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核技术利用事故案例及应急管理,一、辐射事故概述
二、案例及经验教训
三、辐射事故剖析
四、应急管理,内 容,1.1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4-2013 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各类辐射事故244起,其中1起与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放药制备)有关,1 起为X 射线探伤机失控引起的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其余都发生在放射源应用领域,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来发生的辐射事故主要是放射源事故。(截至2013 年底,我国在用的放射源约11万枚)。,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1.2 事故类型
按照事故性质,辐射事故可分为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人员受超剂量照射,放射性污染三个类型。,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由图2 可知,2004-2013 年辐射事故主要以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为主。
放射源丢失与被盗事故190 起(多为小型密封源),放射源失控事故37 起。
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8起,分别发生在辐照加工(2 起)、工业探伤(5 起)和医用放射性药物制备(1 起)中。
放射源的密封性被破坏9起,打捞落井放射源过程中放射源破损2 起,放射源失控后被当作废旧金属熔炼3 起,放射源丢失后被拆解、破碎2 起,火灾等导致的放射源熔毁事故2起,这些事故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1.3 事故等级
从事故等级来看,244 起事故中有一般事故217 起、较大事故18 起、重大事故9 起。
一般事故主要为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类事故,涉及的放射源基本为Ⅳ类或Ⅴ类;
较大级别的事故多为Ⅲ类工业探伤源丢失、被盗事故,或者Ⅱ类放射源落井失控事故;
重大级别的事故主要为Ⅱ类工业探伤放射源被盗事故,或者人员受超剂量照射致死事故。,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1.3 领域分布,事故在各类应用中的分布特点表明,核子仪、放射性测井和工业探伤等应用中发生的事故是我国近10 年来辐射事故的主要组成。,一、全国辐射事故概述,1、江苏南京γ 探伤放射源丢失致人员受照事故
1.1事故经过
2014 年5 月,天津某探伤公司在江苏省南京市作业期间,违法雇用无资质人员进行γ 射线移动探伤作业,使用的放射源活度为9.6E+11Bq(约26Ci),属于Ⅱ类放射源。
2014 年5 月7 日凌晨3 点,该公司2 名工作人员完成在南京中石化五公司管道车间内的γ射线探伤作业,回收放射源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源辫脱落。7:00左右,中石化五公司工人上班,有20人在探伤作业区周围工作,其中有一人发现源辫子,捡起看了看,便将其丢弃。8:00左右,该公司工人王某路过源辫子丢弃处,发现并捡起源辫子,装入工作服的右侧口袋,回休息室及附近休息。9:00王某带着源辫子在厂区仓库门口搬工件,一直工作到11:30,随后带着源辫子骑车回家,并将源辫子从口袋中取出,放在自家后院杂物堆的一个编织袋中。,二、辐射事故案例,二、辐射事故案例,5月7日晚上,2名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该车间探伤。8日早上,工作人员发现探伤胶片未曝光,以为设备故障,便联系设备厂家前来维修。8日傍晚,设备厂家维修人员确认放射源已丢失。探伤公司工作人员在探伤作业区寻找,未发现放射源,于是向该公司领导报告。该公司又派人寻找,结果也未找到。5月9日凌晨,该公司才开始向当地公安部门及南京市环保局报告。
5月9日11:00左右,王某担心公安人员会到自己家中搜查,打电话让其妻子将装有源辫子的编织袋转移到距王某家200m的父母家中。5月10日凌晨6:00,王某将源辫子丢弃在距其父母房子后面100m的路边草丛中。9:00左右,环保部门搜寻人员通过巡测发现放射源位置,并由公安部门对该区域进行控制,至此,失控放射源得到控制。,二、辐射事故案例,1.2事故处理
江苏省环保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急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并开展放射源搜寻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也按照事故等级启动了应急预案,李干杰副部长在北京事故应急指挥大厅指挥应急工作,并派技术专家赶赴南京参与事故应急及处理工作。
5月10日上午,通过巡测发现并锁定放射源的位置后,应急指挥部制定了回收方案,5月10日下午18:00,现场应急人员成功将放射源安全收贮到专用屏蔽容器内,并送到江苏省放射性废物库贮存。
6月,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向该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处人民币20万元罚款,并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二、辐射事故案例,二、辐射事故案例,1.3事故后果
经过走访调查,在放射源失控期间,其周边附近约有80多人活动,共有100余人接受了医学检查。
受照剂量最大者为捡拾源辫子的王某,以局部照射为主,右侧大腿局部受照剂量较大,右侧大腿皮肤放射性烧伤明显,局部溃烂,生物剂量测量结果显示,王某全身有效剂量约为1.3Gy左右。其全身生物剂量约1.3Gy;其次为王某的妻子,受照主要
发生在转移放射源过程中、以及放射源在其家中存
放,长时间接近放射源所致,估算的受照剂量约为
270mGy左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受照人员
的剂量均小于40mGy,未造成临床上的放射性损伤。,二、辐射事故案例,1.4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1)操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两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放射源回收,在源辫子回到贮存位前即手动解除安全闭锁,卸下前导管,导致源辫子与钢丝绳脱钩。
