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77568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目录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概述 .3第二章 电子商务的发展 .4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优势 .6第四章 中国国情下电子商务的劣势 .8第五章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11第 2 页 共 11 页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交轨,中国的电子商务也随着诞生。这是一种新兴的商务形式,然而面对我国的国情,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将受到许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要我们的改进来适应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电子商务在我国国情下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国情提供几点可行性的建议。第

2、 3 页 共 11 页第一章、电子商务的概述电子商务源于英文 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 EC。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主要是以 EDI(电子数据交换)和 Internet 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 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 Internet 技术上的。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为工具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采用数字技术并以因特网为最基本的沟通手段,将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连接定位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的过程,而不光是简单的

3、交易。传统企业随着产品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品牌无差异化日益严重,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利用电子技术能够解决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机会等问题。这其中包括从原材料的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主要含概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贸易管理的电子化,既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传递和储存;二是企业电子商务,即企业间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和供货商、用户之间的活动;三是电子购物,即企业通过网络为个人提供的服务及商业行为。电子商务分为 2 种模式: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 to B) ,另一种为企业与个人间的电子商务(B to C)

4、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发展1、它在国际中的位置及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求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的首选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发布信息、传递信息到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第 4 页 共 11 页子商务交易到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 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

5、达 8 亿多,年增长率为 60%,而全球的交易额为 100 万亿美元,这些充分显示出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将是不可缺少的,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 WTO 后,需要顺应市场潮流,进跟国际发展,才会在世界之林永立不倒。然后进跟并不是一味的模仿或照搬,我们需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那么电子商务在我国又是怎么样的发展呢?2、它在中国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 2007 年底,中国的网购人数已经超过 5500 万,与2200 比翻了 7 倍,在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电子商务已迅速崛起,每年的成交额都在上千亿元,而我国每年的上网人数都在不断增长,这使得电子商务的

6、发展空间更大。有时数据可以虚构,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电子商务在我国是不是可以继续发展,是不是给我国的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家最为熟悉的要属于马云首创立的“阿里巴巴” ,在到后来的“淘宝” ,这些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满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各自需求,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曾一度有企业规定“上班时间不可进淘宝” ;甚至许多企业在给员工的工资卡不在是邮政之前推出的绿卡,而一种具有网上支付功能的双重邮政卡,这充分显示出网购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网购已经不在是“新潮一族”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给商家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增加了经营难度,在这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谁率先解决技术问

7、题,谁将是商场的王者。网络的泡沫也曾很大,让许多跟风的人,惨败不堪。然而也有许多人活了下来, “阿里巴巴”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在以一点网络技术都不懂的马云的带领下已经风靡全球,将中国带上了世界,同时也将世界带进了中国。电子商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是我国下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我们已经慢慢走出“网络寒冬”的阴影,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电子商务之路。3、经济萧条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第 5 页 共 11 页08 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纷纷转向求助互联网,开辟拓展内销市场。让电子商务赢来了另一个高潮。早在 03 年,非典的时候就有许多小家商贩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将实体店投入到网上,赢得了

8、很大的商业,给自己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东京商城”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曾经只有一个柜台,靠着像过路行人发传单的方式维持经营的摊贩,因借着电子商务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物流体系的庞大企业。 “非典”打破了原本交易频繁的交易市场,市场萧条使得许多店主不得关门,而“东京商城”的创始人却将实体店放在了网上,因为信誉好,在加上店主的独特经营,使得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仍能盈利,赢得更多顾客的信赖。而今成已为销售软件,光碟等行业的领头羊。第三章、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它不但包含传统贸易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而且对传统贸易方式进行革新,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等形式体现它的优

9、势。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依靠互联网构建起来的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的营销网络,减少了传统营销中的许多环节,如原材料的采购地址大量的减少了 人力、物力、才力的开销。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电子支付,节省了许多时间,提高了交易速度,加快定单处理和货款的结算支付,减少人员疏忽可能犯下的错误,提高了企业的利润。2、高质量、大市场阻碍传统产业发展的是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快速的搜集市场信息,得到顾客反馈信息是企业的一大弊端。而电子商务则弥补了这个缺陷。它实现了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易,将为企业提供更大市场,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市场;并且提供每周 7 天和 24 小时的全天服务,为顾客随时提供最新的数据,及

