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愛仙朵夫的小說一個飯桶的故事為例,德國浪漫主義裡的中世紀元素,各個主義及流派並非只反映在文學上,其涵蓋範圍,舉凡藝術、音樂、日常生活以至整個文化的意識層面。在此討論的範圍僅限於文學。主流的變革常由於對前一時期某一思維的反動。只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例如古典主義退為非主流並非一夕,且退為非主流之後並沒有消失。 因此前後兩主流的時間也許重疊,通常沒有明確的時間分界點。 此外,作家有時也無法做明確的歸類,例如,德國文豪歌德便橫跨三個時期。,關於流派文學的分期,啟蒙主義(18世紀)狂飆時期(1770-1785左右)古典主義(1786-1810左右)浪漫主義(1789-1830左右)畢德麥雅時期(183
2、0-1848)1848年三月革命時期文學市民寫實主義(19世紀下半葉)自然主義、印象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德國近代文學分期一覽,浪漫主義的主流由18世紀最後10年(有人從法國大革命1789年算起)到19世紀30年代(有人算在歌德卒年1832),其尾韻延伸至40年代後半。 大事記: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崛起(180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告終)、解放戰爭(1813-15)、拿破崙戰敗、維也納會議(1814/15)、復辟主義(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民主革命(1830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德國三月革命)在這期間德國的國族主義在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上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德語文化是在南北政治勢力對立
3、的情況下發展:南奧地利(以及巴伐利亞)、北普魯士。,德國浪漫主義盛行時期的時代背景,與狂飆、古典同為對人文主義、啟蒙運動所提倡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us的反動。早期浪漫主義的精神與古典主義密不可分。其共同的思維背景是德式的理想/唯心主義deutscher Idealismus(Kant、Fichte、Hegel、Schelling)。但後來又對古典主義的某些思維反動。歌德曾說:古典主義是健康的,浪漫主義是病態的。對遠方的渴望是19世紀文學主要動力之一,又可分為空間與時間層面,對空間的渴望就是旅行,對時間的渴望就是追思古代之情。慕古之情,古典主義的偶像是古希臘羅馬文化,浪漫主義崇敬的則
4、是古日耳曼及德意志中世紀的本土文化。反應時代背景:在不安的時局下思維層面的逃避追求浪漫。,德國浪漫主義的精神,早期:耶拿(約1793年起),Schlegel兄弟、Tieck、Wackenroder、Novalis。高峰期:海德堡(約1805年起),Armin、Brentano、格林兄弟、Uhland、Eichendorff施瓦本派(約1810年後),Uhland、Schwab、Mrike晚期:柏林,Kleist、Eichendorff、Chamisso、Brentano1820年之後逐漸式微,但尾韻延續至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的分期,作者生平(1788-1857)全名Joseph Freihe
5、rr von Eichendorff,是屬於浪漫主義晚期的作家。1788年三月10日出生於上西里西亞(Oberschlesien,波蘭南邊靠近捷克)的一個低階貴族家庭,拿破崙戰爭開始之後家道中落。1805年開始在哈勒(Halle / Saale)修習法律,1807年轉往海德堡,開始接觸浪漫主義運動,並對德意志古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1808年浪漫主義大家Achim von Armin、Clemens Brentano等人相繼來到海德堡。Eichendorff的詩作尤其受到這兩位所合編的德國民間故事集Des Knaben Wunderhorn的影響。1808年Eichendorff完成學業,翌年隨
