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89026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 2006 年 12 月 31 日印发)一、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国新 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1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我国新闻出版业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书报刊分销市场等新变化,克服了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等不利因素,深入改革,开拓进取,保持了平稳增长。从“九五 ”末到 2005 年,图书品种由 14.3 万种增长到 22.2 万种,图书印数由 62.7 亿册增长到64.7 亿册,总印张由 376 亿印张增长到 493 亿印张。报刊经过治理整顿,结构更加合理,市场更加规范。报纸由 2000 多种

2、减少到 1931 种,印数由 329 亿份增长到 413 亿份,总印张由 800 亿印张增长到 1613 亿印张。期刊品种由 8725 种增长到 9468 种,总印张由 100 亿印张增长到 125 亿印张。音像制品由 1.8 万种增长到 3.5 万种,数量由 2 亿张(盒)增长到 6 亿张(盒)。电子出版物由 2254 种增长到 6152 种,数量由 0.4 亿张增长到 1.4 亿张。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在内的网络出版从无到有,数字出版产业初步形成。全国已有手机报刊 300 余种,网络报纸 1000余种,网络期刊超过 2 万种,网络数据库经营企业近 10 家。出版物的销售数量稳步增长,

3、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版了一大批导向正确、内容精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形成了一批思想健康、格调高雅、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报刊、网站,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发 行等为主,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附属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截止到 2005 年,我国已有图书出版单位 573 家,报刊社 11399家,音像出版单位 328 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 170 家,网络出版机构

4、 50 家,印刷单位 18 万余家,复制单位 313 家,出版物经营单位 15.9 万家,构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群。2005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 1900 余亿元,约占当年全国 GDP 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 2.6%,已 经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3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报刊社和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转制后的企业,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转变机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高新科技应用和集约化经营,重塑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两个效益不断提高。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初见成效。全国 26 个省(区、市)的新闻出版系统完成了“ 局社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 实

5、现由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的转变,提高了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的能力。4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印刷、发行业,推动了产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竞争发展的新格局;集团化建设稳步推进,提升了产业组织结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出版的迅速发展,优化了新闻出版业产品结构;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环渤海等地区书报刊出版、印刷复制、音像出版发行、网络出版开发、出版物物流等各具特色产业群的形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各种资源,对改变地区产业同构化、出版物市场割据化现象,调整产业地区结构和市场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法律法规日益

6、健全。新闻出版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共修订行政法规 3 件,制定、修改部门规章 15 件,配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废止规章、规范性文件 173 件。其中,修订了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制定并修改了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订户订购进口出版物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以著作权法的全面修

7、订为核心,出台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了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配套规章,中国特色的现代版权法律体系基本成形。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了对新闻出版业发展、改革、监管的规范、保障和支持作用。6对外交流成效显著。我国新闻出版业大力实施“走出去” 战略,成功 举办了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法国图书沙龙中国主宾国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积 极组织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出版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开展新闻出版人才

8、交流培训,组织国外专家来华讲学,组织国内新闻出版单位领导干部和中青年业务骨干出国研修,加深了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开阔了眼界,培养了队伍,有效扩大了国际影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制、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新闻出版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产权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相当部分的经营性出版、发 行单位还在沿用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长期依赖行政保护和垄断利润。一些国有新闻出版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陈旧,管理机制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增长方式不尽合理。一是部分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的收入、利润过度依赖教材

9、和教辅材料,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竞争和发展的要求;二是出版物市场过度依赖中心城市,农村出版物市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开发;三是产业发展过度依赖规模、数量的扩张和品种、定价、广告等的增长,经营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亟待提高;四是出版物产品过度依赖传统媒体,书报刊等传统出版增长乏力,新闻出版内容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五是行业发展过度依赖行政保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产业结构趋同,集中度低。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出版业,受“小而全、大而全” 和攀比思想的影响,各地区产业同构化严重,造成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区域市场分割,资源无法

10、合理流动和有效开发利用,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效益,阻碍了新闻出版大市场的形成和新闻出版专业化分工。4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版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等违法现象依然严重,对正版出版物造成很大冲击。部分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行为失范,扰乱了出版物市场秩序,制约了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二、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新闻 出版业将面临极为难 得的历史发展机遇:1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为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2文化建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契

