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说课稿10 小教 2 班 30 号 何娟玲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八课的学习内容。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 1910 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本文的主题是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既承接了上节课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内容,又紧扣了“观察和发现” 这单元一主题。通过
2、教学促进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二、说学情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下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有待
3、提高,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与本文相关的地理知识储备不足。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创造力强,出现了抽象思维,但还是需要感性经验的辅助,这都是我本节课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所以我借助了世界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说教法,说学法说教法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而老师最重要的是贵在得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引导法和朗读体会法来教学。说学法在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指导下,我确定如下具体学法:“读读、想想、划划、议议”。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心情等多种途径,积累语言,体味作品的精神美。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重点说说
4、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导入环节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 30 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我们也应该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用心来学习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板书课题,齐读)新授环节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检查自学情况检查自学要求之一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
5、凹进 精神大振 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 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指读)请同学们看“大陆漂移”(板书:大陆漂移) 。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我出示相关的资料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一个假说,中文中“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假说” 均指同一概念。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海洋” 的水域包围,大约于 2 亿年以前“ 泛大陆” 开始破裂,在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地貌。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
6、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世纪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引导同学们观察,当中有“静谧”“宁静”都表示静。
7、抓住“静” ,引导同学们在积累本上积累更多的词语。 寂静 幽静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齐读)检查自学要求之二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介绍魏格纳的资料(板书:魏格纳)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 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 4 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 4 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8、以读带讲年仅 32 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在观察地图的时候有什么惊人的发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 至 4 自然段,并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这一句,提出问题:“这两个地方”指哪两个地
9、方?“吻合”什么意思?我们看地图和地球仪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问题讨论总结后引导学生体会魏格纳惊喜的心情,自由练习这句话,把惊喜的心情读出来。(范读、个别读)同学们有过惊喜的感受吗,惊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那么文中魏格纳有了惊人的发现之后的惊喜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幸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10、。 ”小组讨论汇报: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他靠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仔细观察(板书) 。 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图呆呆地出神。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幸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敢于思考(板书) 。 “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反复求证(板书) 。 “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 也曾有人提起过
11、,虽然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但是魏格纳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的精神支持着他踏上求证之旅。“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表现了魏格纳求证的艰辛,也表明了魏格纳求证的决心。”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巩固环节请同学们回答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总结时对应板书做出强调,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结课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拓展延伸环节 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请同学们收集关于观察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小故事,积累在作文素材本上。(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两者任选其一做拓展延伸)五、说板书设计(指板书说)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附上板书: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魏格纳 仔细观察 大陆漂移敢于思考反复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