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815565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9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手册宜春学院2015 年 3 月 10 日岗位需求调查卫生主管部门参与用人单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与教师参与学生代表参与实习出科考核实习专项检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级各类竞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课程考试考核毕业考试考核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专业技能专家督导及听课管理人员评教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信息反馈信息反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建设评估理论实验见习教学备课检查教学检查毕业实习辅导答疑、自习考试考核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其他评价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教育计划评价 教育过程评价 教育结果评价办学定位评价是否

2、符合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是否满足岗位需要岗位胜任力调查信息反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框架图目 录第一篇 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3一、办学宗旨 .3二、办学定位 .3三、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3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4第二篇 教育计划 .7一、培养方案 .7二、课程教学大纲 .14三、教学计划管理 .17四、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 .19五、实验教学准备 .21第三篇 教学管理 .23一、教学过程 .23二、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41三、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6第四篇 毕业实习与基本技能考核 .50一、毕业实习管理 .50二、毕业实习基本要求 .53三、临床基

3、本技能考核 .55第五篇 教育结果评价 .56一、教育结果评价体系 .56二、教育结果评价形式 .56附件 .59第一篇 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办学宗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宜春学院人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厚德、尚能、博学、笃行“为校训,凝炼出“忠诚、大爱、求实、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以培养“医德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逐步形成了重视人文素

4、养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医学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办学定位 医学教育沿着学校“人才培养有特色、学科建设有影响、服务地方有成效、开放办学有效益”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 “医德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医学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基层,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合格医学专业人才。 三、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科临床

5、医学专业依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总结长期以来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基本技能,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人文素质、职业素养,适合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在实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着力推进临床医学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学校办学宗旨、办学定位相适应,不断更新医学教育理念,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在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生成绩考核评定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

6、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可靠基础。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由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公共卫生和促进健康水平目标、综合能力目标五个方面构成。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

7、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

8、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4.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疾、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中国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9.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10.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技能目标 1.

9、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所获得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能判读基本的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常见疾病的心电图、影像资料、血液及生化检查结果等。 4.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适当而经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并兼顾患者的价值取向。 5.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动、静脉穿刺、各种诊断性穿刺、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急救操作技能等。 6.具有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和处理能力。 (四)公共卫生和促进健康水平目标 1.掌握影响群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2.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

10、原则。 3.具有从事社区服务的基本能力。 4.能够对患者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5.能够与卫生、保健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 (五)综合能力目标 1.交流与沟通能力: (1)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各种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其实质内容。 (2)具有准确、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 (3)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4)与同事、教育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与合作。 (5)具有团队协作共事和领导能力。 (6)具有传授知识、传播信息的积极态度和能力。 2.信息管理能力: (1)能独立

11、、快速地从图书馆(含电子信息库)和其它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所需的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 (2)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 (3)保存医疗工作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 3.评判性思维能力: (1)临床工作中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有依据的质疑与循证。 (2)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能提出假设和分析问题,主动寻求和评价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运用科学思维去甄别、阐明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4)作出诊断与治疗决定时,能理解并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 (5)能认识到自己能力与知识的不足,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12、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篇 教育计划教育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纲。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计划的制定要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目标,必须体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质量标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一、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一)制(修)订原则1.制(修)订原则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医学教育

13、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宜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制订课程计划,坚持以下原则:(1)培养方案由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特色制(修)订,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并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坚持课程教学目标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度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

14、有机整体。(4)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适度减少必修课比重,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学生选修学习的自由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等方面,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双学位、主辅修专业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5)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明确实践教学功能和价值,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早期结合。拓宽实践教学范围,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的质量和效率。将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纳入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与

15、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2.制(修)订程序(1)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教务处依据调研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制(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作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发至各教学院。(2)医学院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用人单位、卫生主管部门等利益方对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由各专业负责人执笔,拟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3)医学院教务科通过专题研讨会、发放调查问卷、信函等方式,将专业培养方案初稿征求校内外教育专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形成专业培养

16、方案终稿,经教学院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经校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4)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相应课程开设单位要配套修订各课程教学大纲,经教学单位审定后交教务处备案。3.方案执行经批准实施的培养方案,以医学院文件印发到系部及其所属教研室、实验室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妥善安排教学和服务工作,保证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4.局部调整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局部调整的,由系提出申请,教务科审核,报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5.方案修订为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

17、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特殊情况可提前修订。修订培养方案,由教务处提出修订工作实施意见,学校印发修订通知,学院根据有关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教务处汇总并组织论证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实施。(二)主要内容培养方案共分 10 个部分,分别是: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分及学位要求、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要实践环节、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并附教学计划表。培养方案要体现“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扎实基础医

18、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人文素质、职业素养,适合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2.培养要求通过五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本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医患沟通能力;(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辨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4)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5)具有对急、难、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6)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7)了解文献检索、信息分析及管理的基本方法。3.学制、学分及学位要求学制五年,弹性修业年限 58 年。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227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程 40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 48.5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 60 学分,实践环节课程 72.5 学分(不含课内实践),素质拓展学分6 学分。达到宜春学院学士学位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的,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4.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