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8895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290 大小:17.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分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0页
昆虫分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0页
昆虫分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0页
昆虫分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0页
昆虫分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logy,昆虫分类学采用了与其它动植物相一致的分类阶梯,即界、门、纲、目、科、属、种阶梯之间常加一些中间阶梯,例如总科、亚科、亚属、亚种等等。如粘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夜蛾总科,夜蛾科,夜盗蛾亚科中的Mythimna属。种: 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类群有质的区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下: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

2、节肢动门(Arthropoda)纲(Class):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ilensis),二、昆虫的分目,昆虫纲分为两大亚纲,33

3、个目,我们重点记住如下和我们生活、农业有关的目几个目:1、无翅亚纲:2、有翅亚纲:,1)蜻蜓目Odonata (蜻蜓、豆娘),识别特征:头大,复眼大而突出;触角刚毛状,口器咀嚼式胸部发达,坚硬。前后翅等长,狭窄,翅脉网状,翅痣与翅结明显,休息时平伸,或竖立,或斜立于背上足多刺毛。尾须小,1节。稚虫水生,其下唇特化为面罩,利用直肠或尾鳃呼吸,经济意义:蜻蜓点水成虫和稚虫均为捕食性,在农业和卫生方面常视为益虫,但成虫袭击蜜蜂群,稚虫攻击鱼苗或小鱼 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约5000种,我国已记载400多种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飞龙捕虫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四翅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2)直翅目

4、Orthoptera(蝗虫,蚱蜢,螽斯,蟋蟀,蝼蛄,蚤蝼),识别特征:体长2.5-90毫米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后足跳跃式翅长短不一,有时无翅。前翅为覆翅,皮革质,有亚缘脉雌虫有发达的产卵器尾须短,分节不明显常有发达的发音器和听器渐变态,经济意义:其中不少是农、林、园艺等的重要害虫大多数能够发音,有些鸣声悦耳动听,是有名的鸣虫;有的生性好斗,是引人入胜的玩虫;还有的形态奇秀或模仿拟态,令人赏心悦目它们又是重要的观赏娱乐资源昆虫。,种类与分布: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全球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种类较多,而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和个体数都较少。陆栖性较多,穴居性较少,水边生活的则更少

5、。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蟋蟀谱,3)螳螂目Mantodea (螳螂),识别特征:头大,三角形口器咀嚼式,上颚强大而坚硬触角长,形状各异,多为丝状,少数为念珠状或其它形状前胸长,前足捕捉式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平放在背上尾须1对,经济意义:螳螂形态特异,头部宽阔如马首,前足形似弯月刀,静时好象在祈祷,动时迅猛如虎跑。成虫与若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天敌昆虫。螳螂产的卵有卵鞘包围,卵鞘称螵蛸,可入中药,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昆虫。生物学习性:雄螳螂为“痴情丈夫”,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2200多种,分布于热带、

6、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我国已记载8科19亚科47属112种。常见的有中华螳螂等。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蜷腿祈祷螳螂目,挥臂当车猛如虎;头似三角复眼大,前胸延长捕捉足,4)等翅目Isoptera (白蚁),识别特征:前、后翅大小、形状相等,故名等翅目体长一般为3.5-6 毫米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腹节10节,有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经济意义: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白蚁,身似糯米,莫说不大,铜头铁嘴。逢山径过,遇水穿底,若问危害,一片半里。蛀蚀特征,纸张布匹,梁架家具,木质纤维,危及房屋,威胁坝堤,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3000多种,绝大部分都生活在热带。我国有白蚁400多种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

7、筑巢白蚁等翅目,四翅相同角念珠;工蚁兵蚁繁殖蚁,婚飞脱翅土木栖,有翅生殖蚁,蚁后,5) 同翅目Homoptera (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蚧壳虫),识别特征: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虫无翅,雄性蚧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经济意义: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有些种类可以分泌蜡、胶,或形成虫瘿,产生五倍子,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的形态特异世界已知45000多种,我国已知3000多种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同质同翅目,喙出头下近前足,叶

