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77948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

2、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

3、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

4、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17、制度变迁:一般认为,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作为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作为转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的产生过程。作为交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制度的交易过程。18、制度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已经获取各种资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或者潜在利润依然存在,但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超过潜在收入,即处于帕累托最优的制度状态。19、制度非均衡:制度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

5、状态。之所以出现不满意,是由于现行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和结构,也就是出现了改变制度安排的盈利机会。20、渐进式制度变迁:所谓渐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变迁过程相对平稳,不引起较大的社会震荡,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较好的变迁方式。21、激进式制度变迁:所谓激进式制度变迁,也称突进式制度变迁或革命式变迁,是相对于渐进式制度变迁而言的,是指在短期间内不顾各种关系的协调,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制度创新或变革的方式。22、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单个行为主体总是力图在给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谋求确定预期对自己最为有力的制度安排和界定,一旦发现制度的不均衡,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

6、。23、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在一定宪法秩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下的,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意愿主要取决于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或力量对比。24、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也就是,它是由一群人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25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施的变迁,一般把由国家或集团主导的制度变迁,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二、简答题与论述题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

7、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有修正、有发展的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新制度经济学 a.人的有限理性。 B.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组织等的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马克思理论及其制度分析法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马

8、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向公式化、模式化发展。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从而弥补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在解释长期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方面,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新经济史学比新古典经济学更有说服力;注重制度差异的比较研究,如比较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转型经济学的发展等。用制度分析探讨经济发展问题。 。4、诺斯对制度的分类在诺斯看来,制度可以分为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如何实施。正式规则即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有意识的契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一

9、般性契约,也就是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这样一系列的人们有意识创设的行为规则(宪法、法令或者契约) ;非正式约束即从未被人有意识的设计过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它们在正式规则没有“定义”的地方起着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作用,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居于重要地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如何实施也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5、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完全信息假设:交易双方所获信息可能不等,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有限理性假设:要更深刻的理解现实世界的制度与运行,就必须承认人们只有有限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

10、力;个人主义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坚持认为任何组织的集体行动不能像个人那样简单套用效用最大化假设,而是在微观环境下,研究他们的相互影响;机会主义假设:即人们的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的倾向。6、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运用经济学方法而不是伦理学和心理学方法分析经济制度,并且基本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制度,但特别强调案例研究和经验分析;对制度分析是围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资源配置问题的展开;对制度的效率评价标准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标准,而非伦理学标准;制度经济学基本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它强调产权界立。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颂扬私有产权,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正因此,新制度经

11、济学一般被归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7、威廉姆森怎么理解交易的维度?威廉姆森以交易中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为维度对交易进行比较、区分不同的交易。交易的第一个维度是资产的专用性(专用性资本)指的是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交易的第二个维度是不确定性。在不同交易中,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和约束交易的程度是不同的。交易的第三个维度是交易频率。频率越高,交易的治理结构的费用越容易得到补偿。 8、如何理解交易费用?交易费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交易活动所需的费用,即经济主体之间为进行产权的转让所需的费用。交易是产权的转让,那么交易费用就是为实现产权转让所需付出的一系列费用。交易

12、有各种分类,而无论哪种交易都会或多或少的形成交易费用,而各类交易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则是衡量不同交易效率高低的关键变量既然交易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是广泛存在的,而各类交易都具有其交易费用。那么,交易费用也是普遍存在的;交易费用概念中的费用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费用、成本概念基本一致,也应理解为机会成本,也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9、交易费用的“比较分析”方法及其特点所谓交易费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是指,研究交易费用的大小,其目的在于分析不同制度或组织的效率水平。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条件下,只要某一方面的特点,能够“节约交易费用”,那么这一特定的组织与制度就是更有效率的。因此,对不同制度之间或组织之

13、间的比较分析,只需将关注点放在其特定的差异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所导致的各自交易费用水平的差异。10、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1)制度的繁琐(2)企业金融环境指数(3)交易的模式(4)各种收费 11、产权的结构与分割产权的结构是指根据物品属性的多样性和个人使用物品时的能力和目标的差异,产权可以做无穷的划分。大多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一项财产上的完备产权一般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其中让渡权是产权最根本的组成因素。 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束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12、产权可分性的作用依照出价最高者获得相应产权的原则,具有可分性的产权束的每项权利,都会配置给其最有的使用者,而这些最优

14、使用者之间必然可以通过相互的分工与交易,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体系。因此,可以说,产权的可分性,保证了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的产生,而这正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源泉。这里的产权分割是遵照市场法则进行的,即产权分割是当事人在自由交易中的谈判达成。13、产权的限制和弱化产权的限制:产权的限制与产权的可分性密切相关。产权的分割,必然要求进行产权的限制。在物质财产不能分割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主体之间容易出现侵犯对方的权利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求明确限制各方分别享有的到底是哪些权利,对侵犯他人的权利的做法加以限制。产权的弱化:对产权实施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原则的现象。14、如何考察产权是否有效率?产权安排的效率可以从两方面来的考察了:一方面:产权的激励作用,要看产权安排能否有效地将外部化收益转化为内在激励。另一方面,产权安排是否有利于降低产权转让过程的交易费用。效率安排的优劣体现在交易费用的大小,反过来,交易费用的比较又决定制度安排的选择。15、为什么共有产权的“效率”水平比私有产权相对要低?一方面,共有产权的交易远比私有产权的交易困难,共有产权在共有组织成员之间是不可分的。共有权利的“共性”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