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彩的独立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认知 【内容摘要】水彩作为一种色彩训练在当下艺术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训练项目,通过对这种色彩的基础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色彩感知和色彩把握,有利于进一步在绘画艺术、设计艺术中让学生能够在形的塑造基础上对色彩更好的把握赋形于色。文章力求在探研水彩画色彩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及如何在艺术教学中将这种色彩培养更好地应用于艺术创作实践,使水彩的色彩独立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关键词】色彩 水彩教学 艺术创作 独立性 一、有关水彩的色彩提取简史 从最简单、直接的意义上来说,水彩画是运用一定的、有形的物质材料(如水彩颜料、水、画纸)而实现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是人可
2、以通过最直接的视觉观察来感受到的一种视觉艺术。因而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看,水彩艺术当中对人的艺术情感起重大作用的当属色彩对于人的视觉唤醒和刺激。 虽然说从概念上划分,水彩画属于西方艺术形式的一支,但是在清末就已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也出现了类似用水调和彩色颜料绘画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现于唐汉之前的墓室壁画当中,虽说其与传统西方意义上的水彩画有些许的不同,但都是运用水性颜料在形的基础上涂 色(中国古代称为“赋色”),从类似的在运用色彩这方面看,可以说中国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以及颜料了。 对色彩的认知和把握的另一个例证就是,中国古人在很早就对艺术创作中的造型、用色等做了详尽而精确
3、的归纳。在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志中,能够见到系统地对绘画用色这一艺术手法的收录和记载,像南齐画家谢赫的“六法论”当中就提及到这点。中国南朝画家及艺术理论家谢赫除了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上有卓越的贡献外,他还在艺术创作的理论创建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谢赫对他之前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鉴赏和归 纳,在此基础之上,他汇集成了古画品录这部中国现存最早的绘画理论著作。书中对魏晋至南齐的 27 个画家分作六品加以评论,书前序中提出的著名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这也成为我国历代绘画批评与绘画创作所遵循的准则。在这六法当中,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中,
4、同样对现代绘画中所强调的造型、用色、构图等都有了十分明确的认知和归纳。 再看西方艺术史,德国文艺复兴艺术家丢勒( Albrecht Durer, 1471 1528)可以说是最早绘制类似水彩画的艺术家,被公认为是这一画种的鼻祖。他把颜色粉与阿拉伯树胶、蜂蜜和甘油等材料相混,用水作调和剂作画,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不仅色彩透明迤逦,而且制作简便。其作品小野兔阿尔卑斯山风景等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水彩画。 欧洲十七八世纪的绘画开始走打破古典和谐、主张自然之美的路线,虽然说宗教题材一直是欧洲绘画不可偏离的主题,但是在这一时期以世俗性的人物画、肖像画、静物画等再现世俗生活的安定、富足和享乐性的题材
5、也逐渐兴起。在绘画材料的选取上,水彩画的画种材料的特性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绘画材料的便捷 、有效性成就了 19 世纪英国水彩画的历史成就,也更好地将英国乃至水彩绘画推上了艺术史的高度。 二、水彩的色彩在艺术教学中的体现 从水彩画的范畴来说,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和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以及我国古代的传统洛阳东郊顾人残墓中布质画幔的遗迹,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斯科( 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画。虽然许多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随着时光的荏苒,知识的累积,历
6、经十八九世纪欧洲水彩画的兴起,尤其是英国多位水彩画家们努力所创立的丰硕成就,从此,水彩画渐近完美。到 19 世纪末,水彩画已经发展成熟。 直至 19 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之后,水彩的色彩这一元素才从艺术创作中被提取出来,并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要素而具备了自身的审美特性和价值。这是一种艺术审美的变革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美学的创新,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艺术各个要素进行独立的表现和审美。这样一来,形式主义美学的建立,使色彩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语言,通过这些不同的色彩语言可以充分地表现客观现实或是再现事物,这是色彩所具备的一 种能力。但从更深一层次的形式主义美学来分析,用这种独立要素所呈现的对象,除了所创造的形