8、蝉飞虱蚜和蚧,常害农林与果蔬。,6)半翅目Hemiptera (蝽象,蝽),识别要点:体长1.5-160毫米,体壁坚硬,较扁平,常为圆形或细长,体绿、褐或具明显的警戒色斑纹触角常为丝状,3-5节,露出或隐藏在复眼下的沟内口器刺吸式,喙一般4节,着生点在头的前端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外露前翅半鞘质,后翅膜质臭腺孔位于胸部腹面。,经济意义:大部分种类成虫前翅的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为半鞘翅常有臭腺,有些能发出使人恶心的气味若虫的体形及习性与成虫相似,吸食植物汁液或捕食小动物,一些食农林害虫或益虫,少数吸食血液,传播疾病。,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38000多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之一。全世界各大

9、动物地理区都有分布。中国已记录的种类有3100多种。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基革端膜半翅目,前胸发达盾片露;刺吸口器分节喙,水陆取食动植物。,6)缨翅目Thysanoptera (蓟马),识别特征:体长一般为0.5-7毫米,也有少数种类体长可达8-10毫米体细长而扁,或为圆筒形;颜色为黄褐、苍白或黑色,有的若虫红色有翅种类单眼2-3个,无翅种类无单眼口器锉吸式,上颚口针多不对称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足跗节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钻花蓟马缨翅目,体小细长常翘腹;短角聚眼口器歪,缨毛围翅具泡足。,经济意义: 因本目昆虫有许多种类常栖息在大蓟、小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

10、马个体小,行动敏捷,能飞善跳,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花蜜,或以植物的嫩梢、叶片及果实为生,成为农作物、花卉及林果的一害在蓟马中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林木的树皮与枯枝落叶下,或草丛根际间,取食菌类的孢子、菌丝体或腐殖质还有少数捕食蚜虫、粉虱、蚧壳虫、螨类等,成为害虫的天敌。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约60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记载336种。,9)鳞翅目 (Lepidoptera),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同时该目是农业害虫最多的目。其特征以后有详细介绍,10)鞘翅目 (Coleoptera),

11、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为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目其特征以后有详细介绍,11)双翅目 (Diptera),包括蚊、蠓、蚋、虻、蝇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有8.5万余种,中国已记载4000多种。,虻科,大蚊,膜翅目 (Hymenoptra),包括蜂、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300余种,是昆虫纲中最高等的类群。,姬蜂,三、农业昆虫中的重要目,1、直翅目(Orthoptera),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种类昆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广泛分

12、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地区种类较多1)形态特征:体中至大形。仅少数种类小形,口器为典型咀嚼式,触角长,多为丝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翅脉多平直,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螽斯、蟋蟀、蝼蛄等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显露,或呈狭缝形;蝗虫类的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的两侧,近似月牙形渐变态。卵生,雌虫产卵于土内或土表,有的产在植物组织内。本目总结为: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蟋蟀谱,2)分类及常见科简介本目分三个亚目,12个总科和26个科,全世界已知近3万种,中国已知1000余种。很多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常见科的分类如下:,本目常用于分科的特征包括

13、: 听器位置 产卵器 前后足的类型等,蝼蛄科Grhllotapidae (Mole crickets)蝼蛄为土栖昆虫前足开掘足,胫节宽,具4齿,跗节基部2齿,构成开掘足。后足腿节不发达,不适合跳跃。发音器不发达,具听器。产卵器不发达,但尾须很长。1-3年发生一代,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如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和东方蝼蛄 G.orientalis (G.africana) 。,东方蝼蛄,华北蝼蛄,2、半翅目(Hemiptera),半翅目昆虫俗称蝽或蝽象,又叫臭虫、臭板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全世界己知约35万种,中国记载2000种左右。分布遍及全球各大动物地理区,以热带

