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丽珍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闪发出迷人的光芒。长期以来,由于诗歌教学策略滞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对我国悠久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切实提高诗歌的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一、媒体创境,激发诗歌学习兴趣所谓的“情” ,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充分发
2、挥电教媒体手段的优势,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例:教学过故人庄一诗时,可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像,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展。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二、反复诵读,领会诗歌情感之美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是通过抒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诗经的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以诵读著称的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说:“有时,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 ”实践表明,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的节奏、韵律,不仅能让学生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更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意,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例: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追歼袁绍凯旋而归,途中登临碣石山时而写。当时作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那种踌躇满怀,壮志凌云的气概凝聚于笔端,挥洒在字里行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以想象奇特的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指导
4、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采用高亢喜悦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读出了诗人的2沉浮、诗人的豪迈,以及力挽狂澜、主宰一切的雄心。再如,读春望一诗时,应指导学生把握其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读过零丁洋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读渔家傲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情感基调;而读归园田居一诗时,可将情感基调定位为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等等。三、学会分析,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把诗歌读懂。诗歌创作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多,比兴是很常见的一种,运用比兴,可于事物的微妙处来产生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 “梅” 、 “兰” 、 “竹” 、 “菊” 、
5、 “松”等意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忠贞、高尚的品格。见元稹菊花一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就是借菊花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节操;如, “花草” 、 “春风” 、“莺燕” 、 “泉溪”等意象多是用来抒发诗人的闲情逸致。见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一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就是选取了“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及喜悦之情。再如, “杨柳” 、 “舟船” 、 “长亭”等多用于抒发离别之苦。见柳永的雨霖铃一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是借杨柳来
6、表达诗人的离别愁绪的。四、尝试练笔,延伸诗歌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淡化文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目的就是提倡学生作文中写我所想,写我所感,而诗歌写作的特点正与新课标的写作理念相契合,这就为诗歌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感情最为丰富和活跃的阶段,这也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可能条件,用诗歌记录学生的丰富情感,记录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不但可行,而且有益。实践表明,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练笔尝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在具体练笔时,可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练笔手段,以此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一位教学石
7、壕吏后,引导学生将其改写为散文。改写后,文章中不但增加了一些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等内容,还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等。如此情节的增补,不但忠实于原作的精神,而且使原作3的诗意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对于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学写古典的格律诗以及现代自由体诗歌。总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悠长。诗歌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应不断加大其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与研究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为诗歌教学服务,让“诗歌营养”充分浸润学生初中时代的五彩生活。参考文献1张波;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D;华中师范大学;2004 年戴军;2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年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