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0731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5年护生院感与职业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院感染与职业安全防护,手术麻醉科 韦喜艳2015年4月17日,主要内容,Company Logo,相关概念,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护理职业防护:护理人员在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相关概念,标准预防:确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国公共卫生行业在20

2、03年经受了SARS的考验和冲击,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很多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医院感染发展历程,1846年美国外科手术场景。无消毒剂,无手术衣。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发展历程,医院感染发展历程,医院感染发展历程,1853年,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Nightingale在战地医院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 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 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医院感染发展历程,现代手术场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的密切联系 历次重大医院感染事

3、件回顾,2003 非典(SARS)事件,1、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2、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3、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回顾,“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医院感染 医疗纠纷 警钟长鸣,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4、最方便, 最经济的方法,洗 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洗手和手消毒,WHO手卫生五个关键时刻1.接触病人前2.接触清洁、无菌物品、进行无菌操作程序前3.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摘手套后4.接触病人后5.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后,六步洗手法六步洗手(第4步为空心拳法)_自定义转码_720x576.AVI 六部洗手法(第四步互握)_自定义转码_720x576.AVI,六步洗手法,外科洗手:外科手卫生与消毒方法.mov外科洗手.mpg,外科洗手,标准预防措施,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戴口罩 穿保护衣 环境消毒 废弃物处理,戴,戴,穿,将口罩戴上,

5、金属软条应该向上,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我院防护用品一角,眼罩,防渗透防 护 服,水鞋,术中X 线防护,隔离防护装备,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手卫生:洗手、手消毒、戴手套2、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3、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4、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什么是职业暴露?,相关概念,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及剪刀等造成

6、足以使受伤者的皮肤损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用于病人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的途径,经皮损伤(针刺、利器伤)、经粘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职业危害现状,全世界每30秒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62.8-98,手术室职业暴露位居榜首。我国2002年5月1日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法。2004年4月卫生部颁布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

7、004年卫生部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职业危害现状,据调查数据显示有80% 以上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HBV 感染率6%30%HCV 感染率1.8% HIV 感染率 0.3%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 高于HCV38倍,2013年本院职业暴露结果,全院共有62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26人医师8人实习生24人(其中实习医师7人,实习护士17人。护生中受伤原因有拔针:10人;静脉穿刺:2人;处理输液针头:3人;其他:2人)检验2人工勤人员2人,冰山图-综合性防护(UniversalPrecautions)原理,不要

8、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 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10-15%AIDS明确诊断,85-90%AIDS感染者未被诊断,护生职业危害因素,Company Logo,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Company Logo,针刺伤的危害,身体危害,心里危害,经济危害,社会危害,“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化学因素,消毒剂氯制剂(消佳净)、醛类(甲醛)麻醉剂乙醚、安氟醚、异氟醚等化疗药品细胞毒类化疗药等麻醉废气麻醉剂的代谢产物;使用电

9、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其他骨水泥、碘仿纱条,物理因素,锐器伤针刺伤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噪声温度性损伤,针刺伤的危害,在你和你的同事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每30秒钟,据WHO的报告,生物因素,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如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冠状病毒)细菌: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HBV、HCV、HIV等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流感、TB、SARS等通过排泄物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肠道寄

10、生虫、痢疾等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感感染性疾病:疱疹等,生物性危害防护,病人:术前完善各项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急诊手术未检查按标准预防处理护士: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生物性危害防护,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不参加手术的洗手护士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巡回护士做好自我防护:如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接触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洁。医

11、师:避免野蛮操作,缝针用后应用持针器夹紧。置于无菌弯盘中,保护自身,爱护护士。,生理因素防护,工作中应重视姿势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势,长时间站立,下肢应适当原地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或减轻静脉淤血。穿弹力袜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传递器械时,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预防颈椎病及腰椎劳损,生理因素防护,合理安排班次,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体位摆放及搬运病人时应多人合作,减少体力消耗。,化学性危害的防护,使用甲醛一定要做好局部密闭,防止泄露。接触醛类、含氯消毒剂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和腐蚀双

12、手及减少吸入。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重视各种废气排放管理。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工作时,最好佩戴有吸附功能的口罩。工作之余加强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呼吸及心肺功能。,物理性损伤防护,防锐器伤:进行侵袭性诊疗,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传递手术刀、剪刀、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盘中;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持针器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或借用止血钳。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而覆帽,拔针时应推治疗车前往,拔针后及

13、时将针头弃入利器盒,尽量减少针头在利器盒外的停留时间。锐器以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物理性损伤防护,针刺伤的原因,原因,人为因素,操作不规范,防范意识薄弱,针刺伤后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其他因素,缺乏专业培训,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治疗车上,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棉签、胶布、棉球、引流管、口罩、帽子、敷料、氧管、去针输血管和输液管、中单、废弃物,生活中与病人不接触的废弃物,医疗垃圾分类,针头、刀片、安瓿、带针头注射器,输液瓶、玻璃瓶,针刺伤的原因,在患

14、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注射,预防措施,措施,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严格执行针刺伤报告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宣教,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手脱针头帽将血标本放入试管内,禁止双手回套针帽,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垃圾分类不清,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针刺伤案例1,护士小张,26岁,2004年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肿瘤病房当合同护士,2009年8月初,在病房用真空采血器为一例肝癌合并丙型肝炎病人采血标本,取血后分离针头时针头从安全盒反弹出来,扎伤了她的左手中指,当时做了伤口的一般处理并向感染办公室上报。第二天采血做了基线检查,HCV为阴性。

15、9月她感到全身乏力,身体不适,以为工作累,后来胃不舒服,检查发现转氨酶高,随即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HCV为阳性,针刺伤后的第八周确诊这位年轻的护士感染了丙肝。,针刺伤感染案例2,护士小雪(化名),29岁,1999年护校毕业后在广州某市一家“二甲”医院当合同护士。2007年9月的一天,小雪开始腹泻,这场长达一个月离奇的腹泻让她瘦得变了形。住院检查找不到腹泻的原因,10月底在取血检查中发现HIV阳性。随即转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最后确诊小雪感染了艾滋病。新快报记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采访了小雪,躺在床上的小雪泣不成声。医生在排除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后,认为感染途径不明。小雪自认为是在

16、工作中染上的艾滋病,但是又拿不出证据,小雪对记者说:“在工作中曾无数次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有时还被污染的针头扎伤。如果让我说是在哪一次扎伤,哪一次操作中感染的,我哪里说得清,我们做护士的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被扎伤的机会太多了!那时候,从来没有人要求我们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是要戴手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按规定,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必须由护士剪掉针头,放入安全盒。一天200个病人,来不及的时候,只能先放入脏污箱,等下班或有空时再时再拿出来逐个剪掉,从脏污箱拿出团成一团废弃物来剪掉针头时特别容易扎手”,物理性损伤防护,防噪音: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

17、、操作轻、开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治疗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电动吸引器应该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遇烦躁病人不可大声训斥,应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静,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帽子:当含有血液、体液飞溅时,要使用可以完全可以遮盖头发的帽子。鞋:离开房间前,最后脱掉鞋子并消毒,彻底洗手。面罩:可能会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的情况下,或者当病人患有可通过小液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时,应佩戴面罩。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18、应更换手套,在进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诊疗操作时,应更换手套。,正确使用防护用具,使用后或接触另一病人前应立即更换手套,脱手套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在进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诊疗操作时,应更换手套使用后或接触另一病人前应立即更换手套,脱手套立即洗手。,三个基本特点,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防护特点: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针刺伤后的处理,针刺伤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流程.doc夜间咨询及报告电话,感控科宋英娇科长: 13617686875,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