14、、亚热带种类最为丰富。多为植食性种类,为害农作物、果树、林木或杂草,刺吸其茎叶或果实的汁液,对农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成虫臭腺开口在后胸或腹部最前端的腹面若虫臭腺开口在腹中部的背面,1)形态特征 体多为中形及中小形,个别种类大形。多为椭圆形,背面平坦,上下扁平。体壁较坚硬。口器刺吸式。翅两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多数种类具有发达的臭腺,其分泌物在空气中挥发,产生浓烈的臭味,可用以防卫。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基革端膜半翅目,前胸发达盾片露;刺吸口器分节喙,水陆取食动植物。,2) 生物学特征 渐变态。卵单粒或成块,产于寄主体表、组织内或土中,负子蝽将卵产在雄虫体背。蝽类多数为植食性,以刺吸式

15、口器刺吸多种植物幼枝、嫩茎、嫩叶及果实汁液,有些种类还可传播植物病害。吸血蝽类为害人体及家禽家畜,并传染疾病。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科为肉食性,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3)分科介绍1951年,Fieber将其分为显角亚目和隐角亚目。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显角亚目是一个多元进化的类群,而隐角亚目不具备一个亚目的分类地位。Stys and Kerzhner(1975)将其分为7个型,73 个科:T . Schuh and P. Stys (1991), J.A.Slater(1992) 将其分为7个型23总科和76个科。,1) 蝽科体小至大形。头小,三角形,明显地分为中片和侧片。触角5节,偶有4节。

16、喙4节。有单眼。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部的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跗节3节。大多数为植食性。,2) 猎蝽科Reduriidae (Assassin bugs)也称食虫蝽科,体中至大形,头相对较小,头与前胸之间收缢成颈状。触角4节,有单眼。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板由横凹分为两叶。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纵脉。少数种类无翅。不少种类前足为捕捉足。多数为捕食性,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3) 盲蝽科Miridae (plant bugs, leaf bugs) 体小型,稍扁平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革质部分分为革片、

17、爪片和楔片。膜区由翅脉在基部围成两个翅室。前胸背板前缘常具一横沟,从而划出一个狭长的区域叫领片植食性,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之一,有近万种我国已知500种,如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 、苜蓿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 三点盲蝽A . fsdciaticollis 等,3、同翅目 (Homoptera),本目包括蝉、叶蝉、沫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蚧等种类昆虫。属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全世界已知328万余种,中国已知有1200余种。许多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既直接为害栽培植物,又能传播植物病害。有些种类产胶、蜡等,为益虫。因此,本

18、目昆虫有重要的经济意义。,1)形态特征体微小至大形,体形变异较大,多为圆形或长椭圆形。体壁光滑无毛。口器刺吸式。翅两对,前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多数种类有蜡腺,能分泌蜡丝、蜡粉等。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同质同翅目,喙出头下近前足,叶蝉飞虱蚜和蚧,常害农林与果蔬。,头部 口器刺吸式,喙基部自头部后下方或近前足基节间伸出,喙34节,少数种类喙短,仅1或2节(蚧),上颚和下颚特化成口针。触角刚毛状,常具l端鬃,或丝状。复眼发达或退化,有翅种类有单眼2或3个,无翅种类缺单眼。,胸部 前胸背板形状变异较大,多数种类前胸背板较小,但有的种类(如角蝉)前胸背板向后延长或形成各种形状的角状突起。中胸发达