6、即轉往柏林,在那裡結識了許多晚期浪漫主義的思想家及作家。在1810年的維也納之行,他認識了另一位德國浪漫主義重量級的人物Friedrich von Schlegel,Eichendorff的第一部小說Ahnung und Gegenwart(1815年出版)便是在此一時期完成。1813年離開維也納之後Eichendorff投入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戰後開始尋求穩定的生活,在普魯士王國擔任公職。1816在Breslau,1820在Berlin,1821年Danzig、1824年Knigsberg。直至1857年去世為止,作者除了詩作之外,還有數部小說問世,除上述的Ahnung und Gegen
7、wart,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1826年出版)、Das Marmorbild(1819年出版)等都相當膾炙人口。,Joseph von Eichendorff,最晚在1817年已經下筆1816在Breslau實習,1821年E.調職前往Danzig1823年首度出版作品的前兩章,書名新吟遊詩人,一個可憐的飯桶生命之一章“Der neue Troubadour, ein Kapitel 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1826年全文與大理石像和其他詩作一併出版,一個飯桶的故事 (1826) “Aus dem Leben
8、 eines Taugenichts”,混合體文類,文中有詩。與古典時期的純文類成對比。德國浪漫主義理論家施列格(Friedrich Schlegel)把他稱做演進的萬象藝文創作(die progressive Universalpoesie),對此他說道:浪漫主義的詩作是演進而萬象的,它的定位不僅是將寫作藝術中所有分離的文類結合,讓寫作藝術與哲學和修辭學接觸。它也將詩與散文、天分與批評、藝術與自然詩有時混合、有時融合,讓文學創作生動和諧,讓生活與社會詩情畫意 受民俗文學影響:Des Knaben Wunderhorn、格林童話。浪漫主義的古日耳曼及中世紀情結。避免使用外來字(拉丁文除外);重
9、新使用德語古字。象徵手法的運用,作品的浪漫主義文學特性,第一到二章:離鄉到維也納。 第三到四章:維也納到義大利。 第五到六章: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堡。 第七到八章:羅馬。 第九到十章:由羅馬回到維也納。,內容大綱,(一)冬春之交,主角毅然離開家鄉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途中拉琴高歌之際,遇到一輛載有兩位女士一位年長、一位年輕的馬車,於是和她們一起到W城(指維也納,Wien)的一座城堡。主角起先在堡中擔任園丁,並暗戀那位年輕小姐。有一次在花園裡主角被要求唱歌娛樂一群顯貴,他覺得受辱痛哭。(二)更換職務擔任收稅員,搬到官舍過著悠閒的生活。結識資深的城堡守門員。主角每天偷放一束花在石桌上要給那位小姐,直
10、到有一回被逮到。城堡主人遠行歸來,舉辦化妝舞會慶祝,當他看到他心儀的小姐與一位軍官牽手站在陽台上接受歡呼,傷心欲絕,之後決定再度流浪。於是毅然離開城堡,拉琴高歌,欲前往義大利。,第一到二章:離鄉到維也納,(三)主角根本不認識路,在途中一個小鎮的酒吧前(已進入義大利),主角以他的音樂令當地居民如癡如醉。稍後在同一地點碰到兩位畫家名叫Leonardo和Guido,他們要求主角帶路前往B村。不久之後他們認出他曾是城堡園丁及收稅員。(四)進入義大利北部倫巴底地區(Lombadei),抵達B村之後受到熱烈款待。然而一覺醒來,兩位畫家已先行離去,只留下盤纏、馬車及車伕。,第三到四章:維也納到義大利,(五)
