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构造,一、昆虫的头部二、昆虫的胸部三、昆虫的腹部四、昆虫的体壁,昆虫的一般概述,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动物达150多万种,现已定名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昆虫分布广,适应性强,遍布于人类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极地和高山,还是在几米深的土壤中;无论是在江河、湖泊、海洋,还是在干热的沙漠、阴湿的雨林,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昆虫纲的共同特性,头、胸和腹三个体段。头部着生有口器、触角、一对复眼,多数有2-3个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有三节组成,分别着生有三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一般由91
2、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一对尾须,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二)昆虫纲的特征,有变态。,(三)与节肢动物门相近纲的区别,马陆,第三节 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一、昆虫纲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目是根据翅的有无及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的构造、触角的形状、跗节节数等进行的, 但具体目的数目及其分类系统, 各分类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九个目。,昆虫纲分目,昆虫纲分为33目一.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一)增节变态类 Anametabola 1. 原尾目 P
3、rotura (二)表变态类 Epimetabola 2. 弹尾目 Collembola 3. 双尾目 Diplura 4. 缨尾目 Thysanura,二. 有翅亚纲 Pterygota,(三)原变态类 ptometabola 5. 蜉蝣目 Ephemerida,(四)不全变态类 Hemimetabola,6 . 蜻蜓目 Odonata 7 . 蜚蠊目 Blattaria 8 . 螳螂目 Mantodea 9 . 等翅目 Isoptera 10. 缺翅目 Zoraptera 11. 叠翅目 Plecoptera 12. 竹节虫目 Phasmida 13. 蛩蠊目 Grylloblattode
4、a,(四)不全变态类 Hemimetabola,14. 直翅目 Orthoptera 15. 纺足目 Embioptera 16. 重舌目 diploglossata 17. 革翅目 Dermaptera 18. 同翅目 Homoptera 19. 半翅目 Hemiptera 20. 啮虫目 Psocoptera 21. 食毛目 Mallophaga 22. 虱 目 Anoptera 23. 缨翅目 Thysanoptera,(五)全变态类 Holometabola,24. 鞘翅目 Coleoptera 25. 捻翅目 Strepsiptera 26. 广翅目 Megaloptera 27.
5、脉翅目 Neuroptera 28.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29. 长翅目 Mecoptera 30. 毛翅目 Trichoptera 31. 鳞翅目 Lepidoptera 32. 双翅目 Diptera 33. 蚤 目 Siphonaptera 34. 膜翅目 Hymenoptera,三、主要目科的概述,(一) 直翅目Orthoptera中型至大型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剑状, 单眼2 或3 个。前翅狭长, 复翅、革质, 常覆盖在后翅上, 后翅膜质, 能够作扇状折叠, 翅脉多是直的。有些种类短或无翅。后足多发达, 适于跳跃, 或前足为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腹部第十