19、,前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后翅膜质。有的种类有长翅型和短翅型(飞虱),有的种类有无翅型和有翅型(蚜虫),还有的种类雌虫无翅、雄虫有翅(蚧)。翅脉变异较大,有的翅脉发达(如蝉),有的翅脉简化(蚜虫、粉虱、木虱、雄蚧等)。胸足一般较发达,有些种类后足胫节具刺或距,善跳。跗节2或3节,偶有l节或退化者。,腹部 腹部常见8一ll节。有些种类基部两侧具发音器(如蝉),有的在某些腹节上具有瘤突、腹管及蜡腺等。多数种类具腹气门7对,少数种类气门较少或无气门(蚧)。产卵器通常较发达,并可将卵产于植物组织内;有的无特化的产卵器。,2)生物学渐变态,少数种类为过渐变态(粉虱和雄蚧)。繁殖力强,多数种类年发生世代

20、多。叶蝉和飞虱可产卵200一250粒,蚧类可产卵1200多粒。雌虫产卵部位因种类不同而异,蝉、叶蝉、飞虱等能用产卵器切裂寄主植物,产卵其中,造成产卵为害。蚜虫、蚧等只能将卵产于寄主表面。繁殖方式多样,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及有性与无性交替生殖等。卵生或卵胎生。,该目昆虫的危害特征:,3)分类及常见科简介蝉亚目Cicadomorpha 体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锥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口器由头部伸出;雌虫具由3对生殖瓣发育而来的产卵器。,蝉科Cicadidae (cicadas )体中到大型,具3枚单眼,呈三角形排列于头顶中央。触角着生于复眼之间前方。雄虫在第一腹节腹面具鸣器,雌虫具听器。翅宽大,

21、膜质,善飞。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跗节三节。若虫前足为开掘足,营地下生活,为害植物根部。成虫俗称知了,发育历期较长,一般需要2年以上时间,最长可达17年。例如蚱蝉Crytotympana pustulata。,叶蝉科 Cicadellidae ( leafhoppers sharpshooters ) 俗称浮尘子,小型昆虫。具2枚单眼,位于头顶边缘或头顶于额之间。触角着生于两复眼之间或复眼之前。雄虫无鸣器。后足胫节下方具两列刺产卵器锯齿状幼虫营地上生活。很多昆虫是传毒昆虫,如大绿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飞虱科Delphacidae 小型种类,与叶蝉相似,其后胫

22、节末端具一大而能动的距。雌虫具发达的产卵瓣,产卵于植物茎叶组织中。本科昆虫常有长、短翅两个类型,主要为害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等,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小型种类,善跳。触角丝状,910节;着生于复眼前方,基部膨大,末端生有两天不对称的刚毛。单眼2枚,喙3节,口器由胸部前足基节间伸出;跗节2节,翅脉简单,静止时,翅呈屋脊状置于体背之上;产卵器退化,不突出;无发音器。,木虱科Psyllidae 本科昆虫卵产在组织外,卵呈长型,具卵柄。若虫体

23、扁,常分泌蜡质和大量蜜露,虫体在其下,给喷药防治带来许多困难。例如中国梨木虱Psyllia chinensis。,粉虱亚目 Aleyromorpha 小型昆虫。虫体及前后翅上均具白色蜡粉,翅不透明。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触角丝状,7节。复眼肾形,小眼分上下两群,单眼2枚。翅脉简单,至多3天翅脉,后翅仅具一条翅脉;跗节2节,爪2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成虫与若虫第9腹节背面凹入,形成皿状孔,中间有第10节背板形成的小形盖片及管状肛下片。过渐变态。,粉虱科Aleyrodidae (Whiteflies)科名出自希腊文,意思为面粉状的。粉虱的一龄若虫足发达,可动。触角4节。第二龄起,足及触角退化,营固

24、定生活,体变硬,分类上叫“蛹壳”,是一个重要的分类阶段。如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 vaporariorum,若虫,卵,蚜亚目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的昆虫,同一种蚜虫有具翅和无翅两种类型,属多型昆虫。口器由前足基节间伸出。触角3-6节,有原生和次生两种感觉孔。有翅个体具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跗节2节。渐变态,蚜科Aphididae (Aphids 、Green flies )俗称蜜虫,触角一般6节,有原生感觉孔或次生感觉孔,其数目在不同种类各不相同,是分种的重要依据。翅脉简单,中脉2-3条,多数为3条,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腹部在第6或第7节背两侧具一对腹管,腹管具瓦纹或无,

