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81253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1 中国现代史( 1949 年 至今) 历史分期 : 1949 1956 年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 1966 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十年 探索时期) 1966 1976 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 时期) 1978 年至 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时期) 一、 走向社会主义 : 1、 筹建新中国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一届政协会议) ( 1)时间: 1949 年 9月 地点:北平 ( 2)内容: 制定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从 1949-19

2、54 年起作用 ) a.新中国 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b.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 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 3) 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2、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 1)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下午 2时 ) 接受 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

3、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 2)大典盛况: 1949年 10月 1 日下午 3 时 举行 注: 54 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 54 个民族 (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 54 个政治团体。 象征五四运动),28 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 28 年的历史。 ( 3)新中国成立的 历史 意义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 中国人民 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 会的主 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

4、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 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 3、 建国初期, 巩固新政权 的斗争 ( 1) 稳定物价之战 目的 : 为巩固新生的政权; 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 ” 米棉之战 ” ; 作用 : 使得 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2 ( 2) 土地改革 运动 时间: 1950-1952年底 ; 开始 标志: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历史意义 :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政治上

5、、经济上翻了身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 3)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1951 年 10 月西藏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与西藏地方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在北京签署和平协议)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完全统一 ( 4) 抗美援朝 战争 原因:美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阻挠新中国统一进程。 a.美国 海军 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b.美军 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 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 ; c.应朝鲜民主 主义 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时间: 1950-195

6、3年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赴朝参战部队及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重要战役及 英雄人物: 上甘岭战役 黄继光 、 邱少云 结束: 1953 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意义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4、 新中国的 民主政治 与 经济建设 (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大) 时间: 1954 年 地点:北京 内容: a.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地位:我国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历史意义

7、: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 ,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 ( 2)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 : a.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时间: 1953-1957年 c.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 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e.作用: 初步 改变 我国 工业落后的面

8、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 1953-1956 年底)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则 农业 农业 生产合作社 到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 自愿互利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3 手工业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有制形式在国民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 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自愿互利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加工订货向

9、 公私合营 过渡 (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生产资料)赎买政策 附: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标志性的事件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性质的变化 封建社会 到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曲折探索 : 1、 正确探索: 中共八大( 1956年) ( 1) 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正在顺利 进行 ( 2) 内容 : 大会 分析了国内形势 和 主要矛盾的变化(最大成果); 指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

10、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3) 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4) 意义 : 中共八大成 为党探索 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良好开端的标志。 2、重大失误: ( 1)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1958 年 内容: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2) 失误的表现: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 3) 评价: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

11、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1959 年至 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4) 启示: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于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1 年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到 1965 年 ,国民经济 调整计划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 4、“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1966 1976 年) ( 1) 发动: 背景: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国内阶级斗争形势 开始标志: 1966 年 5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或五一六通知)的发布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12、(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4 ( 2) 发展: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红卫兵运动兴起,各地造反派蜂拥而起 1967 年 1 月,上海开始夺权 , 全面内乱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 最大冤案:刘少奇遭迫害含冤而死(说明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与践踏) ( 3) 结束: 1971 年 9 月 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九一三事件) 1976 年 10 月, 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 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 (“四人帮”) ,标志 着 “文化大革命”结束。 ( 4) 评价: 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

13、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5) 我们应从“文革”中汲取的启示和教训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 ; 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 。 5、 建设成就 : (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年) :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 到 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 原

14、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取得突破。 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的英雄模范 :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王进喜 人民的好干部 :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 共同精神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 (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年) : 1967 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 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三 、 新中国的 外交 成就: 1、 20世纪 50 年代: 新中国外交政策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 : “

15、另起炉灶 ”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和 “ 一边倒 ”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5 (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1953 年中印谈判 共同倡导: 1954 年中国、印度、缅甸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 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 2)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召开 的 时间 和地点 : 1955年 印度尼西亚 的万隆 参与国 : 亚非 29 个国家 特点 : 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国

16、家参加的会议 ; 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万隆会议中心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影响 : 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 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各指什么? 答:“同”指与会各国过去的命运相同,现在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问题。(从反对殖民主义 , 保卫和平 , 争取民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利益出发 , 加强合作);“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 , 及社会制度差异。 2、 20世纪 70 年代 : ( 1) 中国 重返联合国 概况

17、: 1971 年 ,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从此, 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并 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及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 2) 中美 关系改善(“小球”转动“大球”) 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十分紧张,美国长期敌视中国 ; b.1970 年,两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 ; c.“乒乓外交”: 1971

18、 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 过程: a.1971 年 7 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 b.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 公报 ;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结束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c.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 d.1979 年 1 月 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 3) 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1972 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田中角荣)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等,与中国建

