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pptx

举报
资源描述
,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前言,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01,,,“建构”一词本来多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这类明显具有人工性质的活动中,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 “建构” 意思是拼接、建造。“建构”这个词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包括四个要素:1.需要建构的材料 2.有一个建构者 3.有确定的建构目的 4.有一定的建构原则。,从“建构”说起——,”,“,,,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于1980年代后期风靡于欧美,以惊人的速度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1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存在着不同的取向(Steffe&Gale,1995;Prawat,1996;陈琦、张建伟,1998)。 被比喻成“大教堂”(broad church)。2 在此,我们暂且以建构主义各个流派的共识之处作为参考,来理解它。 1莱斯利, 斯特弗, 杰里, 等.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J].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子建, 宋萑. 建构主义: 理论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 2007, 36(4): 44-51.,建构主义的意涵——什么是建构主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主动建构的一种对世界的独特解释。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协商合作,从而达成的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任何知识在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对他们而言是意义建构、创造知识的过程。1 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辛自强, 林崇德. 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5):5-8.,建构主义者认为:,第一章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01,目录,CONTENTS,,,(一)权威社会的式微与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冲击,一、社会背景,,,(二)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又提出了“真理即创造”、“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等论断。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论述。 在西方哲学史上贝克莱、康德、叔本华、詹姆士等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均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当代建构主义也探受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激进建构主义强调人具有给世界赋予意义的主观能动性、诠释世界的多元性。这已走向了彻底的相对主义,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对真理、客观性、因果性、合理性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态度对建构主义产生显著影响。,,,,三、科学背景,建构主义的产生有深厚的科学背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就深受遗传学、胚胎学、生物形态学、数理逻辑学等多学科的影响。自20世纪中叶以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系统科学的兴起,以及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对建构主义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如控制论系统观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情境建构主义、系统理论的建构主义、协商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建构实在论等多种形式的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应建立在脑科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生物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学科的坚实基础上。,,,,四、心理学背景,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是多学科背景孕育的结果,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则直接受心理学内学科背景的开启。20世纪前半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内处于统治地位,模仿、练习、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的基本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重复复制知识的学习模式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就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架起了桥梁。1 1郭本禹. 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路径,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02,目录,CONTENTS,,,一、发展概貌,“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 在近代,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Giambattista Vico)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创立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奥苏贝尔(David Paul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建构主义思想的开启,(一)维柯的“新科学” 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是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维柯的建构主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人类历史是人类自我创造的过程。 (2)提出了“真理即创造”的著名论断。 (3)人只能认识他自己所创造的东西。,,,二、建构主义思想的开启,(二)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在近代哲学史上,康德第一次征服了人的认识结构在建构科学知识中的决定作用。” “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否定唯理论和经验论 “哥白尼倒转” ——以主体为中心的认识论,三、建构主义思想逐步形成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由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创立的理论。维果茨基第一次把历史主义的原则引进对人心理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并提出了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出发去建立人的心理发展理论,即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后经他与合作者列昂捷夫、鲁利亚的发展和完善,把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前苏联最大的一个心理学派——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亦称维列鲁学派。1 1李玉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 中央民族大学, 2013.,,,,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认知的最重要来源是儿童自身——一个忙着自我激励的探索者,他对世界形成思维并探索它们,而不受外界的压力的影响。同样,维果茨基也认为儿童是积极的知识搜寻者,但是他不把他们看作是孤独的自我代理人。在他的理论中,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深刻影响儿童对世界构成的认知方式。1 1劳拉.E.贝克[美]. 儿童发展(第5版)(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一、维果茨基简介,”,“,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同时被选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起初,维果茨基是一名文学教师,1915-1922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专注于艺术创作(Vygostky,1971)。