7、象和内容有意义之外,形象和意义的构成要素也具有了另外的一番审美和趣味。这里所体现的就是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 ?贝尔( Clifve Bell, 1881 1964)所言的“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将这一点深化到艺术教 学中来看,色彩这一独立因素,成就 了其在艺术教学中作为一项专业的培养方式和科目进行讲解和训练。例如,在艺术初期的教学中对色彩的感知培养,通过水彩画的色彩训练,除了让学生把握基础造
8、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和光线下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赋形于色。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对不同色相、色彩明度以及纯度变化的把握和对比、调和能力,更好地将视觉对色彩的变换感知发挥到最大程度,进而锻炼学生在后期的艺术创作、设计中对色彩的灵活和独到的把握、运用,这也就丰富了艺术教学各个领域对色彩的进一步认知。可以说,这是一种专业的延展性 认知,举另外一个教学中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设计构成教学课程(涉及艺术设计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中,除了前课中教授学生对点、线、面的认知、组合和结构性的思维扩展思考外,更进一步的体现就是将这些点、线、面与色彩的结合展现,在
9、这里,是通过色块的组合、定位和搭配来实现型的进一步延伸,这也就是色彩构成的体现。可以说,从装饰设计、插画到图形创意中的形、色组合,这些都能够归类于是对色彩运用的最直接而有效的基本显现。 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立性拓展思考 1.水彩画本身创作特质所成就的另类艺术 功能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虽然在与油画的竞争当中不占优势地位,而这种所谓的“优势”体现更多的是当下的一种市场因素。但是,在这里所讲的是抛除市场等的外因从创作本身而言,这种以水来调和颜料绘制的艺术,从其自身属性而言就具有其材料的特质与价值,从作品的本真上就具有了“水”这一物质的流动的生命质色彩,其轻柔、通透,能用本身的质轻来承受生命
10、的厚重,这又是一种“悖论”。正如日本画家田中永己唯美的水彩插画,他笔下的水彩画,都是富有生命的生物体,虽然所绘之像都是日常景物和自然风光,但是,他笔下的色彩能够透过阳光而 在人的心底、脑海映下光景、水影,他并不是用饱和、浓烈的色彩厚重地铺满调色盘和画纸,而是在他的水彩画面上,用镜子般的视觉影像映射出彩色的幻影。满面清新而脱俗的感觉伴随着他画中的风吹拂而来,这样的水彩画给人更多的是惬意而舒适的陶醉。虽然这里的水彩画只是用作插画,而不是独立的赏析水彩画,但是这种作为插画的辅助作用,使水彩画在功能上得以变化,这种改变反倒没有抹灭水彩画本身的创作所具有的赏析特质的体现,反而更好地使水彩画的欣赏功能之外
11、的作为插画这一辅助叙事、表现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唯美而完整的展示。或许可以说,日本画家 在这种独立赏析之外,为水彩画的当代发展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他以自己国度和文化特有的视角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给予了更加真切的描述和体悟。这种水彩画所呈现出的柔和色彩之美,正是现代人类对于自我和周遭的一种和谐观照。更有甚者,在日本的动漫制作当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众多这种水彩画的色彩和色调所描绘的唯美自然的场景,如宫崎骏的动漫,水彩画的唯美、自然,为日本的动漫构建了一个迷人而理想的国度。 2.装饰设计对色彩的情有独钟 通过水彩画所运用的色彩,再来看色彩本身。独立的色彩在当下应用得越发频繁和广泛,只是这种色 彩(除了绘画
12、本身)以不同于往日的形式,多面貌地出现在现代艺术和生活的视野当中。 都市文化的一个写照是装饰的层出不穷,装饰的体现不仅在于材料和造型,更突出的一点是对人感官视觉上的色彩刺激和冲击。商业广告、海报、包装中都充斥着各种色彩所织构的图像,像尼康的广告标语直接就是与色彩挂钩你好,色彩!可以说,色彩成为了当下装饰的主题。更加有力的佐证便是以色彩为主题的室内装饰的出现,这里色彩的呈现不单单是以有色的材料完成,更多是结合或者说配合色彩的另一种方式彩色灯光来实现。如此说来,在当下对色彩的审美被放大 到最大化,而色彩的独立性也在商业文化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从绘画创作到设计再到装饰,色彩无处不在,只是不断地变化自己
13、的角色出现,自身形式的美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因此,可以说,成就色彩独立性的不仅在于艺术美学上的形式主义,更在于色彩在艺术和现实中实现了很好的转换与应用。 结语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已经在许多的事物,如纹身、饰物、器皿上呈现出流动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的鲜活体现就是人类色彩意识的萌芽。这种色彩生命的脉搏一直脉动到当下,以色彩为起点的视觉艺术,逐渐“占领”了人类视野所观之处。由 当下的这些色彩形象可以看出,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培养和运用是人类的一大智慧之处,不仅能辨五音,更能视五色。如果说是上帝造就了丰富的色彩自然世界,那么人类更能灵活地运用色彩来装扮世界。从水彩画中萌发出的色彩培养和独立性感知,应该更加丰富,因此,艺术教育中要保持一种多维度的、像色彩一般的绚烂的思考和认知方式,才能最终实现艺术思想和教育的自由。 注释: 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编审委员会 .大学生美术欣赏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19. 孙宁,林大梓 .英国水彩画派对于世界水彩画 的贡献与发展 J.美术, 2009( 6) . M?H?艾布拉姆斯,赵毅衡,周劲松 .以文行事 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 165. 参考文献: 1辛敬林 .装饰设计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