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哈继铭文 什么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们对 122 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显示,经济增长越快、私人部门比重越大、腐败程度越小、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越大的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越小。 另外,收入差异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和很低的国家,贫富差距较小;而人均收入水平在 1200 至 1300 美元左右的国家,贫富差距较大。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指标衡量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取值于 0 与 1 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122个样本的基尼系数从 0.247(丹麦)至 0.7
2、43(纳米比亚)不等,均值为 0.401,中位数为 0.379。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大于 0.4 的国家,贫富悬殊问题较为严重。贫富差距较大是全球经济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基尼系数超过 0.4。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曾经指出,一国的收入不平衡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人均收入水平极低和极高的国家,收入分布比较均匀;收入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国家,贫富差距较大。 这是因为,从低收入开始,一个国家会经历一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城市工业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均程度都比农业人口高,而且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较快,随着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城乡收入差别可能拉大。同时,更多的人口
3、进入收入不均程度较高的工业,使得全社会的贫富不均加剧。高度工业化后,较低收入的工业人口通过提高技能和政治影响力缩小他们与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差距,最终导致贫富不均程度降低。 例如,卢旺达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尼系数分别为 0.268 和 0.289,而人均 gdp 分别仅为 263 和 645 美元(2000 年不变价格)。挪威和瑞典的基尼系数与之相近,分别为 0.25 和 0.258,但人均收入却分别高达 39198 和 28912 美元(2000 年不变价格)。 分析显示,人均 gdp 在 1266 美元时,贫富差距最大,这是 们得到的“库兹尼茨阀值”。以这个阀值为起点,人均收入提高一倍,基尼系数
4、下降 0.005。 们的主要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样本中 gdp 增速提高 1 个百分点,基尼系数降低 0.01。这表明,经济增长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途经,发展不仅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硬道理,也是实现收入平衡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用降低经济增速的方法摆脱贫困,而是必须通过经济增长使其尽早超越“库兹涅茨阀值”,并随着国力的增强通过收入的二次分配(如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私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贫富差距。不少人认为私有经济的发展拉大贫富差距,但国际经验和实证分析支持相反的结论。私有经济成分的提高鼓励竞争,扩大就业,降低寻租机会。市场竞争使企业利润趋于
5、合理,就业增长提高工薪阶层收入,私有经济的壮大降低政府干预和特权的滥用。 们用一国银行贷款中私有经济占比衡量其私有化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这一比例提高 10 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下降 0.003。 政府公共政策影响贫富差距。政府开支中医疗卫生支出和文化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越高,基尼系数越小。这两项财政支出指标在回归分析中统计不显著,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公共支出主要是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扶植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而不是直接改变他们的收入分配。但公共支出依然与基尼系数负相关,例如医疗卫生支出和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与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 和-0.09。这可能是因为样本中许多政府医
6、疗和教育支出较大的国家(如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价格较高,因而劳动力与资本回报的差异较小,收入分布比较均匀。 贪污腐败拉大贫富差距。国际透明度机构每年公布各国的腐败感知指数。腐败感知指数与基尼系数的相关系数为负 0.3,表明政府官员越清廉,贫富差距越小。设租和寻租行为让政府官员中饱私囊,侵害了普通百姓的基本权利,造成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左右和干预导致收入和资产分配的永久性不平衡,增加低收入者的投资风险,使扶贫和社会救济计划难以落实到真正的穷人并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流入利益集团的腰包。 总而言之,贫富差距的增大绝非经济改革之过。相反,私有经济比重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收入
7、差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行为乃贫富差距之祸根。中等收入国家贫富差距较大属国际普遍现象,而经济增长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政府应当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开支以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09-12-05 | 添加评论 0国家职能部门现阶段贫富差距有必然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持续拉大,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不过,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出现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以效率为准则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而市场
8、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某些生产要素禀赋差的个体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陷入贫困;再加上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不同地区改革开放进程不一,不同群体获得的政策支持也有差异,带来的发展机会也就不一样。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变革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过程,才能从规范到失范再到新的规范、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这个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机会的公平。因此,在共同贫穷的前提下,中国出现贫富差距以及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其实是改革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贫富差距是走出共同贫穷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发展严重不足,供应极度短缺,国民生活状况是普遍性的贫困,是一个虽然平等但普遍贫穷的国家。经过 30
