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7909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3章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要论提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决定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社会改革是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无

2、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 键 词,社会形态 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矛盾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目录(1),第3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3.1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目录(2),3.2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3.2.4 人

3、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3.3 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 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录(3),3.4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3.4.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 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3.4.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5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5.1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2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

4、一致性 3.5.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1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第一,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统一的。第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次序是统一的。第三,处于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和民族具有共同的本质。,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的多样性;,第一,在历史上,除了基本的、典型的社会形态以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社会形态。第二,在社会历史的局部范围内,有些国家和民

5、族可以跨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而跳跃到更高的社会形态。 第三,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和民族又有各自的具体特点。,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统一性总是在多样性中实现的,统一性是多样的统一;另一方面,多样性又不能游离于统一性之外,多样性是统一之中的多样。,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规律性。 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社会形态发展的选择性 恩格斯的“合力论”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辩证统一:决定性决定选择性,选择性体现决定性。,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 首先,表

6、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 其次,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社会形态发展的曲折性,造成曲折性的原因是复杂的 :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刚建立的时候往往还不成熟、不完善、不够强大,而旧制度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利用新社会的缺陷进行反扑。 在此问题上,既要反对历史发展的悲观论,也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一,物质生产是基础动力。重视精神、文化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则。 精神动因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核心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7、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核心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一致的。 唯物史观并不否定个人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要注意在特定的时期和阶段中,一般动力和特殊动力的统一,它们是一个综合起作用的整体。,3.2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3.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

8、规律,在生产方式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方面 : 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 再次,一种生产关系是新的先进的还是旧的落后的,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决定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是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是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几点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

9、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社会,制定战略策略、方针和政策,以及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客观依据。,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在社会形态的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根源。 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特征。 再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从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来说的,而决不能作机械的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经济基础之所以需要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正是由于上层建筑对于它的形成、存在、巩固和发展

10、即服务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的反作用却具有复杂的情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首先,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机构;其次,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存亡;再次,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最后,这两对矛盾是推

11、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一般过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其实际内容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关系为中介,上层建筑为逻辑终点,表现出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3.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再次,

1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标准,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好的;相反,凡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不好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代表”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3.3 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 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

13、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 。,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一词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即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教育革命等。,社会革命的原因,社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社会

14、革命的实质和标志,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社会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社会革命只有具备一定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并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胜利。社会革命的类型:社会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一般是实现革命变革的必要手段。不能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其次,还表现在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地发挥出来 。

15、,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革命、改革、改良与改良主义社会改革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以维护社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和目标,依靠现存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改革同革命一样,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4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3.4.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3.4.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4.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科学是由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构成的理性认识的逻

16、辑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态,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的总和。 科学所揭示的是客观对象和过程的本性,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所解决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科学技术的特征,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客观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创新性。第四,社会性。,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功能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进程及其社会

17、后果;社会的精神因素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以,就要善于把握发挥科学技术功能的社会机制,创造适合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新科技革命所造就的科技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征:第一,从发展和转化的速度看,较之从前更为迅速、快捷。 第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仅更加向微观深入,而且更加宏观系统,走向复杂和综合。 第三,从发展的规模来看,更加社会化、国际化。,科技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征:,第四,从发展的主要目标来看,智能化倾向突出。 第五,从社会影响来看,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以丹贝尔为代表的乐观主义

18、技术决定论;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3.4.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3.5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5.1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5.2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3.5.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5.1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19、,贬低或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抽象地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作用,宣扬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种与英雄史观根本对立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力量:首先表现在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如何产生和如何起作用问题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的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可以改变历史的外貌和细节,可以使某

20、些具体历史事件出现或不出现,这样出现或那样出现,但是他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是一致的。,3.5.2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一方面,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着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首先,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总要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条件及其规律的限制。其次,人民群众当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动机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也要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以及符合的程度。,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形成和实现的。,首先,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

21、民群众自觉活动的结果。其次,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中得以实现的。,3.5.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之上的。群众路线则是群众观点的深刻体现。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政治路线,又是组织路线;既是认识路线即根本的认识方法,又是工作路线即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广义的群众路线,包括正确对待群众的根本观

22、点群众观点,也包括正确地依靠和领导群众的根本方法。狭义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指后者。,毛泽东重大的理论贡献,科学地概括和提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重大的理论贡献之一。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特征。,课堂讨论题,通过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认识和体会。,本章小结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决定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推动社会形态发展的是一个有机的动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23、推动社会前进的核心的和根本的动力。,本章小结 (2),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日益突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特殊表现。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群众史观为基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阅读书目,1.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 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24、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毛泽东选集. 2版.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分析与思考 (1),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

25、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马克思: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分析与思考 (2),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

26、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页。,分析与思考 (3),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

27、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尖刻,他攻击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那些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分析与思考 (4),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就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则从实践上给宣告了“早产论”的破产。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似乎“挽救”了考茨基,随着各种形式“早产

28、论”的再次流行,他的这番言论也成为一些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被当成是对十月革命道路历史命运的天才预言和绝妙比喻。,分析与思考 (5),社会主义革命对俄国来说不是徒劳的“布尔什维克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很多“社会主义前提”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迈出的一步,是在经济崩溃、国土沦丧、地主资本家执政集团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状况下使民族国家得以生存的唯一现实机遇。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接受并捍卫了十月革命。俄亚弗罗洛夫:共产党人论社会进步的前景,见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分析与思考 (6),现在,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

29、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如果说过去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化必需的资源和商品、资本输出的市场,那末,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居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第三世界的广大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分析与思考 (7),马克思主义坚持从

30、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见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思考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思考下列问题:1、联系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决定性与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2、为什么说推动社会发展的是一个动力系统?如何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为什么说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5、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