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0619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流行病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分子流行病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分子流行病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分子流行病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分子流行病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教研室王安辉,2,主要内容,分子流行病学为何产生? 动力分子流行病学怎样产生? 条件分子流行病学是什么? 定义分子流行病学做什么? 任务分子流行病学如何做? 方法,3,一、分子流行病学为何产生?,实践需求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疾病防治中新问题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力,4,吸烟,Molecular Epidemiology,5,疾病的“冰山现象”,6,二、分子流行病学怎样产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生物与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7,分子生物学技术突破,DNA双螺旋结构限制性内切酶重组DNA技术DNA碱基序列测定(1980)

2、聚合酶链式反应法(1987Mullis),8,9,10,11,G050035(肺腺癌)EGFRExon 21 L833V and H835L,T2497GL833V,A2504TH835L,12,发展历程,分子流行病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状大在90年代1972年,Kilbourne 提出“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1977年,法国Higginson提出应用精细技术进行生物材料流行病学研究,13,1986年,核心是运用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流行病学,查明环境和宿主病因1993年,Schulte 提出流行病学中应用生物标志或生物学测量的功能定义1996年,测量作为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即信息大分子如DN

3、A、RNA和蛋白质,14,国内,1988年,从基因水平分析病原体特征,解决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问题,轮状病毒腹泻、大肠杆菌腹泻等1992年,从分子至基因水平上研究医学事件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调控手段的学科,15,分子流行病学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引入到了我国流行病学的教学中1998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主编出版了国内首本分子流行病学专著,16,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 HuGE),应用流行病学与基因组信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评价基因组信息(基因或基因变异及其相应编码的产物)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流行病学意义,是遗传流行病学与分子

4、流行病学交叉的前沿领域,17,分子流行病学现状,研究内容更加丰富:从研究传染病开始,拓展到流行病研究的更多领域 研究手段越来越多:芯片技术、色谱分析、蛋白质谱分析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传染病、非传染病、健康相关事件等,18,三、分子流行病学是什么?,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与健康状态相关标志(或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分子”指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解决流行病学中的问题,19,国际上的定义,The term “molecular epidemiology ” may be used to describe such an App

5、roach: the incorporation of molecular, cellular, and other biologic measurements into epidemiologic research.,20,生物学标志(biological markers,biomarkers),1、是指从暴露到疾病各个连续过程中可测量的、能反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各种细胞的、生物化学的、免疫学的遗传学的或生理功能等 2、分子流行病学关注反映机体在分子水平的微小变化,因此有人把能反映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DNA损伤、变异和表达异常的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标志称为分子生物学标志(molecular bio

6、markers),21,主要生物学标志,按从暴露到疾病的连续事件分为 1、暴露标志(exposure marker, EM)2、效应标志(effective marker )3、易感性标志(susceptibility marker, SM),22,1、暴露生物标志 exposure biomarker,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称为暴露标志分为外暴露标志和内暴露标志,23,外暴露标志:是指暴露因素进入机体之前的标志和剂量,如病毒、细菌、生物毒素、吸烟烟雾、环境物质等 内暴露标志:是指暴露因素进入机体之后的标志;有人称之为体内剂量(internal dose)。如烟草中尼古丁(

7、nicotine)的代谢产物尿中的可丁宁(cotinine),24,体内剂量标志,环境暴露物质,生物学标标志,生物材料,25,2、效应标志,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的生物标志,如突变的基因、畸变的染色体、特异蛋白等 包括疾病标志(disease marker)健康状态标志( health marker),26,健康状态标志(health condition marker, HCM)早期生物效应标志(early biological effect marker, EBEM)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alter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arker, ASFM),2

8、7,病理标志(pathological marker, PM)亚临床态 (sub-clinical condition marker, SCCM)临床疾病标志(clinical disease marker, CDM),28,29,3、易感性标志 susceptibility marker,宿主体内在暴露之前就已存在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决定着因暴露而导致疾病发生可能性的可测量指标 易感性与暴露至疾病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关系,是决定暴露至发病整个进程的重要因素,30,易感性,31,四、分子流行病学做什么? 任务,(一)疾病病因的探讨 大多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同时起作用 遗传因素起重要