(2)操作人员未使用辐射剂量监测仪对探伤机表面剂量进行正确监测和判断,导致放射源遗留在作业现场。
(3)该公司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没有按照运营规程要求将探伤机返回贮存库,而是要求将其带出作业区维修,错失再次确认放射源是否安全返回贮存位和及时找回脱落源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二、辐射事故案例,1.4事故原因
根本原因
(1)该公司违法雇用无资质人员从事探伤作业,作业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又缺乏安全防护知识,违规操作。
(2)该公司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探伤作业期间现场负责人员擅离职守,脱离工作岗位,在接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报告后,又违反运营规程,要求将探伤设备带回宿舍维修,致使放射源失控,导致人员受照。
(3)该公司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安全文化缺失,管理松懈,未按法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未对探伤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维护,未落实现场探伤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二、辐射事故案例,1.5 经验教训
(1)γ射线移动探伤是辐射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从事γ射线移动探伤的企业要熟悉并严格遵守《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环发〔2007〕8号)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
(2)监管部门应强化对γ射线移动探伤装置生产、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公众举报,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对弄虚作假零容忍,对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应强化对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使用备案的管理,在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首次作业时,作业现场所在地承担监管职责的环保部门应进行现场检查,核实相关信息,督促企业做好辐射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各省级环保部门间应加强联动,相互支持,共同做好移动探伤跨省(区、市)作业的监管工作。,二、辐射事故案例,2、安徽非专用车辆运输探伤机致放射源丢失事故
2.1事故经过
2013年8月19日上午,安徽华夏公司3名员工因公司放射源专用运输专车不在公司内,临时调用公司一辆面包车,携带1台γ射线探伤机,从源库出发,前往施工现场进行探伤。
12时50分左右探伤结束,3人携带探伤机乘坐面包车返回源库。13时10分左右,在合肥市蒙城北路高速路桥处,3人发现该面包车后车门打开,靠边停车检查时发现车上装载的γ射线探伤机丢失。
此γ射线探伤机内含有1枚铱-192放射源,为Ⅱ类高危险放射源。华夏公司随即组织人员沿面包车行驶路线找寻,在找寻2小时未果后,于15 时25 分向合肥市环保局电话报告。,二、辐射事故案例,2.2 事故处理
合肥环保局接报后,立即向省环保厅、合肥市委、市政府报告,并向合肥市公安部门通报了有关情况,请求协查丢失的放射源。
省环保厅接到报告后,辐射事故现场处理及监测人员携带设备与合肥环保局分两路在运源车经过路线步行查找放射源,同时要求华夏公司在运输放射源沿途张贴寻物启示。
19日晚,相关部门组织人员连夜开展摸排和调查工作,并组织召开事故处理协商会,确定下一步处理方案。20日上午8时30分,省环保厅召集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召开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及申请省政府批准启动省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事宜,并着手准备辐射事故应急新闻发布会。下午3 时,省环保厅主持召开辐射事故专家论证会,就事故可能演变以及信息公开进行讨论。,二、辐射事故案例,经查,8月19日16时,保洁工人在一绿化带中发现1 件金属物,后通知家人带回村里家中,放在院内。8月20日,在看到华夏公司寻物启事后,于14时40分电话告知。合肥环保局会同华夏公司前往家中辨认为其丢失的探伤机。省环保厅派辐射监测人员使用谱仪确认铱-192 放射源仍在探伤机内,设备未打开,未见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事后,合肥市环保局要求暂停华夏公司探伤工作,责令其对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并对华夏公司相关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2.3 事故后果
丢失的放射源被找回,未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该事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应急工作人员多人数天调查处理,行政资源与工作日损失较大。,二、辐射事故案例,2.4事故原因
一是华夏公司辐射安全管理松懈。作为移动使用高危险Ⅱ类放射源的单位,未将辐射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内部管理链条缺失,辐射安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公司法人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员工可以调用非放射源运输专车运输放射源。
二是华夏公司漠视辐射相关法律法规。华夏公司《射线无损探伤技术应用项目》未申请该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地点已变更,未及时变更辐射安全许可证。,二、辐射事故案例,2.5 经验教训