10、时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缩短企业与顾客间的距离;企业可根据反馈情况改变进军市场的战略,减少不必要损失,做到良性互动,奠定企业在市第 6 页 共 11 页场中的位置,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3、提升竞争力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信息是一种无形资源,谁先拥有,谁将是市场中的领军者。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只能是“大鱼吃米虾” 。电子商务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小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在机遇面前小企业有可能和大企业拥有一样的信息资源,提升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对于企业自身内部来讲也有着巨大的改变和冲击。传统的贸易形式造就了企业内部的信息自上而下的管理,电子商务的广泛传输使得内部信息交流不在拘泥于原来

11、“逐级传递”或“一对一传递”的模式,而实现了“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灵活模式,造就了高效率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第四章、中国国情下电子商务的劣势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中国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将会面临许多问题。1、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营方式陈旧中国的企业正在改制中,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起步不久,还没有全面推开。相当多数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而认为电子商务距离他们比较遥远。所以,培育和开发企业需求,成了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而发展电子商务正是企业走向成功之路。2、市场成熟问题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分两类:企业间交易和个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就其发

12、展过程来看,它又必然经历一个从简单的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的阶段。中国的市场及其体系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速培育市场,使其尽快成熟起来,以利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顺利转变。3、金融服务质量问题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第 7 页 共 11 页子化的配合。由于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都还不高,中国的金融业及需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4、信息网络的环境、条件和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

13、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对于中国来说,网络产品几乎都是“舶来品” ,本身就隐藏着不安全隐患,加之受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安全因素更显突出。5、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问题参与电子商务的不仅仅是交易双方,更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行政框架以及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6、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及需普及。全世界因特网网上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急剧增加,但因特网的使用者仍集中在年龄为 1550 岁之间、中上收入水平、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

14、中青年,并以男性为主。对中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7、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上网用户少,网络利用率低,致使网络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投资效益低,严重制约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与银行、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联网尚未实现。因此,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应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首要问题。8、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政府对电子商务活动不应过多地干

15、涉,而应遵循电子商务的国际准则,尽量放权于企业。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应是扶持和服务,而不是控制和干预。当然,当交易中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时,政府应有及时、准确的行动。第 8 页 共 11 页9、网上支付问题从整个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来看,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而目前我国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另外,各行信用卡标准不一样,不能通用,尚不能用信用卡实现网上支付。10、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做生意就避免不了发生纠纷

16、,而网上纠纷又有其独特性。Internet 是一个缺乏“警察“的信息公路,它缺少协作和管理,信息的跨地区和跨国界的传输又难以公证和仲裁,而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统一的法律系统进行仲裁,纠纷就不可能解决。那么,这个法律系统究竟应该如何制定,由谁来制定,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其效力如何保证?这些都是现在制定法律时应该考虑的问题。11、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落后、网络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非常淡薄,除去免费用户外,真正交费上网者很少,企业用户还没大量出现。企业的信息化只是在理论界、信息产业界热度很高,而在企业中热度并不高,从而造成经营决策的被动局面。第五章、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具体的

17、对策如下:1、注意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动向,分析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出和流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及早制订应对策略。2、从中国国情出发,除推进 EDI 和因特网这两种电子商务外,同时在国内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通过电话、传真、电视、电子支付及货币传递系统等四种途径的电子商务,以便从电子商务的寻求阶段、订货及支付阶段、运输阶段分别积累有益的经验和创造必要的条件。3、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推动外贸企业先行一步,然后“外为内用” ,再在国内贸易中逐步发展电子商务,其中,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可先搞第 9 页 共 11 页起来。4、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经济比较

18、发达、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领导重视、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有条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内地的少数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应鼓励他们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发挥其示范效应,以便向其他地区推广普及。5、从创造条件入手,如加快企业改革、培育全国市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等,建立有市场需求的、企业和居民均可得益的电子商务环境。在企业营销渠道不畅通的环节,尤其需要创造条件,以利电子商务的开展。当然,电子商务本身并非目的,最终是要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加人民福利。6、搞好电子商务的关键是协调。部门分割、地区封闭,是搞不好电子商务的。尽管我国已组建了信息产业部,能有力地推进电子商务,但全国的电子商务仍非一个部门的力量所能解决的,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综合部门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齐心协作。7、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国际、国内发展电子商务将是必然的趋势。“少年强,则国强” ,加大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力度,使它不在是一个“空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到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第 10 页 共 11 页结束语我国目前有 1000 多万企业成为或将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这将对我国的经济起到非常大的促进。突破重围,改革创新,主动出击,寻求更多的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迎接挑战,连接世界共创中华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