9、作用的疾病往往与基因有关 很多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疾病,也常常需从基因方面去研究,因为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宿主的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引起疾病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2,(二)危险因子致病机制的研究,癌症发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是个典型的例子 肿瘤的病因十分复杂,是环境和宿主多因素作用的结果,33,大肠癌发生的基因异常模式,正常上皮,上皮形成过度,早期腺癌,中期腺癌,晚期腺癌,癌转移,34,从分子水平看,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密切相关 但究竟是哪些危险因素起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会提供进一步的证据,35,肿瘤发生过程,促进 promotion,启动 i

10、nitiation,转化 inversion,发展 progression,36,例如,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AFT可在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AFT环氧化物,其易与肝细胞内的DNA分子N7鸟嘌呤残基结合,从而造成DNA的损伤,37,另外,研究还发现肝脏解毒酶之一,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在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的T1基因缺失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38,(三)疾病易感性的测定,近来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发现,如同传染病一样,机体对慢性病也同样存在着易感性,且往往与个体的某些基因型别或序列或其表达产物有关

11、,如果与遗传有联系,往往称之为遗传易感性,39,1987年国外学者发现了一种新的病症,家族性载脂蛋白-100缺陷 由于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力下降,发生高脂血症,40,41,载脂蛋白-100第10、708位碱基突变,结合力下降,42,(四)流行规律研究,传染病流行规律在传播范围的确定;传播途径的判断与传染源的追索方面;分子流行病学可以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43,1.传播范围的确定,按照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在一次暴发或流行中,其受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如下原则 在暴发或流行期间,有共同或有效暴露史,经过一个平均潜伏期发病或出现急性感染的生物学标志可判定为受染者,然后总计受染人员,结合这些人员活动的

12、区域以确定受染或流行涉及范围,44,可是,过去测定的生物学标志主要是属于血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范围,缺乏基因型标志,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判断,45,举例:,以色列海法市(Haifa)Rambam医学中心的急性乙型肝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1986年6月7日至26日有4例暴发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均死亡 8月17日又有1例(患者)同样入院后病故经过血清学调查又发现1例亚临床乙肝(患者),46,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于同年4月23日至6月28日同住在一个病房,有共同暴露史,经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这是一次乙肝的暴发流行传播时间很可能在4月29日传染来源为一名H

13、BsAg携带者,当时也住在同一病房,47,研究者此后又考虑到病人在此暴发中5名均为致死性的暴发性肝炎,且潜伏期非常短 而传染来源,即那名HBsAg携带者为抗HBe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故决心弄清其基因有否特殊的突变,48,结果意外地发现,传染源、病人 - 、这6人的HBV的前C区1898与1901位核苷酸均发生了点突变,此外在X、前C与C区还有很多突变而患者与4名对照患者(4名该医学中心的急性乙肝)的病毒株却无此突变,49,结果提示,此次暴发是由HBV的突变株引起 病人不是这次暴发中的病例,引起其发病的病毒株不同于传染源与其他5名病人,50,2.传播途径的判定,以往,传染病流行中传播途径或传播媒

14、介的调查通常使用排除法,同时尽可能在媒介物中分离到引起流行的病原体或检测到病原学标志近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分子进化诊断(molecular evolutionary diagnosis),51,3.传染源的追索,判定传染来源或两人之间的传播关系应符合如下4条原则A(传染源)与B(受染者)的接触是有效接触接触发生在A的传染期内B的发病时间是在暴露后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A与B受染致病的血清学型别一致如今看来,第条应该用基因型别来代替,52,(五)防制措施的研究,1. 传染病预防由于对传播与流行范围的确定,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与因子以及传染来源的推断更为精确,所以提出的控制措施

15、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53,传染病预防中最可靠的手段是疫苗接种 但在疫苗预防注射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接种的效果,接种的副作用 近来由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对一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54,2.非传染病的预防,由于分子流行病学不仅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研究其引起疾病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因此,这就为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二级预防采取针对性措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55,(六)其他方面的研究,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研究范围外,分子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病原体进化、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遗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56,五、分子流行病学怎么做? 方法,分子流行病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流行病学宏观与

16、实验室微观结合的方法学,需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相结合 因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实验室技术与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57,(一)实验室技术,分子流行病学中使用的实验室技术相当广泛,因为只要检测与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制中相关的生化、生理、免疫、分子、遗传等的生物学标志的技术均可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现今的一些分子技术有可能在将来被取代而废弃,58,常用的是:血清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常用的技术操作:ELISA,RIA、免疫组织化学、质粒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DNA杂交、多聚酶链反应、分子克隆、核酸序列分析等,59

