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77532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 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来源:学+科+网 Z+X+X+KC.郡县制度形成 D.官吏待遇下降【答案】B2.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重树儒学地位 B.抑制商业发展C.缓和社会矛盾 D.保护宗族制度【答案】D【解析】只是在宋代出现理学,重树儒学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 B 项错误;允许买卖土地,可能造成土地兼并,并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 C 项错误

2、;根据材料“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说明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血缘亲属为优先考虑,宗族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 D 项正确。3.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材料“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 A 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 B 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 C

3、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 D 项错误。4.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 ”;秦灭六国, “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涉及秦灭六国疆域辽阔,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秦代的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标志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观念逐渐消亡,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5. “唐

4、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 ”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答案】D6.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 “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答案】B【解析】中央集权是地方 服从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枢密使的名

5、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内部,概念混淆,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掌权的宦官”本质上是代表皇权, “削夺宰相的职权” ,故 B 项正确;宰相成为宦官附庸,与材料中“与宰相共参政事” “宰相掌文,枢密掌武”不符,故 C 项错误;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与材料中“唐朝时,掌权的宦官”不符,故D 项错误。7.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据此可知宣慰司( )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答案】A8.

6、 1276 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 30 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B.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答案】A【解析】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加强对边地的经济开发,故A 项正确;B 项没有体现出卫所作为生产单位的经济开发作用,故 B 项错误;卫所屯田只是明

7、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故 C 项错误; D 项 没有体现出卫所作为军事单位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 D 项错误。9.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该制度( )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 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C.保证了地方政治廉洁 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答案】D【解析】材料是关于“巡按” ,而没有涉及内阁,故 A 项错误;明朝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割据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不符,故 B 项错误;虽然“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 ,但不一定能保证地方吏治廉洁,故 C 项错误;明代中央政府设有监察机关,巡按御史奉命巡按地方,在维护中央集

8、权、监察整饬吏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相符,故D 项正确。10.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答案】A11.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 )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

9、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 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答案】A【解析】材料“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 “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反映臣下冒死劝谏皇帝、多样的劝谏方式,实质体现君主无上权威,故 A 项正确;封建士大夫劝谏为封建统治服务,而非有民主思想,B 项错误;臣下劝谏皇帝一定程度影响皇帝权威,与纲常不符,故 C 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士人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故 D 项错误。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

10、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 ,说明军机处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 ,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 D 项错误。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

11、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 2011 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 2 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 10 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 、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 ,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12、”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 2000 年的石破天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答案】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政治上,高等级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 贵的政治地位。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政治上王侯们仍然享有诸多特权。经济上,10 余吨五铢钱,说明了西汉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虽然实

13、施“重农抑商”政策,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高超,质量上乘。文化上,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的文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尊儒学经蔚然成风。社会生活方面,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既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解析】首先表明观点,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其次,根据题干要求“从出土文物入手”对“海昏侯国的政治、

14、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逐一分析。如:根据材料,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这表明,虽然汉武帝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 ,削弱了王国势力,但王侯仍保留了其尊贵等级地位并享有诸多特权。易错起源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例 1(2016高考全国丙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变式探究】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

15、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名师点睛】1.分封制、宗法制对封建制度的影响(1)秦朝反思商周的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汉初反思秦朝不分子弟而孤立早亡的教训,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王国问题。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2)商周的宗法制在封建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皇位世袭制。2.商周时期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间的关联(1)与经济:分封制是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16、两者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支柱。(2)与思想文化: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春秋时期,礼乐崩坏, “克己复礼”成为孔子主要的政治诉求。来源:3.破解宗法制、分封制试题的思路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 “凝聚宗族” “血缘亲疏”“家族祖宗” “家庭关系” “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 “家庭等级关系”“分封授民” “授民授疆土” “拱卫王室”“随从作战” “朝觐述职” “交纳贡赋”“等级森严” “相对独立性”实质是家族内部根据血 缘的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

17、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技巧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机构。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以王族为主。(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

18、民。(4)作用: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 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易错起源 2、强化君主专制的制度创新例

19、2(2016高考全国乙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变式探究】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因此

20、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家天下 ”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 B 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 C 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 D 项错误。【名师点睛】1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是突出特点。来源:Zxxk.Com2体现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特色的中央机构沿革(1)秦三公九卿及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又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汉武帝创立内外朝制度

21、,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实行三省六部及政事堂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既分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4)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为最高行政、最高军事、最高监察机构。(6)明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皇权专制加强。(7)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从社会转型看周秦之际的政治文明变化(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

22、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2.“家国同构”的理解(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3)“家”是“小国” , “国”是“大家” 。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

23、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思想基础(1)与经济:封建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专制集权制度所提供的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作为保障;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专制集权制度来保护封建土地私有。(2)与思想:法家的集权、法治思想为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维护此制度的工具。易错起源 3、地方治理体制创新例 3(2016高考全国丙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

24、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乙卷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 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 ,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 项正确;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 A 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故排除 C 项;北宋大力 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排除 D 项。【名师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