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内容 常识教学法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内容根据纲要的规定和全国幼儿园常识教材(教师用书)(以下简称全国幼儿园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社会常识部分1认识自己要求幼儿建立“我”的自我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需要不断的教育才能形成。(1)要幼儿知道“我是谁?”如“我”是一个人,不是猫,也不是一朵花。“我”是小男孩(小女孩),“我”是家里的小孩子,“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2)使幼儿知道有关“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如我有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等等。我从前是一个吃奶的小娃娃,现在长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以后长成象爸爸、妈妈一样的大人。(
2、3)使幼儿懂得表达有关“我”的情感,如我有时高兴我就笑,有时不高兴就哭。通过有关“我”的各方面的学习,帮助幼儿逐步认识自己,建立自我概念。2认识家庭、幼儿园家庭、幼儿园是幼儿最初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生活。让幼儿形成家庭,幼儿园的初步概念是必要的,也是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1)使幼儿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还是幼儿园班小组的一个成员。(2)使幼儿知道家庭是供给自己衣食住行,抚养自己和生活的地方。教育幼儿热爱家庭。(3)使幼儿认识家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的工作、职责及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幼儿尊重家中的长者。(4)使幼儿知道幼儿园是学习、游戏活动的地方,教育幼
3、儿热爱幼儿园。(5)使幼儿认识幼儿园的主要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劳动职责、地位和作用。教育幼儿尊重、敬爱老师、保育员,园长、炊事员等等。(6)使幼儿逐步了解家庭、幼儿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都是相互依赖,互相联系的,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也不能一个人孤立存在。(7)使幼儿懂得家庭生活及幼儿园活动之间的区别,以及有关的文明、礼貌、行为规则。(8)使幼儿分清哪些是幼儿园的公共设备、用具,哪些是自己的衣服、鞋袜。教育幼儿爱护公共设备和用具等。(9)让幼儿学习做小组的领导者和小组的成员,学习参加社会生活,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总之,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初步了解、学习社会生活,逐渐懂得社会中不同成
4、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学习遵守社会的文明礼貌和行为规则。另外,从认识家庭、幼儿园扩展到认识周围的邻居、商店、剧院、街道、乡、镇、社会团体,以及公共设施等。教育幼儿热爱家庭和幼儿园,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为热爱祖国,建立较系统的社会结构的概念奠定基础。3认识日常用品和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工具,它们既反映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反映了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幼儿初步了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类的文化发展是有其重要意义的。(1)让幼儿认识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工具,叫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途。(2)使幼儿知道上述用具、工具都是人们生活的
5、必需品,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原料和材料制成的。(3)使幼儿知道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有效益,成人怎样改进、简化、创造发明新的用具和机器。如工人制造了拖拉机,代替了耕牛耕地翻土,而且工作得又多又快又省力。又如有人发明了电灯,使人们比过去使用蜡烛、煤油灯的照明简便而又明亮。还有各种交通工具、塑料用具、机器等等的发明创造,使幼儿懂得人们的生活用具在不断地改进,使大家生活、工作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通过幼儿认识各种日常生活用具,重点使幼儿了解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要孤立的让幼儿只认识某一用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4使幼儿知道生活中的主要节日“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三
6、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上述节日有些是反映我国民族风俗习惯的,各地可根据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删。幼儿欢度各个节日时,要让幼儿知道各个节日的含义,并了解我国和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以及风俗习惯,从而促使幼儿萌发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自然常识部分1使幼儿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名称、主要特征和顺序。季节是一个比较广的时间概念,它具有连续的、变化的、循环往复的特点。在幼儿亲身经历过程中建立季节概念是可能的,但也是不容易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对季节时间知觉的体验并体察季节的明显特征。(1)使幼儿体察到四季自然现象的变化。如气温高低、降雨
7、、下雪、结冰等。(2)使幼儿观察在各个季节中,人们生活的变化。(3)使幼儿知道季节和植物的种植生长、成熟收获的关系。(4)使幼儿了解季节和动物产仔、生长、发育和生活的关系。2使幼儿认识常见的植物(包括稻谷、蔬菜、瓜果、树木、花卉等)。(1)认识几种常见植物,叫出名称,识别主要特征,在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分类。(2)使幼儿知道有的常见植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3)使幼儿知道树木、花卉可供人欣赏、洁净空气、美化环境。(4)使幼儿发现植物与水、土、阳光等的关系。(5)使幼儿知道有些植物可作动物的饲料。(6)使幼儿知道植物需要人们保护或培植,才能生长得好。教育幼
