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褒禅山记 虚词总结一、之(1) 代词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指褒禅山2. 而卒葬之那里,指褒禅山3.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指褒禅山4.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指华阳洞5. 入之甚寒指后洞6. 谓之后洞指后洞7.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指后洞8. 遂与之俱出指怠而欲出者9. 来而记之者已少指后洞10. 而余亦悔其随之指怠而欲出者1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12. 其孰能讥之乎他1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 取消句子独立性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2. 而人之所罕至焉3.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 结
2、构助词,的1. 褒之庐冢也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4. 余之力尚足以入5.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8. 此余之所得也二、其(1) 代词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指褒禅山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埋葬时3. 距其院东五里指慧空禅院4. 其文漫灭指仆碑5. 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仆碑6. 问其深指洞穴7.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8. 盖其又深指后洞9. 则其至又加少矣指游客10.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指古人11.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自己12. 然视其左右指洞壁13. 后世之
3、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山的名称14. 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些,指欲出者15.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16.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指前洞(2) 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的”无(3) 用在名词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那个” “这个”无(4) 表示祈使或询问语气无(5) 副词,表示反问。其孰能讥之乎(6) 助词,无实意(为特殊用法)既其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存疑三、者(1)的人1. 而记游者甚众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 有怠而欲出者4.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 来而记之者已少6. 则或咎其欲出者7.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 险以远,则至者少9.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 然力不足者11.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表示停顿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2.如“华实”之“华”者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5.四人者(3)的原因所谓华山洞者四、所(1)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2.所谓华山洞者3.所谓前洞也4.盖余所至5.而人之所罕至焉6.此余之所得也(2) 所以这(就是)的缘故1.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五、何1. 何可胜道也哉怎么,表示反问语气六、于(1) 介词,对于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余于仆碑(2) 介词,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常在于险远于人为可讥七、与1.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和2. 有志与力连词,和3. 遂与之俱出介
5、词,和八、以(1) 介词,用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 介词,因为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而” “并”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2.夫夷以近3.险以远,则至者少4.不随以止也5.而又不随以怠特殊: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九、为1. 独其为文犹可识有2. 于人为可讥是3. 而在己为有悔是十、则(1) 连词,表示相承关系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则或咎其欲出者则游者众则至者少(2)连词,表转折关系无十一、而(1) 并列而在己为有悔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 承接而余亦悔其随之此所以学
6、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有怠而欲出者(3) 转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 修饰无(5) 递进而卒葬之而记游者甚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而记之者已少而又不随以怠(6)因果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人之所罕至焉十二、且1. 不出,火且尽。副词,表示行为将要发生。十三、乃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十四、也(1) 判断的语气褒之庐冢也所谓前洞也火尚足以明也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 陈述或解释的语气盖音谬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亦不能至也此余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 感叹的语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何可胜道也哉(4) 在句中,表示停顿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不随以止也十五、焉1. 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2. 而人之所罕至焉兼词,于此3. 然力足以至焉兼词,于此十六、乎1. 其孰能讥之乎表示反问十七、若本文无十八、因本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