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76095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节肢动物2015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学第十七章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一、概念:,2、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 活史、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危害方式、传播规律以及 防制措施的科学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学。,1、医学节肢动物:有些种类的节肢动物可以寄生于人体及 其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通过骚扰、螫刺、吸血、毒害、 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些与医学有 关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2,二、特征:,4、发育过程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1、躯体分节,左右对称,具有分节的附肢;,2、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和醌单宁蛋白组成,亦称外骨骼;,3、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内含血淋巴;,3,三、分类:,4,1

2、、直接危害:,四、对人类的危害:,、寄生:有些节肢动物可以寄生于人畜体内或体表引起病变。 如蝇蛆病、潜蚤病和疥疮。,、骚扰和吸血:蚊、白蛉、虱、蚤等吸血昆虫叮咬人体,造 成骚扰,叮刺部位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疼痛等。,、螫刺和毒害:蜈蚣、蜘蛛、松毛虫等具有毒腺、毒毛或体 液有毒,螫刺时将分泌毒液注入人体造成危害。,、超敏反应: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 皮等均可作为过敏原引起超敏反应。,5,2、间接危害:,四、对人类的危害:,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和 (或)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虫媒:传播虫媒病的医学节肢动物,亦称为媒介节肢动物。,、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

3、仅携带或输送病原体,病原体在 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没有发生明显的形态或生物学变化, 仍然保持感染力。如蝇和蜚蠊等杂食性昆虫。,6,、生物性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疾病最重要的方式。病原 体必须在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和(或) 繁殖后才具有感染性,再传播至新的宿主。,、经卵传递式传播:某些病原体不仅可以在节肢动物体内繁 殖,而且还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卵具有感 染性。在流行病学上,这类传递方式一般称作垂直传播。,、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繁殖而不发育,即 只有数量的增加而没有形态的变化。,、发育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即发育又繁殖, 不仅有形态的变化,还有数量

4、的增加。,、发育式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发育而不繁殖,即 只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无数量的增加。,7,3、病媒节肢动物判断依据:,、自然感染证据:在疾病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采集可疑病 媒节肢动物,经实验室检查分离到自然感染的病原体,特 别是感染阶段更具有意义。,、流行病学证据:病媒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与其 传播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一致或基本一致。,、实验室证据: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方法证明病原体 能在某种节肢动物体内发育或增殖并传播给易感动物。,、生物学证据:与人类关系密切;疾病流行区的优势种群; 寿命较长,保证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8,五、医学

5、节肢动物的防制:,4、生物防制:通过利用其他生物(天敌、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及 其代谢产物(昆虫信息素)来控制医学节肢动物;,2、物理防制:利用各种机械、热、光、电、声、放射波等方法捕杀、 隔离或驱赶节肢动物;,3、化学防制:使用天然或化学合成的杀虫剂,以不同的剂型和途径 毒杀、驱避或诱杀医学节肢动物;,1、环境治理:通过合理的环境处理、改造,减少或清除媒介节肢动 物赖以生存的孳生和栖息场所;,6、法规防制:利用法律、法规或条例,防止媒介节肢动物从境外传 入或携带至其他地区,并采取法令性监督以及强制性防制。,5、遗传防制:通过改变或移换节肢动物的遗传物质,降低其繁殖能 力或生存竞争力,从而达到

6、控制或消灭种群的目的。,9,第十八章 昆虫纲第一节 昆虫纲概述,10,腹部-具有生殖和消化功能,末端为外生殖器,其形态 结构是虫种鉴定的主要依据。,一、昆虫纲形态:,成虫躯体左右对称,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有感觉和摄食功能,包括触角、复眼及口器;,胸部-具有运动功能,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节腹 面有足一对,有翅或无翅;,11,二、发育和变态:,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行为以及本能上的一系列显著变化。,1、完全变态: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时期,蛹和幼虫在外部形态、生活环境以及生态习性 等

7、方面与成虫完全不同。,2、不完全变态: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 个时期,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成虫无显著差别, 只是个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发育不成熟。,12,第二节 蚊(Mosquito),蚊属于双翅目蚊科,主要传病蚊种隶属于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13,卵,幼虫(孑孓)14龄,蛹,成 蚊, 交 配,水 中,2 3 天,吸血产卵,蜕 皮 4 次,羽 化,一、生活史:,2 3 天,9 15天 / 代,7 8 代 / 年,57天,四龄幼虫,14,二、生态和习性:,生殖营养周期:雌蚊吸血、卵发育、产卵的整个过程,雌蚊的一生会经历37次生殖营养周期。,1、生殖营养周期和生理龄期,