9、 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全体国民的生活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善,绝大多数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迅速进入小康生活阶段。在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富裕阶层。一个基本的逻辑是,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中国不可能出现富人;没有富人的出现,中国就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贫富差距。财富不可能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让全体国民直接从共同贫穷同步迈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可见,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是因为有了富人才出现的,是中国走出共同贫穷时代的客观标志。因此,现阶段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不是国家发展衰退或者停滞甚至倒退中的问题,而是国家发展进步中
10、的问题,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一个结论。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损害社会和谐发展根据贫富差距功能论的基本观点,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的社会现象。贫富差距的存在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通过“先富带后富” 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和谐社会也承认和接受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的存在。而根据贫富差距效应论的基本观点,贫富差距与其社会条件或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机制,贫富差距会产生“马太效应”。如果不控制贫富差距,就必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
11、面影响。毫无疑问,中国贫富差距的出现,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阶层矛盾,而近 10 年来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则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心理对抗。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对富裕阶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抗心理,甚至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冲突行为。同时,由于部分高收入者是通过掠夺性、腐败性、欺诈性、垄断性等不合理甚至非法手段获得的,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激化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切实缓解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确保不同社会阶层能够在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条件下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刻不容缓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能够解决好贫
12、富差距偏大的社会问题作出这样肯定的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首先,虽然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比较高,但还不能因此认定中国的贫富差距十分严重且无法化解,因为中国继续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格局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在国家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多实惠的格局没有改变。其次,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正在成为中国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正在成为中国步入健康、文明、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的社会发展目标,中国正在放弃以往仅靠劳动力成本低、弱化国民福利权益来维持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经济增长格局,代之以既能够保持效率又能够促进公平的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
13、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所得占 GDP 分配中的比重的财富分配目标。这种发展理念与分配理念的转变,是切实缓解贫困问题和解决贫富差距偏大的重要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再其次,中国正在加大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包括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快速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严格针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管制、实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策等,以确保初次分配符合法定的、公共伦理的正义底线,再分配符合公平、均衡、共享的原则。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确实已经起到了遏制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势头的作用。此外,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国家财政实力的持续增强,也为强化再分配手段并通过再分配方式来调
14、节收入分配差距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偏大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又是一个可以缓解的社会问题。在缓解贫困问题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中国需要吸取以往发展中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偏重财富增长、忽视财富分配,偏重城市发展、忽视乡村发展,偏重东部发展、忽视中西部发展,偏重招商引资、忽视劳工权益以及制度分割、政策分割的教训,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平的教育制度、平等的就业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合理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人
15、与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摘要:和谐社会的话题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尽管人们对贫富差距所引发的关于效率与公平、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乃至贫富分化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但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和谐。关键词: 贫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谐 引子 1、矛盾激化下的打砸抢 2004 年 12 月
16、 20 日,湖南省邵阳市中意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傅中意与邵阳县建设局长邓节生在邵阳湘桂黔建材城因砸车发生争执,邓节生忽然倒地身亡。随之发生了罕见的大规模“扛尸”事件,4 天中死者尸体摆放在傅家中,上万人进入现场,傅的住宅被砸毁,傅中意的妻子杨丽芳多次请求警方制止死者家属的打砸行为,却没有人搭理。傅中意在“扛尸”高潮中出逃。那些参与“扛尸”事件的人用墨汁和红色喷漆在傅家墙壁上写道:“有钱算什么!”“为富不仁者杀!”“血仇必报”【1】 2、仇富还是仇腐前年,吴敬琏先生在接受国际管理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时,对不少民营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他指出应当分清仇富和仇腐两种心理,针对民营企业的原罪论提法并不适合。
