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解可脱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 25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做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术中的配合护理结束后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25 例患者共 28 处动脉瘤成功栓塞,25 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水解可脱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开颅夹壁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特点,充分的物品准备,细则的观察病情观察和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和护理,对保证手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 水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护理颅内动
2、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部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采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护里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2007 年 1 月和 2009 年 8 月,我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为25 例,男 18 例,女 7 例,年龄 3565 岁,临床主要症状多有症状流出血,瘤体压迫或者动脉痉挛造成,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或神经功能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等,术前经头颅CT 检查,25 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 20 例患者到
3、达介入室时均有不同意识障碍,其余均意识清。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进行栓塞,全程肝素化,以 Ss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先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脑血管情况,了解动脉瘤大小、形态、位置,并测量溜颈及瘤体直径,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直径与瘤体相当的弹簧圈,通过微导管位于动脉瘤腔内后,通过水解方法将弹簧圈释放,直至脑动脉瘤达到完全封密填塞,最后通过 DSA 造影确定动脉瘤不在显影为止,留置股动脉鞘管 6 小时。1.3 护理方法1.3.1 术前护理1.3.2 心理护理 由于脑动脉瘤疾病患者多数起病急,在一刹那间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功能受到严重障碍,加之患者及家属对血管内介入
4、治疗不了解,担心手术及治疗效果,介入治疗费用高,担心自己会留有后遗症,长期卧床,偏瘫,失语,而顾虑重重,因此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对患者介绍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及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加强对治疗的信心,争取在最佳时机接受介人治疗,此外,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对家属应详细说明手术目的,结果及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取得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和对手术选择的同意。 133 一般护理 避免诱发动脉瘤破裂因此在待手术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人员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保持血压平稳,严密监测血压,按医嘱应用扩张血管药物 和尼膜通 12mgh 用静脉泵注入 ,防止颅内血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5、,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以保证脑组织的充分供氧,抬高床头 15。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畅,给予患者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药物通便,以免大便时用力过大而致脑动脉瘤破裂,对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并做好护理。并且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如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局灶性定位体征,应考虑脑血管瘤破裂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4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必要各项检查,重点查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常规术前做好腹股沟、会阴部处备皮;禁饮、禁食 6h;作碘过敏试验;建立静脉通道;配血、备血。 135 用物准备 器械准备各种规格造影管、导丝、微导
6、管、微导丝、指引导管、水解弹簧圈、高压注射器、丫阀等; 药物准备非离子型造影剂、生理盐水、肝素、利多长因、鱼精蛋白、地塞米松及抢救药物;电热水壶、加压袋等。 14 术中护理 141 协助患者摆平卧位,头枕于头托内,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准备消毒液,协助辅单,严格无菌操作,传递物品时不可跨越无菌区,术中勤检查动脉加压输液袋,随时注意加压袋压力的变化,使压力保持在(35050) mmHg,及时调节加压,及时更换输液袋。 142 全程肝素化按体重给予肝素,首次剂量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 23mg,以后减半量每隔 1h 给药,监测 ACT 维持 250300s,注意记录注射量、时间及时提醒
7、医生。 14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氧,准备吸痰装置,与麻醉师紧密配合,对烦躁患者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保持平稳,并随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躁动的情况,一旦出现躁动立即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药物的调整,直至患者安定,确保配合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44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颅内出血或血管痉挛:由于术中应用造影剂或在血管内操作的时间过长,会促使局部血管痉挛所致患者头痛 J,或者由于术中用导管、导丝或弹簧圈时, 瘤部机械刺激及全身肝素化后,机体内凝血机制的改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控制性血压下施行,因而
8、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血压高时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严防血压过高造成动脉瘤的破裂出血,一般收缩压控制在 100110ITlmHg,舒张压控制在6080FilmHg ,每 5min 测量 1 次血压,同时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注意患者意识,瞳孔的改变,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尿量的变化。全麻苏醒期, 防止患者因过分躁动而坠床。 15 术后护理 151 一般护理 抬高床头 15。一 3O。 ,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 24h,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每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 1 次,并详细记录,维持血压在 120
9、1308090mm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并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152 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使用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血管或血细胞破坏产生多种血管收缩物质刺激血管,可产生血管痉挛 ,临床上常 用尼莫通应用微量泵静脉输入,以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但此药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注意用药后反应,有无面色潮红,血压急剧下降,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 153 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 股动脉穿刺点局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6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因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 成皮下血肿,故应密切观察穿刺侧足背
10、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是否正常,下肢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并对侧肢体进行比较,若患者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对侧明 显减弱或下脚疼痛明显,皮肤色泽发钳,则提示有下肢栓塞或穿刺部位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动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对症处理。 154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停留导尿管者应保持其通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 剂排泄,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 口消毒,做好出入量记录,注意尿液量及颜色变化。 155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胆固醇饮食,过度劳累,屏气,咳嗽等,限制体力活动
11、 34 周,以防弹簧圈移位。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控制好血压水平,遵医嘱按时服药,专科门诊随访,36 个月后回院复查 DSA。 2 结果 本组 25 例患者,共 28 处动脉瘤成功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25 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发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近年来,由于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使得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其最大优点是 自由控制释放弹簧圈,直至弹簧圈在动脉瘤内位置满意,从根本上消除再次破裂的可能,
12、免除了开颅手术之苦,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对介入技术要求过高的微创手术,相对其他介入治疗风险高,手术须在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之间通力合作非常重要,忽视手术过程的任何一 个细小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监测,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中护理尤为重要,要求全程肝素化,预防形成血栓,避免造成脑梗死。术中、术后、控制血压维持正常水平,防止脑血管痉挛而造成动脉瘤破裂十分关键。采用水解可脱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开颅夹壁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特点,而充分的物品准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芳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 :41-42 2 马廉亭介入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686 3 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介入治疗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1 4 陈兴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