8、儿爱护庄稼,保护各种植物,不任意采摘、损害植物。(7)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感情。3使幼儿认识常见的动物(包括家禽、家畜、鸟、昆虫、野兽等等)。(1)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叫出名称,识别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类。(2)使幼儿知道有的动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鸡、鸭、鹅、牛、羊等等。(3)使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使幼儿知道动物需要人们保护或饲养才能生存、生长。教育幼儿爱护动物,不随意打伤、杀害有益的和珍贵的小动物。4让幼儿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如闪电、打雷、下雨等,初步了解它们对人的关系和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教育幼儿关心周围的自然现象
9、,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5培养幼儿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如观察物体的沉浮、糖和盐溶化、水的三态、镜子反光、磁铁吸铁、颜色变化等现象。为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领会纲要的精神,较好地使用全国幼儿园教材,安排好上述教育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常识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小、中、大三班安排的。整个内容就其广度来说,是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不断扩大的,如只要求小班幼儿认识自己、家庭和幼儿园,中、大班则要求扩大到周围环境中的商店、邮局,甚至首都北京。如认识成人劳动,从幼儿接触最早、最亲近的家庭成员父母开始,逐步扩大到幼儿园老师的劳动,社会上常见的人们的
10、劳动。就其深度看,则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其程度。例如,自然常识中教幼儿认识季节,对小班幼儿只要求认识季节的明显特征,到大班则要求幼儿认识季节的主要特征和顺序。又如对小班幼儿只要知道个别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对中、大班幼儿除要求认识个别物体的名称、特征外,还要比较认识两种物体间的异同,知道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和联系。因此,在进行常识教育时,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育内容,以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二、幼儿常识教育的内容应服从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总任务在纲要和全国幼儿园教材中规定的教育内容,无论是社会常识还是自然常识,都是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总任务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向幼儿灌输知识。例如,认识幼儿园炊事员
11、,除了让幼儿了解炊事员怎样烧饭做菜的知识外,还要教育幼儿尊重炊事员的劳动,不浪费饭菜,尊敬炊事员,培养他们对人的正确态度。又如,给幼儿认识兔子时,不仅使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形特征,吃什么,有什么用等有关知识,还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能力,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等等。又如,“保护眼睛”专题,主要让幼儿懂得眼睛的功用,什么有害于眼睛,怎样保护眼睛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坐姿,室内的光线等,以保护幼儿的视力。为此,教师必须明确常识教育的内容,在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以促进幼儿的健康,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三、常识教育的内容具有
12、因地制宜、灵活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物质生产差别很大。我国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又各不相同。各地幼儿都生活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和现象又是如此的丰富多采。因此,在纲要里除了统一的要求外,还使各地教育内容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地处理,如要求小班幼儿认识常见的三、四种蔬菜、水果,而不规定认识苹果或香蕉。大班要求介绍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而没有要求一定要介绍苗族或维吾尔族。这为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时留有了余地。因此,教师在使用纲要和全国幼儿园教材时,应本着由近及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精神,结合各地的特色,可以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例如,在水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幼儿观察
13、水稻的生长过程,多认识些鱼、虾、贝、螺等水产,认识机帆船、水泥船、木船等水上交通工具。而在高旱地区的幼儿园则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小麦或高粱的生长过程,多认识花生、大枣、葡萄等水果和农产品,以及手扶拖拉机、汽车、卡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盛产陶瓷的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地,可较早地认识陶瓷器皿,或带领他们参观陶瓷工厂。生活在鲁迅故乡绍兴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他们游览一下“百草园”或“兰亭”,参观“咸亨酒店”。傣族的幼儿教师就可和幼儿共同愉快地欢度“泼水节”等等。这样做,既符合幼儿直觉行动、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又容易接受,又丰富了常识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四、常识教育内容具有季节性
14、的特点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如植物春天发芽吐翠,夏天枝叶繁茂,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呢,一般植物则生长缓慢或者枯萎。动物在春天产仔繁殖,到冬天有的冬眠,有的深居洞穴,有的死亡。人们则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也随着季节而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在安排常识教育的内容时,如能有意识地结合季节特点,选择与季节变化相应的内容,既能使常识教育的内容相互有机联系而不孤立,还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大地复苏的春天,带领幼儿到野外春游,组织幼儿清明扫墓,观察农民春耕播种等等;在炎热的夏天,可让幼儿在晚间乘凉时,观看满夭星斗,夜晚景色;在金黄色的秋天,稻谷成熟,水果品种繁多,组织幼儿观察或参加适当的收获劳动;在寒冷的冬天则让幼儿认识各种御寒服装,讨论人们怎样过冬,怎样迎接春节、难度春节或利用气温低下的时机,让幼儿做结冰试验。这不仅能使幼儿容易理解季节的特征,还能使幼儿对季节和周围世界的变化产生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培养幼儿了解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