8、生理龄期:蚊虫经历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2、吸血行为和栖息习性,吸血;植物汁液及花蜜,家栖型、半家栖型、野栖型,15,3、季节消长和越冬,二、生态和习性:,蚊的季节消长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亦和疾病的流行季节有关。,越冬是蚊对冬季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种周期性生理适应现象,可以卵、幼虫或成虫形式越冬。,蚊幼虫孳生于各种水体中,包括大型积水,也包括小型容器积水。,4、幼虫的孳生习性,16,三、与疾病的关系:,5、黄热病:埃及伊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黄热病病毒所致。,2、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1、疟疾:由按蚊传播。 平原地区-中华按

9、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雷氏按蚊; 南方山区及丘陵地区-微小按蚊;热带丛林和山麓地区-大劣按蚊。,3、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传播日本脑炎病毒所致。,4、登革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所致。,17,四、我国的主要蚊种:,18,19,主要通过物理防制使蚊虫远离人群,也可使用菊酯类和甲丙氨酯类杀虫剂。,五、防制:,改变孳生地环境、消除或减少孳生场所是控制种群有效措施;,1、孳生地治理:,2、杀灭幼虫:,、化学灭蚊:小范围喷洒杀虫剂双硫磷、倍硫磷、辛硫磷等;,、生物防制:放养鱼类消灭幼蚊以及使用生物杀虫剂;,3、杀灭和防护成蚊:,第三节 蝇(Fly),蝇属于双翅目环裂亚目,与人类疾病有关的

10、蝇种属于蝇科、丽蝇科、麻蝇科和狂蝇科。,20,卵,幼 虫(蛆) 13龄,蛹,成 蝇,12天交配,8 12h, 产 卵,蜕 皮2 次,羽 化,23天,孵 化,78代/年,2030天/代,一、生活史:,21,二、生态和习性:,粪便类、腐败动物类、腐败植物类和垃圾类,1、孳生地:,2、食性:,不食蝇类、吸血蝇类、非吸血蝇类,家栖型、半家栖型、野栖型,栖息地广泛;有趋光避暗习性,3、栖息与活动:,22,5、季节消长:,二、生态和习性:,4种类型:春秋型、夏秋型、夏型和秋型;夏秋型和秋型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有关。,大多数蝇种以蛹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孳生地为中心100200m半径范围内活动,每小时

11、可飞行68km。,4、飞行能力:,6、越冬:,23,三、与疾病的关系:,2、蝇蛆病:眼蝇蛆病,皮肤蝇蛆病,胃肠道蝇蛆病,耳、 鼻、咽和口腔蝇蛆病以及泌尿生殖道蝇蛆病。,、机械性传播疾病(主要传病方式),1、传播疾病:,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眼病。,、生物性传播疾病:睡眠病、线虫病,与传播疾病有关因素: 蝇类全身密布鬃毛;足的末端有分泌黏液的爪垫;活动范围广泛;边吃、边吐、边排便的习性;休息时洗刷全身鬃毛等。,24,四、我国的主要蝇种:,25,五、防制 :,26,第四节 白蛉(Sandfly),白蛉属于双翅目、毛蛉科、白蛉亚科,其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是白蛉属蛉种。,27,卵,幼 虫(14

12、龄),蛹,成 蛉,12天交配,吸血 产 卵,羽 化,1 2 代 / 年,10天,2530天,510天,6 8 周 / 代,一、生活史:,28,29,2、食性:,二、生态和习性:,雄蛉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蛉羽化后24小时开始吸血。,出现季节短;以幼虫越冬。,白蛉幼虫生活于土壤中,多见于土质疏松、温暖、潮湿、有机质丰富、小气候稳定的场所。,1、孳生地:,4、季节消长与越冬:,飞行能力弱,活动范围30m内;栖息于阴暗、无风场所。,3、栖息与活动:,30,2、长管白蛉:,三、重要蛉种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新疆西部,传播内脏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平原地区,主要传播利什曼病;,1、中华白蛉:,4、斯氏白蛉:,西南山区海拔1000m以上地区。,3、四川白蛉:,新疆、内蒙、甘肃干旱荒漠地带,传播内脏利什曼病。,5、亚历山大白蛉:,新疆、内蒙西部、甘肃西部的戈壁、荒漠地带。,四、防制:,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