11、机;3文化体制改革,将克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4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有力促进新闻出版业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将为培育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扩大出版物消费需求带来难得的机遇;6教育优先发展,对新闻出版业服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闻出版业也将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1随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教材循环使用的逐步推开以及中小学生人数的变化,教材在出版总量和收入总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2文化体制改革中人员身份转换、资产清理、税费调整等将付出高额成本,体制、机制改

12、革任务十分艰巨;3以地区中心城市为主的出版物市场相对饱和,图书等出版物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新的出版物市场亟待开拓;4、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出版物分销市场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我国民族新闻出版业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全力抓好重点突破,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新闻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 导,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

13、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施战略重点突破,积极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导向正确、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现代新闻出版业。“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 业的发展,一要立足于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把开发、扩大农村出版物市场,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基点;二要立足于转变增长方式,从主要依赖数量、规模增长的粗放模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

14、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三要立足于优化结构,把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作为主线,积极推进以资产、资源为纽带,跨地区、跨部门、跨媒体的多种联合,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四要立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出版,打造现代内容产业,提高民族新闻出版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新闻 出版业增加值预期年均增 长 7%。到 2010年,图书出版预期达到 600 亿印张、70 亿册,种数控制在 25.5 万种,出版重点图书 1370 种;报纸出版预期达到 2030 亿印张、500亿份;期刊出版预期达到 140 亿印张、30 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年均增

15、长 5以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为基础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网络文学、网络数据库、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等新型数字媒体,开发出版 100 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族网络游戏,明显提高中文内容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比例和影响力。预期实现国民百万人均年拥有图书192 种,人均年消费图书 5.3 册,期刊 2.4 册,每千人拥有日报 90份,报纸普及率每户平均 0.3 份;全国发行网点预期达到 18 万个,具有出版物总发行权的企业达到 100 家以上,具有出版物批发权的企业达到 9000 家;印刷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 4400 亿元。四、“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重点新闻出版工作既

16、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新闻出版业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针对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开发、拓展市场空间为重点,抓住机遇,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用战略重点突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1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以高科技为主要手段和特征的现代内容产业的迅速产生和壮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新闻出版业必须打破

17、传统观念、传统业态和传统体制的束缚,充分利用书报刊等传统媒体、音频视频媒体和各种网络媒体等一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对新闻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全面开发利用,形成各种传媒形式与优势内容资源紧密结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动内容产业发展。鼓励新闻出版单位以资源、资产、业务为纽带,开展跨媒体经营,支持传媒集团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将新闻出版业打造成为多种媒体形态共存,集内容创新、制造、推广、服务为一体,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内容产业。2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抓住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实施“ 数字出版 ”战略,大力 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 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

18、要特征的新媒体,努力冲击世界数字媒体技术制高点,实现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业先进水平。大力支持以科技开发为主的自主创新,鼓励、扶持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数字电视网为主要载体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新闻、游戏、动漫、音乐以及电子书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制作、出版和销售,鼓励开展基于各种网络的出版、发行活动。到“ 十一五” 末,建 设 415 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形成1020 个网络出版强势企业。积极推动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生产、管理和传播方式,建设数字出版综合业务平台,提升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3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从现阶段经济社

19、会发展水平出发,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形成实用高效、规 划合理的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建立和运用好“国家出版基金 ”,进一步加大 对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的投入,努力做好公益性新闻出版工作。抓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出版物的出版。认真组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三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盲文、学术文献和科普出版物。实施“ 三农读物” 出版工程,以 图书、音像制品为突破口,大力开发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三农” 出版物。研究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优惠经济政策,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加农村出版物发行的积极性,实现发行网

20、络覆盖全部乡镇,部分地区延伸进村,农村出版物零售比重达到35%的 总体目 标。积极 组织实施“农家书屋 ”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力争到 2010 年在全国建设 20 万个“农家 书屋” ,建立农村公共出版 发行服务体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积极支持农民群众组织兴办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种形式自助读书组织,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新华书店要依托“农 家书屋 ”、“文化大户”、农村广播站、学校、农技站以及个体工商户,在全国 40%以上的乡镇建立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或代销点、租赁点,壮大农村出版物发行主渠道,进一步拓展农村出版物消费市场空间。4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