6、节有尾须一对。雄虫大多能发音, 凡发音的种类都具有听器。,(一) 直翅目Orthoptera,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数生活在地上, 也有生活在土中的(如蝼蛄)。成虫多产卵于土中(如蝗虫、蝼蛄、蟋蟀) 或植物组织内(如螽斯)。多为植食性, 其中很多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常见的有蝗虫、蝼蛄、蟋蟀等。,1 蝗科Locustidae,体粗壮。触角短, 一般不超过体长多呈丝状、剑状。前胸背板马鞍型, 跗节3 节。多具2 对发达的翅, 亦有短翅及无翅的, 后翅常有鲜艳的颜色。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发音, 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两侧。产卵器粗短, 瓣状。,2 蝼蛄科Gryllotalpi dae,触角显著比身体
7、短。前足开掘足。前翅甚小。后翅由前翅下方突出于体外, 呈尾状。无听器。体表无产卵器。此类昆虫以土栖为主, 具较强的趋光性, 夜间活动, 咬食植物的根茎, 为重要的农业害虫。,东方蝼蛄,3 螽斯科Tettigonli idae,触角丝状, 比体长。跗节4 节, 听器在前足胫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螽斯有肉食性也有植食性的。雌虫多产卵于植物枝条组织内, 造成技梢枯萎或落叶。,4 蟋蟀科Gryll idae,粗壮, 色暗。触角比身体长。跗节3 节。尾须长, 不分节。产卵器细长, 成剑状或镰状。雄虫发音器在前足近基部, 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夜出性昆虫。食性杂, 多取食植物近地面柔嫩部分, 危害幼
8、苗。少数种类为肉食性。不少种类雄虫性凶残, 常搏斗, 有互相残杀现象。,(二)等翅目(Isoptera),形态特征 小型至中型昆虫白色柔软。多态型。头大,前口式。口器咀嚼器上颚很发达;触角念珠状。有长翅、短翅、无翅等情形,翅狭长,前后翅相队不用时平放在腹部上,基部特有的横缝脱落。足的跗节4或5,有2爪。尾须 18节。,(二)等翅目(Isoptera),生物学特性 本目昆虫通常集体生活,有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分工。一个巢穴内通常有一对“王族”,即“王”和“后”,专负责生殖,有无数的“工族”和“兵族”,分别担负各项工作和保卫的职责。有时还有长翅、短翅或无翅的“补充王族”及大小不同的“工族”和“兵
9、族”。 不(完)全变态,卵呈卵形或长卯形。幼虫和成虫相似。夏天从巢穴中拥出大量有翅的“工族”,群飞觅偶,落到地面交配,地即脱落,乃钻入土中,开创新群落。“工族”和“兵族”寿命较短,雌的白蚁后则可生活6一15年,一生能产卵数百万。 按习性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土栖性、木栖性、土木两栖性。,1、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有囟。兵蚁前胸背板扁平,狭于头;有翅成虫前翅鳞大于后翅鳞,其顶端伸达后翅鳞。土栖性。,2、白蚁科(Termitidae),头部有囟。成虫前翅鳞仅略大于后翅鳞,两者距离仍远;兵蚁前胸背板前中部分隆起。土栖为主。,(三) 半翅目(Hemi Ptera),通称蝽蟓。体小至
10、中型, 略扁。刺吸式口器, 喙从头的前下方生出。触角3 5 节。复眼显著, 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甚大, 中胸小盾片发达。跗节一般三节。多数具2 对翅, 前翅为半鞘翅, 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成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 而端部的膜质部分, 称为膜片, 常具翅脉。翅静止时平放于身体背面, 末端部分交叉重叠。胸部腹面常有臭腺, 可散发出恶臭。,(三) 半翅目(Hemi Ptera),渐变态。本目昆虫大多为植食性, 危害农作物、果树、森林, 刺吸茎叶或果实的汁液, 是重要的园艺害虫; 部分种类可以捕食害虫, 是天敌昆虫, 如猎蝽、长蝽的一些种类。,半翅目昆虫身体构造模式及前翅示例1蝽的背面观2头、胸部腹
11、面观3后足端部,l 蝽科Pentatomidae,触角5 节(极少数4 节), 单眼2 个, 少数缺, 喙4 节。前翅分为革片、爪片、膜片三部分, 膜片上具多数纵行翅脉, 发自于基部的一根横脉。中胸小盾片大, 三角形,超过爪片。本科种类很多, 一般为植食性。,2 缘蝽科Coreidae,体一般较狭, 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 节, 喙4 节。中胸小盾片小, 短于爪片。前翅分革片、爪片及膜片3 部分, 从一基横脉上分出多条分叉的翅脉。本科均为植食性, 常见种类可危害瓜、豆及果树。,3 猎蝽科Reduviidae,体中型或大型。触角4 节或5 节。喙坚硬, 仅3 节, 基部不紧贴于头下, 而弯曲成弧形
