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的民间习俗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唐有诗句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宋有诗句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可见中秋佳节历年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人们借此佳节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民间习俗一:吃月饼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拧着大包小包的月饼礼
2、盒走家串户。月饼通常为圆形寓意“团圆”因而特别受人追捧。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便是中秋佳节一大乐事。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而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月饼起初只有椒盐馅,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水果馅种种口味的月饼应有尽有,任您选择,月饼的包装也变得花哨起来,摇身一变,以前到处可买的便宜酥饼,现在穿着各式各样
3、的衣服,显然已变成送礼的高档品。民间习俗二:赏月每年八月十五,夜空都会高挂一轮明月,古有“祭月”之说,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民 间 中 秋 赏 月 活 动 约 始 魏 晋 时 期 , 但 未 成 习 。 到 了 唐 代 ,中 秋 赏 月 、 玩 月 颇 为 盛 行 , 许 多 诗 人 的 名 篇 中 都 有 咏 月 的 诗 句 。 待 到 宋 时 ,形 成 了 以 赏 月 活 动 为 中 心 的 中 秋 民 俗 节 日 , 正 式 定 为 中 秋 节 。
4、现 如 今 , 人 们常 常 借 助 佳 节 之 日 , 和 亲 朋 好 友 欣 赏 月 色 。 遥 想 儿 时 , 一 家 子 坐 在 小 院 , 月色 照 亮 了 整 个 院 子 , 奶 奶 便 开 始 跟 我 们 讲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 我 想 人 生最 快 乐 的 事 也 不 过 如 此 吧 !民 间 习 俗 三 、 玩 花 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玩花灯在南方比较盛行,尤其在香港,广东广州,广西南宁一带。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
5、、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特别受欢迎。民间习俗四、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 70 多米,用珍珠草扎成 32 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其实,中秋节并非只是中国独有,外国也过中秋节,尤其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亚洲国家,而且风俗奇异有趣。例如: 朝鲜“秋夕节” , 越南“中秋节”, 缅甸“光明节”, 伊朗“麦赫尔干节” , 日本 “十五夜”, 泰国“祈月节”, 斯里兰卡“月圆节”, 坦桑尼亚“月圆节”, 柬埔寨“拜月节”。各地区的民间习俗有所不同,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每年中秋主要是赏月和吃月饼,也还真想去香港等地区玩花灯,舞火龙。随着社会的进步,民间习俗,民间文化变得越来越淡薄,笔者认为,不管社会怎么样发展,文化还是不容轻视!民间习俗,文化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精髓,我们应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