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消化和吸收消化(digestion)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吸收(absorption)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免疫功能,2,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具有自律性具有紧张性富有伸展性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电刺激不敏感敏感刺激:机械牵拉、温度、化学性刺激,3,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Cajal细胞动作电位升支:Ca2+内流降支:K+外流慢波电
2、位动作电位平滑肌收缩,4,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外来神经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促进肽类物质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抑制,5,病例慢性胃炎,一大学二年级学生经常饭后马上参加剧烈运动(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时常感上腹胀满不适,有时出现上腹痛,人体偏瘦。医生检查后发现有慢性胃炎。,6,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内在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完整的整合系统完成局部反射,7,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AUPD细胞(amino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开放型细胞:感受食物成分和pH等化学刺激闭合型细胞:感受机械刺激、温度变化、局部环境变
3、化胃肠激素脑-肠肽生理作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组织的生长,8,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及其分布部位,9,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10,唾液的分泌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保护和清洁口腔排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副交感神经:量多稀薄的唾液交感神经:量少黏稠的唾液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病例胃食管反流病,11,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发作胸骨后烧灼痛去看医生,自诉通常在吃完饭后不久发作,应用抗酸药能减轻不适,感觉像是胃烧灼痛。但是,因持续的症状和家族心脏病史,患者来院体检。经查心
4、电图、负荷试验、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但发现食管有胃内容物返流,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第三节 胃内消化,12,胃内消化,12L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化学性消化:胃液机械性消化:胃运动食糜(chyme),13,一、胃液的分泌,胃的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外分泌腺)贲门腺、幽门腺:碱性黏液泌酸腺壁细胞:盐酸;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黏液颈细胞:黏液内分泌细胞G细胞:胃泌素;细胞:生长抑素肠嗜铬样细胞:组胺,14,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盐酸(胃酸)基础胃酸分泌质子泵(H+-K+ 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餐后碱潮,15,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5、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16,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蛋白酶原自我激活(正反馈)在强酸环境发挥作用内因子保护和促进维生素B12吸收黏液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幽门腺、上皮细胞保护作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屏障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17,病例胃溃疡,患者女性,43岁。经常餐后半小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返酸、嗳气等症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后腹痛加重,服用抗酸药后可减轻病人的上腹疼痛。胃镜检查显示胃部有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18,病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男性,33岁。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乏力、纳差、上腹部疼痛不适半年余,伴返酸、腹胀、黑便,
6、近来疼痛加剧,空腹时严重,进餐后缓解。查体见脸色苍白,上腹部剑突下偏右压痛,无明显包块,胃区有压痛,可放射右肩部,化验血红蛋白偏低;幽门部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大便潜血试验(+);纤维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多发性溃疡。,19,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头期胃期肠期神经调节迷走神经胆碱能机制胃泌素机制局部反射体液调节:促胃液素,20,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神经调节:胆碱能机制;神经-体液(胃泌素)机制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酸度和酶含量均很高胃期神经调节:迷走-迷走反射;局部反射体液调节:胃泌素量最大,酸度和酶含量也很高肠期体液调节:胃泌素,肠泌酸素量少,酸度不高,消化力不很强,21,调节胃液分泌的神
7、经和体液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迷走神经:乙酰胆碱组胺阻断剂:西咪替丁促胃液素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盐酸:负反馈脂肪高张溶液,22,二、胃的运动,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迷走神经:肽类物质蠕动磨碎食物,与胃液混合将食糜推入十二指肠(胃排空),23,胃排空及其控制,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混合食物:46小时完全排空胃排空的控制(间断进行)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迷走-迷走反射;局部反射促胃液素(延缓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肠-胃反射(局部反射)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缩胆囊素两因素互相消长,互相更替,24,病例分析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男性,39岁。腹胀、胃脘部疼痛、早饱、嗳
8、气反复发作5个月,大量进食后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胃液检查未见异常,经纤维胃镜检查后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水负荷试验可见:短时间摄入大量水诱导出诸如饱足、恶心、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出现症状即持续存在,无法饮入更多的水。,25,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26,一、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导管管壁细胞水、HCO3-腺泡细胞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原:肠激酶;自我激活(正反馈)糜蛋白酶原,27,病例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男性,52岁。晚餐大量饮酒后突然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发热、腹胀、恶心、呕吐。体温38.3,脉搏12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30/80
9、 mmHg,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张,左中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腹部B超和CT显示胰腺胰腺广泛肿胀伴胰周液体渗出。内科治疗采用禁食1周、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全胃肠外营养、解痉镇痛、抗菌治疗等。,28,胰液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迷走神经 腺泡细胞 酶含量很丰富,29,胰液分泌的调节,体液调节促胰液素 小导管管壁细胞 分泌大量的水和HCO3-最强刺激物:胃酸缩胆囊素 腺泡细胞 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最强刺激物:蛋白质分解产物,30,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汁的性质和成分HCO3-胆盐(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胆色素胆汁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
10、素的吸收:混合微胶粒中和胃酸,促进胆汁自身分泌:胆盐的肠-肝循环,31,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体液调节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胆盐,32,四、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助于吸收对食糜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蠕动将食糜向小肠远端推进蠕动冲,33,第七节 吸收,吸收的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巨大的吸收面积环状皱襞绒毛微绒毛绒毛运动食物停留的时间较长(38 h)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物质,34,吸收的途径,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35,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糖的吸收单糖(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的吸收氨基酸二肽、三肽:转运效率更高继发性主动转运,36,脂类
11、的吸收,长链脂肪酸淋巴途径短链脂肪酸血液途径,37,小结,38,知识点60:消化和吸收的概念1、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2、吸收知识点6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1、一般生理特性2、电生理特性:慢波电位的概念及其与动作电位、收缩的关系知识点62: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外来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作用2、内在神经丛:部位,可完成局部反射知识点63: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1、内分泌细胞;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小结,39,知识点64:唾液的分泌1、唾液的作用2、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知识点65: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盐酸:分泌细胞、机制,生理作用2
12、、胃蛋白酶原:分泌细胞,激活(正反馈)3、内因子:分泌细胞,作用4、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细胞,胃黏膜保护机制,小结,40,知识点66:胃液分泌的调节1、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期及各时期的机制、特点2、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迷走神经(递质、作用);组胺(分泌细胞、阻断剂);促胃液素(分泌细胞)3、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盐酸;脂肪;高张溶液知识点67:胃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容受性舒张(概念,机制)3、蠕动(作用)知识点68:胃排空及其控制1、概念;2、时间;3、控制;4、意义,小结,41,知识点69:胰液的分泌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小导管管壁细胞,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正反馈)2、胰液分泌的调节知识点70:胆汁的分泌和排出1、胆汁的作用:胆盐;2、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知识点71:小肠的运动1、形式;2、分节运动的作用知识点72:吸收1、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优势;2、糖的吸收(形式,机制)3、蛋白质的吸收(形式,机制)4、脂肪的吸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