12、。前翅分为爪片、革片和膜片3 部分, 膜片基部有两个翅室, 从其上发出2 条纵脉。,4 盲蝽科Miridae,小型或中型昆虫。触角4 节, 无单眼, 喙4 节。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 在膜片基部有1 或2 个小翅室, 其余翅脉均消失。同一种类常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无翅型。本科有植食性的,也有捕食性的。,5 花蝽科Anthocoridae,小型种类,体扁长卵形。与盲蝽相似。 前翅除革片、爪片、膜片外, 还有楔片, 但有单眼, 膜片上的翅脉少。触角4 节, 喙3 或4 节。一般为捕食性, 以蚜虫、蓟马、木虱、介壳虫、粉虱及螨类等为食, 属有益昆虫。,6 网蝽科Ti ngidae,小型种类,
13、 体扁。无单眼。触角4 节, 第3 节最长, 第4 节膨大。喙4 节。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 有网状花纹, 前翅不分革片与膜片, 也有网状花纹。成虫和若虫生活在叶的背面, 常在主脉的两侧危害, 被害处常积集斑点状的褐黑色分泌物及蜕皮壳。,(四) 同翅目Homoptera,为小型或中型昆虫, 头后口式, 刺吸式口器, 喙3 节, 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 似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皮质, 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也有无翅种类, 以雌介壳虫和蚜虫最为常见。,(四) 同翅目Homoptera,除粉虱及雄介壳虫属于过渐变态外,均为渐变态。本目昆虫体形变化很大, 一般以刺吸植
14、物汁液为生。繁殖方式各样, 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 也有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进行。有卵生, 也有卵胎生。本目不少种类为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并能传播植物的很多病害, 如蚜虫、叶蝉、木虱等能传播病毒。亦有不少种类如蚜虫、介壳虫、粉虱等, 分泌蜜露, 诱致煤污病,1 蝉科Cicadidae,多为大型昆虫。复眼发达, 单眼3 个。触角短, 刚毛状。前足腿节膨大, 下方有齿。雄虫具发音器, 位于腹部两侧。成虫以刺吸汁液和产卵危害果树和林木枝条, 若虫吸取根部汁液。,2 叶蝉科 Cicadellidae,体小型至中型。单眼多为2 个, 触角鞭节分节甚多。后足胫节下方有2 列短刺, 这一特征可以区别于近缘
15、科昆虫。雌虫具齿状产卵管, 产卵于植物组织内。,3 蜡蝉科Fulgoridae,中型至大型昆虫, 善跳跃一般体色美丽如蝶蛾。有些种类额延长如象鼻, 还有的种类可分泌绵状的白蜡。 触角短, 末端具1 刚毛, 位于复眼的下方。前后翅端区翅脉呈网状, 多分叉和横脉。,4 木虱科psylli dae,体细小, 能飞善跳。触角10 节, 末端有2 条长短不一的刚毛, 单眼3 个。前翅常比后翅坚实, 前翅无横脉, 基部有一条基脉, 是由R 、M 、Cu 三脉合成的, 为本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成虫、若虫常分泌蜡质, 盖在身体上。,5 粉虱科Aleyrodidae,成虫体纤弱而小。体及翅上常有白色蜡粉。触角7
16、节。翅脉简单, 仅具1 或2 条纵脉。成虫与幼虫腹面有皿状孔, 为本科昆虫的最大特征。,6 蚜科Aphididae,体细小, 柔软。触角长, 通常6 节, 很少5 节, 末节中部突然变细, 故又分为基部和鞭部两部分; 第3 6 节基部常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感觉圈, 它的数目和分布可作为分种的依据。多数蚜虫的腹部第六节背面生有一对“腹管”, 腹部末端的突起称为尾片,腹管及尾片的形状为分类上的重要特征。,6 蚜科Aphididae,蚜虫具有翅或无翅的个体, 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及两性生殖, 卵胎生和卵生, 因多发生在植物的芽、嫩茎或幼叶而得名, 又因常分泌大量蜜露, 而被称为“腻虫”。它不仅直接刺吸取食
17、危害植物, 而且还是许多病毒病的传播者。,7 介壳虫总科Coccoidea,形态非常特化。一般为小型昆虫, 体长05 7 m m 。大多数介壳虫以固定不动地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进行危害, 同时体表常盖有介壳或各种粉状、绵状等蜡质分泌物。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彼此差别很大。雌虫身体没有明显头、胸、腹三部分的区分, 无翅, 大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 属渐变态; 雄虫体长形, 只有一对薄的前翅, 具分叉的翅脉, 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雄虫寿命短, 交配后即死去。,为过渐变态, 真正的幼虫期一般仅2 龄, 接着是“前蛹”、“蛹”, 继而羽化为成虫。多数为害虫, 以危害木本植物为主, 许多种类是果树及林木