(1)运输放射源的车辆不同于运输一般物品的车辆,应使用放射源运输专车运输;运输前,应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2)放射源运输应按照《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的规定,对探伤机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保持其运输条件下在车辆内的位置不变,确保途中运输安全。
(3)应增强运输与随车人员的责任心,在运输前、运输中特别关注车辆状态、行驶安全、车门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输中的问题。
(4)加强对社会公众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宣传,发现可疑的物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不能随意捡拾。,二、辐射事故案例,3、浙江荣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放射源丢失事故
3.1 事故经过
该公司使用241Am 放射源,用于测厚仪,属于Ⅳ类放射源。在2009年1月19日生产时,所有测厚仪工作正常,20 日公司停工开始春节放假。
春节后2月3日复工时发现3号测厚仪数据异常,经多日检修未能修复,于2月6日将该测厚仪射线接收装置送到浙江省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维修。经检查,该测厚仪接收装置正常,数据异常的原因怀疑是放射源出现问题。2月7日中午,公司发现该测厚仪的放射源已不在设备上。公司在各个可能的地方查找,直至8日上午仍找寻未果,才向海宁市环保局、公安局电话报告。环保和公安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全力组织调查和追查,但未找到放射源。,二、辐射事故案例,3.2 事故原因
该公司在节假日期间,未将放射源送专用的暂存场所保存,也未安排专人看管和定期盘查;
工作人员不熟悉含源设备及相关辐射知识,在了解到测厚仪数据异常时,未能及时发现放射源丢失;
公司在发现放射源丢失后,先是自行寻找,在找寻未果后才向监管部门报告,延误了寻找时机。
3.3 经验教训
放射源使用单位应加强节假日期间的辐射安全管理,闲置放射源应送专用的暂存场所保存;
应加强工作人员辐射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使之熟悉含源设备及相关辐射知识;
事故发生后要及早报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减小事故后果。,二、辐射事故案例,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4.1 事故经过
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在监督检查中发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 中心1名药剂师2010年一季度个人累计剂量当量为234mSv,二季度为48mSv,四季度为191mSv;
1名物理师2010 年一季度个人累计剂量当量为68.62mSv。,二、辐射事故案例,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4.1 事故经过
经调查,药剂师一季度合成碳-11 药物时,合成器排风发生故障,排风扇反转,导致放射性气体富集,在故障没有排除的情况下仍继续工作3-4 天;
二季度个人剂量超标的原因是患者多,工作时间长;
四季度合成氟-18 药物时,药物输出管线两次出现断裂,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人工收集、过滤和分装药物,累计操作时间近3 个小时。
物理师四季度个人累积剂量超标是由于滤膜先后几次出现堵塞、破裂,物理师违反操作规程徒手换滤膜,累计操作时间近1 个小时。事故发生后,省环保厅对该单位进行了5 万元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二、辐射事故案例,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4.2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合成器排风故障,药物输出管线断裂,滤膜堵塞,设备带病运行,且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设备故障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人工收集、过滤和分装药物,徒手换滤膜;
根本原因是
该单位生产设备及辐射安全设施未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发生故障后仍然带病运行;
工作人员辐射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二、辐射事故案例,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4.3 经验教训
医院应建立健全辐射安全设施维修维护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在发现安全防护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和检修,重大维修后应进行相关辐射防护检测;
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加强安全防护培训教育,增强工作人员辐射安全意识,培育良好的核安全文化。,二、辐射事故案例,1、事故(事件)原因分析
辐射事故(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引起辐射事故(事件)的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或其它因素。人为因素如蓄意破坏、偷盗、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安全观念薄弱、管理不到位等;技术因素为设计不合理、设备故障等;其它因素如自然原因等。如放射源被盗事故,除了盗窃者蓄意偷盗的直接原因外,也有事故单位安保措施不到位、辐射安全管理松懈等因素,因此着重分析辐射事故直接原因的同时,还应分析其根本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鉴于各应用领域发生的辐射事故存在共性,在此对各应用领域中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其中有些虽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对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三、辐射事故剖析,1.1 工业探伤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2004-2013 年共发生工业探伤类辐射事故20 起,其中有19 起属于工业γ 射线探伤类,另外1 起为工业X 射线探伤类,基本都发生在移动式探伤应用中。
