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78063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目 录第一章 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 .1一、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1(一)制造业的内涵和构成 .1(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3(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5(四)建设制造业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7(五)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宏伟战略 .8二、制造业技术标准地位与作用 .11(一)技术标准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1(二)技术标准水平是衡量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13(三)制造业技术标准是影响制造业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13(四)新形势下的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及作用的新趋势 .16三、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一)

2、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 .21(二)差距与问题分析 .25(三)优势与潜力分析 .29四、艰巨性与紧迫性 .31(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31(二)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水平刻不容缓 .31第二章 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 .32一、战略目标 .32(一)2010 年目标 .32(二)2020 年目标 .33二、发展战略 .33(一)适应市场、改革体制,实施市场型标准体制建设战略 .33(二)注重科研、提高水平,实施增强制造业标准竞争力战略 .34(三)持续发展、保障安全,实施绿色产品与制造发展战略 .34(四)创造条件、实质参与,实施国际标准化全面推进战

3、略 .34三、发展重点 .35(一)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重点领域的选择 .35(二)制造业重点技术领域标准 .36(三)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标准 .39第三章 实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 .48一、政策措施 .48(一)确立法律保障 .48(二)制订相关政策 .48ii二、组织措施 .49(一)编制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规划 .49(二)组织开展好制造业技术标准专项研究 .49(三)加强宣传,强化标准化意识 .49三、技术措施 .49(一)加速国际标准转化 .49(二)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50(三)加强标准复审工作 .50(四)狠抓源头,加强标准基础研究 .50四、支撑环境建设 .51

4、(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标准化人才 .51(二)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制造业标准工作投入 .51(三)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制造业标准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 .52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2005.1.5)机械科学研究院二五年一月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本课题在国、内外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调查与分析、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技术标准需求分析以及我国制造业行业标准化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制造业技术标准地位与作用、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艰巨性与紧迫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并本

5、着“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以支撑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为重心,以实质性参与为目的” 的指导思想,明确了 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 2010 年、2020 年的阶段目标,提出了“适应市场、改革体制;注重科研、提高水平;持续发展、保障安全;创造条件、实质参与”的发展战略,并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指出了我国制造业标准化今后发展的重点;本课题还从政策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支撑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1第一章 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一、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一)制造业的内涵和构成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

6、源和工农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之分。制造业按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包含工业中扣除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后的所有行业,共计个大类、169 个中类、482 个小类。各行业按其用途属性,大体分为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三大部分。2003 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参见表 1。由表 1 中可见,各行业的规模相差较大,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7、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表 1 2003 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制造业所属的 29 个行业 工业增加值(亿元)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大类划分制造业合计 34088.70 100.00(1)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66.42 4.30(2) 食品制造业 667.09 1.96(3) 饮料制造业 795.97 2.33(4) 烟草制品业 1573.48 4.62 轻(5) 纺织业 1906.70 5.59 纺(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916.54 2.69 制(7)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591.35 1.73 造(8)

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65.72 0.78 业2(9) 家具制造业 182.96 0.54(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681.42 2.00(11)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334.46 0.98(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49.93 0.73共 12 类,合计占 28.26%(1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7.45 3.78(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64.88 7.23(15) 医药制造业 1024.74 3.00 资(16)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5.25 0.87 源(17) 橡胶制品业 369.95 1.09 加(18) 塑料制品业 763.20 2.2

9、4 工(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749.08 5.13 工(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24.01 8.28 业(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2.13 2.65共 9 类,合计占 34.27%(22) 金属制品业 971.00 2.85 机(2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590.39 4.61 械(2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08.19 2.96 电(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896.97 8.50 子(2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23.48 5.94 制(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482.50 10.22 造(2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10、业445.03 1.30 业共 7 类,合计占 36.43%(29)工艺品其他制造业 347.74 1.02 其(3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0.67 0.03 它共 2 类,合计占 1.05%数据资料来源:2003 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 ,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 500 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3其 它 制 造 业1.05%轻 纺 制 造 业28.26%机 械 电 子 制 造 业36.43%资 源 加 工 业34.27%图 1 2003 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分布图(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制造业是国家的命脉。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将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11、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显,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作用为例。分析目前美国的产业结构,尽管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例很高,但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始终超过 20,拉动经济增长率 40。日本政府也认为, “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制造业为核心进行的,而它的成功又建立在它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上。 ”可见制造业的重要作用。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去 50 年的经济统计数据

12、证明,制造业始终是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以 2002 年我国制造业主要统计数据分析,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工业增加值为 36606 亿元(全部制造业) ,占 GDP 102398 亿元的 35.75%,占全部工业的 79.69%。(2)上交税金 1566.82 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上缴税金总额 1761.61亿元的 88.9%。4(3)从业人员 8307 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 9155 万的 90.7%。(4)出口 2970.6 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 3256 亿美元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 368 亿美元,占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 527.

13、4 亿美元的 70%。(5)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19521980 年为 14.4%、 19801998 年为 12.65%左右;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 的年均增长率,19521980 年为 6.2%、1980 2001 年为 9.97%。制造业的增长率高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约 38 个百分点。(6)2002 年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 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2、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动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20 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高技术是在“低

14、”技术(一般工业品加工制造技术)极其发达和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科学仪器、生物反应器、医疗仪器、核电站、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是以材料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它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与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模式乃至人们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变化。正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成为所有高新技术得以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是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与桥梁。3、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业和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制造业始终

15、是解决就业矛盾和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领域。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就业机会,能够接纳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2001 年我国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 8083 万人,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9013,约占全国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 111。制造业同时也是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总量及其构成集中体现了它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2001 年我国制5造业出口创汇 2398 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 90,多年来制造业始终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4、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武器装备的较量在相当意义上就是制造技术和高技术水平的较量。没有

16、精良的装备,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一个国家既没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安全,经济和文化上的安全也将受到巨大威胁。制造技术与制造业永远是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1、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国初期以万吨水压机等为代表的各种重型装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民经济有了自己的脊梁,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更是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在引进国外技术、消

17、化、吸收、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 27331 亿元(1999 年) ,占 GDP 比重的13,占工业的 782,比整个第三产业还略高一点,在出口贸易中制成品已占近 90。当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就业的重要市场和出口的主力军,目前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 4 位( 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分析五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化的趋势(见表 2) ,可以看出制造业占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也可以看出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路程。6表 2 我国 GDP 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亿元)年份GD

18、P 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制造业的比重(%)1952 679 89 13.071978 3624 1279 35.291985 8964 2840 31.681995 58478 20578 35.202000 89442 32255 36.062002 102398 36606 35.75注:(1)GDP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由于国家统计局并未给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数据,1952-2000 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由机械科学研究院推算得出;(3)2002 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及比重是按国家统计局的相应数据算出。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持续提高,我国初级产品贸

19、易竞争指数的变化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反复,但总体上仍呈下降的趋势:反之,工业制成品贸易指数则保持了上升的趋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国际竞争力有明显提高。不过也有一些产业,例如化工、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同国外同行相比不仅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与制造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些还是带根本性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阶段性差距。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1. 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26.46%,比发达国家约低 10 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已形成依赖进口的局面。2001 年,全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1100 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 48左右。据统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 95,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及胶印设备的70依赖进口。装备制造业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产品可靠性差、成套能力薄弱,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大量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