18、的重要害虫, 如危害柑橘的吹绵介Icerya Purchasi M ask 等。但也有些种类是益虫, 如紫胶虫、白蜡虫。,蚧总科,(五)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 是一类微小型的昆虫。成虫体细长略扁, 长仅1 2 m m 。多数黑色、褐色或黄色。触角短,6 9 节, 丝状, 略成念珠状。锉吸式口器, 左上颚发达, 右上颚退化。前后翅狭长, 翅脉稀少甚至消失, 翅的周缘具长缨毛, 故称缨翅目。有的种类无翅(无翅者无单眼)。跗节1 或2 节, 具1 或2 爪, 中垫泡囊状。腹部10 或11 节。无尾须。雌虫腹末圆锥形, 产卵器锯状、柱状或无。,(五) 缨翅目Thysanopter
19、a,过渐变态。若虫似成虫, 但触角节数少, 不如成虫活泼, 通常白色、黄色或红色。本目昆虫, 多数植食性, 危害农作物的花、叶、枝、芽等, 而以花上最多。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 man ; 少数为捕食性, 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如塔六点蓟马),1 蓟马科Thri pi dae,体扁。 触角6 8 节, 末端两节形成端刺,3 或4 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 翅端尖,前翅常有2 条纵脉。雌虫腹端有锯状产卵器, 向下弯曲。,2、管蓟马科(Phloeothripidae),体黑色或暗褐色,翅白色、烟灰色或有斑纹。触角8节。腹部末节管状,生有较长的剌毛,无产卵器。
20、翅表面光滑无毛,前翅有脉纹,没有翅脉。,(六) 鞘翅目Coleoptera,通称甲虫, 微小至大型种类。前胸发达, 前胸背板完整且高度骨化。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不一, 多为10 或11 节; 无单眼。前翅鞘翅, 盖住中后胸和大部分或全部的腹部, 但中胸小盾片多露出; 后翅膜质, 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 少数种类无后翅。附节多为5 节或4 节, 很少3 节。无尾须。,完全变态。幼虫多属寡足型, 头部发达, 咀嚼式口器, 一些钻蛀性种类完全无足。蛹多为裸蛹, 如天牛、叶甲、金龟子等, 另有一些种类为被蛹, 如隐翅虫。此外, 瓢虫科和几种叶甲, 以其尾端附着于蛹化物上, 并有一硬化的外壳(末龄幼虫的
21、蜕皮) 包围。,(六) 鞘翅目Coleoptera,本目为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 除龙虱、水龟虫等少数几个科是水生的, 大多数种类是陆生的。陆生种类多生活在各种植物上, 故植食性的种类占大多数, 可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 或潜叶、钻蛀入植物组织内, 或取食植物的种子及花果部分, 也有的种类在仓库内危害贮藏农产品; 此外还有肉食性(如步甲科、虎甲科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及少数寄生的种类, 所以本目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鞘翅目分亚目,本目分为肉食和多食2 个亚目。前者腹部第一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成3 部分, 中间不相连, 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后者腹部第一腹板完整, 中间不被后足
22、基节窝所分割, 前胸背板与侧板多愈合在一起, 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食性不一。,1 步甲科Carabidae,小型或大型昆虫, 通称步行虫。一般为黑色或褐色, 多数种类有金属光泽。头常较前胸狭, 前口式。触角细长, 丝状, 着生于上唇基部与复眼之间, 附节5 5 5 式。步甲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 是重要的天敌类群之一, 但也有少数种类取食植物的幼芽,危害农作物。,2 虎甲科Ci ci ndelidae,中等大小, 体型与步甲相似。一般有鲜艳的光泽, 常有金绿、赤铜、纯黑等色斑。头较大, 前口式。复眼大而突出。触角丝状,11 节。上颚大, 锐齿状。跗节全为5 节。成虫白天活动, 步行迅速, 并