25、其形状和长度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腹部末端突出的部分叫尾片,尾片的形状呈圆锥型、圆筒型或其他形状,在尾片上着生刚毛,刚毛的形状为直或弯型,其形状和数量是分种的重要依据。,绵蚜科Eriosomatidae (Wooly and Gallmaking Aphids)科名出自希腊文,意为有蜡质的身体。身体上有丰富的蜡腺,分泌絮状的蜡质物。与蚜科相比,本科具有以下特征:触角的次生感觉孔为环状,前翅中脉缩短或不分杈或2分杈,腹管退化,尾片不突出,性蚜仅2条卵巢管,每雌仅产1-2粒卵。很多种类营不完全生活史,如苹果绵蚜 Eriosoma tanigerum。,繁殖快,为害重,难防治,蚧亚目 Coccomorp

26、ha (Seale insects、 Coccids )出自希腊文,意为一粒粮食的种子。蚧通常叫介壳虫,是昆虫纲中最奇特的一个类群。均为性二型性。,雄虫:雄虫具一对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前翅仅具一条两分杈的翅脉,触角念珠状,具多枚单眼,仅绵蚧科具复眼。跗节一节,尾端常具2条长蜡丝。,雌虫:无翅,口器发达,口针很长,常超出身体的许多倍,甚至几十倍。营固定生活的种类,触角、足和复眼均退化,甚至消失。雌虫为渐变态,一龄若虫叫游走子、浪荡子,有发达的足和触角,可以自由活动,但口针常放置在口针鞘中。二龄若虫开始雌雄分化,脱皮后变为成虫但绵蚧科多一若虫期。雌成虫体小,当与雄虫交尾后,身体迅速膨大。,4、

27、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1)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本目总结为:装甲护体鞘翅目,触角多变单眼无,前胸发达小盾露,幼虫寡足或无足。,头部 头壳坚硬,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象甲类的额与头顶向前极度延伸,形成象鼻状的“喙”,口器生于

28、喙端。触角有丝状、棒状、锯齿状、栉齿状、念珠状、鳃叶状和膝状等,一般11节,少数16节。复眼通常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种类具单眼。上唇发达,有的隐藏于唇基下或消失,上颚多发达,有的种类非常强大,几与身体等长;下颚显著,肉食亚目的下颚分为外叶和内叶,外叶分2节,呈须状,内, 叶发达呈叶状;下唇的颏颇发达,亚颏存在,或与外咽片愈合,下唇须通常3节,少数2节,个别种类不分节。,胸部 前胸发达,能活动,前胸背板自成一骨片,背板与侧板间在肉食亚目中有明显的缝分开,而多食亚目则两者愈合。前胸腹板为一骨片,其上有l对前足基节窝,该基节窝后缘若被骨片环绕,即称为“闭式”,反之则称为“开

29、式”,此特征常用于分类。中、后胸愈合,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常露出鞘翅基部之间,中、后胸背板的其余部分为鞘翅所覆盖。中、后胸基节窝的形式,也常作为分类依据。,前翅由于角质化,主要司保护虫体和后翅的作用。后翅膜质、宽大、少翅脉,平时纵横折叠于前翅之下,是飞翔的主要器官。足一般适于步行或奔走,但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态上也常发生相应的变化。3对足跗节的数目按前、中、后足顺序排列,称为跗节式,通常是分类的重要特征。跗节的着生情况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跗节5节时,第4跗节甚小并隐于第3跗节之间,称为隐5节或伪4节;另一种是跗节4节时,第3跗节甚小并隐于第2跗节中间,则称为隐4节或伪3节,腹部 腹部变化

