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8512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汽车维修技师专业论文标题:浅谈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关键词:可变配气正时 内燃机配机机构工作单位:临沂万发汽学校作者: 张晓军提交日期:2012-10-272摘要本文介绍了从进气晚关角及进排气的动态效应几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发动机的配气相位以及进排气系统,使发动机的实际性能曲线逐步接近计算机仿真曲线。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负荷五个调整参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通过在配气机构多刚体模型中引入柔性体,描述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柔性体气门弹簧,分析了气门弹簧动刚度的非线性行为,并且依据模态技术计算得到其动态应力;该方法为优化设计配气机构等机械产品及对其进行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该

2、仪器可检测各种汽、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能、高压点火性能、燃油喷射性能、充电性能、动力性能、配气相位、发动机异响震动分析等 30 余种技术参数,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检测过程中,可随时显示各种波形及技术参数和结果并可随机打印,该仪器内存有一百多种国内外发动机技术参数,内容十分丰富,随时可以与检测结果对比。Passat B5 轿车有 4 缸和 6 缸两种发动机,4缸机有 4G54 与 4G64 两种型号,6 缸机型号为 6G72,其配气机构均采用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 介绍了气门间隙自动调整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维护与保养。关键词: 可变配气正时 内燃机配机机构一、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传统的发动机气

3、门正时系统,是一种配气相位即气门开启和关闭都一成不变机械系统,这种配气系统很难满足发动机在多种工况对配气的需要,不能满足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均输出强劲的动力要求。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改变气门开启时间或开启大小的电控系统,通过在不同的转速下为车辆匹配更合理的气门开启和关闭,来增强车辆扭矩输出的均衡性,提高发动机功率并降低车辆的油耗。1.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原理四行程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吸入新鲜空气,排出高温废气。这种进气和排气的全过程,称为换气过程。在高速发动机中,每个循环的进排气过程时间极短,在这极短的时间内,被吸入的可燃混合气越多,废气排的越干净、越彻底,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就可能越大。反

4、之,发出的功率就越小,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就会下降。因此,需要适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由内燃机原理可知,气门的开闭位置和活塞的位置有关,活塞的位置和曲轴的转角有关,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3门的开闭时间,就是配气相位。从配气相位图中,可以看出,发动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分别提前打开和延迟关闭。以便争取最大的“时间断面” 。把气门提前开启时刻称作提前角,气门迟后关闭时刻称作迟闭角。由于排气迟后关闭和进气提前开启,这就存在着一个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气门重叠阶段,气门叠开时的曲轴转角称为气门重叠角。实验证明,在高转速时,气门重叠角大一些对发动机是十分有利的。就配气相位而言,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与发动机的转

5、速有关,若发动机转速高,则气门重叠角就相应设置大些。由上述可知,配气相位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原则上,一种配气相位只适合一种发动机转速。配气相位取决于凸轮轮廓的形状,配气相位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很大,且由于凸轮型线的不同,也决定了发动机是高速性能还是低速性能。如果是高速性能的发动机,则在高转速范围功率很大,但在中低转速范围功率下降很多;反之,则在高转速范围功率下降很多。现代发动机要求在任何转速范围都能获得较大的功率,这就要求配气相位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应运而生。2. 可变配气相位调整原理从配气相位图上可以看出,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止点的进气过程中,进气门会提前

6、开启和延迟关闭;当发动机做功完毕后,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排气门会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这样,必然会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即气门重叠阶段,有可能会造成废气倒流,为了消除这一缺陷,采用了“可变式”的气门驱动机构。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就是在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减少气门行程,而在发动机高速时增大气门行程,改变气门重叠阶段的时间,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能提供强大的功率,在低转速时又能产生足够的扭矩,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即气门可变驱动机构能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随时改变配气相位,改变气门升程或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可变配气相位的调整原理:3. 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条件理想的配气相位应满足以下条件

7、:1)低速时,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开角和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汽缸内新鲜充量向进气系统倒流,以增加扭矩,提高燃油经济性。2)高速时,应具有最大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最大限度的减小流动阻力,充分利用流动惯性,提高充气系数,以满足动力性要求。3)能够对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持续期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进气定时。4二.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现状可变配气相位机构能使气门正时、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及气门升程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实时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更优异的扭矩和功率特性,提高怠速稳定性和降低尾气排放。在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上,经常可以看见像 VVT、VVTi、VVTLi、iVTEC、

8、VVL 等技术符号,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配气正时的技术。国外研究机构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早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自 1880 年就已经出现了有关可变气门的专利,至 1987 年约有近 800 件,近年来仍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是出现在 1980 年以前的很多机构存在的问题较多,1980 年以后,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产品化,有些技术已经在汽车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 ”是日本本田公司在 1989 年推出的自行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的气门控制系统,其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本田公司的 VTEC 发

9、动机一直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 ”是丰田公司推出的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的可变气门控制系统。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能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叶片,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固定的凸轮轴上的叶片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 40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德国大众的张紧器式可变配气机构,通过将原液压张紧器改进设计为可变位置张紧器及电控系统,实现了对进气门关闭角的提前和滞后控制。宝马公司的全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由电脑决定其动作,通过控制活塞两侧的机