23、可作短距离的飞翔。常在道路或沙滩上飞行, 捕食各种昆虫。幼虫在地下穴居, 捕食蚂蚁及小虫, 为农业生产上的益虫。,3 叩头虫科Elateridae,小型至大型甲虫。触角锯齿状。前胸很发达, 前胸与后胸衔接不紧密, 能上下活动, 前胸背板后角明显后突, 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强大的突起向后延伸到中胸腹板的深凹窝中,可弹跳。附节5 5 5 式。幼虫大多数生活于土中, 通称金针虫。体细, 长筒形, 具3 对相仿的胸足, 体壁坚硬而光滑, 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 对种子、幼苗及根危害大, 是重要的地下害虫。,4 吉丁虫科Buprestl dae,成虫与叩头虫体形相似, 大多数有美丽
24、的金属光泽。身体长形, 末端尖削。头较小, 嵌在前胸上, 触角锯齿状,11 节。前胸腹板也有大型的后突, 嵌于中胸腹板的凹陷内, 但前胸与后胸紧密相连, 不能上下活动, 前胸背板的后角不向后突出。幼虫又称爆皮虫和串皮虫, 体细长扁平, 乳白色, 无足, 前胸扁阔如大头, 脑部其他部分狭长。钻蛀危害枝干。,5 瓢虫科Cocci nelli dae,小型或中型昆虫, 体背隆起成半球形或半卵形, 鞘翅上常有红、黄、黑等斑纹。头小, 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跗节隐4 节。幼虫活泼, 体上常有枝刺、毛瘤、毛突等被物,或覆盖有绵状蜡质分泌物。此科大多数种类是有益的, 成虫和幼虫都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等。
25、小部分种类食害植物。,6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型至大型甲虫, 黑色或赤黑色, 一般没有其他色泽的斑点。头较小, 部分嵌入前胸背板前缘内。触角11 节, 丝状或锤状。跗节是5 5 4 。幼虫体长形, 具3 对胸足, 外形似金针虫, 故有拟金针虫之称。它与金针虫的区别在于上唇明显, 前足一般比中后足粗。一般为植食性, 幼虫土栖, 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有些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7 芫菁科Meloi dae,中等体形, 鞘翅较柔软, 有微毛。头下口式, 头的后部急剧收缩如颈状。触角11节, 丝状或锯齿状。前胸无明显的侧缘, 较鞘翅狭窄。跗节5 5 4 。幼虫取食蝗卵。成虫植食性。
26、芫菁成虫含有斑蝥素, 是一种强烈的发泡剂, 并有利尿等作用, 中药中的斑蝥即为本科昆虫。,8 金龟子科Scarabaeidae,中型至大型。触角鳃叶状。前足有开掘作用,跗节5 5 5 式。鞘翅不完全覆盖腹部,末节背板常外露。幼虫为蛴螬。根据食性可分为粪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群, 前者俗称屎壳郎, 后者包括许多园林和果树害虫及危害农作物的地下害虫。,9 天牛科Cerambycidae,中型至大型种类, 体狭长。触角11 或12 节, 鞭状, 通常与体等长或超过体长。复眼肾形, 围绕于触角基部。跗节隐5 节。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虫, 以幼虫蛀食树干、枝条和根部。幼虫乳白色或黄色,体柔软, 胸足大都消失或
27、退化。胸腹节的背腹面都有骨化区或突起。,10 叶甲科Chrysomei dae,又称金花虫, 成虫的外形常呈卵形或长形。触角丝状或末端稍膨大,11 节, 长不及体长之半。跗节隐5 节。幼虫具3 对胸足, 身体中部或近后端处较肥大而稍隆起, 也有细长的。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 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1 象甲科Curculionidae,微小至大型甲虫。 头部延伸成喙。喙长大于宽, 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 末端3 节呈锤状。跗节为隐5 节。幼虫身体柔软, 肥胖而弯曲。无足。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植物, 有食叶的, 有钻茎的, 有钻根的, 有蛀果实或种子的, 也有卷叶或潜入叶的组织中