1924年开始,维果茨基转向心理学、教育学、心理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高产的的速度追求着自己的兴趣,直到1934年他死于肺结核,终年仅38岁,但他为后人留下的著作多达186种。虽然维果茨基英年早逝,而且他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政治问题而受到当局的不公正对待,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维果茨基理论的真实价值,发现他作为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天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评价维果茨基时,指出:“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识过程及其发展研究的每一个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巨大影响。”1 代表作:主要代表作:《思维和语言》、《教育心理学》、《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心理学危机的含义》、《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心理学讲义》、《心理研究选集》 1默里, & 托马斯.. 儿童发展理论: 比较的视角[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生平简介及代表作,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一)对皮亚杰理论的批判——强调教育、社会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发展隶属于自然机能的成熟,企图排除教学的影响来探讨儿童思维的独立发展,突出强调个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未予以充分的重视。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完成的,应该充分重视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构建的作用。,,,,(二)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判——强调中介环节,发挥心理和思维的作用,维果斯基认为,行为主义的研究以唯物主义为幌子,常常把人的行为特点和机制同动物的特点和机制等同起来,且错误地认为人和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规律原则上都是一样的,表现为机体对相应刺激的反应,只研究条件和反射之间的关联,而忽视心理发生过程,不能揭示心理的本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生物发展过程,是研究心理的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则不然,它的研究对象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全过程。在这里,既有生物发展的过程,也有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两个过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判——强调中介环节,发挥心理和思维的作用,维果茨基也不认同仅仅将外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对行为主义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他指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一的、直接的,我们的任务不仅要研究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以及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探究机体在接受刺激之后实现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头脑中进行的。而行为主义忽视了心理、意识的作用,否定了进行心理活动的大脑的作用,用一种完全机械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刺激-反应之间的联接。 在他看来,儿童构建答案的程序才是他的兴趣所在,而并不是答案是否正确。,,,,(三)对官能心理学的批判——对方法论的批判,官能心理学派认为通过内省就可以达到对人心理的认识,但是维果斯基认为,内省的方法把意识排除在外,从而保留了过去主观二元论和唯灵论的趋向,不能科学地揭示心理现象。,(四)马克思主义与维果茨基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建立在前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而产生的。,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一)心理发展观 1.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高级心理机能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发展观 1. 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高级心理机能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两种心理机能划分的贡献】 传统心理学由于没有划分心理的两类机能,甚至习惯用初级机能的成熟来囊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实质上否定了高级机能的存在。此外,也有的研究者倾向于机械堆砌两类机能的关系,例如,在机械记忆之外,加上一个逻辑记忆,在再造想象之上,再加上一个创造支想象等,并没有触及两类机能之间的本质关系。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儿童心理学只与低级心理机能打交道,而脱离或回避了高级心理机能,使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割裂开来严重妨碍了对儿童发展的本质认识和学科发展。,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2. 发展的实质与内化理论 (1)发展的实质 维果茨基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2)内化理论——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从儿童指示性手势的发展说起——,,,,,,,(2)内化理论——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见,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生的:最初由两人之间的动作,后来内化成他自身的心理活动的组成方式。 “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的发展中都是两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亦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而登台的;第二次才是作为个人的活动,作为儿童思维的内部方式、内部心理机能而登台。” 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维果茨基把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具有的自然行为;另一类是人所特有的工具行为。 行为的工具也分为两类: 物质工具——从最简单的器械到现代化的机器 心理工具——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3.中介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中介,,,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是直接的,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使它具有了间接的性质。所谓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工具。,3. 中介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中介,,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是直接的,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使它具有了间接的性质。所谓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工具。 在低级心理机能中,刺激A与B是直接 相连的(三角形的底线)它反映的是一种简单 的联想性联系。而在高级心理机能,刺激A通过 中介工具X,再引起B的反应,A与B之间不是直 接建立起来的。,,3. 中介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中介,(一)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批判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同一论”和“分离论” “同一论”主张语言和思维的同一性,认为思维即“语言减去声音”或其运动部分受到抑制的一种反射。这一主张使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失去了意义,因为如果语言和思维是同一回事,二者之间便不会产生任何关系。 “分离论” 主张语言和思维之间绝对的、几乎是形而上学的分离和割断,认为语言是思维外向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外壳,就如罩在衣架上的衣服一样。