17、,(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结合检测一些生物学标志,以从分子水平更深层次揭示病因联系或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模式,60,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病例研究、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61,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下面2种,巢式(套式、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62,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运作开始是按队列研究的方式进行: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采集所

18、需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的病例数为止,63,把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配比条件,从同一队列中选择1或数个非病例作对照,抽出病例与对照的基线资料并检测收集的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64,2.病例-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在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中,临床类型可以不同,如脑卒中有出血型、缺血型,冠心病有心梗型、无心梗型 某些生物学标志往往也是不均一的,即部分病例有某种生物学标志,而其余的则没,65,那么就可把不同的临床类型或具有标志的这些病例与无标志的病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处理资料,以探讨不同临床类型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或者这个

19、生物学标志与该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66,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既往传统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HCV可经微量血暴露而传播,但是传播的确切证据尚难得到Suzuki等通过3对发生针刺事故的当事人HCV感染的分子进化分析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易感者可经微量血暴露而感染HCV的直接证据,而且为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看到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67,研究者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了3例由于针刺事故而发生HCV感染的患者(A2、B2 和C2)的详细感染过程,68,第一对(A1-A2),第1个指示病例(A1)为1名24岁的因输血而受染的慢性HCV感染的男性

20、患者(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受染者(A2)是1名24岁的女护士A2在给A1采血时左手食指被针头刺破,当即鲜血流出,她马上清洗了伤口,并报告了医院,69,如何调查?在事故发生当天检测肝功未发现异常,抗HCV和HCV RNA均阴性但2个月后发生了急性丙型肝炎,并转为慢性,70,第2对( B1-B2 ),第2个指示病例(B1)为1名59岁肝硬化肝癌男性患者(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受染者(B2)是1名35岁内科医生,71,当护士给B1抽肘静脉血时,B1肝性脑病发作,护士只好拔出针,并放在病床旁的椅子上,这时B2过来帮忙,不慎坐在该椅子上深度扎伤左臀部 虽然在以后随访时无明显临床

21、症状,但检测特异性生物学标志发现B2在2个月后发展为慢性HCV感染,72,第3对( C1-C2 ),第3个指示病例(C1)为1名68岁的肝硬化肝癌男性患者(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受染者(C2)是1名43岁无症状HBV携带的护士,73,C2在给C1插静脉导管后拔针时扎伤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的手掌,当时出现流血,便向院方作了报告 C2在2个月后发生了急性丙型肝炎,并转为慢型,74,为了阐明A1与A2、B1与B2和C1与C2之间的传播关系和方向,分子流行病学如何研究?,75,生物学标志,抗-HCV:ELISA法HCV RNA:巢式RT-PCR法,引物选自5端高保守区,76,选择HCV高变异

22、区E2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克隆、测序,然后进行种系发生分析(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基因序列差异估计(estimation of nucleotide sequence diversity) “靴襻”分析(bootstrap analysis)。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77,种系发生分析显示该3对当事人均为HCV 1b基因型;进化距离非常接近 分析3对当事人的E2区序列多克隆、多次重复试验结果,并结合统计分析表明:同一对当事人不同的克隆间的序列变异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同源进化关系,78,从本研究案例可看出,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仅能明确暴露方式与可能的传染源通过与分子流行病学

23、研究的结合,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为微量血传播提供可靠证据,并精确地判断传染来源,79,非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各类致癌物及其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和宿主的易感性,尤其是环境和遗传对肿瘤发生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有利地促进了肿瘤的防治,80,81,分子流行病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美国国家卫生署(NCI)在2005年底开始了“人类癌症基因组测序”的宏伟计划,预计用十年时间完成主要癌症的基因测序及其序列基础上的诊断和基因靶向药物治疗,82,基因测序技术在癌症基因研究及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更快速可靠地对癌症进行诊断, 对其发生的内在分子机理也将有

24、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将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极大帮助,83,与临床医学及病理密切相关的基因检测项目,P53BRCA1 、 BRCA2APCK-rasApoEEGFR,C-kitFVYMDD HNPCC片段分析 尿路肿瘤微卫星片段分析,84,85,P53基因,P5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由393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53KD核酸蛋白,包括DNA结合、转录和激活结构域。P53几乎参与了所有恶性肿瘤和癌变的肿瘤发生和演进过程。P53基因病理改变主要有突变、重排、缺失等。突变是主要的致病方式,最常见的突变部位在第59外显子区域 。,86,临床应

