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9300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猪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4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传统的优势产业,是城乡居民肉食品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为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进一步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生猪区域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生猪的市场竞争力,稳定市场供给,确保我国养猪业持续与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我国生猪发展现状(一)基本概况1生猪生产2007 年,全国生猪存栏 4.40 亿头,出栏 5.65 亿头,猪肉产量 4287.8 万吨,猪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 62.5%。生猪

2、产值 6443.5 亿元,占畜牧总产值的 48.4%。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两广等地区,其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生猪、猪肉生产区和调出区。在这些区域中,2007 年出栏生猪 4000 万头以上的有四川、湖南和2河南三省,年出栏猪在 2000 万头-4000 万头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江苏等省(区),东北已成为我国生猪生产的新产区。规模养猪发展迅速。2007 年全国出栏 50 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共 224.4 万个,出栏肉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 48.4%,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 1800 多

3、个。京、津、沪三市生猪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小区正成为生猪主产区规模化养猪的新趋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良种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胴体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2007 年全国生猪出栏率达到了 135%,出栏生猪平均胴体重 75.9 公斤。2猪肉消费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2007 年,全国人均占有肉类 52公斤,其中猪肉占 64.5%。城镇居民每年人均购买猪肉(不含户外消费量和肉制品)为 20.15 公斤,占肉类购买量的62.4%;农 村居民人均消费猪肉约 13.6 公斤,占肉类消费的80%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仅为城镇居民人均猪肉购入量

4、的 67.5%。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正逐渐由追求数量的温饱型向追求质量安全的小康型转变。3进出口贸易生猪、猪肉及其副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32007 年,生猪产品出口金额达到 9.08 亿美元,占畜产品出口总额的 22.4%,是畜产品中出口额最大的产品。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活猪出口呈下降趋势,鲜冷冻猪肉和加工猪肉出口不断增加。生猪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和朝鲜,出口金额占总额的 84.1%。2007 年生猪产品进口金额为 4.70亿美元,占畜产品进口总额的 7.3%。其中猪杂碎和鲜冷冻猪肉是主要进口产品,主要来自法国、美国、丹麦等。(二)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生猪生产

5、和产品价格波动比较明显,对居民生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生猪业发展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生猪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新问题。1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一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价位运行,加之国内深加工消耗玉米量的增加,加剧了饲料用玉米的供应紧张状况,且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缓解。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增加,发展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三是用地难。多数地方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已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

6、制约因素。四是粪污处理难。养猪业污染问题已广为关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排污投入不断增加,行之有效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发展缓慢。42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层次结构不分明,种猪场基础设施薄弱,选育水平低,供种能力小,难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同时,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也不够。二是技术服务机构不完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制约了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产销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养猪业发展信贷机制不健全。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养猪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3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公司

7、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养猪业中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仍占很大比重,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4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来,我国生猪常见病呈多发态势,由 4-5 种增加至 12 种左右,增加了养猪户疫病防治的难度。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2005 年部分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病和 2006 年以来南方部分省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对生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部分地区村级防疫员队伍不健全,工作经费没有保障,防控措施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存在很大隐患。5二、市场前景分析(

8、一)国内市场从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形势来分析,国内猪肉市场出现新的趋势。一是生猪产销区对接更加紧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猪业向内地主产区转移,全国产区、销区更趋明显,销区生猪调入量逐年增加。二是国内消费量呈刚性增长。虽然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猪肉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猪肉仍将是我国肉类消费中的第一大品种,绝对消费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将有较快增长。三是市场对猪肉及产品品质要求更高。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

9、高,安全卫生的无公害猪肉已显示出很好的市场前景。四是市场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当前,冷鲜肉、分割肉及猪肉肉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其占猪肉消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专卖店、连锁店、超市等销售方式正在兴起。(二)国际市场目前,世界活猪年贸易量每年约 1800 万头,猪肉贸易量约 600 万吨。猪肉净出口大国主要为欧盟和北美,净进口大国主要集中在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俄罗斯,进口量约 300 万吨。据预测,未来世界肉类消费增量的 80%在亚洲,我国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6出口潜力较大。随着生猪优势产业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屠宰加工业不断发展,与发达国