,(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1.语言与思维的异源论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和思维二者虽然关系密切,但二者有着不同的发生学根源。具体来讲,思维起源于低级心理机能(lower mental function),而语言则起源于表述性发声练习(expressive vocal reaction), 如动物在遇到入侵者时发出的威胁性的吼叫。,(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2.语言与思维的动态发展关系论 在儿童最初的语言发展中存在前智力阶段,在思维发展中存在前语言阶段。在某个时刻(大约2岁)之前,二者沿不同路线发展,彼此独立,而在2岁左右甚至更大一些的时候,两条曲线汇合,语言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了关系。 因此,维果茨基认为一定的智力发展是语言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语言和思维都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时,儿童的“伟大发现”才有可能出现。但他同时提出语言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强大手段之一,思维的发展是由语言的发展,即思维的语言工具和儿童的社会文化经历所决定的。,(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3. 内部言语(inner speech)和言语思维理论 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 原始或自然阶段 幼稚心理阶段 外部符号阶段 内部生长阶段 维果茨基进一步将语言的内化过程分为了“外部语言-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三个阶段,并将语言的内化归因于功能的变化:外部语言侧重有社会功能,而内部言语是“说给自己的语言”,“自我中心言语”则是儿童语言由社会功能向个人功能过渡的中心环节。,,,维果茨基认为内部语言的成熟不代表语言和思维可以被完全等同起来。他提出思维和语言只是两个部分重叠的圆圈,只有在重叠的部分思维和语言同时发生,才产生“言语思维”。,(一)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心理功能和意识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发展区。 在确定发展过程和教学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只是限于单一地确定一种发展水平。我们应当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称作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是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系统的结果形成的心理机能发展水平。传统的智力测量所能测得的结果。 第二种水平则是最近发展区:是通过教学所能达到的发展可能性水平。,(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遵循以下原则: 动态发展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活动发展观,学生的发展必须在活动中进行,正是在活动外部展开的、集体的形式向着完成活动的内部的、精简的、个体的形式的转化中,实现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最近发展观,发展并不总是符合教学过程,发展过程跟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 差异发展观,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还有着自身的内部逻辑,因此,要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发展。,(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2.“最佳学习期限” “最佳学习期限”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习性学对动物行为研究引申出来的。习性学的有关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发展的敏感期概念。“对动物的发育方向起决定意义的独特的环境影响,只有在一定的发育时刻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早于或者迟于这一时刻,这些影响都将是盲目和徒劳的。”,(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它揭示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复杂过程。这就需要在第一次转化之后还要进行第二次转化即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体现教学的本质。,(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背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的教育正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没想到1957年前苏联首先发射人造卫星,这一举动震惊了美国教育界,随即进行检讨,检讨结果认定美国太空科学之所以落后,实乃由于中小学科学教育失败导致,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之所以失败,直接原因来自指导中小学教育实践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人通过深深地反省后一致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只能教学生在环境的控制下,被动地、机械地学习一些固定零碎知识,不能让学生学到随机应变、主动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久被冷落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重新为人所重视。顾名思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既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新的知识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又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二,一个是布鲁纳,一个是奥苏伯尔,下面先来探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生平简介,”,“,杰罗姆•西摩•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2016),出生于纽约。1937 年获杜克大学学士学位,1938 年转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到盟军最高司令部艾森豪威尔总司令部担任心理福利事务工作。1945 年返哈佛大学,1952 年升任心理学教授。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积极参加美国教育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工作。1960 年协助建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65 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 年至1980年任英国牛津大学瓦茨实验心理学教授。1980年返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1.“行为”真的是学习的焦点吗 在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和新行为主义者眼中,“行为”(后扩大到包括“行为潜能”)是学习的关注点,是衡量个体是否发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个体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要发生相对持久的改变。对此,布鲁纳提出质疑,他认为,个体经由练习或经验而引起的其内心尤其是其思维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真正实质。 2.能以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学习规律去推知儿童的学习规律吗 在布鲁纳看来,行为主义者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从而推知人类的学习规律,这是不科学的。他强调要去教室中,情境中去观察儿童、研究儿童。,,,,3、学习过程真的仅是尝试错误吗 无论是桑代克还是斯金纳,实际上都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大。换言之,他们没有看到个体自身的主动探索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降低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成分,使得学生的多数学习行为都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布鲁纳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在其学习中的重要性,主张发现式学习(后面会具体阐述)。,,,,(二)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借鉴,布鲁纳与完形心理学家都主张学习不是简单地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结构。