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指示,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特斯泰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标准编制的依据:
根据《云南省建设厅文件》通知,,,,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修项目计划表,,,“云南省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立项意义:,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 周边邻近环境地质条件(标高、水位、土压力等)发生改变时;
2、 用途、使用条件或使用要求改变;
3、 增层、改造和扩建;
4、出现明显的功能结构退化或有明显变形(年久失修,材料老化);
5、 受外部作用影响有明显损伤(遭受撞击、爆炸、火灾等);
6、 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
7、 对结构质量有怀疑和争议(如建设程序不完善);
为保证房屋结构安全使用,须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和鉴定。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结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既有建筑物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技术规范,将检测与鉴定工作有机结合,对全省范围既有建筑物的管理和改造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国际目前的发展情况:
一、国际上我们国家处于领先位置
二、国内有部分省份已经编制适合地方使用的地
方标准,上海市《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08-804-2005
北京市《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2009
广东省《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DBJ/T 15-86-2011
深圳市《历史遗留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指南》,,,部分地区检测鉴定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云南省地标,上海《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08-804-2005,北京《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上海《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J08-79-2008,历史遗留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指南,广东《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标准》编制比较晚的原因:,1 与现行规范相适应
随着学科知识的更新,专业技术的进步,2010年前后,我国建设规范标准处于一个大的更新换代时期,新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规范标准逐渐颁布,为与现行的规范标准相适应并配套,根据现行规范对已经编制好的规程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调整。
2 检测与鉴定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综合相关现行规范的规定,结合云南省自身环境,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来工程检测鉴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将检测与鉴定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部分现行设计、验收规范,,一、规范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二、现行《标准》规范体系现况汇总,,三、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基本框架,,四、云南省地方《标准》的主要特色,,五、尚存在的问题,,六、结语,,《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规范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1)现行国家检测技术规范和鉴定规范的分离,不便于工 程实际的应用和操作;
(2)新的荷载、设计、勘察和施工验收规范的颁布实施,现行检测和鉴定规范与新规范不想适应;
(3)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和高楼的建盖,深基坑的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甚至造成的损伤日益增多,目前国家现行检测规范中对此没有具体规定;,1 规范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4)目前,一些发达省(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根据本地区的工程实际,编制了与该地区相适应的地方规范。
(5)云南省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属于地震频发地带,经济和建筑技术与发达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异,建筑物设计和建造质量参差不一,编制与本地区相适应的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标准有着显著的工程实践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1 规范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2.规范编制的原则,,,《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3.规范编制的指导思想,,,《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检测与鉴定
有机结合,与地区工程实践相结合
融入新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导致
既有建筑损伤
的各种原因,,,现行《标准》规范体系现况汇总,,《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现行《标准》规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8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15-2011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1-2001
等,1.与房屋质量检测有关的规范标准(国标) :,2.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国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等,,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基本框架,,《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一~三章,四、五两章,六~九章,第十章,,,《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第一部分,第一章 《总则》
规定了《标准》编制的目的、适用范围、什么情况下须检测鉴定、与国家相关规范的关系,第二章
《术语和符号》 列出了《标准》中所用到的符号、术语及说明,第三章
《基本规定》
详细规定了检测评定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基本要求、评定方法。,,,4级(A安全,B有缺陷;C有明显缺陷, D危险)
4个层次(构件、楼层结构、分部结构、整体结构),,,,,《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五章,,,《既有建筑结构工程检查与检测》
规定了建筑、结构图的复核和测绘,场地、地基基础以及各种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结构使用环境调查,结构构件的缺陷检测等。,《结构分析》 规定了结构计算参数
荷载的取值、对进行模型的要求等。,,根据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对楼面活载、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进行相应的折减,,,《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三部分,《房屋楼层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规定了房屋楼层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的方法。,《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综合鉴定评级》,从整体上规定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综合鉴定评级。,《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对不同类型结构构件(混凝土、钢、砌体、木结构)按承载力、构造、变形等层面进行安全性评级,取最低一级作为构件最终评级,《分部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规定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等分部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评级方法。,考虑了房屋周边邻近地下工程影响的程度进行评级的调整,,,《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云南省《标准》的主要特色,,《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特色2,特色3,特色1,主要特色,既有建筑物结构的检测与安全性评定有机结合,与现行设计、勘察、验收规范相适应,根据已使用年限、历史、现状和未来使用
要求所确定建筑物目标后续使用年限,,《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特色6,特色5,主要特色,引入楼层平安全性评级层次,便于确定结构薄弱层,使加固修复处理建议具有针对性,注重结构体系、构造措施对结构整体安全评级的重要性,特色4,根据目标后续使用年限,据此对楼面活载、风荷载 和地震作用进行折减,特色5,,《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特色5,特色7,考虑的振动对房屋安全性影响,并给出测试方法,特色6,特色5,主要特色,考虑了周边环境变化对房屋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水位,,地表标高,,土压力等,,尚存在的问题,,《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技术层面尚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检测基础形式和埋深,只能采用开挖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并且开挖范围小,对基础的认识可能不充分;而开挖范围过大,可能会对房屋及周围相邻的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结构基础的检测还需要研究更好的检测方法。,,,大量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应用,有害有毒物质限值检测判断,结构耐久性的推定等,目前没有系统标准,,,装配式结构,异型结构,复合结构,超高,大跨等结构体系的检测方法和评级体系有待研究发展,,,加固处理后的建筑结构加固效果和质量安全的检测评估体系和手段,结构基础的检测方面,新型材料的功能及
耐久性检测评估,新型结构,加固后的
检测评估,,技术层面尚存在的问题,,,《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目前建设法规方面检测与鉴定是分离的,管理如何常态以及的法治化建设,检测鉴定机构
以及人员的管理。,检测鉴定市场建
设方面问题多多,???,,管理层面尚存在的问题,,结语,,《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检测与评定系结构工程师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由于既有结构的评定与拟建结构的设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尚有很多理论问题和技术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本次《标准》的编写立足已有成果,构建综合框架,面向未来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将有待于在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逐步改进,并热诚希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1.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检测与评定系结构工程师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由于既有结构的评定与拟建结构的设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尚有很多理论问题和技术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本次《标准》的编写立足已有成果,构建综合框架,面向未来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将有待于在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逐步改进,并热诚希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感谢您的聆听!
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