28、的。,12 豆象科Bruchi dae,成虫体小, 卵圆形, 坚硬, 被有鳞片。触角锯齿状、梳状或棒状。眼圆形, 有一“U ” 字形的缺刻。鞘翅末端截形, 露出腹部末端。跗节隐5 节。老熟幼虫白色或黄色,柔软肥胖, 向腹面弯曲。足退化, 呈疣状突起。,(七) 鳞翅目Lepidoptera,本目包括了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主要特点是: 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 这些小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有丝状、羽毛状、棒状等。口器虹吸式。完全变态, 幼虫为多足型, 蛹是被蛹。此目成虫除少数种类(如吸果夜蛾口器端都具锐齿, 可刺入果内吸取汁液, 引起落果) 外, 一般不危害农作物。但幼虫口器咀嚼式, 绝大多
29、数为植食性, 或食害植物的叶、芽, 或钻蛀在茎、根、果实内, 或在叶的上下表皮间潜食叶肉, 或危害储藏的粮食。少数种类的幼虫是捕食性或寄生性的。,翅的脉序、斑纹,(七) 鳞翅目Lepidoptera,幼虫的分类特征主要在体表的外被物、刚毛和腹足上的趾钩。鳞翅目幼虫身体各部具有各种外长物, 最普通的是刚毛、还有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幼虫体上的刚毛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可分为原生刚毛、亚原生刚毛和次生刚毛。原生刚毛和亚原生刚毛是幼虫分别在第一龄与第二龄时出现的, 其数目和位置固定, 具有一定的排列, 称为毛序; 而次生刚毛的数目和位置都不固定, 故没有命名。,(七) 鳞翅目Lepidoptera
30、,鳞翅目幼虫一般有5 对腹足, 位于第3 6 及第10 腹节上, 腹足的数目有时减少,如尺蛾科一般仅在第6 节及第10 腹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的端部具有鳞翅目幼虫所特有的趾钩, 以帮助行动。趾钩的排列有各种形式, 通常趾钧为一排, 少数为2 排, 也有3 排或更多的, 一排的称单行,2 排的称为双行,3 或更多排的称为多行。一排中的趾钩若长度相等, 称单序; 若趾钩的长短交替称双序, 若有3 种不同长度更替排列的称三序。趾钩排列的形状也有各种形式, 如环形、缺环、中带(趾钩排成一与身体纵轴平行的弧形)、二横带(趾钧排成与身体纵轴垂直的两列) 等。趾钩的排列方式是幼虫分科的重要特征。,(七) 鳞翅
31、目Lepidoptera,(七) 鳞翅目Lepidoptera,(七) 鳞翅目Lepidoptera,(七) 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蝶类和蛾类, 二者成虫的主要区别在于:蝶类触角棍棒状, 静止时翅直立于体上, 全无翅缰, 白天活动; 蛾类触角非棍棒状, 形状不一, 少数种类触角的末端仅略膨大。静止时翅呈屋脊状, 多数具翅缰, 夜间活动。,1 粉蝶科Pieridae,成虫多为中型蝴蝶, 常为白色、黄色或橙色, 有黑色斑纹。前足正常, 并不比中后足小, 爪具齿。前翅R 脉3 或4 条,甚至5 条A 脉1 条, 后翅A 脉2 条。幼虫圆筒形,长而细, 头比前胸小。体表有很多小突起及
32、次生刚毛, 每一体节常分为几个小环。趾钩为双序或3 序中带。幼虫食叶。,2 凤蝶科Papilionidae,中型或大型的美丽蝴蝶。翅三角形, 后翅外缘波状, 并常有1 尾状突。翅黑色有蓝、绿、红色斑,或黄色、绿色而有黑色斑纹。前翅Cu 脉似分为4 支,A 脉2 条, 并在翅基部与中室后缘有1 小横脉相连。后翅基部有1 钩状肩脉位于小室(亚前缘室)上,A 脉一条。幼虫光滑无毛, 前胸前缘有臭“丫” 腺, 受惊动即伸出, 极易识别。幼虫食叶。,3 蛱蝶科Nymphali dae,中型至大型蝴蝶。触角锤状部分特别膨大。翅的颜色常极鲜明,前足退化,短小。雌蝶跗节4 或5节,雄蝶跗节1节。R 脉5 支,
33、 中室闭式。后翅中室多开式或为1 条不明显的脉所封闭。幼虫体圆筒形, 上有成列的枝刺。腹足趾钩多为3 序中带, 很少双序。幼虫食叶。,4 弄蝶科Hesperii dae,小型至中型的蝶类。身体较粗壮,头大。触角基部远离,末端呈钩状。R 脉5 支,均分离,直接由中室伸出,缺翅缰,翅常为黑褐色或茶褐色,具有透明斑。幼虫纺锤形。趾钩3 序环形。幼虫生活在卷叶中危害。成虫飞行迅速。,5 灰蝶科Lvcaenidae,一般为小到中型的蝶类。眼缘及触角各小节有白色环纹。翅表面常为蓝色、古铜色、黑褐或橙色,有金属闪光, 翅反面常为灰色,有圆形眼点微细条纹,为分类上常用的特征; 后翅常有纤细的尾突。雌蝶前足正常
34、, 雄蝶前足跗节常退化,末端具1 爪。后翅翅基无肩脉,M1从中室顶角或附近伸出。幼虫体扁而短,蛞蝓型。趾钩为中断的中带,近中断处有一匙形肉质叶。一般为植食性,少数捕食性,以蚧、蚜虫为食。,6 天蛾科Sphingidae,一般为大型蛾, 身体粗壮, 前后两端较小, 似梭型。触角中部加粗, 末端形成1 细钩。前翅狭长, 外缘倾斜, 后翅较小, 一般鳞片厚而密。后翅的Sc RI 和Rs 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 横脉相连。常具翅缰和系缰钩。幼虫大而粗壮, 没有明显的毛。各腹节又分为6 8 小环。在第八腹节背面常有一个尾角。成虫日间、傍晚或夜间飞行,飞翔能力强。幼虫食叶。,7 天蚕蛾科Saturni ida
