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 汶 河 流 域 概 况一、大汶河大汶河主流起源于沂源县松崮山南麓的沙崖子村,迂回西流,在东平县马口注入东平湖,全长 208KM(境内 193KM,包括莱芜) ,再由东平湖清河门出湖闸泄入黄河,是黄河最末一条大支流,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河道,从源头至入湖口,自然落差 362 米,从分水岭沂源沙崖子村至钢城区丈八丘村为山谷河道,长 11KM,落至155M,比降 14.1,河宽 100 米以上。1855 年(清文宗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至利津注入渤海。从此大汶河成为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并由于黄、汶交汇顶托,成为近代东平湖老湖积水的开始。一、流域概
2、况:大汶河流域在山东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 116 度至 118 度,北纬 35.7 至 36.6 度。北以泰山山脉与小清河及北大沙河分流,东以鲁山,南以蒙山支脉与沂河、泗河相比邻,西界黄河,东西长 175KM,总流域面积 9069KM2,其中境内(包括莱芜) 8353平方公里。大汶口流域形如扇。东部属鲁中山区,两个是沿黄湖洼,汶水西流是其特有地形。京沪铁路以东为山区兼山下平原及河谷盆地,地面高程均在百米以上。泰山山脉横列于北,山颠齐鲁长城残壁尚存,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 1545M,是全省第一高峰,向有“五岳独尊”之称。鲁山、蒙山纵贯于东。徂徕山、莲花山横亘于中,其主峰高程分别为 1027M 和
3、 925M,是牟汶、柴汶的界山。蒙山支脉伸展于南,山势平缓,是柴汶、泗河的界山。也是黄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泰山与徂徕山间的泰莱平原,兼有起伏丘陵;徂徕山南的柴汶盆地,群山环抱,沟河纵横。京沪铁路以西,泰山余脉蜿蜒于北,经肥城老城北延至东平湖畔,山势自东向西,渐降为低山,山峰高程多为 400 米以下。大汶河两岸及大清河北岸有断续山头河丘陵,构成肥城北部盆地。南部是垮大汶河的肥宁平原,西部为湖区洼地,也是黄汶冲击交汇区,地面高程多在 3840 米。二、河流概况:大汶河在大汶口以上分南北两支,以北支牟汶河为主流。大汶河至戴村坝为中游称大汶河。戴村坝以下为下游,名为大清河。大汶河上游源流众多,向有“五
4、汶”之称,流域面积5655KM2,占全流域面积的 62.4,是大汶河的主要集水区,大中型水库多建于此,主流从分水领沂源县沙崖子村,至丈八丘村11KM,为山谷河道,西流至桲萝庄西,再经海眼泉(已枯) ,至回家庄,汇莲花山东麓诸水,再北穿葫芦山水库至颜庄纳里辛河,又北流与东来的辛庄河在赵家泉(古牟城)西南合流,故称牟汶河。河宽展至 300 米以上。河道至此进入宽阔的泰莱平原,流经莱芜城南,沿莲花山北麓迂回西流。北岸先后有嘶马河及方下河注入。至渐汶河村南,与北来的赢汶河合流,成为宽 500M 以上的大沙河,再西南流,南纳陶河,北汇芝田河,至泰城东南店子村,与泮汶河汇合南流,绕徂徕山西麓,过颜谢拦河坝
