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面竹,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白粉,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48毫米;竿环中度隆起与箨环同高或略高;箨环幼时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 较耐寒,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花竹,秆高4-10m,径2-5,节间长25-60,秆下部的节于箨痕之上环生一圈子灰白色纵条纹。秆箨革质,鲜时绿色淡黄色条纹,背部被暗棕色贴生刺毛;箨耳不等大岩石耳椭圆形,小耳常与箨叶基部相连而无明显分界线;箨舌高1-1.5;箨叶三角形,长度约为箨鞘全长的1/2左右,
2、基部稍作圆形收窄,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5/7。作观赏及绿篱用。,粉箪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秆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8米,茎5厘米,出枝习性高;节间长45100厘米或更长,幼时表面有显著的白粉,材薄而靱,厚35毫米;节初时密被一环褐色倒生刚毛,后变秃净;秆箨黄色,延长,远较节间为短,薄而硬,仅于基部被暗色柔毛;箨耳由箨片基部生出,长而狭,粗糙;箨舌远较箨片基部为宽,甚短,粗糙,先端直或弓形,边栉齿状至长睫毛状;箨片强外反,卵状披针形,上面有不明显的粗偃毛,背面秃净或稍粗糙,边内卷;枝簇生,近相等,被白粉。 供庭园观赏用,因其秆有白粉,甚为美观,只限于华南有栽培,广州四郊亦常见。,箬竹,箬竹为禾本科竹
3、类植物。该种取自我国出口的茶叶篓子中的竹叶而定名发表的。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叶片大型。属观叶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叶片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生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靠溪流、小河岸边等处。普遍见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流域。,方竹,方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竿直立,高3-8米,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塔形。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此外,其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
4、,可供食用。 竹秆形四方,别具风韵,为庭院常见观赏竹种。江南各地造园均可选用。可植于窗前、花 台中、假山旁,甚为优美。,佛肚竹,佛肚竹,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8-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国内外均有分布。该种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顶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观赏;在地上种植时则形成高大竹丛,偶尔在正常竿中也长出少数畸形竿。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
5、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黄金间碧竹,黄金间碧竹别名青丝金竹,在我国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台湾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庭园中有栽培,竿黄色,节间正常,但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箨鞘在新鲜时为绿色而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湘妃竹,湘妃竹又名斑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紫斑。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紫竹,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绒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北京亦有栽培。,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