30、较大,一般10节,第l腹节退化,第39腹节明显。由于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可见腹板通常为58节。雌虫腹部末端数节变细而延长,形成可伸缩的伪产卵器,平时缩于体内,产卵时伸出。雄性外生殖器也多不外露,而是缩在第9或第10腹板之间。,2)生物学全变态。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3)分类及重要科简介在分类系统上,各学者的见解不一。一般将鞘翅目分为24个亚目、20一22个总科。现综合各家意见,将常见重要亚目和科介绍如下:,肉食亚目(Adephaga) 腹部

31、第l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前胸背板与侧板间分界明显;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水生或陆生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仅步甲科中有些种类为植食性。,中华步甲捕食,龙虱,多食亚目(Po1yptlaga)腹部第l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所分开,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显分开;跗节35节。食性复杂。包括鞘翅目的多数种类。,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或通称为金龟类。成虫触角为鳃叶状,前足呈半开掘式,体近椭圆形,略扁,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幼虫蛴螬型,统称蛴螬,身体乳白色,弯曲呈“C”形,肥大,柔软,多皱,腹部末节腹面具有由钩状、针状

32、及短锥状刚毛组成的覆毛区或排列整齐的尖刺列(对刺列)。多数种类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成虫在地上部为害,幼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少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粪食性或腐食性。,天牛科(Cerambycidae) 体长形,略扁。触角长,而后伸,多数种类常长于身体。跗节为隐5节(伪4节)。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圆柱形而扁;前胸背板发达,扁平;胸、腹节背面具骨化区或突起;胸足退化,但保留遗痕。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产卵于树缝,或以其强大的上颚咬破植物表皮,产卵于组织内。幼虫多钻蛀树木的茎或根,深入到木质部,作不规则的隧道,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如桑天牛Apriona germri (Hope)、桃红颈

33、天牛(Aromia bungii Fald)、麻天牛(Thyestilla gebleri Fald)等,叶甲科(Chrysomelidae) 小至中形,体圆、椭圆或圆柱形成虫多具艳丽的金属光泽触角短,一般11节,个别9或10节,丝状或近似念珠状。跗节隐5节,某些种类后足待化成跳跃足。腹部可见5节腹板。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取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许多种类对农、林、果、蔬菜造成严重为害。叶甲科种类繁多,类群复杂,分类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不一。常见的种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ata (Fabr)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等,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小至中形,卵圆形,

34、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拱起。头小,后部嵌于前胸。触角一般11节,棒状。跗节隐4节。幼虫行动活泼,蛃型,腹部末端尖削,体上生有很多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有的附有白色蜡粉。分肉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肉食性种类约占80以上。,肉食性种类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黑缘红瓢虫(Chileorus rubidus Hope)、异色瓢虫Leisaxy ridis (Pallas)等。,植食性的种类,如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macul

35、ata Motsch)等,属一类重要农业害虫。,叩头甲科(Elateridae) 小至中型,多为灰、褐或棕色。触角1112节,锯齿状、栉齿状或丝状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明显凹陷,足较短,跗节5节。腹部可见5节。幼虫通称金针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头和末节特别坚硬,生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块茎和地下的种子,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农业上重要的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等。,象甲亚目(Rhynchophora) 又称管头亚目。头部延伸成喙状,外咽缝愈合成1条或消失。前

36、胸背侧缝和侧腹缝消失。后足基节不固定在腹板上,基节窝也不将腹部第1节腹板完全分开。触角多为膝状或锤状。植食性。,象甲科(Curculionidae) 通称象鼻虫。小至大形。头部向前方延长的长短不一,口器着生于头管端部。触角膝状,10一12节,末3节膨大成锤状。跗节隐5节。幼虫体软,肥胖而弯曲,无足。成虫和幼虫均植食性,食叶、钻茎、蛀根或种子。如玉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5、鳞翅目,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