5、,转向西南,至汶口拦河坝与柴汶河汇合,始称大汶河。自丈八丘至汶口坝,长 108KM,落差 152 米,河底比降 1.4。河槽多为缓坡地下河,局部低洼河岸有断续堤防,至申村南右岸开始有大堤。大汶河中游,基本始平原河道,河长 60KM,落差 44 米,比降0.73,河宽在千米以上,局部因靠近山脚和沙丘无堤外,两岸均筑有大堤,形成复式河槽。据临汶水文站观测 Q39.2m 3/s,年输沙量 196 万吨。汶口拦河坝下游有 2KM 多石灰岩河底,京沪铁路桥,汶口公路桥和 104 国道大桥均建于此段。桥西王家院至王孝门村,长 14KM,河道顺直宽阔,河宽达 1500 米以上,河心形成河洲林场。孝门以下因河
6、道弯曲座湾迎流形成多处险工,北岸三娘庙、明新村,南岸的堽城里,后石梁,桑安口等,是历史上有明的险工段。宁阳堽城坝村北,是号称大汶河第二道“钢箍”的的石底河段,长 300余米,历史上著名的引汶济运工程堽城坝即建于此。旧坝址引水灌溉。汶水西流直夏辉村分南北两支,至琵琶山北,又汇合西流。该段汇入的支流有海子河、苗河,北岸有漕河、五河(亦名小汇河) 。由于南岸自宁阳县高桥村以西,地势南倾,汶河以南地面径流均入南四湖,故大汶河南堤即成为汶、泗分界线,也是宁阳、兖州、汶上等县的防洪屏障。大汶河下游湖东区平原河道,因受历代黄、汶泛滥影响,河道多交,故水经注有“汶水桃乡(戴村坝附近)四分” , “其左二汶,西
7、南如茂都淀(后称南旺湖) ;右二汶西流至安民山入济水”的记载。1855 年(清文宗咸丰五年)黄河夺清入海后,这段河道屡经演变(详见大汶河流经考 )治理,方形成独流入东平湖的大清河。大清河长 29KM,河底比降 0.34,河槽宽 400500M。除北岸北城子至寒山头因靠近龙山脚无堤外,沿岸均筑有堤防,两堤距在 7001000 米。其中郑庄北,因河中有夹河村,两岸相距1260M,是最宽的河段。注入的支流均在北岸,东有汇河在黄徐庄南池入戴村坝下游,西有跃进河由王台闸汇入。二、汶河支流大汶河有长 5KM 以上的各段支流 266 条,其中一级支流 56 条,主要有瀛汶河、石汶河、泮汶河、柴汶河、漕河、汇
8、河等。一、瀛汶河(因瀛子县而得名)又名汇河,是大汶河三大源流的北支,是汇集莱芜市北部山区诸水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章丘市南部大山之阳闫家峪乡池凉泉,池凉泉沿高山峡谷南流,穿长城岭(齐鲁长城)进入莱芜市北境,迂回于群山之中,流经原山西麓至雪野水库与通天河汇合南流,至山口村出山,进入泰莱平原。自河源自山口长 46KM,是汶河水系中最长的山谷河道。瀛汶河出山后,沿泰山南麓流向西南,穿泰莱公路和泰辛铁路至刘家疃与石汶河合流,至渐汶河村南汇入牟汶河,全长 86KM,其中泰安市(包括莱芜)境内 75KM。瀛汶河出山后,河道多为 300400 米的流沙河,西岸多由堤防。流域面积1326KM,占大汶河总流域的 1
9、4.6。河底落差 364 米,平均比降4.2。流域内长 5KM 以上的支流 28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通天河。二、石汶河石汶河是大汶河上游五汶之一,主要汇集泰山东北,长城岭以南山区诸水。上游分东西两源,东源起自莱芜后关村一带,西流经下港,入黄前水库;西源出自泰山主峰以北牛栏口,东流经麻塔,故名麻塔河,至黄前水库与东源汇合南流,始称石汶河。河道由山区流入缓坡丘陵,河底多为卵石粗沙,河宽多在 100200 米,因流经石汶村,故名石汶河。东碾疃村以下约 2KM,河床宽达 1KM,河中有村名夹河。下游穿泰辛铁路,至刘家疃汇入瀛汶河。以东源为主长 50KM,平均河底比降 9.3,其中黄前
10、水库以下河长 18KM,落差 45 米,比降 2.5。总流域面积 350KM2,其中纯山区面积292KM2。1964 年 7 月 28 日,上游东西两源来水量达 2000M3/S,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洪峰。三、泮汶河泮汶河源于泰山主峰以西桃花峪,汇集泰山西麓诸水西流,出山后,穿京沪铁路和 104 国道,再东南流,经大河水库,至泰城南,纳泰山前渿河,梳洗河等支流,至东店子汇入牟汶河。河长42KM,F368KM 2.大河水库以上,源高流急,为山洪河道比降为21.8。河内多为粗沙卵石。水库下游多为丘陵区,河流比降1.4,河宽多在百米以上。四、柴汶河柴汶河,又名水汶河,是大汶河上游三大源流之南支,也是大