移动式探伤作业时间常为晚上,作业现场不固定,经常需转场,转场中经常使用一般交通工具,这些因素都增加放射源安保难度。另外,作业人员人数少,现场操作时经常缺少监督,作业人员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操作之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在不按照规程管理和使用探伤机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事故。,三、辐射事故剖析,引发工业探伤类辐射事故的主要原因:
(1)运输探伤机的车辆、工作现场、临时场所贮存等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导致的放射源丢失或被盗。
(2)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3)未使用可靠的辐射监测仪器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法律意识薄弱,安全文化和培训缺失。,三、辐射事故剖析,1.2 核子仪类事故原因分析
料位计、核子秤、测厚仪、湿密度仪等核子仪,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交通等领域,也是发生辐射事故最多的应用领域。核子仪应用的特点是应用面广、分散、数量多,并且容易拆卸或可移动,多含Ⅳ类或Ⅴ类放射源,操作和维护均比较简单,日常使用时一般不会发生人员受照或放射性污染的辐射事故,但管理松懈或安全意识薄弱时容易发生丢失或被盗事故,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导致放射源丢失、被盗。(2)闲置、废弃放射源未及时送贮,看管不力。(3)放射源无专人负责保管。(4)无证使用放射源,脱离安全监管。(5)工作人员缺乏辐射安全防护知识,违反操作规程。,三、辐射事故剖析,1.3 放射性测井类事故原因分析
放射性测井中发生的辐射事故主要为放射源意外落井失控或放射源丢失、被盗,引发事故的原因有自然客观因素,也有人为主观因素:
(1)放射源意外卡井。
(2)安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放射源丢失或被盗。
(3)不遵守测井操作规程。
(4)含源仪器安全设计上存在缺陷。,三、辐射事故剖析,1.4 辐照事故原因分析
辐照装置在安全联锁正常的情况下发生辐射事故的几率不高,但安全联锁部分或全部失效后,装置的纵深防御能力降低,在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入辐照室后,极有可能会发生人员超剂量受照事故。且由于放射源的活度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造成人员致残或致死。,三、辐射事故剖析,1、事故(事件)后果分析
1.1 辐射损伤
从上述典型事故看,辐射事故后果最直接的是辐射导致的工作人员或公众伤害。辐照装置发生的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受到超剂量照射的人员往往会出现严重伤害或死亡;工业探伤事故导致放射源丢失,可能会造成很多人员的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受超剂量照射的经历也会给受照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三、辐射事故剖析,1.2 放射源失控
历次发生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大多数未找回,不知去向。这些未找回的放射源大多是IV、V 类放射源,虽然基本不会对直接接触的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存在潜在的影响。因为绝大多数丢失、被盗放射源的最终去向都是有回收熔炼废旧金属能力的金属熔炼企业,如果不能在熔炼前及时发现放射源,待其熔入金属材料中,可能会造成产品的放射性污染。
另外,放射源落井或卡井事故也导致了不少放射源遗留并封固在了井下,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影响。,三、辐射事故剖析,1.3 经济损失
辐射事故(事件)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害救治费、事故处理费、停工停产损失费、事故单位的行政处罚,还有无法估算的人力资源和行政资源消耗,经济损失有时难以量化。而一般事故(事件)经济损失越大,社会影响越严重。,三、辐射事故剖析,1.4 社会影响
辐射事故(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的影响可能要比其它行业事故的影响要大得多。我国发生的上述等多起辐射事故(事件)都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造成影响的原因是广大公众对辐射危害敏感,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存在恐慌心理,再加上一些媒体对辐射危害的夸大报道,特别容易在社会和公众中引起恐惧、不安,造成社会动荡和混乱。,三、辐射事故剖析,3 建议
一是要始终高度重视辐照装置运营单位辐射安全管理。鉴于辐照装置运营单位使用的放射源活度大,发生事故的危害大,因此辐照装置运营单位应始终高度重视辐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和操作规程,保持安全联锁可靠有效,妥善处理运行事件,确保不发生任何事故。,三、辐射事故剖析,二是要加强移动探伤的辐射安全管理。从事移动探伤的企业应严格遵守《关于γ 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等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辐射安全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逐级落实探伤作业的辐射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探伤作业各项辐射安全要求,张贴作业公告,优化作业时间并确保及时告知管理者和周围人员,加强工作现场的辐射安全措施,配备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放射源在临时存贮和运输过程中丢失的可能。对于异地作业还应遵守相关的备案制度。,三、辐射事故剖析,三是要加强易拆卸、可移动含源设备的安全保卫措施。