,学学小动物打招呼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边演边读、边读边悟中培养 语感。一、看拼音写词语jing ln du l zhn zh p zhe zh w chu zu(降临 )(豆粒 ) (珍珠) (披着 )(植物 ) (吹走 )二、填合适的词(晶莹)的小露珠(金黄)的向日葵(俊俏)的小姑娘(美丽)的珠宝(碧绿)的白杨树(可爱)的喇叭花三、照样子写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喜气洋洋笑盈盈 笑眯眯 笑哈哈 乐滋滋金黄 碧绿 酱紫 深红1.创设情境,让

10、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 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幻灯片,录像机,录音机。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录像。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夜深人静,万物都进入了梦乡。顽皮的小露珠神秘地出现了。她笑着,滚动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2.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二 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出现的地方:草叶上、禾苗上、花朵上。(2)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2.小结。小露珠从晚上到第二天黎明就有黄豆粒那么大了。3.创设情境,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过渡:清晨,小露珠遇到了

11、几位小客人,它们是(学生答出: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1)出示幻灯片。讲述:小动物们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听听,看看你能否听懂小动物的话。(学生听录音)(2)交流感受。小动物们都夸小露珠什么了?说给大家听。你想夸小露珠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板书:闪亮 透明 圆润(小动物们夸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听到小动物们都夸自己美,小露珠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说出来好吗?(3)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板书:外表美4.学习第六、七自然段。过渡:还有谁喜欢小露珠呢?请大家自读第六、七自然段。(1)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可以

12、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问题。(3)理解:俊俏的小姑娘。(俊俏是说小姑娘好看。 )讲述:课文中把什么比作“俊俏的小姑娘 ”呢?把“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比作“俊俏的小姑娘”。(4)启发想象,体验。如果我们就是花草树木,小露珠在我们身上滚来滚去,在绚丽的朝霞下,我们就会变得(学生可以说出来,或者学生做动作加以理解。)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她更欢快地(爬着,滚着。)(5)引发讨论。小露珠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她自己呢?(6)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读句子。(电脑显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

13、也越来越轻了。交流。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即将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的抚摸下,她为什么还笑呢?说出自己的看法。(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她笑了。)“我明天还会来的。”句中的明天是什么 时候呢?(第二天的早上。 )这说明了什么呢?(小露珠的无私奉献精神,心灵美。)板书:无私奉献 心灵美三 总结全文小露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更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1.课件展示,提供直观的感受。根据文章的情 节,用生 动的课件再现美好的意境,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的图片欣赏。让学生通过感受画面理解 课文

14、:如三种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过程;又如小露珠与植物们依依惜别的场面。 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动画给了学生深刻的感受。难怪有位哲人说:“孩子是用声音和画面思考的。 ”2.引导补白,寻求学习的台阶。教材是我 们学习中最重要, 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 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还进行了适时、适当的拓展。如在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露珠又来到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露珠的言语美、外表美。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向日葵、白 杨树、喇叭花会怎 样和小露珠告 别呢?让学生体会道别时的难舍难分,体会小露

15、珠心灵的美。3.以情激情,进行审美的熏陶。小露珠的外形美 ,通过课件的演示、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小露珠的内在美是一种默默的无私的给予,这样的一种精神美如何让学生感悟呢?因此在感受到小露珠给动物、植物带来的快乐以后,进行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时,教师就紧扣“水蒸气”“ 笑着”两个词,让学生思索:小露珠即将消逝,为什么还要不停地笑着呢?学生通过讨论,从而悟出小露珠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小露珠的认识,更让学生触摸到了小露珠那颗美好的心灵,受到了美的熏陶。开放的课堂给学生带来开放的思维,灵感的碰撞让他们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当他 们理解了课文

16、内容后再来读这一自然段,自然是动情又传神。小露珠这么可爱,找个机会,让我们也站在花朵旁、草地旁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1.露的作用。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多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露的水量虽然不多 ,但对植物生长很有利。因为在炎热的夏天,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强,会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发生轻度的枯萎。到了夜间,由于露水的供应,又使植物恢复了生机。浇水或下雨后禾苗上也有水珠 ,但这种水珠不是自然形成的 ,也就不是露珠。2.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 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 ,露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

17、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 时的温度在 0以上罢了。在 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 。在温暖季 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 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 温度在 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 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 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水分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 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18、3.喇叭花。喇叭花,牵牛花的别称。叶互生 ,近心脏形,通常三裂。秋季开花,花冠漏斗状,蓝色、淡紫色或白色。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供观赏。4.怎样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使事物生动形象?课文把很多动物和植物当做人来表现,这是我们常见的拟人手法,但是要把这些动物和植物写得生动形象并且富有个性,就需要在语言上下工夫。比如,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习性,作者在表现不同的动物时没有将它们简单化,而是抓住它们的特点,作了鲜明的刻画。小青蛙是“ 蹦 到” 大荷叶上,小蟋蟀是“ 爬到” 草秆上,小蝴蝶是“落在 ”花朵上,这几个动词都非常贴切地表现出了三种动物的不同习性。再如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外形和色 泽,向日葵的“金黄”,白杨树的“ 碧绿”,喇叭花的“ 紫红” 。还有,在写与小露珠告别时,向日葵是“点头” ,白杨树是“招手”,喇叭花是“吹奏着乐曲” ,这些多姿多彩的描写非常贴切而生动。这种写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写花的不同颜色时,可以写粉 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火红的石榴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