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朿组成,向上呈放射状投射至皮质各部。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形成尖端向内的钝角型,分为前肢、后肢和膝部【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的纤维(丘脑前辐射),下行纤维是额叶脑桥束额桥束 【内囊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连处,皮质延髄束于此通过【内囊后肢】位于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依前后顺序分别为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者赛前,支配下肢者靠后) 、丘脑至中央后回的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其后为听辐射、颞桥束、丘脑后辐射和视辐射等【完全性内囊损害】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
2、传导朿,特别是锥体朿在此高度集中,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 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2【 脑干】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 ,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下运动 N 元)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上运动 N 元)及感觉障碍 1【延髄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髄背外侧综合征】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溪(前庭神经核损害)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闲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髄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Horner 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
3、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朿损害)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 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髄动脉缺血性损害 2【 延髄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髄内侧综合征 】表现为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朿损害)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 。可见于椎动脉及其分 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 3【脑桥腹外侧部损害 】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主要表现: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4【脑桥腹内侧部损害 】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4、 】又称福维尔综合征】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5【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表现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3【 脊髓】脊髄膜】也有三层膜 ,最外层为硬脊膜, 是硬脑膜在椎管内的延续,在骶髄节段水平,硬脊膜形成盲端;硬脊膜下面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蛛网膜;最内层为富有血管的薄膜, 称为软脊膜,紧包于
5、脊髄的表面【脊髓的灰质】可分为前部的前角、后部的后角及 C8-L2 和 S2-4的侧角【脊髓的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由上行(感觉) 、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的胶质细胞组成,上行纤维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下行纤维束从脑的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髄。上行纤维束】又称感觉传导束,将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精细触觉和深感觉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进行加工和整合:薄束和楔束脊髄小脑束脊髄丘脑束。下行纤维束】称运动传导束,将大脑皮质运动区、红核、前庭核,脑干网状结 构及上丘的冲动传至脊髄前角或侧角,继而支配躯干肌和四肢肌,参与锥体朿和锥体外系 的形成,与肌肉的随意运动、姿势和平衡有关:皮质脊髄
6、束红核脊髄朿前庭脊髓朿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髄朿内侧纵束。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 前角损害】呈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为病变前角支配的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和病理反射,常伴有肌束震颤 2【后角损害】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3【中央管附近的损害】由于来自后角的痛温觉纤维在白质前连合处交叉,该处病变产生双侧对称的分离件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 4【侧角损害】C8-L2 侧角是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受损出现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和营养障碍等,C8-T1 病变时产生【Honer 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 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
7、无汗) 。S2-4 侧角为副交感中枢,损害时产生膀胱直肠功能陣碍和性功能障碍。5【前索损害】脊髄丘脑前束受损造成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出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 6【后索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时出现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而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后索刺激性病变在相应的支配区可出现电击样剧痛 7【侧索损害 】脊髓侧索损害导致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痛温觉障碍 8【脊髓束性损害 】以选择性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薄束、楔束损害可见深 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可见中枢性瘫痪,脊髄小脑束损害可见小脑性共
8、济失调9【 脊髓半侧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 】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由于后角细胞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 23 个节段后再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髄丘脑束 ,故对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 【脊髓横贯性损害】 】多见于急性脊髓炎及脊髄压迫症。主要症状为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髄休克症状,包括损害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及尿潴留。一般持续 24 周后,反射活动 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反
9、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等 1【高颈髄 】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 2【颈膨大】C5-T2; 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3【胸髄】T3-12;T4 5 脊髓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病的部位,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如病变位于 T10 11 时可导致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比弗(Beevor)征4【 腰膨大】L1-S2;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雜疾,双下肢及会阴