25、用,肿瘤诊断:肝癌、乳癌、膀胱癌、胃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食道癌、卵巢癌、脑肿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白血病、淋巴瘤。癌前及癌相关家族:萎缩性胃炎、大肠息肉、腺瘤、宫颈异型增生、乙肝和丙肝、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痰、膀胱、粪便中异型细胞、乳腺囊性增生症及腺病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低恶肉瘤、淋巴造血疾病等。,87,药物分子靶点和耐药基因:P53蛋白丢失,肿瘤细胞侵袭性增强,化疗凋亡作用受抑。某些肉瘤如脑肿瘤和癌的分子药物基因靶点治疗和化疗效果不佳。临床预后分析:P53基因突变癌症患者的生存预期短,易复发转移且家族血亲之间具肿瘤易感性。,88,BRCA1基因,BRCA1外显子约5.2KB全长序

26、列,可分成44项完成全基因组检测。BRCA2基因位于13q12-13,BRCA1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1,是目前极受重视与乳腺癌明确相关的易感基因,BRCA癌基因异常者在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理论概率为100。,89,临床应用,BRCA1基因突变:主要为乳腺癌、卵巢癌,同时也有胰腺癌、胃癌、胆囊癌、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前列腺癌、子宫癌等。其中60为1-5bp的缺失框移,19为插入,14为无义突变,也有大缺失或插入及剪接子突变。伴卵巢癌的乳癌家系约有80%是由BRCA1的异常BRCA2基因突变:主要与家族性乳癌和男性乳癌发病有关,另也有上述其它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生概率。,90,癌的分化:BRCA1

27、的突变及杂合子缺失与乳癌的中低分化生物学行为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期及早晚期患者。癌前及症前诊断:主要用于乳癌、卵巢癌及消化系统癌症家族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91,APC基因,APC 基因位于第五号染色体的长臂(5q21-22),长达120KB,共有21个外显子 APC基因突变主要位于基因中段的第9-11外显子,其中密码子第1061,1309的突变占了20%。患者可次序发生1000个以上的息肉,年龄轻,癌变早,92,APC基因前、后段的基因突变与数量较少的小息肉有关,发病年龄较晚。可伴有纤维瘤病,后者与第1444位密码子突变有关。如在第386和1465位的突变,对野生型APC基因干扰弱,息肉少,

28、发病年龄较晚。APC基因突变分为有害(轻,中,重),多态性,和意义不明性。须结合病理形态诊断来评估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意义,9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致病基因突变,几乎100%的预示该家族成员的息肉存在(WHO资料)恶变可能,需密切复查肠镜病理检查Gardner 综合征: 除了肠腺瘤外,病人还有表皮样囊肿,骨瘤,牙疾和纤维瘤病特克综合征(Turkot syndrome):多发性肠腺瘤伴脑髓母细胞瘤减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Atteneuated FAP):腺瘤少于100个,发病晚,癌变率较低,94,其他:APC基因突变相关的疾病和肿瘤还有遗传性大肠癌组织APC基因突变率高达70% -

29、90% 以上,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也有30%以上的突变率.癌组织体细胞APC基因突变,意味着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肿瘤的亚克隆选择,去分化恶性演进,浸润转移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暂未发生,预后尚好。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也有不同比例的APC基因突变。,95,注意事项:,检查材料主要是肠镜病理活检息肉或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病变组织,血液等。APC基因与NHPCC微卫星不稳定都是早期癌基因检测互补项目,最好结合应用。大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测序,也可检测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及癌前病变和少数肉瘤的APC癌基因突变。它反映早期的癌变趋势。,96,Ras基因,Ras基因家族由H-ras、K-

30、ras和N-ras组成。我们检测K-RAS最常突变第一外显子点突变常位于第12、13、59或61密码子处,不同的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的肿瘤中呈优势激活。,97,临床应用:,肿瘤诊断:K-ras突变: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等为主H-ras突变:急慢性淋巴造血系肿瘤为主N-ras突变: 泌尿系肿瘤为主,98,癌前及家系检查:,癌前疾病患者ras基因突变提示细胞早期的恶性转化癌病家族受检者ras基因突变提示正常细胞的恶性演进和癌变,99,ApoE基因,APOE(载脂蛋白E)基因位于19q,全长3.7 Kb,含有4个外显子,产生的APOE功能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受体的配基。既

