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在小儿推拿穴位中,除了运用十四经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特定穴,分布于全身各部,且以双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特定穴穴位形状不仅有“点”状,而且还有“线”状和“面”状。,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 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龟尾,肩井。,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程序: 第一步:头面部(开天门、坎宫、太阳)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 第三步: 下肢部 第四步: 胸腹部 第五步: 肩背腰骶部
2、(拿按肩井) 开天门有打开推拿治疗疾病大门、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体现了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的完整性.,头面部常用穴位,一、天 门(头部手法一) 【定位】 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2030次。 【功效】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 【应用】* 头部常规手法之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等病症。,天门,二、坎 宫(头部手法二) 【定位】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2030次。
3、【功效】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应用】* 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坎宫,三、太 阳 【定位】 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 1、推太阳(头部手法三) 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2030次。 2、揉太阳(运太阳) 向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揉5按1为一节),3090节;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揉5按1为一节),3090节。,太阳,【功效】 推太阳 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 发汗解表,祛风止痛。 【应用】* 推太阳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此穴能发汗能止汗,常用于外感表证。 男:发
4、汗揉按左太阳3090节(耳),揉按右太阳1030节(眼);止汗揉按右太阳3090节(眼),揉按左太阳1030节(耳)。 女:止汗揉按左太阳3090节(眼),揉按右太阳1030节(耳);发汗揉按右太阳3090节(耳),揉按左太阳1030节(眼)。,四、耳后高骨 【定位】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耳后高骨。 按35次,揉3050次。 【功效】 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 【应用】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烦躁、咳痰多等病症。,耳后高骨,五、风池 【定位】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 用两中指端按
5、两风池穴,按后加揉,称按揉风池。 按35次,揉3050次。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 【应用】 按揉风池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鼻塞等病症治疗。,风池,六、百 会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称掐百会;或用指端按揉之,称按揉百会;亦可用艾条灸之,称灸百会。掐35次,按揉2030次,灸12分钟。 【功效】通关开窍,镇惊安神,升阳举陷。 【应用】* 治疗昏迷、惊风、抽搐多用掐百会;* 治疗烦躁、肝阳头痛按揉百会;* 治疗虚证之目眩、遗尿、脱肛、虚脱久泻可用按揉法,亦可用灸法救脱。,百会,七、印 堂 【定
6、位】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35次,揉2050次。 【功效】 醒脑提神,祛风通窍。 【应用】 * 治疗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 * 若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印堂,八、人 中 【定位】 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5次,或掐之醒即止之。 【功效】 通关开窍,定惊安神。 【应用】 主要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醒、窒息、惊厥、抽搐时,掐之有效。,人中,九、承 浆 【定位】 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5次,揉2050次。 【功效】 止呕止泻,收敛津液,开
7、窍醒神。 【应用】 主要用于惊风、昏迷、高热、吐泻等病症治疗。,承浆,胸腹部常用穴位,一、天 突 【定位】 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操作】 用中指端按后揉之,称按揉天突。按35次,揉3050次。 【功效】 化痰平喘,降逆止呕。 【应用】 按揉天突主要用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多、胸闷气喘、呕吐等病证。,天突,二、膻 中 【定位】 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 用指腹按在穴位上揉转50100次,称按揉膻中; 继用两手中指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50次,称分推膻中; 继用食、中、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3050次,称直推膻中;,膻中,接着用食、中指分开,以两指腹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的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部位35遍,称按压肋间。 以上四部操作,称“推胸法”。 【功效】 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