35、e,身体特别大,成虫颜色常鲜艳。触角双栉状,翅中央常有透明的窗斑,中室较大,无翅缰,前翅R 仅有3 或4 支, 一般R2 与R3 共柄; 后翅仅1 臀脉, 有的种类有尾突。幼虫体被很多枝刺或有延长的突起, 腹足趾钩双序中带。本科有些种类是树木和果树的害虫。但本科也有的种类是经济益虫,如柞蚕。,8 舟蛾科 Notodonti dae,体中至大型。口器不发达。雄蛾触角多为双栉状, 少数为锯齿状, 雌蛾多为丝状。有些种类前翅后缘中央有1 或2 个齿形毛簇, 静止时两翅后折呈屋顶状, 毛簇竖起如角。前翅R2 R 5 共柄, 后翅M 2 基部在M 1 与M 3 之间,Cu 脉似分3 支,A 脉2 条,S
36、cR 1 与中室前缘平行或与中室前缘合并至中室中部或超过中室。幼虫臀足不发达或仅留痕迹, 或成枝状, 休息时头尾常举起似舟, 故称舟蛾。胸背具峰突, 体形奇特, 较易识别。成虫夜出活动, 有趋光性。幼虫食叶。,9 灯蛾科Arctiidae,中型蛾子, 色泽较鲜明, 常为白色、黄色、灰色、橙色, 有黑点斑, 腹部各节背中央常有一个黑点。常有单眼。触角丝状或栉齿状。后翅Sc R1 与Rs 在基部愈合, 几乎延达中室之半, 但不超过中室末端。幼虫体上有突起, 生有浓密的、长短一致的长毛。幼虫食叶。,10 夜蛾科Noctuidae,体粗壮,一般暗灰色。常有单眼, 喙发达。触角丝状, 雄蛾有时栉齿状。前
37、翅三角形, 有副室, 肘脉似分4 支。后翅肘脉似分4 支或3 支类型,Sc R 1 与Rs 在中室基部仅有一点接触, 又复分开。幼虫通常粗壮, 仅具原生刚毛, 常具5 对腹足, 但有些种类第一二对腹足退化, 趾钩单序中带。成虫均在夜间活动, 通常趋光性强, 对糖、蜜、酒、醋有特别嗜好。成虫除吸果夜蛾外, 一般不危害农作物。幼虫多为植食性, 有少数捕食性。一般夜间取食活动, 白天蜷曲潜伏土中, 有少数种类则全日暴露在植物上, 日夜活动。本科有许多危害农作物的地下害虫和食叶害虫, 少数钻蛀危害。,11 毒蛾科Lymantrii dae,中等至大型蛾类, 体粗壮多毛。喙退化。无单眼。雄虫触角双栉状。
38、雌虫有时翅退化或无翅。雌虫腹部末端有成簇的毛, 产卵时用以遮盖卵块。前翅R2 R 5 共柄, 常有1 副室,M 2 接近M 3 ; 后翅Sc 十RI 与R S 在中室基部约13 处相连或有1 横脉相接。幼虫体多毛, 在某些体节常有成束的、紧密的毛簇, 毛有毒, 刺人剧痛。幼虫腹部第6 、7 腹节背面有翻缩腺。,12 枯叶蛾科Lasiocampi dae,中至大型的蛾类, 身体很粗壮, 被粗密的毛。喙完全退化。雄虫触角为双栉状。无单眼。前翅R2 与R 3 具长柄,R5 与M 1 连有短柄,R4 常从柄的基部伸出,M 2 从中室下角伸出。后翅无翅缰, 肩角宽大, 有肩脉。幼虫粗壮, 多长毛, 次生
39、刚毛长度不等, 趾钩双序中带。幼虫食叶危害。,13 尺蛾科Geometidae,小至大型的蛾子, 体细弱, 而翅较宽大, 质薄, 静止时四翅平展。有的雌虫无翅或翅退化。前翅R5 、R 4 与R3 、R2 共柄,M 2 位于M 1 与M 3 之间。后翅Sc 基部急剧弯曲, 臀脉1 条。幼虫体细长, 通常除3 对胸足外, 只在第6 节、第10 腹节各有腹足1 对, 行动时, 身体弯成一环, 一曲一伸, 似以尺量物, 所以称“尺蠖” 或“步曲”。本科多危害果树及林木。,14 刺蛾科Eucleidae,中型蛾子, 密生厚鳞毛, 一般黄褐或绿色, 有红色或暗色简单的斑纹。雌蛾触角丝状, 雄蛾双栉状。口喙
40、退化。翅较宽, 前后翅的中室内有M 的主干存在。前翅R 3 R4共柄,M 2 靠近M 3 ,后翅臀脉3 条,Sc 与Rs 分离, 仅在基部与R 略相合。幼虫短肥, 椭圆形或蛞蝓形, 其上生有枝刺或毒毛, 或光滑无毛, 或具瘤。一般颜色鲜明。头小, 能缩入前胸内。胸足小或退化, 腹足小。多危害果树及林木。,15 斑蛾科Zygaeni dae,中或大型蛾子, 身体狭长, 颜色鲜艳, 有些种类有金属光泽。口器发达, 有单眼,触角丝状或棍棒状, 或雄蛾为栉齿状。翅宽大, 有些在后翅上有尾突, 形如蝴蝶。前后翅均有M 主干, 后翅Sc 与Rs 于中室前缘中部连结。成虫白天飞翔。幼虫蛞蝓型, 头部能收缩于
41、前胸内, 趾钩为单序中带。本科幼虫多危害果树及林木。,16 蓑蛾科Psychidae,中型蛾子,又称袋蛾和避债蛾,雌雄有显著的二型现象。雄蛾具发达的翅,善飞翔,翅面鳞片稀少,无斑纹。口器退化,下唇须甚短。触角双栉状,M脉在中室可见,并常有分支。雌成虫一般无翅,很像1 条幼虫。有些种类触角、口器及足缺如, 终生栖息在袋内,并在袋内交尾产卵。幼虫趾钧为单序缺环。幼虫能吐丝做袋,上面粘着各种断枝残叶,造成各种形式的囊袋。幼虫在囊袋内, 行动时将头胸伸出,负囊前进,老熟幼虫在袋内化蛹。幼虫食叶,危害多种植物。,17 卷蛾科Torti cldae,小型蛾子,身体多为褐色或棕色。有单眼,触角丝状。下唇须第