10、油压力,就可以移动斜齿轮,斜齿轮的直线移动可以带动凸轮轴发生一定的旋转角度,经由可移动活塞位置的改变,控制凸轮轴正是提前或延迟。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发动机使用机械式气门系,这种驱动形式的有效性、可靠性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改变气门正时、延续时间和进气门升程。随着汽油直喷式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不断推出以及排放法规的强化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变配气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发动机的高性能化,可变配气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正变得越来越必要和不可缺少。5为了实现配气机构的最大可能的多自由度的可变,利用电磁阀进行驱动的开发也在进行中,这种系统能对气门开启角实现各种角度的可

11、变,将来也可能实现批量生产,但从成本方面来说,可能还不能完全取代现行的可变配气机构。无凸轮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可分为电磁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电气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以及其他驱动方式的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电磁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是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驱动气门;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是利用一种压缩性较小流体的弹性特征对气门的开启和关闭起加速和减速的作用,对内燃机气门正时、气门升程和气门运动速度提供了连续的可变控制;电气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与前者的工作原理相似,只不过所用的介质是空气。在未来的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无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将成为研究与应用的主流,它将集成在

12、ECU 中,高效可靠地发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的双重作用。二、国内外可 变气门配气机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可变配气机构分类根据内燃机理论上对配气机构的要求,目前成为主流的可变配气机构按功能上可分为两大类: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VVT),即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可变。 (见图 1.1)其原理是低速时,提前关闭进气门减少进气回流;高速时,推迟关闭进气门,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过后充气,提高充气效率.最早是1983 年由阿尔法罗密欧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现在已逐渐成为主流。可变气门升程(Variable Valve Lift,VVL),即改变气门

13、开启的最大升程。 (见图 1.2)其原理是在小负荷时,利用较小的气门升程,控制进入缸内的混合气的量,同样可以实现无节气门的负荷控制方式.而且,由于气门升程较小,流过气门的气流速度较快,改善了燃油与空气的混合,进而可以改善燃烧过程。这种机构 1992 年首次在本田的 VTEC 发动机上实现。另外,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将和同时应用于汽油机在一些高档车上应用逐渐多起来。(二) 、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燃油控制技术相比,配气机构控制技术早期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成果是在 1985 年以后取得的。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对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开发出了一系列基于凸轮轴的可变气门机构,并且应

14、用于车用发动机,其中可变凸轮轴相位机构应用最广。2O 世纪 9O 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无凸轮气门6机构。其中,FEV、Aura、BMW、Ford 等分别展开了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Ford、Lotus、Bosch 等分别展开了电液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但是目前无凸轮的气门机构还处于研究阶段,未见到其大量应用于车用发动机的研究报道。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逐步开始进行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在 90 年代中期开发出了一种用谐波传动实现可变凸轮相位的机构,可实现小级差的多级调相。2000 年后,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长春汽车研究所等设计了一种液压张紧器式可变配气相位机构,可将气门正时在小

15、范围内变化(进气门:提前 15CA,滞后 13CA);清华大学开展了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浙江大学对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进行了模型仿真研究。但与国外相比,可变气门技术只是局限于试验室研究,还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广应用于车用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构.三、连续可变配气凸轮轴设计浅析(一) 、连续可变凸轮轴作用连续可变凸轮轴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况,调整节气门升程,改善原有可变配气相位技术节气门只有高、低两个升程的现状,致力于实现节气门升程根据发动机工况连续可变,以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排放污染、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效果。(二) 、连续可变配气凸轮轴的工作原理连续可变配气凸轮轴在工作时,需要配合节

16、气门升程传感器,将节气门升程传至发动机 ECU,发动机根据实时车辆负载情况、发动机工况、气门实际升程,计算出该工况下最佳气门升程,发出指令令带式制动器动作,由于带式制动器对应部分轴体上的螺纹的作用,凸轮轴发生轴向移动,另楔形凸轮的大端或小端顶住气门连杆,此时,由于正时齿轮由花键槽与凸轮轴连接,凸轮轴发生轴向移动时,并不影响其转动速度,因此凸轮轴正常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凸轮轴上两段螺纹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两个不同的带式制动器可以控制凸轮轴的左、右移动。(三) 、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条件理想的配气相位应满足以下条件:1 低速时,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开角和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汽缸内新鲜充量向进气系统倒流,

17、以增加扭矩,提高燃油经济性。72 高速时,应具有最大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最大限度的减小流动阻力,充分利用流动惯性,提高充气系数,以满足动力性要求。3 能够对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持续期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进气定时。可变配气相位改变了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状态,在发动机运转工况范围内提供最佳的配气正时,提高了充气系数,较好的解决了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与小负荷条件下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废气排放、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降低了怠速转速结束语目前大多数发动机使用机械式气门系,这种驱动形式的有效性、可靠性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改变气门正时、延续时间和进气门升程。随着汽油直喷式发

18、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不断推出以及排放法规的强化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变配气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发动机的高性能化,可变配气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正变得越来越必要和不可缺少。参考文献1.苏岩;李理光;肖敏 可变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期刊论文 -汽车技术 2000 2.何玲 电喷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2 3.邵显龙 可变配气机构的种类、构造和未来动向 期刊论文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1 4.期刊论文 液氮发动机及其性能分析 - 车用发动机 2005 5.学位论文 车用高速柴油机四气门配气机构设计与研究 2004 6.期刊论文 浅谈压缩比在恢复发动机功率中的作用 - 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 7.期刊论文 某型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失效分析 -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05 作者: 张晓军8日期:2012-1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