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时园带你领略值得所有贵港人收藏的”贵港八景”很多土生土长的老一辈贵港人,可能小时候都听老人说过“贵港八景”的传说,每次听老人说起,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真实而不可思议。贵港八景的传说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景色都被破坏了,贵港人也渐渐淡忘不管这些老人口中的传说的景点是否真的存在,我们还是要了解那一段贵县的传说。紫水滔滔下县城,思湾夜渡送还迎; 南山米洞僧余饭,北岭棋仙子满坪; 铁巷朽榕生木叶,银塘夜雨长荷英; 西山方竹绕天籁,东井渔歌唱月明。这首诗里说的就是旧贵县的八处风景。它们分别指的是小江紫水、思湾夜渡、南山米洞、北岭仙棋、铁巷朽榕、银塘夜雨、西山方竹和东井渔歌。贵港八
2、景之一 小江紫水小江村边终年紫水滔滔,夏日清凉无比,纵大雨,河水混浊而紫水独清。冬日雾气笼罩,虽大寒河水冰凉,而紫水独春,今紫水出处,已建水站古时宝水今为众人享矣!据考证:位于小江村、西江大桥下几百米处河边的“小江紫水”,尽管仍不乏神话色彩的缭绕(附近居民至今仍说这是“龙口,是从龙头山流出的龙水,云云,泉眼附近石碑也刻着“龙泉”字样)。但它又是很实用的,跟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这是附近几条老街居民的饮用取水点,可以说这是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结合得最好的一个景点,所以,注定它在群众中印象最深刻、最有口碑也最怀念。贵港八景之二 思湾夜渡思湾(今苏湾)河边一石造化,白日为石,入夜化船,渡李孝子往
3、返今大桥飞架而石船犹在,造福人类者人不忘之夜深人静,犹闻其声。传说:很久以前,县城下街的李姓青年,自幼父亲早亡,由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人们都叫他“李孝子”。李孝子十五六岁就去江对岸的思湾村给一个财主打长工,奉养母亲。他白天做工,晚上就回家侍奉母亲,不管刮风下雨天天由渡口往返。财主见他每晚回家,怕他影响做工,就不想给他回去,故意拖迟收工,还命令船家晚上不许渡李孝子回家,但李孝子仍然能坚持回到对岸且并未影响做工,而船家都说没有渡李孝子。财主很气恼,就在某天收工后偷偷跟在李孝子后面观察他怎么过江。只见李孝子走到河边,呼的跳上一块大石头,石头一下变成一艘船,由一个白须老梢公渡他过江。财
4、主看到神仙帮助李孝子,十分妒恨,就想出一条毒计,过了两天就拿狗血泼在那块大石头上,结果当晚白须老人就不见出现了,李孝子也回不去。现在那块形似大白船的石头还立在苏湾村。贵港八景之三 南山米洞南山寺内有流米洞,离地六尺,拳头大小,寺中几人流米几许,不但吃饱,且有剩余,后一和尚贪心,将洞凿大遂不复有米流出,空余一洞,令人唏嘘。传说:漏米洞位于南山寺东面的半山腰佛洞口的出口处,距地面约三尺,底下是鲤鱼池。漏米洞的洞口只有小孩子的一个拳头大小,从外往里望黑乎乎的看不出有多深。这个小洞存在有多久已经无法考究了,过去这个小洞并没有那么大,大概只有铜钱大小,听说经常会有米流出来的,供寺里的僧人享用。而且每次流
5、出的米不多不少,刚刚好够寺中僧人们一天的饭量。如果寺里来了客人,它似乎又未卜先知总会流多一份来,足够客人的饭量,从来不会流多些来的,当然也不会流少了,非常神奇。所以就有了:“僧有几人,米流几许。”这个说法流传了下来。 后来有一任住持犯了贪念,想让米流多多的好换钱,就拿了工具把漏米洞的洞口凿大了。结果呢,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这个洞口从此再也不出米了。其实石头里自然不会自己生出米来,比较合情合里的解释是这山腹里有个藏米洞,相传是当年石达开义军的仓库,只不过后来石达开的义军们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了,所以再也没有人知道仓库的洞口在哪了。时间久了,再加上山体的自身运动,有些米就顺着石缝流了出来。当时
