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对教育督导工作的感悟一、教育督导地位的确立是教育督导作用发挥的基础1、体制障碍不突破,作用难发挥。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中指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督导条例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的原则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深入推进管办主分离的要求建立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 ,而我们的教育督导室,一直挂靠在教育局,人事、业务、财务全部由教育局统管,事实上成了教育局的一个内设股室。这种“父”与“子”的依附关系使教育督导室难以充分发挥职能, “儿子”无法监督“父亲” 。 这尴尬、不伦不类的地位,直接导致政
2、府督导职能的“先天性”萎缩。2、教育主管部门既肩负教育发展之职,又要履行促进教育发展的督导之责,不免有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之嫌,难以充分履行职责,这是与行政原则相悖的。因为教育督导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其监督职能是十分明显的。监督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行政执法情况。这就造成一种行政执法与行政监督合二为一,而且变成了股室监督教育局,结果最后由局领导来定。这显然违背执行和监督必须分离的行政原则。更为明显的弊端在于,兼备行政、督导双重职能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工作评价中很大程度上成了“自我评价” ,对缺点和问题由于部门利益和部门政绩原因自然是“内部消化” 。这样,行政的随意性增加了,
3、行政的效率和效益降低了。行政目标,特别是政策法律法规执行目标,难以得到全面实现。3、教育督导隶属教育主管部门,必然因其与教育局“一家人”关系2和机构级别问题,无法对下级人民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进行督导,教育督导仅仅是一种教育系统内部的工作督导。没有从体制上得到保障的教育督导必然不具备政府行为的权威性,也不具备督导的公平性,使督导流于形式。对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自然无法开展,对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督导评估更多地从教育行政管理的部门角度进行,且最后结果还得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定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机构和学校只可能将督导视为教育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且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有具体的普教
4、、教研等职能部门,教育督导重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定位,在定位于教育行政内置部门的前提下,若一味坚持“监督”职责,有可能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工具。因此,诸如以上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督导机构常常被片面理解为搜集整理有关“普九”数据的一个部门,与政府督导的本义相差十万八千里。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对实质上隶属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不可能引起重视,甚至会认为是“越权(级别)督导” ,认为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别人的工作指手划脚,只对别人提要求,要求别人为自己做实事、做好事。因此,下级人民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也不会主动积极诚服地接受督导。如此一来,督导的权威性被极大削弱,部门化
5、。对下级人民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的督导,则难以顺利进行,政府不得不另以政府名义进行督促,这样既增加了政府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又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二、上级对督导结果的运用是督学作用发挥的基础督导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将督导报告作为被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发挥作用的时间太长,不利于督促被督单位立时整改,如果出现督导、执行“两张皮”3,督导就无意义了。督学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规范,得不到解决。比如,某责任督学组,第一次对某校全面督查,发现了若干问题,结果到本学期最后一次督查时发现,前面发现的问题没有一样整改的?督学该怎么办?有什么制约措施
6、?因此,督学就会想:我督导的意义何在?我还要不要督?为此,我们在对学校进行督查后除了及时反馈督查情况外,对各乡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督查通报,通过政务平台发至辖区内各学校,一是让主管中学知晓被督单位的情况,便于及时督促整改,重大问题被督单位能力范围内解决不了,应该由中学出面研究解决提供信息,二是为辖区内学校提供做得好的经验,三是通过阅读外校的督导结果可以进行自查自纠,增强自觉整改和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同时还必须把发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对学校和中学的目标管理,用好督查结果,彰显督导评估结果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督导的作用。三、科学引领,让挂牌督导力避形式化建立并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决不
7、是临时性工作、突击性任务,更不是权宜之计。是实现教育民主管理,多方参与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来讲,它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然而,在实行挂牌督导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发现有些挂牌督学逐步出现了意识弱化、责任淡化、工作形式化的倾向。那么,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做好组织协调,加强力量整合,提高挂牌督导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洗好脑子。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对挂牌督导的理解到底透不透,对责任督学的引导到底够不够?所以,教育督导部门应加强研究,采取有效的途径为责任督学“洗好脑子” 。42.把好路子。主要指如何形成激励机制,如何引领督学主动作为,如何优