19、立了外交关系 。 显著成就: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援助修建坦赞铁路) 注:我国外交取得 巨大成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归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 增强 。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6 四、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 年 12 月) -改革开放的开始 ( 1) 背景 : 1978 年,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 2) 内容: 思想上:纠正 “左倾”错误,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 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

20、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第二代 领导集体。 ( 3)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附: 在 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 3 次历史性巨变: (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了起来。 ( 3)邓小平领导

21、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对内: 经济体制改革 (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省份:安徽、四川 ( 时间、地点: 1978 年 安徽凤阳 县小岗村 ) 内容 : 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 意义:极大地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促进了 农村 经济的迅速发展 。 (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 :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内容: a.管理体制 : 政企分开、

22、所有权 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所有制形式 :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c.分配方式 :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 提出: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 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

23、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7 3、 对外开放 ( 1) 经济特区的 创办 建立: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用: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 2)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过程: 1984 年 14 个沿海 开放 城市 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 区和环渤海地区等 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19

24、88 年 建立 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 年 开发开放 上海浦东新区 1992 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格局: 我国 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 点面结合 的对外开放格局。 ( 3) 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WTO) 时间: 2001 年 12月 影响: 中国 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 1、 提出 : ( 1) 中共十二大 时间 : 1982 年 内容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 中共十三大 (1)时间 : 198

25、7 年 (2)内容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确立 : ( 1) 南方谈话 时间 、 地点 : 1992年 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 内容 :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 影响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 理论的含义 :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 ,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 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 2) 中共

26、十四大 时间 : 1992 年 内容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影响 :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3) 中共十五大 时间 : 1997 年 内容 :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并写进党章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8 3、 发展 : ( 1) 中共十六大 时间 : 2002 年 内容 :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 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2) 中共十八大 时间 : 2012 年 内容 :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7、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 中共十九大 时间 : 2017 年 内容 : 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 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六、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由当地民族当家 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 2) 实行 : 实施 :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

2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完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要求,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进展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 3)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目前,全国 的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1947 年 内蒙古 自治区 、 1955 年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 1958年 广西 壮族自治区 、 1958年 宁夏 回族自治区 和 1965 年 西藏 自治区 。 ( 4)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

29、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各民族的 共同繁荣发展 ( 1) 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 2) 表现: 20 世纪末,中央决定 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

30、发展。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9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1) “一国两制”的构想 :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 期不变。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 地位 (作用) : “一国两制” 构想 是 推进 祖国 和平 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2)香港回归祖国 : 1982 年,我国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决策

31、 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外交谈判) 1997 年 7 月 1 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香港 。 ( 3) 澳门 回归祖国 : 1987 年,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 年 12 月 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 ( 4) 港澳回归的原因: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要原因) ( 5) 港澳回归的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

32、步 , 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 , 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 提供了新的范例。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 1) 发展 : 在 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 发展。 ( 2) 措施 : 九二共识 : 1992 年 , 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八项主张 : 1995 年 ,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3) 前提 : 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 ( 4) 作用 : 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 并通过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 ,

33、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 5) 主要障碍: 国际 反华势力的干涉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七、 国防建设与尖端科技成就 : 1、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 1) 空军 建立 : 1949 年 11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 正式成立。 战绩 : 空军航空兵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 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 取得辉煌战绩。 发展 : 还先后组建了空降兵师、高射炮兵、雷达兵等部队。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 下 册复习提纲 ( 2018 年 6 月) 长丰县沛河中学 丁丁 10 ( 2) 海军 建立 : 1950 年 4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发展 : a.相继建立

34、了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b.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交接入列。 ( 3) 管理 其总部机关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 解放军军事学院、后勤学院、政治学院和军事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成立。 1955 年 , 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和 义务兵役制。 2、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 ( 1) 建立 : 目的 : 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建立 : 1966 年 7月 , 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 又称第二炮兵。 ( 2015 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 ( 2) 组成 : 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 3、科技强军 ( 1) 军队建设 : 改革开放后 , 人民

35、解放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 2) 科技强军 : 人民解放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 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 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 3) 2009 年国庆阅兵 : 2009 年国 庆 60 周年大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集中亮相 。 它充分展示了我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性和现役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 ,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特色。 4、“两弹一星”震惊世界 ( 1) 背景 : 1962 年 , 中央统一领导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的研制工作。 ( 2) 原子弹 : 1964年 10

36、月 ,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 3) 导弹 : 1960 年 , 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 年 , 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 年 10 月 , 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在预定地 点上空试爆成功 , 从而揭开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发展新的一页。 ( 4) 人造卫星 : 1970 年 4 月 24 日 ,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5、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 1) 成就 : 1973 年 ,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2) 称谓 :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 1) 发现 : 1971年 , 屠呦呦获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 它成为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