17、应当把凭勤劳、凭努力经营的人和靠权力暴发的人分开。 3、在农民出生到死亡过程的一个个“天价”。首先是“天价出生费”,有人表示现在“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而是买来的”。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与 20 年前相比,现在生孩子的费用至少上涨了 100 倍。其次是 “天价教育费”,知识最有力量,对于农民,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为了孩子能上学,有些农民砸锅卖铁,有些农民惆怅自杀,再次是 “天价交易费用”,农民在城市间、企业间流动,承担着高额的“交易费用”进城打工,遭遇种种门槛,可谓“城市不是农民的城市,农村才是农民的归宿地”;农民进入企业后,沦为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很多不良老板拖欠或者赖掉他们的
18、工钱。因为贫穷,农民工请不起律师、上不起法庭、无法举起法律之剑。还有就是“天价医疗、养老费用”,农民有病没钱医,为了能够让自己过上比较安宁和舒适的晚年,往往有“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不料子女越多负担越重,因此陷入了一个“贫困多生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民不仅“生不起”,而且也“死不得”,在死亡来临之后,还有“天价的丧葬费”等着他们【2】 二、三个方面的质疑 1、公平与效率之争中国经济改革初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使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这实际上缩小了整个中国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但是当时许多人片面地赞扬农民内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以为只有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才会带来经济
19、的繁荣。由此就使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观念在中国肆虐了 20 年。而他们所说的“效率”,其实不过是少数人的货币收入多而已。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许多人只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闭口不谈“共同富裕”。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而言,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困难的抉择。从一个方面来说,目前的中国仍然处在一个经济建设的时代,如果社会公平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也是不可取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社会公平上来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简单地说用社会发展为中心取代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恰当的。政府过多承担经济职能的现象则应当发生根本的改变。
20、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将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 2、机会平等与结果公平哈耶克在他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提出了他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应平等待人而不是试图使人平等。【4】哈耶克所提出的“平等待人”,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对于人的权利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以及市场经济中平等的市场地位等等。另外的一层意思是:每一个人实际是不同的,因此,要有差别的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哈耶克个人主义伦理观的另一句话是“不试图使人平等”,强调不要国家或集体的干预,主张放任自由,从而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不试图使人平等
21、”如果从“不试图使人的行为结果平等”的角度来考虑,那么是积极的。这也是哈耶克所看到的。人与人的平等是机会平等,但人与人是有差别的,因而人与人在能否把握机会,对机会的把握程度,主观的努力程度上是不同的,有时差异是很大的,所以结果是不会也不应该平等的。社会给个人提供平等的前提条件,均等的机会,然后,任由个人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这样是有利于人的不断发展的,在竞争体制下,可以优胜劣汰。这种不平等是合理的,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即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未来社会,也是不可能要求“完全平等”的,因为人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尤其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只要有不同点存在,那么在人所
22、作用的对象物上就会体现出来。所以在此意义上,的确要反对使人平等。但是,如果从“不使人社会行为的前提,机会平等”角度来考虑的话,就不恰当了。反对使人平等,不应当反对旨在促使机会平等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因为,国家所提供的法律,经济,政治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并不能为每个人保证社会行为前提的平等,机会的平等。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由于种种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种种在完善制度下可以避免的不平等就体现出来了,如中国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等不平等的现象,给各方在经济中的平等发展造成障碍。需要国家的干预,使之平等,协调发展。平等的过程
23、,也是各方面体制完善的过程。 3、对贫富差距合理性的质疑据媒体报道,一位统计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能以基尼系数一般的标准来看待中国。对于一个不是二元经济的国家,基尼系数可能管用,但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实际上,中国现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强化所造成的,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度同社会应有的回报度不成比例,因而二元经济结构被强化。为了全力以赴地推进工业化,从 19521986 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
24、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 5823.74 亿元的巨额资金,加上收缴的农业税 1044.38 亿元,34 年间国家共从农业抽走了 6868.12 亿元的资金,而在 60 年代整个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亿元。【5】很难想象没有农村的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有今天的局面,而农民所直接承受的却是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严重地违背了代际之间所应当具有的公正准则。从横向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许多社会经济政策是在维护甚至是在强化二元经济结构。比如,户籍制度是在维护和强化一种社会身份等级制,而诸如有所区别对待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则是在维护和强化城乡居民之间的隔离。这些,无疑人为助长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
25、一种十分典型的不公正现象。回首 20年,一句“翻两番”就可概括这个伟大的成就。而今后 20 年的经济发展就没这么简单,经济总量要翻两番,但环境污染不能翻两番,东西部差距不能翻两番,能源消耗不能翻两番,贫富差距不能翻两番,城乡差别不能翻两番,如此等等摘要:和谐社会的话题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尽管人们对贫富差距所引发的关于效率与公平、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乃至贫富分化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但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
26、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和谐。关键词: 贫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谐 引子 1、矛盾激化下的打砸抢 2004 年 12 月 20 日,湖南省邵阳市中意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傅中意与邵阳县建设局长邓节生在邵阳湘桂黔建材城因砸车发生争执,邓节生忽然倒地身亡。随之发生了罕见的大规模“扛尸”事件,4 天中死者尸体摆放在傅家中,上万人进入现场,傅的住宅被砸毁,傅中意的妻子杨丽芳多次请求警方制止死者家属的打砸行为,却没有人搭理。傅中意在“扛尸”高潮中出逃。那些参与“扛尸”事件的人用墨汁和红色喷漆在傅家墙壁上写道:“有钱算什么!”“为富不仁者杀!”“血仇必