放射源使用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此类设备的安全保卫措施,从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出发,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使用的含源设备进行安全自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确保警示标识、警示语句等清晰可见,含源设备不用时应送至专用的放射源暂存场所安全贮存,保持良好的台账管理制度和记录,定期盘查。要加强停产、维修、放假等特殊时期的放射源安全管理。,三、辐射事故剖析,四是加强闲置、废弃放射源的管理。应加强相关辐射工作单位对闲置、废弃放射源的管理,避免其脱离监管范围流入社会,形成安全隐患,是降低辐射事故发生率、保障社会稳定、降低社会危害的重要手段。放射源使用单位应及时将闲置、废弃的放射源送贮,送贮前应妥善保管。监管部门应关注关停并转类放射源使用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督促其依法处置闲置、废弃放射源,消除安全隐患。,三、辐射事故剖析,五是要加强对公众的辐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应加强对公众的正面宣传教育,使其在了解放射源用途的同时,也了解放射源的危害。另外,废旧金属回收人员虽然不属于辐射工作人员,但也应给予适当的宣传教育,使之熟悉基本的辐射安全知识。从事废旧金属回收和熔炼的企业,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流入废旧金属回收渠道的放射源被熔炼。,三、辐射事故剖析,六是要增强事故应急管理与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和相关部门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关系到辐射事故后的危害和影响。部分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混乱,辐射事故应急机制未建立或不健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上报甚至瞒报,这些都给事故处理增加了难度,错过了最佳时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果和社会影响。,三、辐射事故剖析,四、应急管理,1 辐射事故等级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第四十条: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重大辐射事故
较大辐射事故
一般辐射事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
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四、应急管理,较大辐射事故
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
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四、应急管理,2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二)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
准备。
(三)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
(四)辐射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辐射事故信息公开、公众宣传方案。
(六)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还应当包括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
的应急响应措施及其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四、应急管理,3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一)辐射装置单位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辐射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四、应急管理,(二)环境保护部门
接到辐射事故或者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或者故障影响,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公众宣传等外部应急响应工作。
并在两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同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
接到含Ⅰ类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报至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四、应急管理,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上报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两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公安部和卫生部。
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置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承担。,四、应急管理,核事故的指导方针
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
根本目的
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四、应急管理,谢谢大家!,发生辐射事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必须引以为戒;
应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证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应急工作是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尽的义务。,四、应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