8、化挂牌督导,提高督导成效。帮助督学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为挂牌督导把好路子,关键要形成制度体系,让挂牌督导进入良性运作,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营造督导文化,让良性运作成为自觉行为。3.挂好牌子。第一,明确责任督学岗位职责。责任区在市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指导和监督下,由督学组长统筹责任区内部工作,与其他责任片区开展交流合作等。全部责任督学均依照国家及省规定的责任督学基本职责及工作程序进行督导。第二,突出责任督学工作重点。责任督学要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随访督查,重点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办学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学校安全工作等情况开展随访督查和专项督查
9、。对于违规办学的现象,督查组一定要一查到底,并定期跟踪回访;对于整改不力、反复出现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要直接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这是挂好牌子的重点。4.做好样子。建立一支政治过硬、品德优良、学科结构科学、专业水平高、工作责任强的督学队伍,在督导过程中传递正能量。一是要立德修身。责任督学首先应该是道德的代言人。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政治素养,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道德情怀,认真敬业的工作作风,成为教师的道德楷模,家长的道德典范。下到学校放下架子,心要诚,不能高高在上,要平易近人,要以公仆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用探讨和协商的语气,平等地和老师们交流,我们的工作要让学校领导和老
10、师们由敬畏敬佩感激,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一手材料,我们导的目的才算达到了。二是要勤学养身。责任督学也是学习者,需要不断了解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教育的特点与规律,5熟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熟悉教育督导制度和方法,每到一个督导单位就是走进一所新的学习场所,要不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督导中观察要尽可能全面,要注重调查研究,尽可能较全面地掌握被单位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总结交流要充分肯定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成绩,提出问题要客观、要实在,要实事求是,整改要求要符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三是指导方法要创新。责任督学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要全面履行教育督导的各项职责,尤其在依法监督、
11、正确指导、科学评估、及时反馈、深入调研等几个方面,要尽职尽责,积极工作;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可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以及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要立场坚定,敢于批评、敢讲真话。要用鼓励、欣赏和发展性的眼光去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和老师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我们第一次到青新学校,校园绿化差,文化宣传陈旧,校舍老化,但他们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我们就抓住这一个亮点进行展开交流,第二次该校督导发现绿化修剪好了,校园宣传焕然一新,功能室整齐干净,交流时我们大加赞赏,第三次去我们发现改造了学生宿舍,正在新建食堂,总结时我们加了一句,这所学校我们每来一次都发现有新的变化
12、,第三年我们去督导时,房屋全面进行了维修改造,教育质量在不断上升,辖区内一些学校还组织老师们去参观学习。还可以跨行政区邀请其他专家组成集体到学校督导。5.开好方子。加强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是服务教育转型、护航教育创新、指导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责任督学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观念,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开好方子”,献计献策。一是加强调研督导,6为学校“把好脉”。责任督学要深入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实地察看、参加教研组活动、抽查学生实验、巧妙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协助学校彻底排查问题,把握发展瓶颈,彰显服务、指导的功能。江东、油铺两所学校的饮水问题,对师生的生活和师生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
13、响,我们帮他们出主意积极与主管中学对接,极时向目级反应情况,很快得到了解决。二是加强观察督导,为学校“问好诊”。观察督学在责任区内虽然只观察督导一所学校,但实际中我们可以突破界限,拓宽视野,在责任区内甚至区际之间加强观察、交流、学习,为学校的发展主动问诊,积极寻找宝贵经验。三是加强联合督导,为学校“会好诊”。坚持常规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分散督导和集中督导相结合,坚持个人督导和组队督导相结合,最终是要为学校“集体会诊”,开出方子。责任督学可以邀请本责任区内的督学“组队”到学校督导,也可以邀请兄弟责任区督学“组团”到学校督导。通过扩大形式,集中时间,服务上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集体会诊”,将建
14、设性的“方子”开给学校,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服务。四、建立并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在对同一类型学校统一督导标准的前提下,建立不同学校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引导学校在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激励各学校的教育创新,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从区域和学校实际出发,倾听学校的声音,考虑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提高,为每个学校制定合理的、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发展目标。在过程中不断通过评价监控和调整,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7展和学校的提高。要给学校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学校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学校的特色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