37、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蛾类、蝶类的区别:蝶类触角类型为棒状,蛾类为羽毛状或线状蝶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晚间活动蝶类飞行时无连锁机制,蛾类飞行时有连锁机制蝶类化蛹时不结茧保护自身,蛾类化蛹时结茧保护自身,1)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本目总结为: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

38、片覆;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具趾钩。,头部 触角多节,呈丝状、棒状、栉齿状(羽状)等,雄性触角常较雌性为发达口器除小翅蛾等少数低等蛾类保留有上颚和下颚外,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即上颚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颚须发达或退化,下唇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其主要取食器官为由两下颚外颚叶延长而并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时伸入花中,吮吸花蜜复眼发达,单眼通常2个,位于复眼后方,但也有一些种类(蝶类、尺蛾等)无单眼。,胸部 前胸在低等蛾类中较发达,而高等蛾类一般较退化,呈颈状,两侧有小突起,称为翼片(或称领片)中胸甚大,具盾片和小盾片,盾片前方两侧有1对发达的肩板(或称肩片) 后胸背板小足细长,前

39、足胫节内缘通常生有1胫突(净角器),中、后足胫节近中部和末端分别生有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以第1节最长,爪1对。一般具翅2对,发达,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腹部腹部呈圆筒形或纺锤形,10节,第1节退化,腹板消失或仅呈膜状雌虫腹部可见7节,第7节明显延长,第8一l0节显著变细,套缩入第7节内,产卵时可以伸出,形成伪产卵器某些低等蛾类仅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称为单孔类;大部分种类第8腹节有一交配孔,第9腹节有一产卵孔,称为双孔类产卵孔的两侧有1对瓣状构造,称为肛乳突,用以握持产出的卵,使卵粒粘着于物体上。,幼虫 幼虫头部 :口器变异咀嚼式,上唇前缘有1较深的缺刻,其形状和缺刻的深浅各异,是分科的

40、特征之一上颚发达具齿,下颚、下唇和舌合成一复合体,舌位居中央形成吐丝器,两侧为2节的下颚须,幼虫腹部:通常10节,末节背面骨化形成臀板腹足通常5对,着生于第36腹节及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又称为尾足或臀足腹足有时减少或退化腹足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亚基节、基节和能伸缩的囊状的趾组成,趾的腹面生有趾钩趾钩的存在是鳞翅目幼虫区别于其它多足型幼虫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趾钩的数目、长短和排列方式等,则是鳞翅目幼虫分类的鉴别特征之一。,2)生物学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吸果夜蛾类成虫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果,成为柑桔、桃、李、梨等果树的重要害虫。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

41、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少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蚜虫或介壳虫等,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绵蚜的天敌资源昆虫有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虫草蝙蝠蛾幼虫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草药,3)分类及重要科简介在分类系统上,一般主要根据成虫翅的脉序、连锁方式和触角的类型等特征,将鳞翅目分为轭翅、缰翅亚目和锤角亚目3个亚目也有的学者(OWRichards乙RGDavies,1977)主张分为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和双孔亚目5个亚目。至于总科和科的建立,意见也不很一致,如有的主张分为28个总科、158科,有的则分为20个总科、135科等。现按3亚

42、目的分类系统,将重要科介绍如下。,轭翅亚目: 翅连锁为翅轭连锁,前后翅脉序相似缰翅亚目:翅缰连锁,前后翅脉序不同锤角亚目:贴接式连锁,棒状触角,菜蛾科(P1utellidae) 体小形细狭,色暗成虫在停息时触角伸向前方下唇须短,向前突出翅狭,前翅披针状,后翅菜刀形,后翅Ml与M2常共柄幼虫细长,通常绿色。腹足细长,趾钩单序或双序,环式,行动活泼常取食植物叶肉,使被害叶呈网状花纹,如小菜蛾(Plutulla xylostella L.)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等。,螟蛾科(Pyralididae) 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记载约1万种,我国已知l00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成虫小形至中等大

