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理念实践的探索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人本精神 民主 平等 尊重 反思2003 年 9 月,新课程的改革在我们武汉市桥口区全面展开,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它不仅打开了我的视野,而且为我们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教学的推进,我发现有很多的问题让人无从以对,发人深思。随着不断的学习,交流,探索与实践。我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也如同大家一样在不断的深入。用之于实践,新课标理念的优越性初见端倪。近期,我们区内组织了一课一论文的比赛。我有幸参加了这一赛事。这里我把大半年来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及其实践呈献给大家,让大家帮助我更深入的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今后的教学。一、用教材教学生不
2、能受制于教材1、恰当处理教材我所主讲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当我一拿到这个课题时,我们几个参赛教师就有所议论,大家都认为教材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个重难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本节内容有两个重难点,分两个课时讲解。第二个重难点看似于第一个重难点的讲解非得联系在一起,否则知识不连贯。但是连起来讲,一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一节课讲不完,二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无重难点。事实上恰当理解了新课标中的“用教材来教”的理念,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第二个重难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从知识角度上看,它具有独立性,且不是定性的探究某种成分的能量,因而可以前置,作一课时来完成,余下的内容再作一课时完成。学生同样可以
3、达到大纲要求的认知目标。2、充分挖掘教材的课程价值本节课是一个探究实验课。探究实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学习形式,因而它的课程价值比一般形式的验证性实验要大得多。课前我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基本情况,由于 65 中缺编,初中生物教学并不系统,学生还没有进行过一次探究实验。那么我这节课的课程价值相比大纲要求的课程价值就大了很多。特别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它的意义是比较重大的。学生不懂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这个实验除了获取生物学知识外,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无疑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所以在完成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我重点强调了这一点,课后还进行了复习巩固。另外,我还注重了学生的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等科学素质的培养。这
4、实际上都是这节课的价值所在。二、求探究结论不应剥夺学生的思维权利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权利如果你从小学课堂走到中学课堂,你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活跃,课堂越来越沉闷。如果你理解为学生理性思维的结果,那么你错了。诚然在不同年龄段学生活跃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并不表示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沉闷的到来。相反有人认为,这是教师对结论的追求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环境安全感匮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事实上是师生之间一种深层次的不平等。在这节探究实验课的设置上,我注重了几个环节,目的在于不剥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权利。体现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
5、。第一个环节是在于这个实验的选材上我并没有给他们固定的实验器材,只是给了每个实验台上充分的器材让其选择。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组缺这个器材,有的组缺那个器材。通过学生的思考,每个组都选择出了必要的器材,并完成了实验。第二个环节,这个实验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我只是设计了几个讨论问题引导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讨论期间,我下去观察了一下,只有少数组的设计较合理,大部分组的设计不科学。我照样让他们进行实验。结果有 4 个小组的同学在还没有测量花生的质量之前已经把花生烧完了。这直接导致数据缺失和实验得不出结论。他们组内讨论之后都加以了修正。最终完成了实验。我想这几组的同学对这个实验的印象比直接就
6、完成实验的小组的同学可能会更深刻。另外一个环节。事实上这节课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多设计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对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是由于我的失误忽视了这一环节,也给这节课造成了本可避免的缺憾。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注重指导策略教师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指导策略应该不同。(1)实施前的指导。重点让学生熟悉不明概念及未曾试使用而实验中应涉及到的器材的使用规则。本节实验中,出现了物理概念热能、能量、焦耳。未曾使用的器材,温度计、天平、锥形瓶等,实施探究活动前如不加以指导,学生会表现出不理解,不会操作的现象。恰当的解释及科学的演示非常有必要。(2)选题指导应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7、,并指导确立课题,只要主题不变各小组的课题可以自行选择,教师的指导在于其课题的可行性如否。(3)设计指导。重在研究方法指导,思维方法指导,及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4)结论指导。主要指导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筛选成果的酝酿。(5)表达交流指导。重在指导学生对探究课题成果的表达三、文化沉淀是新课标理念确立的最大障碍每个人都降生于先他而存在的文化之中,在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无不接受着文化的熏陶。而作为文化深厚的固着物和存在形式之一,观念表现为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观念的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旧课程理念对新课标理念确实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是由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8、改变而引起的。而新课标理念的精髓并不在此,而是人本精神、教师个人的观念文化决定了他在教学中是否能“以人为本” ,是否有“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如果没有这些观念为前提,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能说是一种“有形无神”的模仿。在这次讲完探究课后,我找教研员张丽华老师进行了讨教,张老师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一组学生的数据迟来了几分钟,我考虑到时间不够,催了又催,甚至犯了急,影响了正常学习情绪。二是,对学生的亲合力不够。私下分析应该是课堂不够民主,尊重学生不够而造成的。事实上就是我个人的观念文化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 我正逐步意识到个人文化观念与新课程理念的关系,并在不断加强个人文化修养。然而
9、,仍然有时会自然流露,不自觉地违背了新课标理念。对于有着千差万别的教师个人观念文化,新课标理念的确立,可想而知将有多大的阻力。四、教师应学会反思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和文化,从某种意义程度上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责任首先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新的理念,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理念里,其次,教师应善于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思考的维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观念的突破,教师的个人反思及努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种巨大的变革确实令人鼓舞,这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在此,我个人以浅薄的知识及一节课的心得,投入到大家的讨论之中,还望各位专家、同仁不吝指教,十分感谢!参考文献: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2003李希贵发生在课堂里的理念碰撞 人民教育2003 第 2 期余慧娟新课程理念的突围与反突围 人民教育2003 第 24 期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