与完形心理学不同的是,在学习结果上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代替了完形心理学的“完形”概念。“完形”的形成机制是人脑先天具有的组织与趋向整体的作用。“认知结构”是指科学知识的类别编码系统,该系统的构成是明确清晰的。他认为人具有分类的能力,可以通过分类活动将事物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形成整体。1概要地说,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过程。,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106页。,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那么如何来理解认知结构呢?他认为这与人类认知过程研究密切相关。人类知觉物体时并不仅仅是被客体的物理特征和观察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因素,如个体已有的认识经验、期待和需要状况等的影响。其中归类与推理活动在知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布鲁纳看来,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客观世界由大量不可辨别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去发现各类事件的分类方式,而是创建分类方式,借此以简化认识过程。人们在知觉新物体时,或是借助已有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因此,知觉一件事物,实质上就是主动的对它进行归类,而一旦将它划归某一特定的类别,我们同时也就要根据已有经验中关于这一类别的固有属性和规则,对该物体应具备的其他特征作出预测,这使得个体可以超越知觉个体中所获得的有限的、具体的信息,从而对新的客体与情况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eg.)可见,认知结构既是认识活动的依据又是认识活动的基础。这是布鲁纳认知结构思想的基础。,,,,(二).关于学习过程的见解,1.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 布鲁纳认为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任务,只有经过分类人们才能对世界有明确而有条理的认识。他进一步提出这种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从具体的、特殊的、概括水平低的类目,到一般的、概括的、包摄水平高的类目,类目编码系统的形成应该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类目。这样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类目化活动以形成类目编码系统,应该向他们提供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学生自行去发现高层的类目编码,这就是布鲁纳力倡“发现法”学习的主要缘由。,,,,2、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发现学习是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2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化,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发现学习的特点 2a.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 b.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c.自我激励式的学习 d.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 2秦金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进展,载郭本禹主编: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第9章),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当然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发现学习。其有需要思考的地方: 1a.发现教学法的运用必先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学生必须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技能和学生必须有乐意独立学习的意向。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学生就不能独立地进行发现学习。 b.忽视知识的系统讲授的重要性,通过发现教学法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也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兴起留下了发展空间。 c.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要求,当学生在自行探索常常遇到困难,而教师不能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话,学生会感到气馁,降低求知动机,从而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d.任何知识都需要亲自发现,这样会浪费教师和学生的精力。 e.一个班级中,个体差异性大,在对某个问题进行发现学习时,有些人会快一些,有些人会慢一些,所以会导致学习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倍感压力。,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三)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他认为每门学科都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过程和对知识的评价过程。 一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它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各种联系的过程。对新知识的理解都会导致对旧知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 二是知识的转换过程。它是指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用获得的新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构,将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获得超越给定信息的更多信息,以适应新的任务的过程。 三是对知识的评价过程。是指对新知识的转化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验证。通过评价可以检查我们对新知识的分类是否正确,运用推导出的信息解决问题是否合适,处理知识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以及新形成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四)促进学习的条件,1、知识的呈现方式。要使得学习者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必须选择和他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知识,也就是提供知识的技术或方法。布鲁纳认为人类有三种成功理解知识的手段,即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他主张知识如果能以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应该是可以被学习者理解的。因刺激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而言,可以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以便于有效学习。 2、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他指出,如果教材的组织缺乏结构性,或是学生本身缺乏认知结构的基础知识,发现学习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需要重视各门学科和教材的知识结构。 3、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学习动机,布鲁纳更加强调内在动机,他相信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要保持好奇心、成功感和求知欲。相比较外部动机,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虽然有用,但不宜过分重视。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结果的反馈对于成功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四.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一)结构教学观 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于是他强调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内部规律。他提倡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的中心地位,认为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如下益处: 1、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因为多数具体问题只是一些原理、法则的具体化或变形而已。 