11、主角搭乘馬車繼續南進,途中只能任由車伕擺佈,馬車有一度被跟蹤,最後停靠在某山上的一座城堡,受到一對老夫婦和女僕周到的照料。(六)主角得知這城堡屬於一位有錢的侯爵,在這裡原本受到高度禮遇,此時認識城堡裡一位會彈吉他的年輕人。在這裡主角收到所心儀的小姐Aurelie的信,讓他又重新燃起希望(然而這封信原本是要給化名Guido的年輕女爵Flora,第十章)。當晚對夫婦突然將他反鎖在房裡,主角跳窗,那位彈吉他的年輕人在底下接應並幫助他逃離城堡。,第五到六章: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堡,(七)在一夜狂奔之後主角發現自己已身處羅馬城數里之外。進城後不久主角在街上隔著圍牆聽到很像Aurelie的歌聲,翻牆過去卻找
12、不到她,就在花園洋房前睡著了。醒來之後結識一位會講德語的畫家,畫家邀請主角到他家吃早餐,在得知他曾與兩位畫家同行之後,他告訴主角,有一位來自德國的女爵在羅馬城裡四處找這兩名畫家,並在屋裡出示那女爵的畫像,主角認出之後,欲尋此女奪門而出。(八)整日徒勞無功之際又遇見那位畫家,他將主角帶往一座花園,一群男女正在那裡彈吉他唱歌。這場聚會被一位突然衝進來的少女(維也納城堡中的女僕之一,曾帶葡萄酒給主角)和他身後一位年輕人,畫家Eckbrecht,的爭吵打斷,此女受責備之時難過地撲向主角,並順勢塞一張紙條給他。主角按照指示赴約,發現這位女爵士不是他所愛慕的Aurelie,並從那女僕口中得知Aurelie
13、早已回到德國(奧地利),主角歸心似箭。,第七到八章:羅馬,(九)在義奧邊境主角遇見三位來自布拉格的音樂系學生,正巧其中一名學生的堂哥(或表哥)是維也納那位城堡守門,因此決定一起搭郵船沿多瑙河前往維也納。從同行的一位老教士和一位要到城堡擔任侍從的少女對話中,主角得知城堡近期內將舉行婚禮,女爵是準新娘,主角以為自己是新郎。(十)船抵達維也納,主角先去探視之前住過的收稅員小屋。聽到畫家Guido的歌聲,主角追到花園去卻見到了歌聲來自一位女子,而Aurelie也在一旁。此時畫家Leonardo也出現,並歌頌主角和Aurelie的愛情長跑。主角認出了唱歌的女子正是畫家Guido(然而直到此時主角還不知道
14、他所喜歡小姐並非顯貴)。Leonardo將故事真相還原:Guido其實叫Flora小姐(女公爵的女兒),他倆相愛,為了躲避另一位追求者,兩人驅馬南下義大利,途中主角誤打誤撞幫了他們大忙,躲過追蹤。其他細節Aurelie口中補充,這時主角才知她並非女爵,而只是城堡守門的姪女。主角知道之後反而如釋重負,因為這樣就沒有社會階級的隔閡。故事完美結束。,第九到十章:由羅馬回到維也納,6, 2 7, 1(一):初離家時在路上提琴高歌,因而引起兩位高貴女士的注意,而邀其同行前往維也納。13, 14 14, 20(一):主角在小舟上應邀在眾人面前高歌(清唱),最後因覺被羞辱而落淚。27, 17 25(二):要
15、離開維也納的城堡時,路上提琴唱歌。32, 21 33, 23(三):某村莊旅店前的提琴演奏,村民隨之起舞。39, 6 10(三):得知要與兩位畫家前往義大利,主角高興得奏樂慶祝,兩位畫家隨之起舞。54, 11 24(六):主角以其琴藝令城堡的老夫婦及侍女們感到驚訝。56, 10 57, 4 (六):遠方傳來的郵車號角聲讓主角想起並唱出在家鄉時學的一首詩歌。58, 6 15(六):收到署名Aurelie的信之後欣喜若狂,在院子裡和城堡全體人員晚餐時主角一邊進餐一邊拉琴,帶動全場愉悅的氣氛。65, 1 9(七):羅馬城中尋不得那位美麗小姐的芳蹤之際,主角拿出提琴演奏並唱遍之前所有在維也納城堡時所唱
16、過的詩歌。75, 4 76, 15(八):主角以其音樂令在場男女翩翩起舞,化解一場關於藝術的紛爭。83, 28 84, 7(九):聽到三位來自布拉格學生的演奏,主角不由自主合鳴。90, 12 14(九):回維也納途中在船上拉琴打發時間。,飯桶還是藝術家? 主角的藝術表演片段,這裡勉強翻成飯桶的詞:Taugenichts,一般字典裡的解釋多帶貶義,例如無用的人、廢物、飯桶等然而在浪漫主義時期學者馮阿敏(少年的神奇號角的作者之一,也是作者相當推崇的前輩)在1805年的論文關於民謠(“Von Volksliedern”,少年的神奇號角初版前言)中也曾提到過這個詞,按照他的詮釋Taugenichts應