31、进行脂质代谢,也活化水解脂肪的酶类。,100,APOE表型异常患者表现为脂质代谢疾病(高胆固醇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神经再生退行性变(老年性痴呆)和免疫调节紊乱(桥本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肿瘤易感)、它汀降脂类耐药及高血压耐药等。,101,APOE基因在正常人群中呈多态性表现,即人群中有不同的APOE类型,导致人类发病种类和危险频率呈明显的差异性APOE在同一基因座位有三个不同的等位基因(2 3 4)可编码成三个纯合子(2/2 , 3/3、4/4)和三个杂合子(2/3 、2/ 4 3/4 ),形成6种不同的基因型,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致病状态,102,预报老年性痴呆发病

32、率可能概率,特别是家族性受检者检查高脂血症发病和分型,治疗疗效和耐药监测脑血管病复发性出血(脑梗塞)并作出警示性预报监测冠心病发病状况,103,监测糖尿病和肾病发病状况对原发性高血压可评估家族性发病,治疗耐药及内脏器质损害现象对绝经和更年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2 基因者可使总胆固醇明显升高,故需事先检测APOE基因评价妇女绝经期综合征,104,4/4 基因型者比3/4者老年痴呆尤其是血管型痴呆发病率更高,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程度加重,对治疗AD的他克林类药呈耐药性,并且是早发冠心病中年猝死的独立致病因子。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VD)也呈高发,对调脂的他汀类呈耐药性。4/4 基因型者型高脂血症

33、明显增高并与高TC、LDL-C和APOB水平密切相关。,105,3/4 基因型者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遗传易感性高危因子,发生心肌梗塞的年龄提前,且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比非4 者高3倍以上。高血压呈耐药性。2/4 基因型有中等量的脑复发出血梗塞率和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高血压呈一定耐药性。,106,3/3 基因型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低发性保护因子,尚使保护性高密度脂蛋白呈高水平,故属优良的APOE基因型。但可在脑缺血脑梗塞患者中致复发致死性出血。高血压患者经适当药物保护可明显减少内脏器质病变。2/3 基因型老年痴呆发病率低,发病年龄晚,与长寿有关,属保护性基因型。但可发生缺血性脑病(ICVD)。妇女更

34、年期后激素替代治疗时总胆固醇可明显升高。,107,2/2 基因型者几乎均为型高脂血症,早期发生动脉硬化,但对心脏呈保护性,对糖尿病呈低发性,但有糖尿病的治疗性胰岛素抵抗。女性绝经激素替代治疗时总胆固醇明显升高,108,EGFR基因,EGFR基因家族最常应用为Her1(受体酪氨酸激酶TK)和Her2(Cerb-B2)两类,其中EGFR-TK调控癌细胞的浸润,分化,转移。近年来针对该基因的靶向药物Iressa(易瑞沙)和Tarciva(它西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首的上皮性肿瘤起到神奇的疗效。最关键的机理已经明确,当EGFR第18,19,21外显子发生各种突变时,易瑞沙疗效达90以上,而没有化疗的毒

35、副作用。,109,临床应用:,各种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80以上,尤其是在经过、期晚期癌症化疗后病人,转移的病人,体弱的老年性病人;特别适合检测亚洲妇女肺腺癌和不吸烟者,突变率高达26-40;各种恶性上皮性肿瘤如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110,体检发现EGFR基因突变,意味着机体细胞的增生/凋亡比例发生异常,需立即对机体相关器官进行医学检查和随访,比如提示子宫平滑肌瘤的增生。,111,c-kit基因,Ckit基因t(8;21)(q22;q22)的慢粒患者有BCR/ABL融合基因疾病而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突变,主要是C-kit基因的第8外显子常发生突变及缺失针对

36、该类基因靶点的药物格列卫(Gleveev伊马替尼)可以修饰上述基因缺陷,也可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肿瘤细胞,112,近来发现在抑制PDGF受体SCF(干细胞)和Ckit基因突变的其他肉瘤和胃肠间质瘤有明确的疗效,主要依赖于C-KIT基因的突变,因此疗效直接依赖基因测序的结果,113,发展前景,尽管分子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关研究文献层出不穷分子流行病学能使传统的宏观研究与现代的微观研究有机结合,114,既从群体水平又从细胞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三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流行的规律等,从而将进一步提高疾病监测的准确性,干预和预防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和可靠性,115,小 结,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意义 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16,117,118,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