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7332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 4 个课题,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再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针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实施情况,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与反思:1、教材内容分析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内容共 4 个课题(其中第三单元 3 个课题,第四单元 1 个课题),主要就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知识、化学用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三大方面作了细致的阐述。在教学中,我将本章知识细化为11 个模块和 11 个考点,11 个模块主要是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

2、量、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方面的三类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直观感知与抽象思维、概念建立与观念形成、意义理解与技能训练等关系,将有助于顺利突破相关教学难点。11 个模块知识点多、细,且比较抽象,应需 9 课时。2、教材地位和作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双基内容的近一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二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 ,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升中考试的要求作了一定的调整,降

3、低了教学要求,不过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如只要求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诣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对离子形成的过程仅用一幅图画作初步介绍,只要求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化合价只要求知道大致意思,但要记住常用元素的价态,会运用有关化合价的知识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本章课题一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概念、知识、方法;课题二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尤其是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而

4、原子结构教学上不要求会画,只要求会识别就可以了;课题三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常见的元素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对元素周期表要会查;课题四包括化学式、化学价、有关化学式的三类计算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因此,对本章知识要系统掌握,要强化知识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知识运用,尤其是引导学生查看“商标”的说明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主要作用的。3、 “物质构成的奥秘”需要说明的问题1、 “分子和原子”一个课题专门讲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本单元进入到原子的内部,讲原子的构成,只是再引出一个高潮,这几部分内容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学生建立粒子观。2、关于相对原子质量 教科书考虑到学生没

5、有同位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 。3、关于元素 “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

6、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的时用“元素” ,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对于一些常

7、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4、离子 教学要求的把握以“以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和课题后的“习题”为基准)课题3离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步建立粒子观。这部分内容与旧教科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只是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就可以了。到课题3离子为止,教科书已初步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可利用教科书中“物质及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来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等来小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5、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科书中对于“化合价”的定义也是弱化的,

8、以举例的方式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把重点放在如何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上,也就是化合价的应用上。关于原子团,标准中也没提,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概念,很多地方是过不去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补充,因此教科书中出现原子团的概念,并给出了几种根价,如硫酸根、硝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等。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方便的使用化学式。如果没有原子团,学生写化学式就很麻烦。四、教学的可取之处:“物质构成的奥秘”非常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分为三部分:化学式的概念和读写,化合价的相关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分为 9 课教学,4 节新授+4 节练习,再加上 1 节复习 。1、 要详细背课,既

9、要背教材也要背学生。例如:分子、原子这些名词学生虽然在生物和物理上已听说进,但并没建立这些概念。对这些微观的粒子感到陌生,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到抽象,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感到难于理解甚至怀疑,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最好以投影的方式投影出来,引导学生去认知、去分析、去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情况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过图片就可使这些微观的东西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变得直观,变得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现在人们借助高科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了苯分子的图片

10、以及在晶体硅表面移走硅原子获得当今最小的两个汉字“中国” 。通进对两幅图片的讲解,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分子、原子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打消怀疑的思想。2、重视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心理暗示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本章第一课,我就打出一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口号:搭乘粒子航班,进入微观世界。效果相当不错。在内容上,重视本章的第一节引导,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的世界接受了微观粒子的存在,那么给这些微观粒子冠以名号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不管是“分子” “原子”还是“离子” 。课本中三条性质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重点是

11、建立起相应的观点。除了课本上的几个实验,另外补充了品红、红墨水、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的分组实验,增加了微粒空隙的分组实验,用三个同样的矿泉水瓶子,分别装满空气、水、冰(提前冰冻)。学生通过观察几种物质的扩散过程,视觉上看到了物质逐渐淡去的过程,在心理上接受了物质真的可以分成更小的无法宏观感知的微粒。通过对三个瓶子挤压的亲身体验,能够想象出微粒间存在空隙。通过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的解释,把抽象的观念落实到具体问题之中,微粒在不停运动的观点自然建立。五、注重讲授上的“精” 、 “细”和“活” ,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的攻破“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十一个考点主要是从物质的宏观和微观、化学用语、与化学式相关的

12、“量”的计算三大方面去归类,11大模块知识有8块是重点,6块知识都比较难,也比较抽象,在这些知识的处理上,我注重在难点上突出“精”和“细” ,重点处理上重在“活” 。教学中有的知识的处理打破常规,有的超前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建立“导渠” ,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及时采取了“图例法、讨论分析法、竞赛法” ,有的导入引入了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原子结构的知识主要抓住“一框两等式”的关系,灵活插入运用性知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同时插入科普知识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处理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时,我在抓规范思维形成的基础上及时灵活变通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抓关键数据、抓关键因果关系”以建立思维的桥梁。但是,在处理难点问题上我注重“精”处理,力求体现代表性,帮助学生找切入点,尽量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六、学会归纳,学会总结,促进了学生知识大框架的形成针对本章知识比较抽象和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多,我在教学中对每个考点一一攻关。首先抓每个知识点从理解、记忆、运用上的“过关“。如对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化合价等抽象知识点设计了“顺口溜、图例与图片模拟、天天5分钟”等分散记忆的“法则”等等。就11个知识点的重难点突破上尽量将相关知识及时总结、找准关系,形成知识的线条,体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