6、的人们不知道这些,所以就觉得大为稀奇了。 曾经有消息称一个小学生在游南山寺时,把手伸到漏米洞里掏出了几枚铜钱!结果弄得许多人蜂拥而至,南山寺顿时热闹非凡起来。虽则来的人多是看热闹的,但也不泛有做着发财梦的。后来管理者干脆就把漏米洞封了起来。从此以后老贵县八景的最后一景就再也不曾见了。贵港八景之四 北岭仙棋明代县人冯之界,至北山打柴,见两翁弈棋遂观之日落方归,而家中曾孙竟已弱冠,有道是山中方几日,世上几千年。民间流传,明代嘉靖年间,贵县某山村有个冯克利,排行第三,又名冯三界,上大平天山采药,忽见霞光闪亮,山顶上不断传来笑声,还有喊冲喊杀声,声音宏亮,传出 10 里开外。冯三界甚感蹊跷,便使劲爬树
7、攀藤,纵步上山看个究竟。一看,有两个老人,长得牛高马大,面圆耳宽,鼻直口方,头裹黑色素巾,披衣露肩,腰系红带,髯毛垂胸,目光炯炯有神。原来是两位仙人,面对面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对弈。冯三界靠上前去半蹲半跪地在旁边看着,不知不觉熟睡了。 天将亮,两个弈棋仙人给冯三界赠送一件无缝仙衣,留下满枰棋子,便乘云驾雾飞走了。冯三界睡醒过来,收拾包篓,扫净身上积得厚厚的坭尘,便下山回家。待回到家里,却见房屋依旧,人事已全非。他怎知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百千年过去,子孙易代,无人识他。寨主看他形神有异,说他是妖怪,把他放人大铁锅里,放火焚烧了三日三夜,估计已变成灰炭。然而揭开锅盖一看,只见冯三界身穿仙
8、衣,在锅里闭目养神,安然无恙,吓得寨主没命奔逃。冯三界自此云游各地,行医济世,后来羽化登仙。朝廷知道了此事敕封他为三等圣爷,各处建三界庙三界爷神像,四时香火不绝。贵港八景之五 铁巷朽榕铁匠街有榕树,枯朽多年无叶,然逢冬入夜则叶落满巷,今日扫之,明日复洒,日日如斯,蔚为奇观人怪之,皆言枯木逢春朽榕生叶也。铁巷,旧时称铁匠巷。 在光绪版贵县志的地图上又被标为铁象巷,其位置即今日和平路十字街至大东码头一段,曾称做“古榕南路”。铁巷朽榕的传说有 2 个比较被认同的版本,一个是光绪版和民国版贵县志上所说:“在县东门外河畔巷底,枯榕遇风雨,烧毁复生,或(有人)指为龙物。相同的说法是:铁匠街有榕树,枯朽多年
9、无叶,然逢冬入夜则叶落满巷,今日扫之,明日复洒,日日如斯,蔚为奇观,人怪之,皆言枯木逢春朽榕生叶也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据记者实地考察和访问,在旧铁匠巷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老榕树,也不曾存在过老榕树,所以另外一种民间说法就显得更有理。一位榕兴街的老人说,铁匠朽榕是应该这样说的:铁匠街每逢秋冬,每天早上人们起来都看见满巷撒满枯黄的榕树叶子,而当时铁巷已经没有榕树,所以一定是因为附近(今东湖公园等处)有几棵大榕树,每晚深夜,凌厉的北风把枯黄将落的榕树叶子刮过来,飘落在铁匠巷路面上。这种说法的确实在和有理得多,如果确实存在过“铁巷朽榕”一景,应该就是这样来的。贵港八景之六 银塘夜雨贵县下街北有银塘
10、,夏日荷叶遮天蔽日,入夜,水汽凝聚成珠,荷叶倾泻,其声“沙沙”然如雨打莲漪,人皆谓之银塘夜雨。一说贵县下街北有银塘,夏日荷叶遮天蔽日,入夜,水汽凝聚成珠随荷叶倾泻,其声“沙沙”然如雨打莲漪,人皆谓之银塘夜雨。二说由于贵港东湖及附近砌池塘连片种藕,夏季荷叶茂盛,芬芳四溢,招来成千上万的燕子宿居其间。白天,燕子成群结队在东湖荷塘上空飞翔,追云戏水。晚上众燕归巢,在莲塘荷叶间栖息,深夜把莲叶碰得“沙沙”作响,或把在荷叶上的露水抖落塘中发出阵阵“叮咚叮咚”的滴水声。昔人不知其故,误以为是“莲塘夜雨”。贵港八景之七 西山方竹古时石卡有村名西山,一年虫害猖獗,危及收成,幸而神仙点化方竹于大村山顶,此竹一出
11、永绝虫害,百姓奔走告之方竹之名由此远扬矣。民至今坚信方竹却有其物,传说“西山方竹”是在大村山的一座山的山顶上,上一辈的老人都见过,只不过现在死了,没有了。“西山方竹”实际上也是一个神话传说,光绪版贵县志上说:在县西,昔时山出方节竹,传有异人过此,以数百金易竹作酒杯,杯中隐然有仙籁焉。另一种说法是,很古时候,西山一带虫灾为害,村民日夜不得安宁,后来一个白须仙人手持竹竿,赶了一群全都是白色的鸭子来,把虫子全都吃干净了,仙人把竹竿往地上一插就飘然而去,竹竿一下子长成了一丛方竹,这丛方竹当然就成了仙气的代表。贵港八景之八 东井渔歌古时东湖有井,井水清澈见底,内有鲤鱼成精,夜半月明则出水而歌,其声悠扬飘乎四方人谓之“东井渔歌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