10、家的差距将逐渐缩短,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猪肉及生猪产品出口前景看好。总的看,我国养猪业饲养基数大、消费需求多,发展潜力巨大。只有立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现状,不断巩固产业基础,进一步挖掘优势产区生产潜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稳步提升养猪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猪肉消费需求,同时努力增加生猪产品出口,提高养殖效益。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大力推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产品品牌,完善生猪生产市场预警体系,把握市场周期性波动规律,

11、促进我国生猪及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发挥生猪优势产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国现代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安全。(二)发展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不同地区的生产、区位和市场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满足城乡居民日7益增长的猪肉消费需求,以质量安全和区位优势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广大农村消费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猪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特色猪肉及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推广健康养殖,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范指导生产,对投入品、饲养、加工、销售实行全程监管,全面提高生猪及

12、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对制约生猪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形成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抓好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增加科技含量。坚持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生猪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提高生猪生产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三)发展目标根据各地区资源优

13、势和发展现状,选择沿海地区生猪产区、东北生猪产区、中部生猪产区和西南生猪产区共 19 个省8(区市)的 437 个生猪养殖基地县,进行重点建设。到 2015 年,优势区域生猪出栏达到 4.0 亿头,年均递增 3.4%,猪肉产量3240 万吨,年均递增 3.5%。其中,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 65%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 150%以上;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提高到 120 公斤。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种猪供应能力满足生产需求。优势区域生猪的调出量达到 2.4 亿头,占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 60%,实现国内市场产销的紧密衔接;生猪产品出口增加到 80 万吨。四、优势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一)优势区域布局原则从我

14、国实际出发,并借鉴美国依托粮食资源、丹麦发挥技术优势成为生猪生产、出口大国的有益经验,我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选择的依据是:饲料资源优势。粮食资源丰富或饲料工业较发达。生产基础优势。生猪生产水平高、规模大、具有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且相对集中连片。市场竞争优势。商品率高,外销量大,区位优势明显。产品加工优势。加工业基础较好,拥有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二)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上述依据,选择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 4 省,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 3 省,中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7 省,西南地区的9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 5 省(区市),共 19 个省(区

15、市)为优势区域。依据 19 个省(市区)生猪生产的优势布局,共优选出 437 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团场)。2007 年,437 个优势区域县(团场)生猪存栏约 2.2 亿头,占全国生猪存栏的 50%,出栏 3.2 亿头,占全国生猪出栏的 56%左右,人均出栏 0.97头,是同期全国人均出栏 0.42 头的 2.3 倍。1沿海地区生猪产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 4 省的 55 个基地县。主攻方向:本区域靠近港澳、东南亚等传统猪肉贸易地区,种猪产业基础好,生猪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高,商品猪在港澳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发展的重点是确保一定的自给率,同时发挥种猪生产优势,建立出口猪

16、基地,增加出口。2东北生猪产区。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 3 省的 30个基地县。主攻方向:本区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饲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生猪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生猪加工业相对发达,双汇、得利斯、金锣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在东北建立猪肉加工企业。发展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确保京、津等大中城市的供应,努力扩大对俄罗斯的猪肉出口。3中部生猪产区。包括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10湖北和湖南 7 省的 226 个基地县。主攻方向:本区域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和粮食产区,主要特点是粮食资源丰富,生猪生产总量大,调出量大。不但区内人口

17、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大,而且邻近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容量大。发展重点是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开发利用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培育特色优势,立足于扩大本地市场,确保大中城市销区市场供应。 4西南生猪产区。包括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5省(区市)的 126 个基地县。主攻方向:西南地区也是我国传统的生猪产区,大多数地方是丘陵山区。发展重点是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养猪业,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改善生猪良种化水平,确保本地区消费的同时,努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加农民养猪收益。五、建设重点按照生猪优势区域建设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目标,重点进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养殖基地、质量监控体系和龙头企业等的建设,全面提高优势区域的生猪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完善现有种猪场,提高种猪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