10、部位各 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5【脊髓圆锥】 S3-5 和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可出现真性尿失禁6【 马尾神经根】马尾和脊髄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 ,但马尾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 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4【 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 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
11、脉系相交通。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5 脊髓的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根动脉6【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1 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 2核性眼肌麻痹 3 核间性眼肌麻痹: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12、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4 核上性眼肌麻痹(凝视麻痹):水平注视麻痹,垂直注视麻痹。核上性眼肌麻痹临床上有三个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仍保存,即患者双眼不能随意向一侧运动,但该侧突然出现声响时,双眼可反射性转向该侧, 这是由于颞叶有纤维与、和脑神经联系的缘故。7【 不同部位损害所致的瞳孔改变】 【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交感中枢位于下丘脑1 级神经元, 发出的纤维至 C8-T2 侧角的脊髄交感中枢(2 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纤维经胸及颈交 感干至颈上交感神经节(3 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至上睑板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及汗
13、腺和血管。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 见于 Honer 综合征。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 ,则出现双侧晡孔针尖样缩小, 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催眠药中毒等【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面, 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 ,可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类 药物中毒时瞳孔也可散大。11【 感觉系统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包括: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和一般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 感觉)12【 各种感觉传导通路】1.痛觉、温度觉传导通路 】第 1 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
14、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中枢突从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后角,起始为第 2 级神经元,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组成脊髄丘脑侧朿,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再起始为第 3 级神经元,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的后部。2 触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触觉感受器,中枢突从后根内侧部进人脊髓后索,其中传导精细触觉的纤维随薄、楔束上行,走在深感觉传导通路中。传导粗略触觉的纤维入后角固有核,其轴突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前索,小部分在同侧前索,组成脊髄丘脑前束上行,至延髄中部与脊髄丘脑侧朿合成脊髄丘脑束(脊髄丘系),以后行程
15、同脊髄丘脑侧束。3 深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 1 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四肢的肌肉、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中枢突从后根内侧部入后索,分别形成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起始第 2 级神经元,交叉后在延髄中线两侧和锥体后方上行,形成内侧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由此发出第 3 级神经元,形成丘脑皮质束,经内澳后肢,投射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13【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脊髓内感觉传导束主要有传导浅感觉的脊髄丘脑束(脊髄丘脑侧朿、脊髄丘脑前束) 、传导深感觉的薄束和楔束及脊髓小脑束等。感觉传导束在髄内的排列不尽相同。脊髓氐脑侧束的排列由
16、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骶的纤维;薄朿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排列而成,髄内感觉传导束的这种层次排列特点对脊髓的髓内、髄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颈段的髄内肿瘤,浅感觉障碍是按颈、胸、腰、骶的顺序自上向下发展;而如为颈段的髄外肿瘤,感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相反。14【 节段性感觉支配】每个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 ,该区域称为皮节。共有 31 个皮节,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 23 个神经后根甫叠支配,因此单一抻经后根损害时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两个以上后根损伤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因而脊髓损伤的上界应比查体的感觉
17、障碍平面髙出 12 个节段。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现象在胸段最明显,如乳头平面为 T4、脐平面为 T10、腹股沟为 T2 和 L1 支配。上肢的桡侧为C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 C8 及 T1,上臂内侧为 T2,股前为 L1-3,小腿前面为 L4-5,小腿及股后为 S1-2,肛周鞍区为 S4-5 支配。15【 感觉传导通路定位表现】1】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2】末梢型感觉障碍: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和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3】后根型感觉陣碍: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 4】髓内型感觉障碍:1)后角型: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2)后索型
18、:后索的薄束、楔朿损害 ,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3)侧索型: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朿,表现为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 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4)前连合型:为两侧脊髄丘脑朿的交叉纤维集中处,出现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5)脊髄半离断型:脊髄半切综合征6)横贯性脊髓损害: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温、痛、触、深)均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如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伤的体征,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大 小便功能障碍 7)马尾圆锥塑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
