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编号:HLWY/QC-03-620-08 版本/修改状态:A/0第 1 页 共 5 页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 必修课学分数: 4 学分学时数: 64要求先修课程: 教材:新编统计学 ,刘太平、贺银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年 7 月第 2 版参考书:统计学基础及学习指导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基础已经成为经济和管理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及计量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统计概念、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等基
2、本知识与理论,基本会用最简单的统计软件(excel)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统计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总论(6 学时)第一节:统计的意义(1 学时)1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统计的三种含义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了解统计的职能和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的三种含义、统计的特点(注意与统计总体特点的区分)3.教学内容:统计的三种含义及相互间
3、关系、统计学研究对象及特点、统计的职能第二节:统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1 学时)1 教学基本要求:熟悉统计常用的四种研究方法、弄清楚统计工作四个阶段的基本任务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计工作基本过程3.教学内容: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工作的基本流程第三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 学时)1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发展阶段及各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2.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标志性事件和任务3.教学内容: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3 学时)文件编号:HLWY/QC-03-620-08 版本/修改状态:A/0第 2 页 共 5 页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
4、握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等基本概念、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总体的特点、标志、变量、指标等概念的区分及相互关系3.教学内容: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4 学时)第一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0.5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两种来源渠道2.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数据的两种来源渠道及各自优势3.教学内容:统计数据的两种来源渠道第二节:统计调查(1.5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以及各类调查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了解常用的统计资料搜集方法,会用 Excel 进行简单的统计数据收集2.教
5、学重点与难点:统计调查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学会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调查类型3.教学内容:统计调查概念、种类、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用 Excel 进行随机抽样和周期抽样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2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知道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会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2.教学重点与难点: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3.教学内容: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8 学时)第一节: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步骤(1 学习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统计整理的概念、基本内容和步骤2.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3.教学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第二节:统计分组(2 学习时)1.教学基本要
6、求: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和分组方法,了解分组作用,会用 Excel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组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计分组方法的具体应用3.教学内容:统计分组概念、作用、分组方法、用 Excel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组第三节:分配数列(3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配数列概念、类型(尤其是组距数列的组距、组数、组限、组中值的理解)、学会简单的分配数列的编制2.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配数列的种类和编制3.教学内容:分配数列概念、种类、编制考核要求:文件编号:HLWY/QC-03-620-08 版本/修改状态:A/0第 3 页 共 5 页第四节:统计表与统计图(2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知道统计表的形式和
7、内容、类型,能够编制简单的统计表、知道常见的统计图类型、(并会用 Excel 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制作),了解分配数列分布的常见类型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计表的制作3.教学内容:统计表概念、种类、编制、统计图常见类型、分配数列分布的类型第四章 综合指标(10 学时)第一节:总量指标 (1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总量指标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内容:概念、作用、种类考核要求:第二节:相对指标 (3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相对指标概念、几种常见相对指标的计算及各自作用,了解应注意的问题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区别与联
8、系3.教学内容:相对指标概念、作用、种类第三节:平均指标(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平均指标概念、类型、计算,了解平均指标的作用、理解平均指标计算和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区别与联系3.教学内容:平均指标概念、作用、种类、计算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类型及各自的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3.教学内容:标志变异指标概念、意义、类型、计算第五章 动态数列(8 学时)第一节:动态数列的一般问题(1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动态数列概念、种类、编制原则2.教学重点与难
9、点:动态数列种类及编制方法3.教学内容:动态数列概念、种类、编制原则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2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各类水平指标的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水平指标种类及其计算3.教学内容:水平指标的类型: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第三节: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2 学时)文件编号:HLWY/QC-03-620-08 版本/修改状态:A/0第 4 页 共 5 页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指标的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水平指标种类及其计算3.教学内容: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四节:动态数列的变动分析(3 学时
10、)1.教学基本要求:知道影响动态数列变动的四类因素,掌握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测定2.教学重点与难点: 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测定3.教学内容:影响动态数列变动的因素、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定第六章 统计指数(10 学时)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1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统计指数概念、类型,了解统计指数的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3.教学内容:统计指数概念、作用、分类第二节:综合指数的编制(2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统计指数概念、类型,了解统计指数的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3.教学内容:综合指数概念、特点、编制方法第三节:平均指数(2 学时
11、)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3.教学内容:平均指数概念、特点、计算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4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应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应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3.教学内容:指数体系、指数因素分析法及应用第五节: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1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的概况2.教学重点与难点:常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应用3.教学内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第七章 抽样推断(10 学时)第一节: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2 学时)1.教学基
12、本要求:掌握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及相关概念、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原理和特点,了解抽样推断的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基本概念3.教学内容: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关的基本概念文件编号:HLWY/QC-03-620-08 版本/修改状态:A/0第 5 页 共 5 页第二节:抽样误差(2 学时)1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几个基本概念,学会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种抽样误差的计算3.教学内容:抽样误差概念、影响因素、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第三节:抽样估计(4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抽样估计概念,掌握抽样估计方法和总量指标的推算2.教学重
13、点与难点: 抽样估计两种方法3.教学内容:抽样估计的概念、特点、方法、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第四节:抽样组织形式与方案设计(2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抽样调查的四种组织形式及适用范围、掌握必要样本量的确定方法及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2.教学重点与难点: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3.教学内容:抽样组织形式、抽样方案设计基本原则、必要样本量的确定第八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8 学时)第一节:相关分析 (4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相关分析概念、种类及相关系数的计算,会应用 Excel 进行相关系数分析2.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分析的概念、相关系数的计算3.教学内容:相关分析概念、特点、种类、判断(图表法
14、、相关系数法)第二节:回归分析(4 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回归分析概念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会应用 Excel 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3.教学内容:回归分析概念、种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简单直线回归模型、估计标准差此处需结合课件进行说明,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应知应会要求,指明学生应该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与技能,含学时分配与各章节重点、难点。不能只简单列出书本目录。建议: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 、 “掌握” 、 “熟悉” “运用”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 、“会”等词表述.三、实验或实训要求对教材各章节课后的实训内容及实训习题进行上机操作,会用 Excel 进行简单的统计操作,本部分实训内容不纳入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