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949____1956),(1957_66),(1966____1976),1978--,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1、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方针:,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①内容(教材83---84页),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②成果,(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变革生产关系(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3、实质:,2、内容:,(1)农业改造:,(2)手工业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策略:利用、限制、改造,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意义:,(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①国情的正确认识:,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主要内容,(2)评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1958年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2)特点:,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3)影响:,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④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⑤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 误,是造成三年(1959~1961)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大跃进时期的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浮夸风、“共产风”,《人民日 报》报道各 地大放农业 高产“卫星”,敞开肚皮吃饭” 的人民公社食 堂。,高指标、瞎指挥,“卫星”田稻穗居 然能承受一个小姑娘 的重量。,一字排开的土高 炉,蔚为壮观。,4、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6、文化大革命(1966-1976),5、1956~1965年经济建设主要成就:,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失误:,正确:,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 59-61,,,启示二: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探索与失误(1956-1966),课标要求: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 勇于探索 ;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 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拓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①总路线规定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工业化,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二是三大改造,即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体两翼”,这是总路线的突出特点。 ②“一化三改”是“主体”与“两翼”的关系,两者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③“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2)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乡镇企业 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点、线、面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生活的腾飞,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前提: 根本目的: 目标: 实质:,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思想: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的思想基础。 经济:徘徊中前进 2、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左”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批判“两 个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对内:经济体制的改革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 ⑴农村: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⑵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⑶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意义: ①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定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2)实质:在土地公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㈡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概念: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 ①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加速城市化的进程,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背景: 中心环节: 管理体制: 所有制: 目标: 意义:,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了效益,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 ①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1993年,全国人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我国宪法 ③创新: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影响: 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小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10,中共十四大),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建国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 第一阶段:建国初到1956年前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 探索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阶段:1956-1978年 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第三阶段:1978年——90S 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 计划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四阶段:90S十四大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对外政策经历了几次改变: 1、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兴盛、中外交往密切 2、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 4、建国后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少往来 5、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三)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②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14个) ③设立三大沿海经济开放区:闽三角、长三角、珠三角 ④90年开放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⑤内地全面开放; ⑥对外开放格局: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评价: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5.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贸组织: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过程: ①成为创始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②中断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③申请恢复: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④成功加入:2001年11月11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3)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长远根本利益; ③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三、现代生活的变迁,1、经济巨变: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三大城市群 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中国政府的支持 (2)影响:覆盖了我们生活;扩大了人们生活的时空 范围;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4、时尚中国 (1)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2)表现: ①思想观念的变化 ②穿的变化 ③住的变化 ④流行语的变化,1、 从GDP看沧桑巨变:,1)含义 2)变化 1)建国初,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1978年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3)成就,4)目标:,2002年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定义: 2)发展过程: 3)道路: 4)特点: 5)发展战略:,2、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用地、人口、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趋势,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大北京等城市群).,(1)发展乡镇企业; (2)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2002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中国城市化水平,2)影响:,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②它打破了各种界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1)发展:,3、中国进入因特网时代,4、时尚中国,1)原因: 2) 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飞速发展,A、思想观念的变化 B、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C、流行语言的变化,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影响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 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 行集体经营。,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一些领导人认 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 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做出在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伟大决策。即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 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 动了农业的发展。,考点训练: (2007年文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主要是由于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决定拨乱更正,审查和解决党内冤假错案 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D,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 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到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描述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国有企业改革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 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D,D,C,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8年,在安徽、四川两省最先试行 B.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生产分配的自主权 D.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D,下列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C.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 点有 ①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问题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A,下列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 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港口 B.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C.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 D.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B,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在于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特殊性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D.经济特区的设置带来了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B,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