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几点理解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78马克思在这里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切人类的生存。也就是说人是历史活动中的人,历史是人类的存在活动,人和历史不是抽象地概括,而是实实在在可经验感知的具体,只有将人与历史理解为“感性的活动”而非“感性对象”时,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社会、人、历史。费尔巴哈仅仅是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颠倒了过来,将黑格尔哲学的“头脚倒置”扭转了过来,将德国的哲学讨论引向唯物主义,使当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许多德国青年回到了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对对
2、象、现实、感性,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使年轻的马克思在思想上深受启发,然而费尔巴哈的哲学是有问题的,正如后来马克思在清算费尔巴哈的错误时,对其所谓的“纯粹的”自然客体进行的批判。-“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他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
3、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此外,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77 他只是把人看作 “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直观活动” ,没有看到是人的感性劳动、创造以及生产活动,不仅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生产了社会关系和整个人类社会;更没有看到的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创造了历史” 。在费尔巴哈那里只有所谓的“感性直观” ,他“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 ”-78从这个意义上讲,费尔巴哈在讨论唯物主义时,历史不再他的视野之内。他看到的都是“开天辟地以来都存在的” 。马克思主
4、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过程,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就是为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第三个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第四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正是生活在具体的物质条件中的可以用经验的方法观察到的现实的人的物质活动的发展和时代延续,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真正基础。总之,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然而在费尔巴哈看来,它周围的感性世界史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感性世界的一切部分都是和谐的,而现实社会往往与他的意识和感觉相矛盾,他只好求助于某种二重性的直观,寻找“最高的直观”和观念上的“类的平
5、等化”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没有看到要对现实进行改造,只是去构造他所创立的“爱”的宗教了,更本没有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和条件,只能在所谓的“异化”中挣扎,他又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也就是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凭感性直观去认识事物,而不知道用实践去理解我们的世界,这就必然会造成其在探讨社会历史领域问题时重新陷入唯心主义。马、恩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则独树一帜,指出旧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不全面性和旧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颠倒性,用实践的认识路线弥补和纠正了旧认识论的缺陷,走出了一条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路线。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主要的是给我
6、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视角。尤其是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着重从社会生产方面对实践作了唯物主义的界定,并把唯物主义和实践引向了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对唯物史观第一次进行了集中、完整、系统地论述,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几对重要范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历史演进马克思在这一章主要是对费尔巴哈进行的论战性文章,指出了费尔巴哈的许多错误,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个人和历史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地论述,为“人的本质”这一命题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考方式:“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各
7、有得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0-让我们在现实的活生生的具体社会中去探求人的本质,而不是探求抽象的人。对待任何时代的人都要从其当时所处的局势现实中去考察,要在历史长河中去把握人。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的解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历史中找到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从现实的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上找到人类未来的去处,马克思考察人类的发展历程指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满足了一需求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就会要求新的生产,人类的延续必然要求人的生命的生产,这也就会产生家庭观念,继而生产出社会关系,把人类由单个的生活联系起来,分工的发展,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发展的演进路线,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必将实现。而不是先空想家那样通过“玄想”构造所谓的“绝对精神”和“人类解放” 。此外,我有一个理念就是,我们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必须进入其中的语境,要联系的度与思考,决不能断章取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作业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几点理解单位:理论一系五队姓名:莘昌明专业:2005 级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