17、該是指不按一般世俗模式行事的人、不喜市儈現象的人,Taugenichts詞源考究,花匠(Der Grtner ),花匠第一段之另一版本,宮廷騎士文化。源自普羅旺斯,經由法國北部在1150年左右傳進德語文化圈。兩大文類:宮廷敘事詩(Hfische Epik)和宮廷抒情詩(Hfische Lyrik)。後者又以言情詩(Minnesang)及格言詩(Sangspruchdichtung)兩大類為主。 吟遊詩人(奧克次坦語:Troubadour;法語:Trouvre):遊走各諸侯宮廷間的職業詩人 。在德語文化圈稱之為流浪藝術家流浪藝術家(Spielmann,複數Spielleute)吟遊詩人生平大多不
18、詳。以中世紀對著名的詩人佛格偉德(約1170-1230)為例:僅有一筆較可靠的歷史紀錄,否則只能從其詩文中推算出生命的片段,吟遊詩人,在德語文化圈形成的時間約1150到1170/80之間 此一階段的詩人集中在南部多瑙河及萊茵河上游一帶,作品的法國色彩不重70年代以後,法國的宮廷生活逐漸成為德意志諸侯的典範,萊茵河中游有一批詩人深受法國南部奧克次坦及北部古法語文化的影響,不論在詩歌的形式上(Kanzone)或內容上對愛情(Minne)的觀念。 高貴愛情(Die Hohe Minne):詩人歌頌宮廷貴婦,文字傳情,但由於階級差異,求之不得,故詩詞之常帶哀怨平民愛情(Die Niedere Minn
19、e):歌頌一般,甚至平民女性,追求有互動的愛情,言情詩(Minnesang),約1170-1230,生卒年不詳。1203年的11月12日獲得了五先令的賞賜去買一件皮衣,這筆支出登記在帕騷的渥夫格主教(Bischof Wolfger von Passau)的帳本裡,瓦爾特的其他事跡,只能從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格言詩)裡推敲,他的生平也只能從這些片段拼湊寫了不少高貴情詩,但也有批評這種不公平愛情之作,以及詩中女性身份地位不明的情詩及平民情詩,這種風格自他以後蔚為風尚,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1803年蒂克(Tieck)翻譯了大量的中世紀言情詩Joseph Grres:
20、 Altteutsche Volks- und Meisterlieder“(古德語民謠及工匠詩歌1817)烏蘭(Uhland)也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Eichendorff本身也編寫了一部德語文學史(1857年初版),其中對佛格偉德讚賞有加:瓦爾特是這些詩人中的佼佼者,因為他脫離了保守的把戲,最重要的是他包含了上述最具言情詩人特性的三個元素筆者註:服侍上帝、忠於主公、崇拜女性,瓦爾特對女性永恆之美純淨、甜美且真實地的歌頌無人能出其右(第88頁),19世紀的德語言情詩研究,花冠與花匠之比較,花匠的格式屬於民謠Volkslied內容與言情詩中敘述的情境較為接近屬於高貴情詩,根據第三段:我一個花環也無
21、法獻給她 / 她太崇高也太美 / 它們花圈盡皆失色 / 只有無與倫比的愛情 / 永遠留在心中,花冠的格式是言情詩傳統的Kanzone內容較接近平民情詩,根據夢境場景中的摘花(defloratio)及落花情節仿中世紀法國南部之牧童詩(Pastourellen),最大的中世紀拉丁語(Mittellateinisch)民俗詩歌集(Vagantendichtung) 詩集中有一部份的拉丁文詩歌參雜有中古高地德語,:135到183號曲都是在拉丁詩集的後面加掛一節德語詩,184及185號曲甚至在同一詩節裡有拉丁語及德語交錯 詩文記錄在Codex Buranus,現存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clm 4660,此手
22、稿約在1230年左右被寫下。1803年經學者整理後重見天日,布爾倫詩歌集 Carmina Burana,CB中與布拉格學生流浪之歌類似的例體(CB 185),目前中譯所用的飯桶是德語Taugenichts(無一是處的人)的直接翻譯,其實並不符合主主角在故事情節中的性格及角色,某些角度看來,他應是一位不流於俗的流浪藝術家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愛仙朵夫是按照某一中世紀詩人或詩歌的內容來塑造他的飯桶作品中到處流露對德意志古文化的慕古之情。19世紀正當德國邁向統一的關鍵時期,支持這股政治力量的是民族主義,所寄託正是德意志古文化,這文化基礎的奠定,是浪漫主義學者及國家所共同努力的成果,結論,謝謝指教,