27、报”【1】 2、仇富还是仇腐前年,吴敬琏先生在接受国际管理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时,对不少民营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他指出应当分清仇富和仇腐两种心理,针对民营企业的原罪论提法并不适合。应当把凭勤劳、凭努力经营的人和靠权力暴发的人分开。 3、在农民出生到死亡过程的一个个“天价”。首先是“天价出生费”,有人表示现在“孩子不是生出来的,而是买来的”。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与 20 年前相比,现在生孩子的费用至少上涨了 100 倍。其次是 “天价教育费”,知识最有力量,对于农民,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为了孩子能上学,有些农民砸锅卖铁,有些农民惆怅自杀,再次是 “天价交易费用”,农民在城市间、
28、企业间流动,承担着高额的“交易费用”进城打工,遭遇种种门槛,可谓“城市不是农民的城市,农村才是农民的归宿地”;农民进入企业后,沦为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很多不良老板拖欠或者赖掉他们的工钱。因为贫穷,农民工请不起律师、上不起法庭、无法举起法律之剑。还有就是“天价医疗、养老费用”,农民有病没钱医,为了能够让自己过上比较安宁和舒适的晚年,往往有“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不料子女越多负担越重,因此陷入了一个“贫困多生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民不仅“生不起”,而且也“死不得”,在死亡来临之后,还有“天价的丧葬费”等着他们【2】 二、三个方面的质疑 1、公平与效率之争中国经济改革初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使农村和农
29、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这实际上缩小了整个中国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但是当时许多人片面地赞扬农民内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以为只有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才会带来经济的繁荣。由此就使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观念在中国肆虐了 20 年。而他们所说的“效率”,其实不过是少数人的货币收入多而已。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许多人只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闭口不谈“共同富裕”。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而言,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困难的抉择。从一个方面来说,目前的中国仍然处在一个经济建设的时代,如果社会公平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也是不可取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而
30、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社会公平上来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简单地说用社会发展为中心取代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恰当的。政府过多承担经济职能的现象则应当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将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 2、机会平等与结果公平哈耶克在他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提出了他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应平等待人而不是试图使人平等。【4】哈耶克所提出的“平等待人”,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对于人的权利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以及市场经济中平等的市场地位等等。另外的一层意思是:每一个人实际是不
31、同的,因此,要有差别的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哈耶克个人主义伦理观的另一句话是“不试图使人平等”,强调不要国家或集体的干预,主张放任自由,从而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不试图使人平等”如果从“不试图使人的行为结果平等”的角度来考虑,那么是积极的。这也是哈耶克所看到的。人与人的平等是机会平等,但人与人是有差别的,因而人与人在能否把握机会,对机会的把握程度,主观的努力程度上是不同的,有时差异是很大的,所以结果是不会也不应该平等的。社会给个人提供平等的前提条件,均等的机会,然后,任由个人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这样是有利于人的不断发展的,在竞争体制下,可以优胜劣汰。这种不平等是合理的,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
32、,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即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未来社会,也是不可能要求“完全平等”的,因为人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尤其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只要有不同点存在,那么在人所作用的对象物上就会体现出来。所以在此意义上,的确要反对使人平等。但是,如果从“不使人社会行为的前提,机会平等”角度来考虑的话,就不恰当了。反对使人平等,不应当反对旨在促使机会平等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因为,国家所提供的法律,经济,政治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并不能为每个人保证社会行为前提的平等,机会的平等。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由于种种制度的不
33、完善,所以种种在完善制度下可以避免的不平等就体现出来了,如中国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等不平等的现象,给各方在经济中的平等发展造成障碍。需要国家的干预,使之平等,协调发展。平等的过程,也是各方面体制完善的过程。 3、对贫富差距合理性的质疑据媒体报道,一位统计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能以基尼系数一般的标准来看待中国。对于一个不是二元经济的国家,基尼系数可能管用,但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实际上,中国现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强化所造成的,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
34、现象。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度同社会应有的回报度不成比例,因而二元经济结构被强化。为了全力以赴地推进工业化,从 19521986 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 5823.74 亿元的巨额资金,加上收缴的农业税 1044.38 亿元,34 年间国家共从农业抽走了 6868.12 亿元的资金,而在 60 年代整个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亿元。【5】很难想象没有农村的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有今天的局面,而农民所直接承受的却是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严重地违背了代际之间所应当具有的公正准则。从横向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许多社会经济政策是在维护甚至是在强化二元经济结构。比如,户籍制度是在维护和强化一种社会身份等级制,而诸如有所区别对待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则是在维护和强化城乡居民之间的隔离。这些,无疑人为助长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不公正现象。回首 20年,一句“翻两番”就可概括这个伟大的成就。而今后 20 年的经济发展就没这么简单,经济总量要翻两番,但环境污染不能翻两番,东西部差距不能翻两番,能源消耗不能翻两番,贫富差距不能翻两番,城乡差别不能翻两番,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