19、 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 5】脑干型感觉陣碍:为交叉性感觉障碍。延髓外侧和脑桥下部一侧病变损害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出现南侧面部和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如 Wallenberg 综合征等 6】丘脑型感觉障碍: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7】内囊型感觉障碍: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称三偏综合征 8】皮质型感觉障碍: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16【 意识障碍 】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以觉醒度改变为主 】嗜睡,昏睡,昏迷(浅中深)17【 脑死亡 】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其确定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20、,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髄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人工呼吸机维持换气;脑电图提示脑电活动消失,呈一直线;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至少 12 小时,经各种抢救无效;需除外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18【 去皮质综合征】多见于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 ,皮质下功能仍保存。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但睡眠和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或转动眼球,但眼球不能随光线或物品转动,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光反射、角膜
21、反射,甚至咀嚼动作、吞咽、防御反射均存在,可有吸吮、强握等原始反射,但无自发动作。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身体姿势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有吋称为去皮质强直。该综合征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等。19【 失语 】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1 、Broca 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 区)病变引起。2、Wernick 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 ,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Wernick 区)病变引起。3、传导性失语多数传导性失语患者变累及优势侧缘上回、Wernick 区等部位 一般认为本症是由于外
22、侧裂周围弓状束损害导致 Wernick区和 Broca 区之间的联系中断所致。2】经皮质性失语综合征: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病变多位于优势侧 Broca 区附近,但 Broca 区可不受累;经皮质感觉性失语,Wernick 区附近。3】完全性失语,又称混合性失语,最严重 4】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中回后部病变引起 5】皮质下失语,指丘脑、基底节、内囊、皮质下深部白质等部位病损所致的失语。常由脑血管病、脑炎引起。20【 痫性发作 】是指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临表 意识障碍运动异常感觉异常 精神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21【 晕厥 】是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
23、,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其病理机制是大脑及脑干的低灌注,与痫性发作有明碰的不同。临表晕厥前期晕厥期恢复期。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血管迷走性、血管减压性】反射性,心源性,脑源性,其他22 一过性单眼视力障碍,又可称为一过性黑萦。临床表现为患者单眼突然发生短暂性视力减退或缺失,病悄进展快,几秒钟内达髙峰,持续 15 分钟后,进入缓解期,在 1020 分钟内恢复正常。主要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 一过性双眼视力障碍:本症多见于双侧枕叶视皮质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可缓解,可伴有视野缺损。由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的视力障碍又称为皮质盲,表现为双眼
24、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眼底正常、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正常。24【 视野缺损 】双眼颞侧偏盲(视交叉中部) 、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皮质) 、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颞叶后部) 、双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顶叶)25【 瘫痪 】是指个体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性及肌源性等类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临表: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无明显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指脊髄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脑干
25、运动神经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也可造成弛缓性瘫痪。临表受损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肌肉松弛 ,外力牵拉时无阻力,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 “折刀“现象有明显不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明显。26 肌萎缩:是指由于肌肉营养不良而导致的骨骼肌休积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通常是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肌肉病变的结果。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蒌缩。27【 躯体感觉障碍】1 】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破坏时功能受到抑制,出现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减退或缺失。一个部位各种感觉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某部位出现某种感觉障碍而该部位其他感觉保存者称分
26、离性感觉障碍。2】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倒错、感觉异常、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牵涉性疼痛、幻肢痛、灼烧性神经痛)28【 共济失调 】1 】小脑性共济失调:姿势和步态异常、随意运动协调障碍、言语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肌张力减低 2】 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性、颞叶性、顶叶性、枕叶性 3】感觉性共济失调:辨距失调 4】前庭性共济失调29【 步态异常 】痉挛性偏瘫步态(单侧皮质脊髄束) 、痉挛性截瘫步态( “剪刀样步态”,双侧皮质脊髓朿) 、慌张步态(帕金森) 、摇摆步态(“鸭步”营养不良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蒌缩) 、跨阈步态(“鸡步” 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脊髄痨、脊髄小脑变性疾病、慢性乙醇中毒、副肿瘤综合征、脊髄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 、小脑步态30【 不自主运动】1 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姿势性、运动性)2 舞蹈样运动:尾状核、壳核 3 手足徐动症:脑炎、播散性脑脊髄炎、核黄疸和肝豆状核变性 4 扭转痉挛:基底节 5偏身投掷:对侧丘脑底核损害,纹状体至丘脑底核传导通路,苍白球外侧 6 抽动症31 脑血管疾病 CVD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