43、小,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如同鸟喙。足通常细长。前翅呈长三角形,R3与R4有时还有Rs在基部共柄,第l臀脉消失。后翅Sc十Rl有一段在中室外与Rs愈合或接近;Ml与M2基部远离,各出自中室上角和下角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有2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重要种类如玉米螟Ostrimia furnacalis (Cuenee)等。,玉米螟成虫,天蛾科(SPhingidae) 体大形,少数中形,行动活泼,飞翔力很强头大,复眼突出,触角棍棒状,端部弯曲成钩状,前翅大而狭,顶角尖而外缘倾斜,R分45支,有共柄。后翅较小,ScRl与中

44、室平行,在中室中部有1小横脉与中室相连。 幼虫身体粗壮,表面光滑,腹部第8节背面有1个尾状突(或称尾角),胸部各体节分为68个小环,趾钩双序中带式静息时常将体前部举起,头部缩起向下,长时间不活动。农业上常见种类有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等。,鬼脸天蛾,鬼脸天蛾幼虫,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科是鳞翅目中最大的一科,包括2万多种,其中有很多为害农作物的种类体中至大形,粗壮多毛,体色灰暗。触角丝状,少数种类的雄性触角羽状。单眼2个。胸部粗大,背面常有竖起的鳞片丛。前翅颜色一般灰暗,多具色斑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色较深。腹足通常5对(其中的1对臀足发达),但

45、也有少数种类仅为4对或3对,即第3腹节或第3、4两个腹节的腹足退化。,毒蛾科(Lymantriidae)体中形而粗壮,胸、腹部及前足多毛口器与下唇须均退化触角羽状。无单眼很多种类雌虫腹末有成簇的鳞毛。前翅R2Rs共柄,常有一副室,M2与M3接近。后翅Sc+Rl在中室l3处与中室相接触,造成1大形的基室幼虫被毒毛,毛长短不齐,生于第18腹节的毛瘤上。腹部第6、7节或第7、8节背面中央各具1翻缩腺。趾钩单序中带式多为害果树和林木。如舞毒蛾。,茸毒蛾 Dasychira pudibunda,灯蛾科(Arctidae) 与夜蛾科体形相似,但体色鲜艳,通常为红色或黄色,且多具条纹或斑点。成虫触角丝状或羽

46、状。成虫具趋光性,多在夜间活动。幼虫体上具毛瘤,生有浓密的长毛丛,毛的长短比较一致,中胸在气门水平上具23个毛瘤。趾钩双序环式。幼虫常为害棉花、禾谷类作物、蔬菜和果树等。卵圆球形,表面有网状花纹。蛹有丝质茧,茧上混有幼虫体毛。,美国白蛾,刺蛾科(Eucleidae) 成虫中等大小,体短而粗壮,多毛喙退化,雌虫触角丝状,雄虫羽状。翅较阔,鳞毛浓密。幼虫蛞蝓形,具枝刺及毒毛。头小,缩入胸内,胸足很小,腹足退化呈吸盘状。化蛹时作石灰质的茧,形如雀卵。幼虫食叶性,为害多种果树及林木等。如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青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

47、er)等,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褐边绿刺蛾 Parasa consocia Walker,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Walker),黄刺蛾茧,凤蝶科(Papilionidae)翅三角形,后翅外缘呈波状或有一燕尾状突起。底色黄色(极少数白色)或绿色而有黑色斑纹,或黑色而有蓝、绿、红的色斑前翅R脉分5支,在中室下与A脉基部问有一小横脉相连,后翅A脉仅1条,肩部有1钩状小脉幼虫体光滑无毛,后胸隆起最高,前胸背中央有1可翻缩的分泌腺(香腺),“Y”形或“V”形,红色或黄色,受惊扰时翻出体外。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主要为害芸香科、樟科、伞形花科等植物。如柑桔风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