42、2 节被鳞毛,略呈三角形。第3 节较短而钝,下颚须退化。前翅近方形,前缘弯曲外缘较直, 与后缘形成明显的角度, 静止时两翅合拢呈钟罩状。前翅花纹分为基斑、中带和顶角的端斑, 在臀角上有圆形且带金属光泽的肛上纹。后翅无斑纹。有些种类前翅有前缘褶。前翅翅脉都从基部或中室直接伸出, 不合并成叉状。Cu2 从中室下缘近中部处分出。本科分为卷蛾亚科和小卷蛾亚科两个亚科。小卷蛾亚科前翅前缘具有1 列白色的钩状纹,后翅中室下缘肘脉基部有栉状毛, 而卷蛾亚科没有。幼虫圆柱形,体长10 25 m m ,多为绿色,亦有粉红色、紫色的。趾钩环状, 通常为双序或3 序,很少单序。肛门上常有臀棘。幼虫卷叶、缀叶及钻蛀果
43、实危害。,卷蛾科,18 螟蛾科Pyral idae,小或中型的蛾子, 具细长的足。触角丝状, 有单眼, 下颚须及下唇须发达, 下唇须常突出。前翅近三角形。具腹部鼓膜器。本科最显著的特征是Sc 与Rs 接近, 平行或越过中室后有一小段合并。幼虫体长10 35 m m , 仅具原生刚毛, 腹足较短, 具环行单行双序或3 序的趾钩, 或具1 对横带趾钩。幼虫常生活在隐蔽场所, 钻蛀茎秆或果实、种子或卷叶危害。成虫有强的趋光性。多危害禾本科植物,少数危害桃、苹果、梨等果树。,19 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小型蛾子, 与卷蛾科十分相似, 区别是本科前翅Cu2 从中室下角或接近下角伸出。后翅无M
44、 1 , 有时M 2 也缺如。幼虫趾钩环行单序。幼虫蛀果危害。,20 透翅蛾科Aegerii dae,小至中型蛾子, 一般黑色、暗青色, 有红、黄等斑纹, 常有金属光泽。触角棍棒状, 顶端生1 毛丛, 很少成栉齿状。具单眼。本科最显著特征是翅面透明缺少鳞片, 前翅狭长无臀脉。腹部末端鳞片排成扁形, 外形似胡蜂。成虫白天活动, 飞翔迅速, 常到花丛间取食花蜜。幼虫圆柱形, 白色或淡青色, 腹足趾钩为2 横带单序, 臀足仅具趾钩1 列。多危害果树及林木, 蛀食枝干或树根。,21 举肢蛾科Heliodinidae,小型的蛾子。 翅狭长而尖, 多为褐色, 前翅外缘常有浅色纹。后足的胚节和跗节有刺毛,
45、静止时后足常竖立在身体的两侧, 高出翅背。M 1 与R 5 共柄。幼虫趾钩环形、单序或双序, 蛀果或潜叶, 多为果树、林木害虫。,23 潜蛾科Lyonetii dae,微小蛾子, 外形似细蛾科。头有粗鳞毛。触角第一节阔大, 形成眼盖, 静止时覆盖于复眼上半部。后足胫节背面有长刚毛。前翅披针形, 尖端常延长, 向上或向下弯曲。后翅线状, 有长缘毛, 无中室。幼虫体扁, 胸足3 对, 腹足完整(与细蛾科幼虫腹部第六节无腹足不同) 或退化, 如有腹足, 趾钩单序。幼虫多潜入叶组织内危害。,24、木蠹蛾科Cossidae,中至大型, 体粗壮, 翅多灰色, 有黑斑纹。触角栉齿状或羽毛状, 无喙。幼虫粗壮
46、, 通常白色、黄色或红色, 钻蛀多种树木, 少数为害根部。如柳乌囊蛾、小褐木囊蛾等。,(八) 膜翅目Hymenoptera,本目包括各种蜂和蚂蚁。 体极微小至中等大小, 少数为大型种类。主要特征为: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具两对膜质的翅, 后翅小于前翅, 其翅缘具翅钩一列以钧住前翅,翅脉相当特化, 纵脉很弯曲, 有的翅脉非常简单甚至无翅脉; 腹部第一节多向前并入胸部, 称为并胸腹节。第2 节常缩小成细腰, 称为腹柄。也有一些种类腹部与并胸腹节相连处甚宽, 在分类上把它们分为细腰亚目和广腰亚目两个类群。雌虫具发达的产卵管,常呈锯状或针状, 有时变为螯刺;,(八) 膜翅目Hymenoptera,全
47、变态或复变态。幼虫具发达的头, 通常无足, 体软而色淡, 但叶蜂类幼虫则具3 对胸足及6 对以上腹足, 腹足自第2 节开始有, 端部无趾钩, 可以与鳞翅目幼虫相区别。蛹为裸蛹, 许多种类化蛹于茧中。本目昆虫食性复杂, 很多种类是寄生性的, 也有捕食性及植食性种类。从整个目来看, 益虫比害虫多, 有害种类不多, 只有一些食叶的叶蜂和钻蛀树干的茎蜂、树蜂等。有益种类大多是寄生蜂类, 在自然界中对抑制害虫的大量发生有重大意义。蜜蜂采集花粉及花蜜, 对农作物起到传粉增产的作用, 为人们生产蜂蜜等产品。本目有些种类如蚂蚁、蜜蜂等有复杂的“社会组织”, 在行为方面是特别进化的一类。,1 叶蜂科Tenthr
48、edi nidae,成虫身体较粗短, 腹部没有细腰。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有粗短的翅痣,前足胫节有2 端距。雌虫有锯状产卵器。成虫以锯状产卵管锯破植物组织, 产卵于小枝条或叶内。幼虫形如鳞翅目幼虫, 但头部每侧只有1 个单眼, 除3 对胸足外, 还有腹足6 8 对, 腹足无趾钩, 幼虫食叶、卷叶、潜叶、蛀果及作虫瘿危害多种作物、果树和林木。,2 茎蜂科Cephidae,小型种类,体细长,腹部没有细腰。体多为黑色,有些种类间有黄色。触角丝状。前胸略呈方形, 前翅翅痣狭长; 前足胫节具l 端距。腹部侧扁, 产卵管短, 能收缩。幼虫无胸足, 腹足退化成瘤状。头每侧1 个单眼。腹部末端有尾状突起。幼虫钻蛀茎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