2、更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概括性较高的结构化、系统化地储存知识的较完整的网络,它本身就可以有简化记忆、利于检索和提取信息的作用。 3、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学科基本结构本身就包含了该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的一般编码系统,具有强大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当遇到新知识时可以利用一般编码系统进行迁移。 4、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二)发现法教学模式 布鲁纳曾说:“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让学生体验到问题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 4、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帮助学生对材料、线索进行分析并组织可用于作出判断的资料 5.协助、引导学生审查假设得出的结论,一般引导学生对有关假设进行比较,找出最佳或可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个发现式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四.皮亚杰与布鲁纳教学思想的比较,1一、哲学基础 同:都深受结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要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反对单纯地研究外部现象;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的局部性的研究;强调从系统、功能、关系中去把握事物,反对单纯的经验论。 异:1.认识论上存在差别。 皮亚杰不赞同传统认识论的基本假设—认识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个过程。他认为认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的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用皮亚杰自己的话说:2“知识的来源,既非来自客体,也非来自主体,而是来自最初无法分开的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皮亚杰不同,布鲁纳认为人脑的作用不仅是使主体对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和刺激作出应有的反应,它还在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事物中起着选择作用。因为,“脑有自己的程序”,任何外界刺激只有适应于脑“自己程序”的条件下,才会产生作用,引起有机体的反应。他所理解的认识虽然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其环境,但它主要是独自遵循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接受特有的逻辑指引,用布鲁纳自己的话来说,人的认识“不是反映直接接触的世界,也不是主动地坐井观天,乃是他代表自己的行动,反映他所代表的世界”。,1郭铁军:皮亚杰与布鲁纳的教学思想比较,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J].教育研究,1979,(2)。,,,,,,异:2.在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中存在差别 (1)布鲁纳从发现儿童的认识过程—智力发展入手。皮亚杰则从影响认知的心理要素着手。皮亚杰认为影响人们认知发展的心理要素有四种。分别是:成熟、经验的习得、社会作用以及平衡化。 (2)布鲁纳是在继承皮亚杰的有关发展理论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认识发展既不是联想的逐渐连生作用,也不是刺激—反映联结,或是手段—目的的准备或其他任何事物的逐渐增加,而是结构上迥异的三种再现表象阶段组成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之前讲到的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这三个阶段同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划分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三个阶段分别固着于一定年龄的观点,认为它们是流动的,通常是按照顺序出现在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而又或多或少地延续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当智力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时,前一阶段的表象形式仍发挥着作用,后者并不完全取代前者,也有重复出现的可能。,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三个表征系统的理论是皮亚杰认识发展阶段的继承与发展,但有一定的对立。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这是以他的表征系统的理论为依据的。例如,学习数学时,我们都知道交换律、分配率等,这样的基本原理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儿童。当孩子玩跷跷板的时候,如果对方比自己重,那我就得往后坐,如果比自己轻,那就得往前坐,这样跷跷板才能够玩起来。这就是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具体来说,5岁儿童是不可能掌握诸如“可逆性”“守恒性”之类的概念的。关于这个问题,布鲁纳本人实际上做出了说明,他承认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领域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同时,他认为皮亚杰只是关注知识本身,很少关注促使知识增长的过程,而布鲁纳对三个表征系统的阐述,使得学习和发展与教学理论之间有了连接点。,,,,二、教学思想体系的比较,1、教学目的:同:都赞同积极地培养年轻一代主动、独立从事探索、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强调学习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从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就可以看出他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形成的能力。异:但是布鲁纳过于强调学生亲自探索,夸大了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皮亚杰的教学目的认为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思维应当并重,他强调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不能放松系统知识的学习。 2、教学过程论:皮亚杰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反对布鲁纳所提出的可以将任何知识教会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的观点,强调教学应在有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在具有持久和牢固的前提下渐进地进行,处理好教学过程各阶段的过度。 3、教学原则:两人都重视学习者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皮亚杰把促进和达成学生主动的“活动”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原则;布鲁纳则提出了动机原则,他指出学习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 与皮亚杰不同的是,布鲁纳教学原则还吸收了斯金那程序教学的反馈原则。学生要及时了解学习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性。 4、教学方法:两人都主张让儿童通过比较自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掌握周围知识,发展智力。教师不再采用讲演、演示之类的传统方式,而是提供器材,供学习者自己研究、实验。但皮亚杰更注重团体合作,而布鲁纳的发现法更强调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及问题的假设和答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评价,,,优点:他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演到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不足:1.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以发现法教学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布鲁纳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都是无法实现的。 3.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从学习主体来看,极少数学生能够使用;从学科领域来看,发现法只适合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从执教人员来看,发现教学法没有现成方案,过于灵活,对教师要求很高 4.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用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体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