11、汶河的最大支流。主要汇集新泰市的岱岳区,宁阳的部分径流,F1944KM2(包括沂源县 34KM)占大汶河全 F 的 21.4。起源于沂源县西南的牛栏峪一带,东流至周科峪西 500 米处折向西南,沿峡谷至黑峪村入新泰境。经龙池庙水库,至龙廷汇太公峪,野猪汪等支流后,转向西流,至河庄又曲向西南,经东周水库至南鲍村转向西北,于孙村西流入开阔的河谷盆地,贯穿新泰市中部和岱岳区、宁阳边境。因流经古柴城北,古名柴汶河。又曲折西流至大汶口,汇入大汶口。全长 116KM,其中泰安市(包括莱芜)境内 107KM。上游从保安庄至龙廷,河底落差 144 米,平均比降为 10.7。从龙廷至大汶口,落差 153 米,平
12、均落差为 1.5,下游河宽 300 米以上。沿河汇入长 5KM 以上的各级支流 66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平阳河、光明河、禹村河。据谷里水文站测算,柴汶河22 年年平均流量 6.82m3/s,年平均径流量 2.12 亿方,年均输沙量 36.8万吨,1918 年最大流量为 4900m3/s(调查) ,1964.7.17 实测1830m3/s。五、漕河古名“蛇水” ,是岱岳区、肥城“汶阳田”的主要排水河道,流域面积 648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形如扇,干流河道在流域南部,略呈东西流向,其支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 5KM 以上的有23 条。主河道自北庄以上分为南、北两支,以南支
13、为主。起源于岱岳区北留村以东的胜利水库,西流至漕河崖,先后纳入来自北部丘陵区的山泉等小河后,形成漕河干流。河道大致与大汶河平行西流,全为平原河道。至北庄与北支浊河汇流,故又名漕浊河。浊河发源于岱岳区南白楼一带,上游为山区河道,南流至故县店进入平原区。流经南优、城上注入漕河。漕河又西南流,至肖家店西,在堽城坝下游注入大汶河。漕河自胜利水库至大汶口,长 39KM,落差 40 米,比降 1。下游河宽多在 50KM 以上,两岸均有堤防。六、汇河又名坎河, 水经注称“泌水” 。是大汶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 1260KM2(其中平阴 178KM2)占大汶河全流域面积的13.9。主要汇集肥城北部、东平东
14、部及岱岳区、平阴的一部分山洪和坡水。整个流域皆在山丘环绕之中,形成封闭的河谷盆地。其主流发源于肥城县陶山西麓,南流穿凤凰山口,至湖屯汇纳陶山前诸水,形成主流河道,至衡鱼村与东来的康王河汇流。康王河发源于岱岳区道朗一带,向西流经肥城老城、王瓜店、桃园等城镇,是汇河的最大支流。汇河自衡鱼再南流,经平阴县的孔村、店子及东平的大羊、接山等乡镇,至黄徐庄南,注入戴村坝下游的大清河。明清漕运时期,汇河是济运河道之一。其入口原在戴村坝上游,1964 年移至坝下游。汇河下游的主要支流有东、西金线河。汇河从源头毛家铺至黄徐庄入口长 49KM。河道自湖屯以下,除下游南山庄段有近千米石底外,全为土河槽。河槽落差 110 米,比降为 2.4,其中隆庄以下平原区,比降为 0.43,两岸均有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